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语言的意义是一个十分宽泛的问题。语言作为一个系统,包含大小不等的各种语言单位,任何语言单位都会表达一定的意义。人们常说的语言单位有语素、词、词组、句子等,与之相对的意义有语素义、词义、词组义、句义。语素义、词义的研究非常深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释义充分体现了语素义、词义研究的成果。词组义、句义也是现代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比如句义中的句式义:“把”字句表处置,兼语句表使令,动补句表致使,双宾句表给予等等,这些研究成果很多都写入了教科书。
词组、句子作为语言最基本的结构,一般由词和词构成,但一个词组、一个句子的意义并不等于词组中、句子中各个词的意义的简单相加,当词和词在一起组合形成一个结构体,就可能增加结构义。这里我们主要对语言中的结构义进行一番讨论。
二
所谓结构义,就是指某一特定语言结构显示出来的意义,它是由词和词组合产生的。先看下面的例子:玻璃茶杯 玻璃工人 玻璃商店 玻璃女孩 玻璃贴膜很明显,上面四个以“玻璃”为修饰语的偏正结构,其意义是不同的:玻璃茶杯,是指用玻璃做成的茶杯;玻璃工人,是指生产玻璃的工人;玻璃商店,是指出售玻璃的商店;玻璃女孩,是指像玻璃一样的女孩(得了脆骨症,像玻璃一样易碎);玻璃贴膜,是指贴在玻璃表面的薄膜。这些意义的不同,主要是由玻璃和不同的名词组合产生了不同的结构义。
那么,我们如何从结构中得到结构义呢?结构义是由词和词的组合产生的,它镶嵌在词和词之中,结构义就是结构体的意义比各个组成成分多出来的意义,即用整个结构体的意义减去各组成成分的意义,得到的就是结构义。
所以,“玻璃茶杯”的结构义是“用…制成的…”,即由“用玻璃制成的茶杯”,减去“玻璃”,减去“茶杯”而得到的;“玻璃工人”的结构义是“生产…的…”;“玻璃商店”的结构义是“出售…的…”;“玻璃女孩”的结构义是“像…一样的…”。
结构义在语言中是大量存在的,有时孤立地看一个例子,结构义可能不好把握,但如果我们考察某一结构中的一组例子,就很容易获得结构意义。再看一组例子:吃馒头 吃大碗 吃食堂 吃救济仅看“吃馒头”,其结构义可能不明显,如果对比后面几个例子,其结构义一目了然,“吃馒头”,馒头是吃的对象,“吃大碗”,大碗是吃的工具,“吃食堂”,食堂是吃的处所,“吃救济”,救济是吃的方式,其结构义分别是“以…为对象(吃)”、“以…为工具(吃)”“、在…处所(吃)”“、靠…方式(吃)”。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上面讨论的“玻璃茶杯”组,都是名词加名词的偏正结构,“吃馒头”组,都是动词加名词的动宾结构,为什么它们结构义不一样?其实,结构义与结构中各成分的意义有紧密的关系。我们知道,词义具有概括性,所以一个词的词义可能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如“桌子”这个名词,它除了“家具”这一基本意义,还涉及到材料、形状、用途、领属、处所、时间、来源等等,但在某一具体的组合结构中,往往只涉及某个方面的内容,木头桌子(材料)、三角桌子(形状)、麻将桌子(用途)、单位桌子(领属)、教室桌子(处所)、清朝桌子(时间),了解这一点,我们就能理解上面例子中不同结构义的原因。
任何一个词义都会涉及多方面,很难对这些方面进行穷尽式的描写,要在具体的结构中进行分析,但对于某类词来说,涉及到某个方面或某些方面可能是相同的,如“桶、箱、橱”作为一种容器,盛何种物品是很重要的方面,所以有“汽油桶、医药箱、碗橱”等组合结构,这些结构的结构义是相同的;同时,用什么材料做成也是人们关注的,所以有“塑料桶、木头箱、玻璃橱”等组合结构,这些结构的结构义也是相同的。
一个词义涉及不同方面会产生不同的结构义,山东苹果(指产地),进口苹果(指来源),礼品苹果(指属性),桌上苹果(指处所);但是,有时即使涉及词义的同一方面,结构义也可能有差别。如:树上的苹果 箱里的苹果 桌上的苹果 手里的苹果这组结构义都是表示处所,“在……地方”,但结构义的内部差异还是明显的,分别是“长在……地方”“装在……地方“”放在……地方“”拿在……地方”等不同的结构义。
三
结构义属于语法意义的范畴,它是从同类结构中抽象概括出来的,结构义不是“一个”意义,而是“一类”意义,所以结构义都是可以模仿类推的,这是结构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前面讨论的“玻璃茶杯”,其结构义是“用…制成的…”,我们据此可以类推出无数的结构义相同的同类结构,如“玻璃门窗、玻璃书桌、玻璃眼镜、玻璃戒指、塑料茶杯、不锈钢茶杯、金属茶杯、陶瓷茶杯”等等。
