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中学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改革中较为薄弱的环节。湘西美术教学或者素质教育不能脱离湘西苗族文化背景,不能脱离苗族本土独特文化。转变教育观念,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湘西苗族文化资源,把苗族服饰艺术与湘西中学美术教学有机地整合起来,才能搞好素质教育,促使湘西中学美术教育健康发展。
一、丰富多彩的湘西苗族服饰艺术
湘西苗族在几千年来的历史变迁中,不断地适应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与其他民族不断地交流、融合,创造了丰富多姿、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
(一)服饰款式的多样性
湘西苗族服饰款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有花带、围裙、花鞋、裹脚、腰包、褡裢、云肩、围涎、裙子、头帕、童帽等等。以围裙和童帽进行详细描述:
1. 围裙。围裙的式样概括起来有四种:第一,围裙熊,左右下三方绣着花边,呈四方性状;像一幅门帘,把腰下围住,遮住前面的裤子;是盘瓠后裔女人的裙款式。第二,桶裙,成桶形,两角缝钉着两条织有各种图案的花带,把腰部下身全部围住;褶有百褶纹路,绣着美丽的刺绣花纹;裙的上方镶有一幅花边的布边;桶裙比围裙熊宽,由僚人的桶裙发展而来。第三,背裙,即“背儿裙”,由一块倒三角形的裙头和一块长方形的裙布组合而成;裙头上绣有花鸟纹样,布裙上打缀彩珠和银片;裙头和裙布上缝系着花带,可以把孩子捆在后背上。第四,围裙颛,两边缝系花带,捆住后腰;形似三角形,比较短,仅仅并齐胸前衣服,好像贴在衣服上,是灌兜后裔妇女的装饰品。
2. 童帽。湘西苗族的童帽分类繁多,有兔儿帽、风帽、鱼尾帽、狗头帽、瓜蔓帽、虎头帽等。兔儿帽是帽顶两端用布做成各色兔耳朵形状,并在布耳朵上面缝上兔毛。狗头帽的帽顶绣上丰富多彩的花纹图案,用布面棉芯做成帽侧、帽檐,在帽侧上间隔地打缀着银片和银铃,帽檐上缀着一排银质的小罗汉,银铃叮当作响,很是动听。鱼尾帽,在帽子上缝制一块形状如鱼尾、长短不一的绣花彩布。风帽上绣多种花草、动物图案,前檐缀着银佛,具有给儿童遮挡风沙的功用;以红缎料作为制作材料。童帽按季节确定式样,夏季戴“冬瓜圈”式样,冬季戴“风帽”式样,春秋戴“紫金冠”式样等。
(二)服饰图案的生动性
1. 湘西苗族服饰图案内容源于秀丽山川和故事传说。苗族刺绣中的图案往往来源于自己所居住的地理环境:村落、溪流、山坡、道路、岩石、台地、田野、树木、森林、石桥、木楼……刺绣流行着“浪务”和“弥埋”这两种花边纹样。图案是两条折线形状的白色横带,细小星点花纹点缀在横带之间(苗语称“欧多民务”),表示黄河、长江或洞庭湖。“弥埋”花边是由无数个马的抽象花纹相互间连成一串,横贯在河水中间,两侧分别是朵朵立形花簇和小山(苗语叫做“秀高忍”“大埋挡务”),表示苗族先祖“经过大风大浪的妈妈花”的意思(苗语称为“昂务乃本”),汉语的意思是“骏马飞渡黄河”。外侧是无数个花塔,重重叠叠,交错罗列(苗语叫“高本高介”),表示崇山峻岭。整个纹样表达苗族先民迁徙的历程:骑马飞渡黄河、长江和洞庭湖,翻山越岭,最终来到湘西山区安家落户。
2. 苗族服饰图案取材于动植物。苗族刺绣中的动物纹极其多姿多彩,多种多样,有龙、凤、鱼、蛙、虾、蟹、牛、狗、兔、鼠、鸡、虎、狮、鹿、象、喜鹊、麻雀、蝙蝠、蝴蝶、蜜蜂、麒麟等等,复合形图案如鱼与鸟、鱼与龙、龙与鸟、麒麟送子、娃娃戏鱼等等,图案夸张而具有独特的艺术韵味。植物纹则绚丽多彩,有兰草、竹子、枫木、松柏,有茶花、桃花、荷花、菊花、石榴花、牡丹花、梅花等花卉植物图案,绣于袖口、襟边、围裙等服装上,图案生动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苗族服饰艺术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培养苗族服饰文化的传承者和继承人
湘西苗族服饰艺术是苗族为适应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审美要求就地取材而进行手工生产的工艺美术,表现民族的心理特征和审美情趣,是苗族文化习俗的载体,蕴含苗族丰富的文化内涵。湘西苗族服饰艺术是苗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随着湘西苗族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和外来文化的冲击,物质文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苗族年轻一代的主体的价值观念和审美品味发生了巨大变化,对民族的优秀传统艺术不再像过去那样重视、依恋、珍惜,认为传统技艺“粗俗”土气、耗力耗时,热衷于时尚、新奇的现代艺术。传统艺人普遍孤独化、老龄化、边缘化。
湘西苗族服饰艺术已走向没落、萧条。愿意传承传统技艺的年轻人已微乎其微,苗族服饰艺术的传承已经出现断代现象。
湘西苗族地区的中学美术教学,对苗族传统服饰艺术的保护和抢救,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湘西苗族地区的中学美术教学不能放弃对苗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应该积极提高民族艺术的在美术教学中的份量,促使学生系统了解苗族服饰艺术的产生、流变、造型、种类、色彩及其审美特点和民族特色,全面提升苗族服饰艺术感情和素养,使学生成为苗族服饰艺术的宣传者、传承者。
(二)有益于爱祖国、爱民族、爱家乡的情感教育
美术教育教学不仅仅为艺术而艺术,具有情感、价值观目标。它包含思想政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鲁迅先生说:民间艺术是“劳动者的艺术”。苗族服饰艺术是感情抒发、主观想象、自由表现的民族乡土艺术,凝聚着苗族先民的心血和汗水。苗族服饰艺术是直接地、形象地体现了本民族文化,最有生命活力,因为它植根于民间,“生长繁衍于自然、生活、人民中,渗透着理想、愿望和感情,最普遍、最特殊、最土气、最完美、最富有生命力。”
湘西民族地区的美术教育教学应将苗族服饰艺术渗透进美术课堂之中,把苗族服饰的各种艺术元素与美术教学结合起来,以此形成民族特色的美术教育。强调民族服饰艺术对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的培养,树立正确健康的情感、价值观。
