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农田水利论文 >

总排干沟运行以来水盐监测资料与效益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14-06-07 共1892字
论文摘要

  0 概况
  
  灌溉的排水系统以总排干沟为主,各级支排沟深入田间,通过与灌溉渠系相通最后连通黄河,在河套灌溉形成一个巨人的水网。总排干沟是灌区排水系统的骨干工程,于1965年开工,1967年建成通水。其西起杭锦后旗张人讫旦村,沿狼山山前冲积扇与黄河冲积平原交接洼地(即鸟加河占道)东行,经杭锦后旗、鸟拉特后旗、临河市、五原县、鸟拉特中旗、鸟拉特前旗、境穿鸟梁素海,再向南穿过包兰铁路至三湖河口入黄河,全长257.283km。
  
  1 水盐监测的任务
  
  1.1 水文测验的意义
  
  水文测验是水文工作的基础,它的任务是进行定位观测,巡回测验、水文调查、整编和分析水文资料,为水利建设和其他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水文依据。
  
  1.2 总排干沟水盐监测的任务
  
  1.2.1 总排干沟沿线设三大侧流断面
  
  一所黄济测站,位于杭锦后旗团结乡宏丰村刘距海讫旦,桩号(63+267)o所裴家桥测站,位于五原县银定图乡前进四社,桩号(97+020)。四所六份桥站,位于鸟中旗德岭山乡)’-铁桥,桩号(170+377),共有测流断而29处,13处常观水位,四排59眼测渗井。
  
  1.2.2 总排干沟水盐监侧的任务
  
  卞要是对各灌域及入海、入黄河排水运行情况和灌溉地下水位变化情况进行监测,通过观测水位、流量、分析水质、含沙量,掌握灌区排退水变化规律。
  
  1.2.3 总排干沟水盐监侧的作用
  
  总排干沟是河套灌溉的排水人动脉,卞经排泄灌溉的地下水、地表水、灌溉余水和山洪水,降低地下水位,达到改土治碱的日的,促进灌溉农牧业生产迅速发展。
  
  2 总排干沟运行以来水盐监测资料
  
  现入鸟海(六份桥测站)水量为例,在1976年以前年排水量不足1.0亿m,排盐量为15-27万t,灌区净引水量约为40亿msm,灌排约为40:1,从1977一1993年间年排水量3.05.0亿msm,排盐量为50-70万t,灌区净引水量为50亿msm,灌排比为10:l01994一1998年之间,年排水量为5.0一6.0亿m,排盐量为90一110万t,灌区净引水量为50亿m3,灌排比为8:1。从1999一2012年,年排水量为4.0亿msm左右,排盐量为85万t左右,灌区净引水量为50亿msm,灌排比为10:1。总排干沟运行以来,到2012年底,累计排入鸟海(六份桥测站)水量174.471亿m3,盐量为2959.781万t,排入黄河水量(西Ll-J咀测站)59.855亿msm,盐量为1402.78万t。
  
  3 水盐监测效益分析
  
  3.1 排退水情况分析
  
  3.1.1 总排干沟运行初期
  
  各级沟道未配套,人们的y水意识也比较淡薄,人水漫灌现象比较严重,造成地表积水,地下水位升高,这样就加剧了河套灌溉土壤盐碱化的发生与发展,整个灌溉内可耕地盐碱化相当严重,严重的制约了灌溉农牧业生产的发展,同时,黄河凌汛对河套灌溉威胁很人,所以解决排水问题是关键所在,尤其是在河套灌溉这样内陆干旱地区.,排水系统显的尤为重要,所以在zo川_纪90年代,仍将排水工程做为重点进行建设,国家投资对总排干沟进行扩建,各级沟道也相继开通,扩建后的沟道,六份桥断而设计流量为55.13m3/s,校核流量为99.78m/s,沟道也由原来的高水位运行变为低水位运行,这样就降低了地下水位,土壤由积盐变为脱盐,沟道两侧的农民由受害变为受益,灌区.灌溉而积也增加了许多,粮油总产量得到提高。
  
  3.1.2 历年资料分析
  
  经历年资料显示,排水、排盐逐年增民,灌溉农牧业生产受益很人。所以说,在河套灌区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但没有排水同样也没有农业。也就是说,在灌溉内无论采用什么样的灌方式,都必须有配套的排水措施。
  
  3.2 地下水位与排水沟水位分析
  
  3.2.1 地下水位分布广泛
  
  地下水位高是产生渍害的卞要原因,也是产生土壤盐碱化的重要原因,它往往给生产建设带来一定的困难和危害。因此,研究地下水对我国社会卞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极其重人的意义。分析和掌握地下水的形成条件、地下水的变化规律、地下水的埋藏分布、化学成分是排水工作的重点。
  
  3.2.2 地下井资料分析
  
  由2011,2012年地下资料显示,在总排干沟两侧2km范围内,解放闸灌域人发公段总排干沟水位低于地下井水位约90cm,义民灌域六份桥测站总排干沟内水位低于地下井水位80cm。总体来看,地下水向排水沟内汇流,落差80c,左右。由于全年保持这种趋势运行,则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运行特点,能够把土壤中多余的盐分带走,因此,只要保证总排干沟低水位运行,灌溉内就能够遏制土壤盐碱化的发生与发展。
  
  3.2.3 地下水位逐年变化
  
  总排干沟扩建后,又及时疏通了各级排沟,灌溉排水工程初具规模,人量的盐分被冲走,地下水位埋深也在逐年变化。
  
  地下水位高,水质矿化度人,加重了盐渍化有形成。地下水位愈高,蒸发量愈人,土壤积盐就愈多。1990年前排沟两侧2km内年平均埋深1.30m2001年平均埋深为2.52m,达到了灌区.
  
  竹水规划中提出的地下水埋深临界深度2.0m以下,消除了因地下水位升降引起的返盐的可能,排沟水与地下水的侧渗影响对灌区水盐平衡产生巨大的作用。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农田水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