当然,不同的结构义,类推能力有一定的差异,和“玻璃茶杯”相比“,玻璃工人”的类推能力就差了许多。根据“玻璃工人”中的“生产…的…”的结构义,我们可以类推出“水泥工人、石油工人、钢铁工人”,但很难有“玻璃……”的类推。这可能跟人们对事物之间关联度的认知、对事物的思维习惯有关。
根据类推能力的差异,我们把结构义分为无限类推结构义和有限类推结构义两种类型。无限类推结构义指的是:一个结构“A+B”,形成某种结构义,A和B在结构义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无限地被同义类的其他词语替换,前文讨论的“玻璃茶杯”就是这种类型。因为保持偏正式的语法结构,保持“用…制成的…”的结构义,“玻璃”和“茶杯”都可以被无数的其他词语替换。
有限类推结构义指的是:一个结构“A+B”,形成某种结构义,A和B在结构义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不能任意被同义类的其他词语替换,前文讨论的“吃大碗”就是这种类型。由“吃大碗”,可以类推出“吃小碗、吃筷子、吃刀叉”等结构,这些结构“以……为工具(吃)”的结构义保持不变,但同义类词语“碗、杯、碟”也可以做“吃”的工具,但我们一般都不说“吃碗、吃杯、吃碟”;同样,我们可以用大碗盛食物,用大碗装食物,大碗仍是工具,但我们一般不说“盛大碗”“装大碗”。这种语义结构,同义类的词是不能任意替换的。
有限类推结构义中,哪类成分能替换,哪类成分不能替换,除了人们的认知和思维,可能和我们的语言习惯也有一定的关系。
四
结构义是在结构中产生的,结构义对结构有一定的依赖性,一般来说,离开了结构,也就无所谓结构义了。但也有一些特殊的现象,语言成分与语言成分组合产生某种结构义,经过广泛使用,这种结构义可能固定下来,或成为原词义的一部分,或转化为新词义。根据这种转化的实际情况,我们把结构义转化成词义分成两种类型:一是融合吸收,一是引申派生。
我们来看“科学”“民主”等词的词义变化,“科学”的意思是指反映自然、社会、思维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民主”的意思是指人民有参与国事或对国事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但在“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科学世界观“”民主作风、民主选举、民主政治”等结构体中,产生了“符合……的”结构义,科学方法就是符合科学的方法,民主作风就是符合民主的作风。一些字词典,已经把该结构义作为词义收入,《现代汉语词典》中“科学”的第二个义项是“符合科学的”“,民主”的第二个义项是“符合民主的”。很明显“,符合……的”结构义已经融入词义“科学”“民主”的词义中,成为“科学“”民主”词义的一部分。
再如“吃”,上文谈到“吃食堂”的结构义是“在……处所(吃)”“,吃救济”的结构义是“靠……方式(吃)”,这两个结构义也融入了“吃”的词义中,成为“吃”这个词意义的一部分。《现代汉语词典》中“吃”的第二个义项是“在某一出售食物的地方吃”,第三个义项是“依靠某种食物来生活”。这就是融合吸收。
一些形容词带上宾语会产生“使……”的结构义,“丰富生活”就是使生活丰富的意思。“使……”的结构义,已经被很多形容词融合吸收,成为其词义的一部分。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丰富”的第二个义项是“使丰富”,“密切”的第二个义项是“使密切”,“坚定”的第二个义项是“使坚定”。这些都是结构义融合吸收的结果。
所谓引申派生就是某一词义,由于结构义的影响,从结构义中,生发出一个和结构义相关的新的义项。如:有学问 有经验 有水平 有年纪 有味道 有人缘“有”加中性的抽象名词后,整个结构的意义常常发生偏移,“有学问”就是有高学问,“有经验”就是有好经验,“有味道”就是有好味道。也就是说,“有+名”这种结构义是“有积极的、正向的……”,现在这一结构义已经转化为“有”的一个新义项。《现代汉语词典》中“有”的第五个义项是“表示多、大”,《现代汉语八百词》中的第二义项“有些名词跟‘有’结合,有程度深的意思”。再如:黄金时代 黄金地段 黄金时间 黄金年龄上面几个以“黄金”为修饰语的结构,其结构义是“像黄金一样宝贵的……”,这一结构义也已转化为“黄金”的新义项。《现代汉语词典》中“黄金”的第二义项是“比喻宝贵”。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虽然词义和结构义本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但有些结构义可以转化为词义。那么,哪些结构义可以转化为词义,或者说在字词典中,可以为哪些词增立义项?考察字词典中对一些词语的结构义的解释,我们发现编纂者对这个问题的主观性随意性比较大。比如前面讨论的“吃食堂”“吃救济”在《现代汉语词典》有相应的义项,“在某一出售食物的地方吃”“依靠某种食物来生活”,但“吃大碗”就没有相应的义项。
