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普通话论文 >

普通话教学系统断层的表现与对策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1-24 共4300字

  引言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我国在全国开始实施推广普通话的政策,特别要求在各普通高校和各层次师范类院校内推广普通话。但面临着各高校普通话教师力量薄弱和水平普遍不高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高校纷纷在正常的教课之外开展短期的普通话培训。这种培训在当时的环境下是必须的,对提高普通话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各老师的普通话水平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被各普通高校和师范院校当作提高普通话水平的经验加以推广和继承。因此,全国高校的普通话教育和我国普通话推广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全国高校普通话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普通话运用水平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主要表现在高校各专业学生之间的普通话水平不一,各地区方言语俗仍然影响着普通话水平的提高,综合运用普通话进行交流的表达技巧不规范等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各阶段普通话教学连续性比较差,也就是说普通话教学出现了断层,并且从中我们可以窥见整个语文教学系统出现的断层。分析这些断层形成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对改进我国语文教育,完善语文教学系统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普通话教学系统断层的表现

  (一)汉语拼音教学等同于普通话教学

  汉语拼音方案是普通话语音系统的反映,但这并不是说汉语拼音教学等同于或者可以代替普通话教学。汉语拼音教学只是普通话教学的入门课和基础课,学好汉语拼音是学好普通话的第一步,而进一步提高则需要更深入地学习。况且,当今学生学习的汉语拼音只是汉语拼音系统的一部分,并不是完整的拼音方案。认为学习拼音只是掌握给汉字注音就可以,不需要准确掌握整个拼音方案。这种思想导致学生从一入学就对整个汉语拼音学习的程度不够,而等到进入普通高校或师范院校,老师会自然地认为学生在以前已经把汉语拼音系统地进行了学习。而汉语拼音等同于普通话,学生掌握了汉语拼音就掌握了普通话,而本级别的教育重点已经不再是拼音教学,从而主观上认为普通话教学可以放下或者轻装上阵,在客观上造成了整个普通话学习系统的多次断层。着名的现代汉语专家吕叔湘曾批评这种现象 :“把拼音当作一张门票,拿上之后可以进门,已经进去了,门票就可以失了--于是一年不太熟,二年自然生。”除此之外,有的老师以应试教育的传统思维来看待汉语拼音教学和普通话教学,认为“占的比分少,是点缀,稍微学习一下就行了”,“会拼音就行,普通话说得再好也不能得高分”.这种思维更有害,把拼音教学凌驾于普通话教学之上。学生在这种精神影响下,对普通话的学习一知半解,等到大学真正地接触到普通话教学系统之后,才发现自己的普通话学习体系出现了数次断层,虽然还可努力弥补,但效果肯定是事倍功半的。

  (二)教学和运用出现脱节

  我国推广普通话的目的是让人们熟练掌握普通话,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用普通话交流,提高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技能。也就说,推广普通话的最终目的是让人们使用它,把它作为生活中的一种工具。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分两个方面 :
  
  一是口语交流。现阶段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和部分师范类院校在推广普通话时,要求学生和老师在学校内使用普通话,但是在校外或者在课外,学生使用普通话交流的程度非常低,甚至有部分老师也不能做到在课外和校外使用普通话。这就造成了普通话口语运用得不熟练,一旦被要求在日常工作中运用普通话交流,就会显得不娴熟,给客户一种综合素质低下的印象,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现在高校都要求进行社会化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面向社会,社会需要学生用普通话去交流,而学校并没有要求学生在校外的社会上用普通话交流,这就造成了学习和使用之间的断层。

  二是文字表达。普通话教学是一个完整科学的系统,不但包括口语表达,还包括文字表达。文字表达要求语法要严格遵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而不是社会上约定俗成的表达规范。从这个意义上说,普通话不是北京方言,也不是其他地方的方言,使用普通话进行文学表达的时候,一定要按照现代汉语语法的规定去规范自己的表达方式。而老师在教授学生用文学表达的时候通常会用“语句不通顺、表达能力不准确”来引导学生,而不是用现代汉语语法来准确地指出学生表达上出现的错误。而讲授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的时候往往不能同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相结合,造成了学习和使用的脱节,这是普通话教学系统断层的另一个重要表现。

  (三)教学连续性差

  我国教育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教学格言 :“小学要教会学生学习入门技巧,初中要教会学生掌握基础知识,高中要重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技巧,大学则要让学生掌握生存的能力。”这句话不但形象地说明了我国学生在各阶段学习的重点,但也同时反映了我国教学系统连续性差。具体到普通话教学系统方面。学习普通话口语方面,小学学习拼音、汉字的时候,老师总是领读课文,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大声的朗读,到了初中,老师偶而还会领读课文,但不会再要求学生一块儿朗读课文了,到了高中,老师重点已经是知识点和语法了,领读课文是不会再有的课程,而学生也基本抛弃了朗读,而改为默读。学习文字表达方面,小学要求造句写日记,强调语句通顺,初中要求写日记和作文讲究叙事完整,没有语病,高中的时候要求写作文要有中心和深意,大学时要掌握写作的各种技巧等等。这种教学的非连续性造成了普通话教学事实上的断层,也给学生的学习增添了很大的负担,造成了他们进入新的学习课程时都要有一个很长时间的适应过程,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和效率。高校老师在讲授普通话课时相对于小学和中学在教学目标上有了很大的自由,但同时也有更高的要求,要求普通话课程能够为学生的就业和工作提供帮助,讲授的内容和技巧还要被社会和学生认可。这实际上逼迫老师以学生和社会的需求为中心进行课程安排和内容的设计,而顾不上与学生在小学、中学的学习内容进行全面成系统的连接,从而造成教学断层。

