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高小学科学学科教学有效性任重而道远,需要小学科学教师提高重视程度,发挥主导作用,改变传统教学的弊端,充分调动小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小学生成为科学课堂的主人。主要探讨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希望对小学科学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科学 有效性 教学情境 学习兴趣
一、构建教学情境,提升学习氛围
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科学教师要认清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构建具有童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氛围,满足小学生的实际需求。同时,科学教师还要深入挖掘教材,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充分发挥科学学科的独特作用。比如讲小学科学《食物中的营养》,我通过多媒体给小学生展示了因为挑食而显得病态的一胖一瘦两个小朋友的对话,其中一个小朋友说: “我不喜欢吃肉和鱼,我只喜欢喝牛奶和吃零食,我发现最近记忆力非常不好。”另一个小朋友说: “我不喜欢吃米饭和蔬菜,我只喜欢吃巧克力,我发现最近越来越胖。”这段对话贴近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很多小学生都有切身的感受,班级里的小学生都聚精会神的观看课件,快速的进入到教学情境中,缺少营养会产生很多不健康的身体现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各种食物中富含的营养。
二、创新教学方式,挖掘生活素材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挖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给小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还要注重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鼓励小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实践能力。比如,讲小学科学《浮力》,我带领小学生观察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小船浮在水面的情况,用手指轻轻按压小船,有什么感觉? 分别把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压人水中,有什么感觉? 小学生通过实践增强了科学素养,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我还设计了很多启发式的提问,如让小学生思考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感受到水的浮力,从而发散小学生的思维,让小学生的思维向深层次发展。在设计本课时,我尽量不出现超范围的术语,注意知识的递进性,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运用信息技术,拓宽学生视野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科学学科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巧妙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拓宽小学生的视野,给小学生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小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科学学科的作用。比如,讲小学科学《云的观测》,我先进行了学情分析,云是小学生比较熟悉的,以前小学生已经接触过天气现象的观测,本课的教学要从常见的现象着手,引出理论知识。而在讲到云量时会用到分数知识,要避免把时间过多的放到分数知识的教学中。因此,教学时我通过多媒体技术给小学生展示了晴天、多云和阴天的图片,让小学生根据图示进行分析: 以上三种天气情况,哪些比较好确定,哪些最难确定? 最终小学生提出: 晴天和阴天比较好认,多云最难。然后,我还会在多媒体课件中给小学生展示几张天空图片,让小学生自主判断云量及天气情况,小学生都积极的进行思考,课堂氛围顿时高涨。我给小学生布置了生活化的作业: 观察当天的云量和云状; 搜集有关“云”的谚语。
四、组织实践活动,培养综合能力
小学科学科学具有实践性的特点,科学教师必须要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调动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还要善于把握学情,设计游戏化的实践活动,充分挖掘小学生的潜力,培养小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比如,在讲完小学科学《分类和回收利用》后,我组织小学生开展一次小范围的调查活动: 让小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调查附近的废品回收站或询问废品回收工作者,他们回收些什么? 这些物品回收后有什么用处? 我还组织小学生利用身边的简易材料为班级、学校或社区设计分类垃圾箱,要求制作适当图片贴在回收箱上。其实,垃圾分类、分装并不难,只要我们人人参与,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周围的环境一定会变得更加清洁和美丽。
五、开展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率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小学科学教师必须要开展师生互动教学,与小学生进行深度沟通,成为小学生的好朋友,从而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小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重视,因此我在教学时会考虑到小学生的感受,不损害小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帮助小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讲小学科学《用纸造一座“桥”》,针对怎样加强纸的抗弯曲能力进行了师生互动。
教师: 我们知道,一张纸不做任何改变,它的抗弯曲能力是很差的。谁能利用我们前几节课所学的知识来说说,怎样改变这张纸的形状能增强它的抗弯曲能力?
学生: 增加纸的厚度。
教师: 现在,请小组讨论一下你们想选择什么形状结构的桥? 为什么? 注意要考虑到我们的材料只有一张报纸。最后,我还组织小学生介绍交流制作桥的过程,要求抓住重点有所选择地介绍。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师生互动,不仅掌握了丰富的科学知识,还培养了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