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作为搜集、整理、保管、传播和利用图书情报资料的科学、教育、文化机构,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在劳动中产生了语言,从而形成了文字,可以记录语言,交流信息。文字打破了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将语言传送到远方,扩大了语言的交际功用。当人们能够用文字完整地表达思想和感情、准确地记录事物的时候,文献也就随之产生了。"文献"就是记录在物质载体上的信息,文献交流是间接交流中最早产生的一种形式。
有了文献,就产生了如何整理、保存和利用文献的问题,就自然需要一个专门收藏管理文献的场所,从而形成了最初的图书馆。
图书馆作为一种社会交流工具,是社会知识、信息、文化的记忆装置、传播装置。图书馆的管理,就是要对文献信息输入、编码、储存、提取和利用进行科学化的管理。研讨图书馆管理的特点,对于实现图书馆的功能,使之更好地向人类社会传播文明信息,实现思想、知识和信息的交流,提高社会成员的文化教育水平,提高社会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推动人类文明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一、时期不同,图书馆自身的特点不同
自古以来,图书馆大约经历了"古代图书馆、近代图书馆、现代图书馆"三个发展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图书馆具有不同的特点:
(一) 古代图书馆"以藏为主"
古代图书馆形态和功能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
注重收藏和保存以及封闭是古代图书馆最显着的特征。在古代,图书馆含义为"藏书之所".我国的图书馆历史悠久,古代称为"府、阁、观、台、殿、院、堂、斋、楼".据《尚书》记载: "惟殷先人,有典有册。"殷墟甲骨,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图书实物,因此保存甲骨卜辞的处所,可以说是图书馆的萌芽。周朝藏书机构,称为"藏室".老子就是"守藏室之史",即国家图书馆馆长。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各立学说,私人着述逐渐增多。秦统一中国后,在阿房宫建藏书机构,设"柱下史"掌管,此机构近于政府或宫廷图书馆。汉初,萧何"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建造石渠阁,即皇家图书馆,收藏典籍。到了唐代,图书馆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较着名的藏书处有"秘书省""弘文馆""崇文馆"等,并设有"秘书监"等专职人员管理图书。从宋朝开始,书院藏书逐步形成,当时着名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书院""蒿阳书院"是宋代四大书院,都有大量藏书。明代图书馆较着名的有"文渊阁""皇史宬""广寒殿"等处。清代藏书事业更加发达。《四库全书》正本七部分藏于"文渊阁""文津阁""文渊阁""文溯阁""文宗阁""文汇阁""文澜阁",副本藏于翰林院,四库七阁连同其他皇室藏书,共同形成了系统的封建国家藏书楼体系。
各时期,虽然名称不同,但归结起来,共同的特点是: 在组织上,机构较为健全,我国古代图书馆有四个系统,即国家图书馆(政府、皇室) 系统、书院图书馆系统、私家图书馆系统和寺观图书馆系统。在功能上,以藏为主、重藏轻用、相对封闭。在作用上,为推动当时的学术发展、促进古代文化繁荣,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为后世保存了文化典籍,为今天研究古代历史、文化奠定了基础。
在国外,古代图书馆发展早。据考古发现,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图书馆是公元前 10 世纪的巴比伦王国图书馆。公元前 7 世纪中叶,亚述国王阿舒尔巴尼帕尔执政时期,建立了王宫图书馆。在古代埃及,存在为祭司服务的附属于庙宇的图书馆。公元前 4世纪,古希腊曾建立过规模很大的图书馆。在埃及托勒密王朝时期,建立在皇宫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富丽堂皇,藏书非常丰富,被认为是"古代世界的光荣".罗马帝国在征服了希腊之后,将希腊所有书籍移到罗马,于公元前 2 世纪在罗马建立了图书馆。
公元 11 ~13 世纪,大学兴起,大学图书馆也随之发展起来。所以,国家图书馆、僧院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共同构成了国外古代图书馆事业的整体。
(二) 近代图书馆"藏用并举"
从世界范围来看,近代图书馆萌芽于 18 世纪末19 世纪初,在 19 世纪中叶以后兴起,以美国和英国为先河,然后传遍世界各国。18 世纪中叶,英国的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开始在西方萌芽,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大机器生产需要工人在具备文化知识的前提下掌握技术工艺,因而资产阶级政府不但提倡普及学校教育,而且兴办面向社会开放的新型图书馆,以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欧洲一些国家的图书馆纷纷从王宫、教堂脱离出来,成为面向社会开放的图书馆。印刷术传入欧洲以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图书馆的数量不断增加,也带动了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快速发展,如着名的牛津大学图书馆、剑桥大学图书馆、巴黎大学图书馆等。1850 年,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公共图书馆法,法案倡导建立一种由地方政府授权管理,由地方税收支持,对所有纳税人和所有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图书馆。1852 年,在英国曼彻斯特建立的公共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的建立是近代图书馆的主要标志。
