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计量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图书档案学论文 > 文献计量学论文 >

知网收录的现代大学制度文献数据的定量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1-22 共3355字

  现代大学制度是指 18 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规范大学组织行为、使大学适应社会环境变化以维持其生存与发展的一系列规则体系。一般来说,现代大学制度要处理两个层面的关系: 一是大学外部关系,主要包括大学与政府、社会、市场之间的关系; 二是大学内部关系,主要包括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学校与院系之间的关系[1].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大学的体制和机制改革被提上议事日程,建立以学术为本的现代大学制度、落实办学自主、赋予教师学术权力和学术自由的呼声不绝于耳。尤其是近年来,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成为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引起了国内众多学者的关注,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

  目前学者们已从多个层面、多种视角对现代大学制度进行了分析、探讨,研究成果颇丰,已有学者从现代大学制度的研究内容和趋势出发,发表了研究综述类文章[2 -4].但现有研究多运用定性方法,尚缺乏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现代大学制度研究现状的分析。而利用该方法对某学科论文进行定量分析,可以从特定的角度了解学科研究发展的水平和动向[5].因此,本文将利用 CNKI( 中国知网) 收录的现代大学制度文献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以期从另一个视角描述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一、数据来源

  由于研究现代大学制度的第一篇论文发表于 1995 年,所以本文将 1995 年作为文献检索的起点,实施检索时间段为 1995-2014 年,检索词为“现代大学制度”,针对篇名字段进行检索。检索结果共计 1 115 篇,剔除重复的论文,以及不符合要求的样本,最终得到有效研究样本 1 055 篇。依据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将年载文量、着者、内容、文献来源、文献被引频次等进行统计分析,以揭示现代大学制度研究的现状。

  二、年载文量分析

  1995-2014 年间,对现代大学制度的研究呈上升趋势。1995 年只有 1 篇,1996-1999 年空缺,2000 年为 5 篇,反映出上世纪 90 年代末,现代大学制度研究诞生,研究之初还表现得不太稳定。2001-2004 年,每年均保持在 10 ~30 篇之间,对现代大学制度的研究平稳增长。2005-2009 年,每年均保持在 45 篇以上,且逐年递增,表明更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现代大学制度的研究。2010-2014 年,随着我国高校不断深入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这一问题,相关研究成果随之大幅上升( 见表 1) .【1】

  
  综上,现代大学制度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2010 年,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 》,首次用专门的章节阐述了“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6],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把建设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作为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三、着者分析

  通过对着者发文信息进行统计、筛选,统计结果如表 2( 此表仅列出了发文量在 4 篇以上( 含 4 篇) 的着者) .根据普赖斯理论,计算核心着者的公式为: m≌0. 749 × n槡max ( 式中 n max 为发文最多的着者论文数,m 为核心着者最低发文量)[7].结果显示,发文最多的着者论文数为 11 篇,m≌0. 749 ×3. 317≌2. 484,因此本文将发文数量在 3 篇及以上的作者界定为核心着者。据统计,发表关于现代大学制度研究论文 3 篇( 含 3 篇) 的着者共有 28 位,他们对这一研究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2】

  
  根据其单位性质,着者主要有 3 大来源: 一是来自国家行政机关,如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教育部( 国家) 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高教室主任马陆亭等; 二是来自媒体的着者,他们多从实践角度对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进行报道,如《中国教育报》的记者唐景莉、《光明日报》的记者郑晋鸣、《新华日报》的记者陈晓春等; 三是来自高校的着者,这是研究现代大学制度的主体,如厦门大学的王洪才、别敦荣,江苏大学的王长乐,华中科技大学的张应强、高桂娟,中国人民大学的周光礼等。研究机构主要有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江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 见表 3) .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文献计量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