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普通语言学教程》(以下简称《教程》)问世以来,索绪尔的语言理论震惊了整个语言学界,无疑是语言史上的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索氏语言学甚至蔓延到文学领域,对结构主义文论的建构影响甚大。
一、索氏语言学对结构主义文论的积极影响
结构主义文论盛行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结构主义社会思潮在文学领域中的产物,主要是指一种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观点运用于文学批评的科学。这种文学理论在形成的过程中受到索绪尔语言学的积极影响。
(一)文学体系和具体文学
索绪尔把人类的言语活动(langage)分为语言(langue)和言语(parole)两个层次。在他看来,语言和言语是不能混淆的,前者是言语活动的社会部分,即“潜存在一群人脑子里的语法体系”,而后者是言语活动的个人部分。类比于此,结构主义者认为在文学世界中也有文学体系和具体文学之分。他们意识到,任何文学作品都预设了一个系统模型。在具体的文学实践中,文学体系得以建立并获得具体表现;然而,一切文学都从这套系统的规则中孕育而成。
因此,文学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寻找文学体系,即统摄所有文学实践的规则,这突破了传统文论的研究焦点———从微观具体的主题、人物等转向宏观抽象的结构。
其次,结构主义文论家罗兰·巴尔特认为,文学符号也具有二重性,它既有能指功能,又具有所指性,然而文学并不指向外在的世界,而是指向自身。这里,巴尔特以“玫瑰”为例:在文学系统中,“玫瑰”的能指和所指之间不是相等关系,而是对等关系,它们构成一个“联想式整体”。当人们用“玫瑰”来表达情感时,它就与现实中的玫瑰没有关联,变成了一个象征符号即其所指。
(二)文学结构和叙事单元(叙事语法)
在《教程》中,索绪尔指出语言具有系统性,即语言是由相互依赖的词项(语言符号)所组成的符号系统。文学理论家从语言系统和要素的二元对立中得到启发,认为文学也有其结构和叙事单元,蕴藏着一套叙事语法。法国结构主义者斯特劳斯借鉴语言学的音位与音素,认为神话存在着一种 “音素”结构,并把神话的单元称为“神话素”,认为“这些‘神话素’像基本的语言单元一样根据二元对立的原则结构在一起”。普洛普则是借鉴句子结构和句子成分,在《民间故事形态学》中指出纷繁的故事存在相似的叙事结构,其基本单位是功能,其中人物的功能是恒定不变的,它们并不因由谁来充当而改变。格雷马斯的观点和普洛普相近,不同之处在于,他是从实体间的关系而非实体本身思考问题。譬如,普洛普列出功能的七个行动素被格雷马斯提出的三对(反映实体关系的)二元对立模式所取代:主语/宾语(欲望)、发送者/接受者(宾语作为交流的对象)、帮助者/反对者(调节主语的欲望)。在结构主义者看来,这些叙事结构的单元的意义不是原本就存在的,而是只能在它和文学体系的其他部分的关系中获取,一旦脱离这一结构,便不复存在。
(三)比喻和换喻
索氏理论还认为,任何语言符号都存在两种排列关系———组合和聚合。类比于此,早期俄国形式主义者罗曼·雅可布森在实验中发现,儿童的言语缺失是由于患者语言的组合或聚合能力受损而造成的,前一种失语症称为“相似性紊乱”,后一种称为“临近性紊乱”。他认为,这两种紊乱相当于文学中的两种修辞手段———换喻和隐喻,所不同的是,这两种混乱并不提供故意的意义转换。在此基础上,雅可布森又联系到文学流派,进一步指出:“隐喻性过程在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流派中的首要地位已被一再承认…… 支撑和决定所谓‘现实主义’思潮的主要是换喻。”
现实主义作家以换喻的方式偏离故事情节、人物而转向语境。洛奇进一步发展雅可布森的理论,指出隐喻和换喻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改变语境的情况下二者可互换。
二、索氏语言学对结构主义文论的消极影响
索氏语言理论有助于文学结构主义的建构,然而索绪尔所忽视的语言问题,也对结构主义文论造成一些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忽视对文学性的揭示
索式语言学重视语言的支配地位,忽视对言语的研究。
相应地,结构主义文论在对文学文本进行分析时,也只注重研究文学系统,而忽视对文学性的揭示。一般来说,结构主义者常先入为主地认为文本存在一个掌控一切的深层结构,正如乔纳森·卡勒所说的那样,“把文本当做文学来阅读,绝不是让人的头脑变成一张白纸,预先不带任何想法去读”。明确这一点后,结构主义者就分析文本是如何逻辑地运转,寻找深层结构,以及分析这种结构如何生成文本的意义等。虽然这样做能够有助于矫正“新批评”对单个作品进行文本细读的机械诠释,但对所有文本就能做结构主义分析,难免使批评陷入另一种机械的境地,变得千篇一律。所谓的“文学性”是指文学之所以为文学的特性,文学语言通常通过隐喻、反讽、含混、悖论等把这种文学性体现出来。这些文学性原本都是吸引读者的魅力所在,恰恰被结构主义分析所无视。因此,结构主义文论家在进行文本分析时应重视此问题,适当结合具体的审美体验分析。
(二)遭到后结构主义的挑战
《教程》指出,语言的能指和所指结合能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产生稳定的意义。后结构主义者对这一点提出了质疑,认为语言符号并不具有意义的一致性。如字典对一个字(能指)的解释只能是不断延宕,因为它将告诉人们这个字有很多意思(所指),每个所指又将用新的能指所代替,因而不可能形成稳定的所指。其次,后结构主义者还质疑结构,认为文本不存在所谓的结构或逻各斯中心。因为语言原本被认为是现实世界事物在场的替补,而事实上语言中并不存在这一事物,即所指代的事物其实是不在场的。语言的能指和所指结合不能产生稳定的意义,相应地,文学语言的意义也是不稳固的,人们可以对文学进行多种阐释。后结构主义者德曼指出,语言具有比喻性,而在文学语言中,则体现为一种寓言性,故德曼认为任何阅读都只是一种误读。他还指出,新批评家们把文学文本看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认为文本存在和谐统一的意义,是因为他们陷入了盲点之中。同理,结构主义文论家也有陷入盲点之嫌,他们之所以能在文本中发现深层结构,是因为他们对结构的渴望产生了“阐释的循环”,而正是由于这一循环才让他们误以为文本结构帮助其维持了这一盲点。
