农业机械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农业机械化论文 >

涪陵青菜头种收机械化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来源:农机质量与监督 作者:岳高峰,李军,吴高华
发布于:2021-09-03 共2364字

  摘 要 :  榨菜是涪陵区支柱产业,也是重庆市农村经济中产销规模大、品牌知名度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优特产业。随着农村劳动力日益短缺且成本持续上升,榨菜原材料——青菜头的生产人力成本不断提高,探索青菜头生产机械化尤其机械化收获是时不可待的课题。

  关键词:     重庆涪陵榨菜,生产田间,机械化

  一、涪陵榨菜产业生产现状

  (一)榨菜情况

  涪陵榨菜于1898年创立并推向市场、走向世界,历经120余年,与欧洲酸黄瓜、德国甜酸甘蓝并誉为世界三大名腌菜,已形成了全形榨菜、方便榨菜及出口榨菜等三大系列100多个产品品种,远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涪陵也成为全国最大的榨菜产区,有“中国榨菜之乡”之称。2019年,全国唯一的省级榨菜检验检测机构在涪陵建成投用,“涪陵榨菜”品牌价值达到147.32亿元,多年保持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第一位。

  (二)青菜头情况

  青菜头是榨菜的主要原材料。目前,种植品种主要有“涪杂2号”“涪杂5号”“涪杂8号”和“永安小叶”,其中“涪杂2号”种植最多,约占75%。种植方式主要有稻——菜轮作、菜——菜轮作、粮(油)——菜轮作,平作不起垄,株行距300×350mm或330×330mm,约400株/公顷。种植面积平地(含梯田)约占30%,其余为坡地,海拔600米以下,土质多为中壤至重壤。

  据2019年底至2020年2月统计,涪陵青菜头收砍面积近4.85万公顷,总产量达160.81万吨,销售总收入近14.2亿元,其中,涪陵青菜头外运鲜销均价1.2元/公斤,鲜销售收入近6.5亿元,收购加工均价0.73元/公斤,收购加工收入近7.7亿元,不计人工成本的情况下,种植纯收入近12.2亿元。

  涪陵青菜头量大面广,人工收获不能满足规模化商品种植需要。一是劳动强度大,需要弯腰、侧搬、砍茎、起身、削茎、去叶、装框、搬运等环节。二是时间紧,如误了农时,菜尖上就会开花起苔、菜头空心;若再遇到雨季,青菜头的鲜、嫩、脆难保,品级大打折扣。三是效率低,熟练工8—10时/天,仅可收0.2—0.3亩。四是成本高,人工砍收0.15元/公斤,占外运鲜销均价的12.5%,占收购加工均价的20.5%。若计入青菜头耕、种、收等全过程的人工成本,农户的净收益不容乐观,出现了农户种植青菜头积极性下降,对涪陵榨菜产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三)机械化情况

  榨菜产业机械化主要是指青菜头深加工及田间生产机械化,青菜头深加工已全面实现机械化,青菜头种植土壤耕作以微耕机为主,也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个别农户青菜头地里装有轨道运输机,能够方便青菜头搬运。然而,青菜头的种收仍停留在传统人工阶段。

1.png

  二、青菜头种收机械化面临的问题

  涪陵青菜头种植仍以传统育苗、移栽为主,少面积(≤20%)的人工点直播;收获仍以传统人工砍收为主;青菜头种收机械化水平很低。

  (一)立地条件差

  涪陵地形地貌以丘陵、台地为主(占54.4%),其次为低山(占31.1%)、中山(占13.3%)、平坝(仅占1.2%),“巴掌田、鸡窝地”多而分散,左右地块沟渠、田埂常见,上下地块落差较大,农机下地难、作业更难。

  (二)农艺融合差

  青菜头不同品种之间属性差异大,同一品种之间几何尺寸波动也大(见表1),尤其是青菜头的缩短茎离地距离、茎瘤直径波动最大;土壤耕多整少,碎土率差,地表大土块、凹坑及深缝多,耕深深,土壤蓬松、上实下虚,加之人工打窝、移栽(浮土未全部回填,手工压实根部土壤致根部弯曲、周边土壤坚实度差异大,甚至直接形成根部土壤凹坑)和后期雨水影响,形成缩短茎根部土壤凹坑,导致缩短茎严重弯曲,与茎瘤一并陷入凹坑中;人工点直播,穴内有多株如2株;收获地表平整度差、个别土块过大,机收难。

  表1 “涪杂2号”青菜头几何尺

1`.png

  数据来源:与西大合作项目“丘陵山区榨菜收获机关键共性技术研究”。

  (三)装备技术缺

  国内青菜头种植主要在重庆涪陵和浙江余姚,余姚为沿海平原,青菜头标准化种植程度高,机械化易实现;涪陵地处丘陵山区,可借鉴余姚的少,自身原创技术难度大。近年来,涪陵组织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等,开展青菜头生产机械化研究,研制了青菜种子直播机、联合收获机和分段收获的切根切叶器,但由于立地条件、配套农艺以及资金等影响,已有样机未能及时有效熟化。同时,政府支持立项的项目及资金支持都较少,市级层面几乎没有,至今真正适合涪陵青菜头种收机械化的装备极为缺乏。

  三、推进涪陵青菜头种收机械化的建议

  (一)落实好宜机条件

  涪陵适宜青菜头种植耕地面积6.5万公顷,约占全区耕地面积64.8%,其中水田4.4万公顷、旱地2.1万公顷,水田比旱地更适宜。因此,须因地加速推进宜机化改造,提升田块、地块宜机条件,抓好宜机后的农机装备与技术衔接,有效控制种收人力成本、改善工作环境,青菜头的种植将大有可为。

  (二)融合好农机农艺

  机收是青菜头生产机械化的主要环节,去叶率、完整率(破碎率)、损失率及生产率等是机收效果的关键评价指标,尤其是完整率直接关系菜头品相和销售。据了解,机收青菜头外皮破损小于菜头表面积15%、菜头去叶后余留叶子长20—30mm以及缩短茎根粘土有少许可接受。机收效果与青菜头耕种以及收获机具密切相关,影响因子主要有:耕整后土壤坚实度与地表平整度、青菜头几何尺寸(尤其缩短茎离地距离)、株行距与穴内株数、收获机具适应性等,其中前一二项影响更为显着。

  农机农艺融合要求:耕整后地表应平整、土块细碎、土层紧实,不得有明显凹坑与深缝(≥3cm)、土块架空等,作业模式宜采用浅旋、晾晒、镇压;品种几何尺寸差异小,尤其缩短茎离地距离要尽量大且抗弯性好;株行距300×350mm,约400株/公顷,作业模式宜采用推荐机播,若移栽应将打窝移出的浮土全部回填并确保地面无浮土且平整,间苗后每穴只留1株;收获机具圆盘割刀或往复式割刀应能紧贴地表并在一定离地范围内可调,去叶尽量多,夹持输送不伤菜头外皮。

  (三)供给好适宜装备

  加大涪陵青菜头田间机械化项目资金投入,激发研究团队及人员参与积极性,促进产学研推有机结合,加速原创性技术攻关和已有产品熟化与示范推广。


作者单位:重庆市农业机械鉴定站
原文出处:岳高峰,李军,吴高华.重庆涪陵榨菜生产田间机械化的几点思考[J].农机质量与监督,2021(08):18-19.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农业机械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