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语言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普通语言学论文 >

国外国内对语言搭配的研究进展

来源:海外英语 作者:崔煜婕;周爽
发布于:2019-07-05 共3673字

  摘    要: 搭配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是语言深层知识的体现。它对语言的使用、学习以及加工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对搭配的掌握程度可以直接地反映一个人的语言水平。国外和国内学者都对搭配进行了多角度、多方法的分析以及探究。国外针对搭配的研究起步较早, 目前, 我国语言学学术界对搭配的研究正处于成熟时期。

  关键词: 搭配; 语义; 研究角度; 研究方法;

  1、 引言

  纵观搭配历史长河, 搭配源于公元前300年古希腊斯多葛学派, 此外, 《牛津英语词典》中对“collocation” (即搭配) 一词的初次涉及可追溯到18世纪。但直到伦敦学派的创始人、“搭配研究之父”J.R.Firth在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搭配”的概念后, 它才第一次作为一个真正的语言学术语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自此以后, 国内外学术界便纷纷开始对搭配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2 、国外对搭配的研究

  早在公元前300年古希腊斯多葛学派的语言观中, 搭配研究就有所提及, 这一学派认为词汇的搭配对象不同是由于词义造成的。但搭配真正走进人们视野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 伦敦学派创始人J.R.Firth提出搭配概念之后, 他最先将搭配作为一个技术概念引入语言学领域, 并将搭配研究视为意义研究的突破口。在Firth之后, 新弗斯学派的继承者Halliday和Sinclair将搭配赋予划时代的意义。他们分别将搭配界定为“线性共现”的组合关系描述和“惯用原则”的语料库技术分析。国外语言学学术界的学者们对搭配的研究既涉足宏观的理论界定, 又涉及微观的语义理据和句法结构。从学者们各自选取的不同角度可将搭配的研究分为以下几类:

  2.1、 语境角度

  Porzig是语境角度分析的领军人物, 他认为语义场是在词汇之间的组合关系之上建立而成的, 即两个词或者多个词之间的语义关系是组成一个语段或者搭配的关键点。他的这一论断与Firth的意义语境观在搭配的意义理解上有着相当大的一致性。

  2.2、 语义角度

  搭配是一种选择限制。Benson, Smadja以及Trask都认为语义上无法衍生的词语组合都是无效的搭配。但是这一原则并不是源自真实的语料分析, 而是他们演绎的结果。Firth以及其继承者Sinclair都主张搭配没有不可能性, 有些搭配没有在语料库中得到认可, 是因为它们只是比其他的搭配出现的频率更小了一些。

国外国内对语言搭配的研究进展

  搭配是语义韵的体现。语义韵一般分为积极、消极和中性三种, 所以语义关系事实上就是一种语义色彩通过习惯性搭配所用的关键词而带来的。Sinclair认为这三种语义趋势只有通过大量真实的语料才能揭示出来“搭配和谐”的原则。

  2.3、 语法角度

  搭配需要拥有良好的语法关系, 这也是构成搭配的一个重要条件。Greenbaum认为语法结构和句型影响词语组合搭配与否, 并提出搭配是形式和意义的综合体。另外, Mitchell认为除了语篇内共现词项给予词的意义之外, 句法结构是词义的重要来源之一。

  2.4 、语篇角度

  Halliday和Sinclair这两位新弗斯学派的学者是这个角度的代表人物。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创始人Halliday认为搭配不一定会在同一语句或者同一段落中出现, 它甚至会跨越语句呈现在一个主题的语篇中, 这种共现中出现的词项在同一语境中也会展现出语篇链接的功能。Sinclair则与之相反, 他首先肯定搭配是语篇内的词项共现, 但是与Halliday相比, 他把语篇的长度和词汇的距离大幅度缩短, 并强调必须是短距离内两个或多个词语的共现方形成搭配。

  2.5、 词汇共现角度

  搭配实质上就是词与词间的相互共现, 所以频率统计在搭配的词汇共现角度有着不可低估的地位。Firth的“搭配结伴”概念提出了词汇共现这一观点, 奠定了搭配的基础。但搭配中词的共现次数成为语言学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在此之后, Kjellmer, Sinclair以及Smadjia等学者都基于真实语料对搭配中出现的词进行了共现频率的分析, 进而得出高频出现的词语组合可视为搭配, 但是这种频率最低限度为两次。

  2.6 、语言变化角度

  纵观国外搭配研究, 外国学者的搭配研究可以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进行分类。从共时角度而言, 他们认为搭配是一种变异或者是创新的语言现象, 但从历时角度来看, 搭配带来的是语言的发展变化。语言变化有历史、社会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也有语言自身的语义、韵律和语法等方面的演化发展。

  3、 国内对搭配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之前, 我国学者对搭配研究集中在搭配是属于语法问题还是属于修辞问题这两者之间。20世纪80年代之后, 国内在对外汉语领域的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以及对外国语言研究的关注程度加深促进了对搭配的研究。从搭配研究的角度、方法以及深度可将我国的搭配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3.1、 搭配研究的萌芽期

