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是我国粳稻的主产区,但由于受到气候条件的限制,易导致该省水稻积温不足,使得部分地区仅限于种植早熟品种,导致粳稻的产量和品质均受到较大影响。“抢积温、选良种”成为黑龙江省水稻研究的主要课题。本试验是用苯板在苗床下打底垫层,为苗床隔寒保温,从而为水稻创造适宜的生长条件,为实现水稻的高产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品种及地点
试验品种为松粳9,活动积温达2650℃,进行隔寒增温大棚育苗,用常规育苗为对照。
试验地点在兴十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进行。
1.2 试验设计
将苗床挖35㎝深的槽,铺上农用塑料膜,再铺10cm厚硬体苯板作隔寒层,包好塑料膜,再将挖出的土回填,整平压实覆土25㎝。3月20清雪扣棚,3月27日平床、筛土、摆盘。4月3日,微喷浇床。4月5日播种,5月20日插秧,田间管理等同于一般大田。
1.3 调查项目
1.3.1 土壤不同深度地温调查
出苗前记录棚内气温以及5cm、10cm、15cm、20cm深度的地温变化。
1.3.2 出苗期与生育进程
出苗后分别记录水稻出苗期、齐苗期、始通风期、大练苗期以及水稻的生育期。
1.3.3 秧苗素质考察
插秧前1d,每小区随机选取30株秧苗进行素质考察,考察内容包括苗高、叶龄、带蘖率、第一叶鞘长、根数、秧苗茎部宽、地上百株干质量、充实度。
1.3.4 测定产量
水稻成熟后,取面积30m2水稻单独收获,室内考种,测产。
2、结果与分析
2.1 隔寒增温育苗方式对棚内气温及地温的影响
在早上8∶00~9∶00的时间段内,分别对棚内气温及苗床地温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采用苯板进行隔寒增温的大棚内气温要高于常规棚温约2℃左右,隔寒增温的大棚不同深度的地温也比常规棚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地温增加幅度增大,其中处理棚内5cm深度的地温比对照棚高3℃,15~20cm深度的地温比常规棚高6~7℃左右。该结果显示了隔寒增温育苗方式不但可以提高棚内气温,对于苗床温度的提高也有显着的作用。
2.2 隔寒增温育苗方式对水稻育苗生育进程的影响
水稻育秧生育进程调查结果显示:用苯板处理进行隔寒增温可以使得水稻秧苗的生育进程提前,处理4月5日播种,4月13日齐苗;对照4月12日播种,4月21日齐苗,两者播期差7d,出苗差8d,充分的体现了出苗早、齐苗快、通风早、炼苗早优势。
2.3 隔寒增温育苗方式对水稻生育期的影响。
水稻生育期的调查结果显示,用苯板进行隔寒处理的大棚内的秧苗与常规育苗棚的的秧苗相比,插秧期提前5d,返青期提前6d,分蘖期提前9d,抽穗期提前11d,最终导致成熟期提前了15d。隔寒增温育苗方式可以加快水稻的生育进程,促进水稻干物质的快速积累,为保证该地区晚熟水稻品种的安全成熟提供了可靠保障。
2.4 秧苗素质调查
秧苗素质调查结果显示,处理棚内的秧苗的株高、叶龄、带蘖率、根数以及秧苗基部宽度、地上百株干重、充实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处理与对照相比,株高高1.6cm,根数多4.5条,秧苗基部宽0.8mm,带蘖率高达92%,地上百株干重比对照多2.2g,充实度多1.3g/cm。由此可见,隔寒增温育苗方式所育出来的水稻苗素质明显好于普通育秧方式的稻苗,体现出了“抢积温,育壮秧”的特点。
2.5 隔寒增温育苗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室内考种及测产结果显示,处理的各个产量构成因子比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处理株高为102cm,比对照高3.4cm;处理穗数达326个/m2,比对照多9个穗;处理的每穗实粒数为115.6个,比对照多7.7个;处理的结实率比对照高4.3%;处理的千粒重比对照重 0.7g;处理的产量达9539.2kg/hm2,而对照产量为8 418.5kg/hm2,处理比对照增产13.3%。
3、结论与讨论