总之,将苗族服饰艺术贯穿进美术课堂,积极合理利用本地民族艺术资源优势,开展并普及民族艺术教育,可以使中学生深入认识自己的家乡,增进对家乡的感情,立志建设好家乡;唤醒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发扬和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三)有助于提高美术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
首先,提高学生的美术创意能力。现当代,都认识到了民间艺术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众所周知,缺乏创意能力是中学美术教学的局限性。将苗族服饰艺术贯穿到美术教学中,可以克服传统美术教学中机械呆板、流于形式的缺陷。把苗族服饰艺术的构成色彩、骨骼形式等与美术教学进行融合,培养学生系统观、整体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其次,提高学生的艺术观察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的观察力需要经过后天训练和培养。有些学生不具备对复杂物体内部结构的认知力和对细枝末节的想象力是因为缺乏观察力的训练和培训造成的。苗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并熟悉自己民族的服饰艺术,在美术教学中,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进行引导,将苗族服饰的图案置入一定的形体结构中,刻意观察所要再现物体的纹样细节、形体结构、图案特征,建立起学生个人主观体验与客观物体之间的默契关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再次,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力。学生的美术表现力是衡量美术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学生思想感情、理想愿望的艺术审美表达必须具备很好的表现力。
在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出发,研读并发现苗族服饰艺术中的构成元素,理解苗族服饰艺术构图中的点、线、面及其形、色,从而提高学生美术表现力。
三、苗族服饰艺术在美术教学中整合运用的有效途径
(一)创设浓郁的苗族服饰文化气息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注重联系学生鲜活的现实生活。对于湘西苗族学生来说,苗族服饰艺术资源是美术教学中所要发现、挖掘的日常生活情境资源。只有在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才能切实弄明白民族艺术的价值。
以语言创设情境。用苗族本地语言形象地描绘和表达苗族服饰文化艺术,在学生的脑海中展示出一幅幅鲜明的、活生生的艺术画面。以苗族形象化具体化的语言启动学生心扉,激起学生情趣,趣味浓浓、兴致勃勃。无疑,语言讲授是创设情境的最基本的形式之一。
以实物创设情境。实物可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带领学生走进社会,领略苗族风土人情;收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物,如苗族各种服饰款式,苗族服饰各种图案,创设一种刺激氛围,激发学生的体验情感和美术创作欲望。
以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增加民族艺术信息量。搜集有关苗族服饰艺术的视频、电影,让学生观看、欣赏,拓展学生艺术视野,优化和丰富教学内容,直观地感受到鲜活的艺术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创作热情。
(二)勇于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
美术是感官性比较强的一门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比较陈旧、呆板,而且传授的信息量有限,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必须打破固有的传统教学模式。
美术教学可以和苗族音乐融合,从而达到声色俱全、音图并茂的教学效果;美术教学可以与苗族文学结合,从而使学生产生遐想,仿佛身临其境;美术教学可以与民族历史教学相结合,从而让学生感受民族文化艺术的厚重感。
敢于冲破教材的束缚。不偏重于书本知识,不因循守旧地拘泥于教学大纲。相对静止的教材不能够承载艺术世界,照本宣科不能够提高美术教学效果。根据湘西苗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和民族特点,树立全新教材观,用活教材,扩展空间,注重课外体验和课外写生。
把绘画日记载入课堂。原始社会,人类早就利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除了口语、文字以外的“第三语言”就是绘画。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感知能力和绘画能力,要求学生每天以绘画的形式展示自己学习和生活场景,表达自己的感情,促使其提高在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首先,让学生思考。湘西苗族学生熟知本民族的服饰艺术、风土人情,通过苗族服饰艺术品的展示,调动其生活积累、美感经验,悟出服饰艺术作品所要揭示的思想内容。让学生思考、补充,展开其丰富的想象翅膀,让苗族服饰艺术的具体形象在思考中“活”起来。
其次,让学生观察。达尔文说:“我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就要“解放学生的眼睛”。确定、明确苗族服饰艺术作为观察对象后,训练学生意志毅力,观察到底,持之以恒。引导学生对同一事物、不同事物进行比较,有顺序、有步骤地观察,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外到里。多角度地观察事物,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再次,让学生表达。在美术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拥有充分的表达时间和机会。注重学生问、读、讲和讨论。如解读苗族刺绣中普遍流行着“浪务”和“弥埋”这两种花边纹样时,可以设问:“浪务”指什么? “弥埋”有什么意思? 请学生讨论、发言。还可以让学生讲述苗族迁徙的路程、历史,有助于解读苗族刺绣图案的深刻寓意。