  这一时期内, 对于搭配的研究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框架, 而是局限于词法之间的搭配。我国对于搭配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马建忠的着作《马氏文通》, 该着作中提及的“联字”就相当于现在语言学意义上的搭配现象。

  3.2 、搭配研究的成长期

  这一时期, 我国学者们将搭配作为一门独立的研究课题进行了深层次探究。其中, 我国一些语法家和语言学家普遍认为搭配是语法范畴的问题, 并且他们对搭配的分类、制约条件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究。

  在此基础上, 我国学者对搭配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拓展, 而且衍生出各种研究方法。主要有搭配的定性研究和制约条件。

  林杏光认为词语搭配问题需要从语义和语法两个角度进行研究。他认为虽然词语搭配的性质是语义和语法范畴的, 并与语法有关联, 但是其更倾向于词汇语义问题。我国学者普遍认为搭配的制约条件严重限制搭配的形式以及发展, 因此将搭配的制约条件进行了进一步的探析。宋玉柱认为词语搭配可以分为三种情况:语法选择搭配、约定俗称搭配和事理上搭配。

  3.3、 搭配研究的成熟期

  这一时期内, 我国搭配的研究角度和范围扩大, 研究领域更广, 定量和定性并存, 并且在专着上都有所体现。

  3.3.1、 搭配的研究角度及范围

  首先, 搭配应该在交际情景或者语篇中进行全面的分析。王希杰认为搭配的研究角度涉及许多的非语言因素, 故而搭配应该从语言 (language) 和言语 (parole) 这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其次, 搭配需要结合语料库进行深层次系统地研究。语料库可以得出不同性质、不同时期的语料所搭配使用的频率, 并科学地有依据地分析出其影响。例如, 步延新在《单音节形容词与名词搭配研究》中得出了形容词与名词搭配使用的频率因语料的性质和时间不同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的结论。

  3.3.2、 搭配的研究方法

  搭配的研究方法除了成长阶段的搭配的定性研究法予以保留之外, 定量研究以及基于数据库的词语搭配研究方法也得到广泛应用。为了建立搭配的定量评估体系, 孙茂松、黄昌宁和方捷提出了强度、离散度和尖峰三项指标。卫乃兴提出了基于语料库数据分析搭配行为和基于语料库数据驱动计算搭配词、提取词丛的两种数据库研究方法。

  3.3.3、 搭配的研究专着

  卫乃兴的《词语搭配的界定与研究体系》和《词语学要义》都是其研究搭配领域的代表之作。他在第一本书中将词语搭配分成一般搭配、修辞性搭配、专业性搭配和惯例化搭配四种类型。在他第二本着作中, 他基于语料库研究把搭配又分为受限搭配、高受限搭配和完全受限搭配三种, 并认为每一类搭配都表现出了搭配的范围, 并且其节点词和搭配的组合强度也各有不同。

  4 、结论

  通过上述国外与国内语言学学术界对搭配的分析总结,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国外对于搭配的研究起步时间较早, 对于搭配的研究领域、角度众多。研究不仅局限于语言学中的语义、语用、认知及词源, 还涉及逻辑学、心理学等众多领域;国外对于搭配的研究方法运用了调查法、观察法、实证研究法和跨学科研究法等, 并且研究工具使用了电子计算机、大型语料库、各类权威词典等。但是国外对于搭配研究还有一些不完善之处:国外对于搭配研究的某些领域持续性不强, 比如, 在语言变化角度中, 有关搭配中词语词源的历时分析研究时间尚且不足;国外对于搭配的研究领域虽广, 但其某些领域内部大多杂乱重合。比如, 在语义领域和语言变化领域中多次重复运用相同的语义理论, 并没有对研究给出实质性的结论。

  相比之下, 国内的搭配研究的领域较少, 而且偏重于对搭配习得教学的研究。但国内针对研究领域的耐久性长。萌芽期的研究主要在语义、语法方面, 成长期的研究局限于语义、词典方面, 成熟期的研究专注于语义、教学、语料库方面。国内的搭配研究中, 尚缺少对形容词与名词的这一搭配结构研究, 以及对搭配从词源和认知的角度鲜有研究, 笔者认为, 未来学术界可针对该领域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 如针对形容词与名词搭配结构进行词源、认知心理等理论和实证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Benson M. Collocations and Idioms[M]//Ilson R. Dictionaries, Lexicography and Language Learning.Oxford:Pergamon, 1985.
  [2] Firth J R. Modes of Meaning. In Papers in Linguistics, 1934-1951[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7.
  [3] Halliday M A K. Lexical Relation[M]//Kess G R. System andFunction in Language.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6.
  [4] Sinclair J. Reading Concordance[M]. London: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2003.
  [5]林杏光.词语搭配的性质与研究[J].汉语学习, 1990 (1) .
  [6]卫乃兴.词汇搭配的界定与研究体系[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2.
  [7]卫乃兴.词语学要义[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1.

作者单位:长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原文出处:崔煜婕,周爽.国内外对语言学中搭配的研究探析[J].海外英语,2019(10):80-81.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普通语言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