针对当地晚熟高产优质水稻品种进行隔寒增温育秧栽培技术,通过育苗地下和地上2种保温方式,使得隔寒增温育苗比常规育苗提前7d播种,提前15d成熟,争抢了有效积温,为安全成熟提供了可靠保证;同时保证了松粳9生育期138d左右,需≥10℃活动积温2 650℃左右的品种在能够正常成熟,隔寒增温处理比对照增产13.3%。
因此,隔寒增温育秧栽培技术为黑龙江地区引进生育期稍长、品质较好的水稻新品种,为农民增产增收的提供了新途径。
育苗是烤烟生产的首要环节,烟苗素质直接影响烟株大田生长,因此培育壮苗成为育苗工作的核心。衡阳烟区烤烟育苗时间常在12月中旬至第二年3月初,而这一时期正值衡阳烟区全年气温最低、光照时数少、寒潮侵袭频繁的季节,长期低温寡照会造成烟苗移栽时长势较弱,...
第二章黄瓜种质PI200815抗白粉病基因定位研究目前已有多篇报道对黄瓜白粉病抗病基因进行了遗传分析和定位研究,研究结果也各不相同。PI200815是一份起源于缅甸的抗白粉病种质材料,kooistra(1968,1971)对其抗性进行了遗传分析,认为其抗性由隐性单...
嫁接技术起源于战国时期[1],在古今农业生产及植物学研究中均有广泛的应用[2-4]。远缘嫁接是嫁接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远缘嫁接在提高植物的观赏价值和产量、改进品质及育种实践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4]。大多远缘嫁接由于嫁接不亲和而难...
多倍体植物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目前在农业生产中,主要农作物都是多倍体,如小麦为异源六倍体、棉花和油菜为异源四倍体、甘薯为同源六倍体,而水稻和玉米为二倍体化的古多倍体。多倍化研究已经成为当前进化生物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领域的研究热点[1].多倍...
遗传标记就是遗传物质特殊的、易于识别的多态性表现形式,最初通过遗传作图应用于染色体上基因的定位。自1923年Sax[1]提出利用标记和遗传图谱进行辅助选择育种,以克服常规育种费时、费力等缺陷的遗传改良设想以后[1],基于DNA序列多态性而研究生物...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使人们对食品的健康与环保越来越重视, 无公害食品也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的厨房。黄瓜作为我国蔬菜农作物的主要种类之一, 其种植技术更是倍加受到人们的关注。...
前言坡耕地水土流失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之一,世界上近8亿人口直接依赖于坡耕地维持他们的给养[1].由于人为活动,使坡耕地生态系统很容易产生水土流失。坡耕地土壤退化严重制约了土地的生产力,而土地的退化过程和坡耕地严重的土壤侵蚀密切相...
由于茶树的自身代谢作用、氮肥的过量施用以及环境恶化等原因,茶园土壤酸化日趋严重。相关调查研究表明,苏、浙、皖3省茶园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土壤由1990~1991年的59.4%下降到了1998年的20.3%,重庆市约有80%的茶园土壤处于不适宜茶树生长的pH范围,福建省宁德市...
近年来,随着蛋白质组概念的提出[1],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该技术尤其是在作物雄性不育研究方面应用较多。蛋白质组学的关键技术是双向凝胶电泳-质谱分析技术,该技术通过双向电泳对蛋白质进行分离,实现对蛋白的定量研究,后期与质...
坡耕地是我国重要的耕地资源,坡耕地生产力的高低对我的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共有坡耕地2390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9.7%,坡耕地年均14亿t的土壤侵蚀量,在导致水土流失的同时一使土壤肥力下降、坡耕地生产能力降低,致使大量耕地资源遭到破坏。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