(三)割裂文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在文学研究上,结构主义者同样借鉴索氏理论中的共时和内部分析,把文学作品与历史、社会、作者等外在要素隔离,一心研究结构系统。巴尔特运用语言学分层的方法,把文学作品的结构分为功能层、行动层和叙述层,然后逐一层次对文学作品进行内部分析。又如迈克尔·莱恩在其著作《文学作品的多重解读》中对《李尔王》进行结构主义解读。在解读之初,莱恩就说:“一个结构主义批评家将会对《李尔王》具有双重情节而且这两个情节既平行又同构这一事实产生兴趣。”
接着,莱恩就仔细分析这双重情节的结构,人物在这里被当做一个能指,一个功能符号,为情节结构而服务,批评家不重笔墨去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故事的历史背景等。虽然此分析把握了《李尔王》的戏剧结构,有助于人们对悲剧的理解,然而却使作品与历史、生活有了距离感,也限制了批评的广度。为了避免这种狭隘性,结构主义者可以考虑扩大研究范围,使文学系统与文化、历史、社会等系统适当加以衔接。
三、结语
索绪尔虽然逝世已久,但他的语言思想却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在文学领域中,结构主义文论受其启示,首次把文学关注的焦点放在文本结构上,建立属于文学的叙事语法等。所有的这些均表现出人们追求科学主义的雄心。当然,正如索氏语言学也有局限,结构主义文论受其影响难免存在缺陷和面临质疑。尽管如此,结构主义者还是交出了骄人的答卷,为文学研究提供一种独特的批评视角,并推动了文学理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明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35.
[2]拉曼·塞尔登.当代文学理论导读[M].刘象愚,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84.
[3]拉曼·塞尔登.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C].刘象愚,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乔纳森·卡勒.结构主义诗学[M].盛宁,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174.
[5]迈克尔·莱恩.文学作品的多种解读[M].赵炎秋,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社,2006:36.
为了给大家提供优质的服务,本站为大家特意收集整理了语言学相关的论文题目,总计336个,供大家参考,其中包含普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比较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汉语言学等类别的论文题目,如有不完善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共同完善。1、普...
众所周知,结构主义的基本特点是二元对立,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了一整套二元对立概念,其中语言-言语、共时-历时、能指-所指几对基本的二元对立概念,已经成为语言学的基本概念。但是索绪尔一整套二元对立概念中,没有任何一对能与能指...
1引言词汇附带习得(incidentalvocabularyacquisi-tion)(也称偶然词汇习得或伴随词汇习得)是近二十年来国内外二语词汇习得研究的一个热点,研究者们从理论和实证角度探索它在学习者习得词汇中的作用。附带习得和其对应术语有意习得(intentiona...
中国语言研究领域向来重视归纳方法,近年来,在语言学的一些分支学科有转向演绎方法的趋势,如汉语语法学领域引进认知语言学理论、语言类型学理论和语法化学说等,一些论述语言研究方法的著作也大力提倡演绎方法。本文针对重归纳的传统和倡演绎的倾向作一简...
1.引言复合词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相对完整概念意义的自由语素所组成的词。语义透明度是指词汇组成成分的语义在该词词义中的透明程度。因此复合词语义透明度是指复合词的语义可以从其所组成的各个语素的语义推知的程度(王春茂、彭聃龄1999:267)。如...
对元语言的研究始于现代逻辑学,1933年波兰逻辑学家塔斯基为了解决说谎者悖论问题提出了对象语言和元语言之分。对象语言是用来谈论外界对象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语言,是第一层次的语言;元语言是用来谈论对象语言的语言,是比对象语言高一个层次的语言。...
语言观念即语言表现出来的态度,是指人们对语言价值的评定,具体来说是对语言的作用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的评价。语言态度又是一种解释,它不仅仅是对某一种语言的认知,而且还是对这种语言情愫的感知,进一步表现出来就是对语言的感情倾向。这种语言的感情倾向...
一、意境、意象意境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重要概念,指抒情性作品通过形象性的艺术描写,所呈现出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令人想象无穷、继而产生更丰富的情景和哲思的艺术境界。其基本构成为情景交融:情是主观之意,即作者情感理想的主观创造;景是客观之境...
美国着名语言学家菲尔墨(CharlesJ.Fillmore)的语言学理论可以分为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三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格语法(CaseGrammar)、70年代中后期提出的框架语义学(FrameSemantics)和80年代末兴起的构式语法(ConstructionGrammar)。这些理...
界面研究 (interface studies) 是一种方法论, 指两个或以上学科或学科内部两个或以上分支共同影响和制约并合力描写与解释同一事实、问题、观念、理论、实践的一种活动或过程;语言学中指两个或以上子系统共同影响和制约并合力探讨某一语言现象的活动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