结构义转化为词义是渐变的,渐变到什么程度才算词义,这个界限非常模糊。一般地,那些结构义比较稳定,使用时间越长、使用频率越高,即使脱离了特定结构,这种结构义仍能为语言的使用者认识,为它增设义项的可能性就更大。
字词典义项的设立基于词的意义和使用功能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产生语义关系,也可能产生于语法组合关系,或者是二者兼而有之。很多语法组合产生某种结构义,然后转为词义,这是词义丰富的一种重要形式。
参考文献:
[1]谭景春.词的意义、结构的意义与词典释义[J].中国语文,2000(01).
[2]林艳.构式义和动词义的互动与整合[J].河南社会科学,2009(11).
[3]苏宝荣.词义与结构义及其在语文辞书编纂中的处理原则[J].辞书研究,2010(04).
[4]苏宝荣《.词(语素)义与结构义[J].语文研究,2011(01).
评价系统(APPRAISAL)是研究语篇语义层面人际意义表达的三个系统之一,由JamesMartin教授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创立,并不断发展、完善,以适应不同语类、语言文化的研究。国内对该系统的研究起始于王振华(2001)对评价系统及其运作的简介,自此评价系统的...
一、实验语义学的由来专名的语义内容(意义)是什么?这是指称理论的核心问题。描述论①(弗雷格、塞尔)主张:名字的意义为与其相关的唯一或者一簇描述所表达,比如苏格拉底的意义为柏拉图的老师等相关描述所表达;进而这个(些)描述确定了指称,比如...
语义学(Semantics),也作“语意学”,是一个涉及语言学、逻辑学、计算机科学、自然语言处理、认知科学、心理学等诸多领域的一个术语。下面是语义学论文8篇,供大家参考阅读。...
引言模态逻辑自诞生之日发展到现在,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逻辑分支。可能世界在模态逻辑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它是模态逻辑的形式语义学,可能语义学的出现,使得模态逻辑的发展迎来了一个不同的时期。基于此,在学习模态逻辑的同时,有必要了解可能世界...
一、简介语言意义的研究经历了从哲学中的静态的、绝对的概念到借助话语的语境认知意义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们通过背景知识、常规经验、认知推理等诸多途径理解具体语境中的话语意义.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语言学对意义的研究只停留在句法和语义的层面上,可...
意义问题既是语言哲学和分析哲学中的核心问题,同时也是最复杂的问题。意义问题不仅与指称和真值紧密相联,而且还与人的心理、观念、信念以及行为等密切相关。对意义进行研究,学界有多种不同的理论取向,如意义指称论、意义观念论、意义使用论、真值条件语...
混杂隐喻(mixedmetaphor)经常被一些学者视为使用不当的语言(Kimmel2010:98).近三十年来,随着实证方法在语言研究中的兴起,混杂隐喻在自然语言中的真貌逐渐被揭开。以英语为语料的实证研究表明,混杂隐喻不仅是自然语言中隐喻语言的主要表现形式,...
美国着名语言学家菲尔墨(CharlesJ.Fillmore)的语言学理论可以分为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三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格语法(CaseGrammar)、70年代中后期提出的框架语义学(FrameSemantics)和80年代末兴起的构式语法(ConstructionGrammar)。这些理...
从传统语法到生成语法和转换生成语法,再到Fillmore的格语法及之后出现的框架语义学和构式语法都是在前人不懈努力研究的基础上,对句法结构的创新和探索。...
本研究通过梳理近十年来国外学术着作和期刊中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论述了认知词汇语义学的最新研究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