中国近代图书馆是西方思想文化传入中国的产物。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图书馆事业也逐渐从封建藏书楼时期向近代图书馆时期过渡。甲午战争后,维新改良派在学习、传播西方科学文化的热潮中,兴办了大量的公共藏书楼。1902 年,浙江的徐树兰仿照西方近代图书馆模式,以私人的名义筹建了古越藏书楼。同时,一批官办的新型图书馆也陆续建成。1904 年,建成湖南省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福建省图书馆等。
1910 年,清朝政府宣布成立京师图书馆即今国家图书馆前身。这是我国近代国家图书馆的开端。辛亥革命后,我国图书馆事业有了较大发展,各省都相继成立了图书馆。"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图书馆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图书馆事业迎来了一个繁盛的新时期。近代图书馆的显着特征是: 从封闭到开放、藏用并举。
(三) 现代图书馆"传递信息为主"
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是现代图书馆的主要标志。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中得到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文献信息的加工整理和传播利用,使图书馆向现代化、信息化方向迅速发展。现代图书馆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已由单纯的收集整理和利用文献的相对封闭的系统,发展到以传递文献信息为主的全面开放的信息系统。它既是读者进行终身学习和文化娱乐的中心,也是信息传播与交流的中心。体现在: 工作重心从书本位向人本位转移。从注重"拥有"到注重"存取",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在发挥收藏功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流通功能,运用"网络联结、馆际互借、传递文献"等手段。图书馆管理重心开始从重视二线文献资源的组织和管理转向重视一线的读者服务工作,服务重心从一般服务向咨询服务转移,参考咨询服务的水平更成为衡量现代图书馆整体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
二、图书馆管理的显着特点
适应图书馆自身的特点,图书馆管理具有显着特点。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图书馆管理具有一般社会实践所共有的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特性,不过这些特性在图书馆管理中有其具体的表现形式。整个实践的特性对于不同的实践活动来说是一种共性的东西,而具有这种共性的各种实践活动又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图书馆管理具有以下显着特点:
(一) 综合性
所谓图书馆管理的综合性,从空间来说,它贯穿在一切图书馆活动中,存在于图书馆活动的一切方面和一切领域,凡是有图书馆活动的地方,就有图书馆管理存在。从时间来说,它与图书馆共始终。在中国商代,不仅有藏书之所、掌书之人,而且有管书之法。商代设史官掌管藏书,虽然这一时期尚未形成书籍分类和编目体例,但对藏书的管理已存在一定之法。商代史官在甲骨片编联成册之后,为便于查找,在储藏中采用标签形式将其标示。这是国内存在最早的藏书管理,代表最原始的图书馆管理思想。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图书馆的形态发生根本变化,在传统的纸质图书馆基础上,出现了"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网络图书馆".这些图书馆新形式,需要各方面的资源配合,使图书馆的管理更具有综合性。
(二) 依附性
任何图书馆管理都必须依附于一定的图书馆业务工作,它的全部实际内容和具体形式离开了其他的业务活动就不能单独存在,图书馆管理总是对某种业务活动(文献采选、分类编目、书刊借阅、参考咨询、文献检索、情报研究等) 的管理。图书馆管理的这种依附性主要表现在: 图书馆管理的目标必须依托于具体的业务活动才能实现,图书馆管理的过程总是伴随着其他业务活动的进行而展开,图书馆管理的结果则总是融合在其他业务活动的成果之中。
(三) 协调性
协调性是指调节和改造各种管理对象之间的关系,使他们能相互适应,按照事物自身固有的规律发展,整体上处于最佳功能状态。图书馆管理以图书馆系统的各种业务活动为自己的对象,是对这些业务活动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业务活动内部的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的活动,就必须协调"采访管理、分编管理、借阅管理、咨询管理"等,通过协调各种业务活动而间接地对它们起作用,从而改变它们的存在状态。
图书馆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和利益,协调人们活动的状态和过程。图书馆管理者一般并不直接从事信息产品的生产或信息服务活动,他们主要是通过协调各种业务活动的内外关系,特别是馆员之间的关系以及馆员和读者之间的关系,使各种要素、各个环节在共同目标---最有效地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的指引下,消除彼此在方法上、时间上、力量上或利益上存在的分歧和冲突,统一步调,使图书馆的各种业务活动和谐运转,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四) 变革性
管理在本质上是变革活动,是使人获得真正自由的活动。图书馆管理也不例外。从现象上看,图书馆管理有保守的一面,它要维持图书馆系统一定程度的稳定,要用一定的原则、规章制度约束图书馆的成员。但是,保守性、束缚性只是使图书馆获得发展、使个人获得真正自由的手段,因而是暂时的、相对的。稳定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因为图书馆系统中的人、财、物、信息等要素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图书馆系统外部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环境也在不断变化。要实现对图书馆的真正有效管理,目标和计划就要反映对象的变化,协调活动就要使系统内外因素的配合在变动中趋向合理,要不断通过信息反馈实现对图书馆的动态控制,要根据图书馆的发展改变失去合理性的规章制度。可见,图书馆管理的变革性是由图书馆本身的运动决定的,具有客观性。图书馆管理的变革性更重要地表现为其发展演化。图书馆管理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它要反映图书馆的变化,不仅反映图书馆现时的变化,而且要反映图书馆变化的趋势,还要反映趋势的转变,这只有通过科学预测、设立目标、制订计划、完善组织、实施控制等一系列动态管理活动反复循环才能实现。