  二、原因分析

  (一)认识不足

  国家对普通话教学的连续性认识不足。我国教育部门在进行制定各阶段的教学大纲时,都要充分考虑教育的现状、教育的规律和不同年龄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总体上制定一个教学规划。而各个地方具体的教学任务和课程设置由地方的教育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部署。国家也非常认同这样做,于是就有了各种版本的教材和多样性的课程设置,这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提高学习效果是有帮助的。但过于强调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特点,容易造成各个阶段的衔接不紧,从而形成事实上的断层。地方教育部门对普通话教学的连续性认识也不够。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在功利主义的思想影响下,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设置课程时考虑的是自己负责的这一阶段的学习成绩,对以前学生的成绩和以后学生的发展都漠然视之,高校普通话老师在教学时考虑更多的是这一阶段成绩的提高,至于是否有利于学生长久的发展则无暇顾及了。学生本身对普通话学习的连续性认识同样不足。现实的利益驱逐学生们只顾眼前的利益,只顾着用成绩敲开大学的大门或优秀企业的大门,至于自己的长期成长则放在了次要位置。以上对普通话教学的认识不足是形成普通话课断层的重要原因。

  (二)教育水平总体不高

  一是我国教育体制限制,人为地造成各个学习阶段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小学和初中为 9 年义务教育,老师和学生的负担轻,教学任务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完成,教育部门和相关学校可以根据学习规律制定相当连续的教学方案。但进入高中,学生和学校同时面临着高考升学压力,课程设置和学习方法都和以前学习有很大的差别,而整个教学的中心目标也都是以升学为核心。学习目的的改变就造成了对以前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抛弃,造成了事实上的教育系统的断层。

  而到了高等学校,其学习目的和内容和高中又有很大的不同,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成为了重点和核心,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又和高中时的内容和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又会出现一个教学系统方面的断层。二是我国教育水平不高。同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体系相比,我国的教学体系的科学化、社会化、系统化都显得非常落后。改变这种状况不仅仅是引进和吸收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操作方式,还要各级政府重视,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一步一步进行探索,最终找到一条科学化、系统化、社会化的连续性的教学道路。

  三、解决语文教学系统断层的策略

  综合上文的分析,我们知道普通话教学系统的断层表现和形成的原因,推而广之,在整个语文学习系统中,这种断层普遍存在,如文言文学习方面,初中和高中阶段学习的重点和方式不同造成断层,到了大学,除了中文系继续系统学习之外,其他专业基本上就放弃了学习,这就是最大的断层。再如现代汉语语法体系的学习同样面临着相同的断层问题。语文教学教学系统出现的断层问题对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都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一部分企业和组织对当今大学生眼高手低的现象颇为不满和无奈,但实质上是由于学生没有系统地掌握语文知识,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低下,无形中给自身综合素质带来损害,掌握的知识和本领也不能充分和准确地表达出来。

  改变这种情况,从长远看,只有大力改革我国教育体制,建立科学的语文教学系统。从当下看,大学院校要普遍开展大学语文教育,在课程安排和教学方法上要继承高中的语文教学系统,又要按照大学的学习特点进行改进,让学生在学习中适应,在适应中进步。大学语文教学要和大学的普通话教学、美育德育教学、口才和文字表达能力教学等相关课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引入社会的理念和经验及评价标准,真正地为学生的就业服务,为他们的工作服务,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报务。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普通话教学同以前阶段的拼音教学、普通话教学存在着事实上的断层,从中可以分析出整个语文教学系统出现了严重的断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当前的教育水平和教育体制。大学语文的科学设置和讲授可以对语文教学的连续性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最根本的还是要加大投入,不断探索和完善,建立科学系统的教育体系,才能推动我国语文教学事业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 冯华,付江明 . 高职院校普通话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J].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5)。
  [2] 李凉 . 浅谈普通话教学 [J]. 科技视界,2014(15)。
  [3] 凌斯雅 . 语文教师进行普通话教学的意义与策略 [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01)。
  [4] 董长河 . 弥补断层 , 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对接 [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05)。
  [5] 潘琪 . 修补“断层”,“无缝”衔接--寻求理想和谐的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 [J]. 考试周刊,2014(36)。
  [6] 袁和平 . 高校普通话教学增强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探析 [J]. 教育教学论坛,2015(16)。
  [7] 骆巧玲 . 当前高校普通话教学面临的困境及优化策略研究 [J].时代教育,2015(05)。
  [8] 周 婵 . 浅 谈 高 校 普 通 话 教 学 的 创 新 策 略 [J]. 课 外 语 文,2014(12)。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普通话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