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微作业”评价例探
来源:中小学德育 作者:陈光云
发布于:2017-10-06 共3247字
摘要:“微作业”是基于品德与社会微课目标、内容所构建的小型德育作业。通过“微记录”作业过程,用连续性评价激活学生的道德体验;借助“微互评”,实现在线互动评价作业作品,从而深化学生的道德情感;设置“微奖励”集中呈现评价结果,引领学生践行道德认知,促进品德学习的知行合一。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课程;微作业;评价;知行合一。
何谓“微作业”?即基于教学目标、内容所构建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体现创造性、开放性、生活性、综合性原则的小型德育作业。对于“微作业”的评价,自然应强调其评价方式的简单化,评价时间的简短化,奖励方式的易操作化等特点,“以小见大”,激励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一、连续性“微作业”评价--激活情感体验。
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将儿童的学习与生活过程视为道德生成的过程。作业作为品德与社会课后延伸活动,必然要服务于儿童德性的成长。其评价自然应该是连续的、持久的,聚焦儿童的成长变化过程,持续发挥激励与改进功能。因此,“微作业”评价强调儿童在道德实践场域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能力,通过评价其活动记录、访谈录、反思日记等,实现过程性评价。
[案例1]《谁是最值得尊敬的人》之《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这一学习内容旨在让学生懂得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产生热爱平凡的劳动,尊重和感谢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感情。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等方式,能够感受到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给自身生活带来的变化、帮助和便捷。但是,由于缺乏亲身体验,对于劳动者劳动的艰辛、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等认识,往往不够深刻。此时,教师可通过实践性“微作业”,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在实践中形成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
微作业:农民伯伯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人们餐桌上丰盛的食物、果蔬,请同学们也来栽种大蒜苗。
微记录:请学生每天用一点时间培育蒜苗,并简单写一写日记或画一画观察结果。
微评价:教师根据学生记录,给予反馈评语。
下图是两个孩子的种植记录,他们图文并茂地记录了自己种植大蒜苗的发现、心得和体会,可谓兴趣盎然、童真满满、情真意切;教师对此则作出了充满热情、赞扬和肯定的评价。
这几天日日阳光明媚,十月小阳春,蒜苗又长高了,拔了节,分了杈。可是,因为昨天忘了浇水,今天有点打蔫儿了。种蒜苗看似简单,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教师评语:用谚语写出了10月的温暖,有特点!而且,通过种蒜苗,你感受到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这一点最值得表扬!
10月24日 星期六 小雨。
小蒜苗有高高的身材,细细的茎,身披着淡绿色的上衣,脚穿着粉红色的雨靴,像一位身穿迷彩服的士兵,随时准备接受检阅一般。啊,我的小蒜苗,我种的小蒜苗,真是让我欢喜得不得了!
教师评语:一瞧这语言,文静同学对蒜苗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是的,劳动获得了美好的收获,它是快乐的,你真正体会到了这一点。
一系列“微记录”评价重学生后续的培育结果,轻学生对植物成长周期的认知,旨在通过每天记录让学生发现呵护生命的不易,体验生命成长的喜悦,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劳动的价值观。在连续性的师生日记对话中,激发了学生对生命和劳动者的关注和热爱,培养了学生坚持观察记录的毅力,提升了学生的劳动兴趣和能力。
这种连续性评价依托“微作业”观察记录,关注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情感体验,通过师生互动评价和反思,引导学生获得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原文出处:陈光云. 品德与社会“微作业”评价例探[J]. 中小学德育,2017,(07):48-50.
相关内容推荐
-
让时事在品德课堂上发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
小学《义务教育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应将本课程教学与社会重大事件等紧密结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加强时事教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要求,是每个学生个体生活、工作的需要.因此在品德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将时事...
-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法浅析
我不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去评论孩子(学生),即便这个事情赤裸裸摆在我面前,我仍旧相信孩子的内心是善良、阳光的,只是一时的贪玩儿或淘气而犯下了某些错误,这种情况需要教师加以纠偏,及时引导他们就能回归正途。品德与社会的教化与熏陶的功能就可以发挥得...
-
品德与社会教学中道德情感培育探析
一、前言在常规观念下学校教育一直以理论知识为主,忽略了道德品质和思想情操培养的重要性。而《品德与社会》课程恰好具备该功用和价值,可提高小学生的道德认知,使他们树立良好的道德情感意识,从而为小学生的道德培养提供条件。任课教师要采用崭新的教学...
-
多媒体技术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它将在老师的引导下,教会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用头脑去思考的课程。它的内容涉及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的知识,也安排了孩子们所感兴趣的成人生活中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
-
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学生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培养
2009年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使非连续性文本一词进入了大众视野。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连续性文本而言的。我们日常所见的散文、小说、诗歌等都属于连续性文本。而非连续性文本则多以图表、清单等形式出现,具有非线性、概括性、直观性...
-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既要把握知识性和趣味性,又要充分融入实践性和思想新,为小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多从小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选择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教学内容,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注重实践...
-
表现性评价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度推进,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评价方式的不足以及评价改革的必要性。表现性评价注重评价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可以弥补传统评价之不足,开始成为学生学业评价项目中的一种重要评价方式之一。[1]《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
-
-
基于传媒视角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研究
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引入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对社会现象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趣味性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不断丰富,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营造良好的小学生学习成长环境,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基础。...
-
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学生品德的实践建构
品德教育,重在让教育外化为学生的行为。只有以儿童生活为基础,让学生道德并化为行为,才能让品德课教学正真走进学生的心灵,助力学生道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