最后,让学生动手。思考、观察、表达的最终目的就是动手创作。如解读苗族刺绣中普遍流行着“浪务”和“弥埋”这两种花边纹样时,让学生画出这些花边纹样,做到“手脑并用”。只有动手创作,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集中学生的精力,领悟艺术内涵,找到艺术灵感,更利于开发绘画能力,展现绘画技能。
参考文献:
[1] 吴新绿,谭卫华. 湘西苗族传统服饰款式与生态适应研究[J]. 柳州师专学报,2011(5):6.
[2]左汉中. 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 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360.
[3]龙晓飞,石群勇. 苗族服饰的生态审美透视[J]. 经纪人学报,2006:1.
[4]刘霞. 西南卡普技艺之启承[D].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54.
[5]杨松林. 画画无正经[J]. 美术研究,1985(3):88.
[6] 吴禾. 地方高校民间美术教学体系的建构[J]. 泰山学院学报,2005(3):105.
[7] 王岩岩. 谈中学美术教学的转变[J]. 华章,2013(21):2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我国传统艺术不断得到发展,对我的文化事业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术作为我国传统艺术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受到了广泛关注与重视,美术教育成为了美术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的关键所在.随着中外文化的不断融合,美术教育的教学方法得...
新课程标准对于中学美术教学的目的,明确提出:教学中要着重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感情,陶冶高尚情操,提高、观察、想象和创造能力。由此可见,中学美术教学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德育。然而纵观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内容,不难发现德育始终贯穿于美术...
美术教育有陶冶情操、潜移默化的作用,他能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对于学生将来的生活是十分有益的。每个不同阶段的美术教育,都体现出了它不同的侧重点,为学生在今后的深造提供良好的基...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初中美术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现阶段的时代需求.初中美术教师应立足于新课程标准对原有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使初中美术教学模式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初中美术教学质量.一、初中美术教学模式创新的必要性.有效的...
本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当前,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由于受到学校办学条件、学生自身差异、地域特点限制等方面的影响,教学实效不尽人意。将本土文化融合到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之中,因地制宜,有利于丰富美术教学内容,创新美术教学形式,激活学生学习...
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的今天,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日渐显现。这也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以更加严谨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美术课教学任务。我认为上好一节美术课,除了课前认真备课外,课堂中的展示评价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学生能通过各种展...
一、当前美术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1.美术教学评价重结果、轻过程。美术教学评价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而并非只是在学生完成作业后给出。有的教师课前让学生收集了美术相关资料,在教学评价环节展示学生作品,根据学生的创作水平作出点评,师生也互评了,...
引言新课程改革明确规定,中学美术教学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构建高效的美术教学课堂是适应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一、发挥情景教学的优势,培养学习兴趣情景教学主要是以构建生动形象的情景,以激发学生学习情绪的...
所谓信息情境就是多媒体情境营造, 在进行教学时, 老师会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在图片以及视频的助力下, 帮助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感知, 从而高质量完成相应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