(五) 科学性
图书馆管理可分成两大类: 一是程序性活动,二是非程序性活动。程序性活动,就是有章可循,照章运作的管理活动。非程序性活动,就是需要边运作边探讨的管理活动。两类活动是可以转化的。现实的程序性活动就是以前的非程序性活动转化而来的。转化的过程是人们对这类活动与管理对象规律性的科学总结。这就体现了图书馆管理的科学性。
(六) 经济性
图书馆管理的经济性首先反映在图书馆资源配置的机会成本上。图书馆存在以资源稀缺性为核心的经济问题,要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对图书馆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进行配置。
参考文献:
[1]程应红。 图书馆管理与利用[M]. 合肥: 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
[2]付立宏,袁琳。 图书馆管理学[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3]《国家情报工作》杂志社。 图书馆法与图书馆建设[M]. 北京: 海洋出版社,2011.
[4]李琛。 高校图书馆教育功能理论与实务[M]. 合肥: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刘建丽。 浅论图书馆的激励机制[J]. 前沿,2007,(1) .
高校图书馆是社会公共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播先进文化理念、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上有着其他机构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文章对目前高校社会化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
第三节建立健全高校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建设的他律机制馆员职业道德建设任重而道远,馆员职业道德建设不仅仅局限于上两章的对应策略上,更需要从馆员职业道德教育入手、为完善馆员选拔机制和激励机制、制定监督机制和评估等机制方面提供相应的保障条件,以保...
引言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与认识,它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认识程度和水平.从知识视角来看,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一个积累知识、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不断提升对自身认识的过程.知识作为人与社会实践互动的产物,历来都被社会学家所...
1图书馆组织结构的发展方向我国的图书馆管理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并逐步发展起来,经历了时代的变迁,可以说,图书馆的发展历程有着非常明显的时代特征。目前,我国的图书馆管理模式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系统,并且自成体系。当前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基本上可...
图书馆的读者对阅读都有极大的兴趣,大多数是以研究为主,图书馆的禁止大声喧哗为读者提供了与关外的喧嚣社会不同的平静环境,因此图书馆成为值得一去的地方,对于阅读意识的提高有帮助,图书馆的交流的平台的作用得到发挥,依靠于读者的阅读的需求,对于有...
对图书文献资料进行管理需要进行全面的改善。在本文中就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图书馆文献资源进行全面的建设,以此来提高文献资源的建设质量。...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第一节本文结论与不足一、本文结论本文利用动态Web服务组合技术构建关联数据环境下数字图书馆动态服务组合平台,通过此平台实现图书馆服务创新,营造了图书馆满足未来语义网用户的各种需求所需的基础环境。本文在分析了相关概念和理...
1、引言在复合图书馆时期,网络信息服务是院校图书馆的主要工作之一。考虑到网络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还应该关注一项新的工作内容---舆情引导。1.1互联网发展态势迅猛据有关资料反映,截止到2012年,中国互联网上网人数已...
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快,从以前的有线互联网,变成现在的移动互联网,从以前的2G、3G变成了现在的4G.其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其使用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使得我国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但互联网中的电子期刊出现后,给我国传统的期刊管理工作等造成了巨大的...
随着我国的经济的迅速发展,知识型经济成为经济世界的主流。这也对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有了新的要求。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应该紧随时代的发展潮流,在变化中不断的应对挑战,不断的进行革新。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里立足不败之地。一、图书馆管理方法创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