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生物学论文 > 人类学论文 >

四川邛崃地区汉族的体质调查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7-23 共2890字
摘要

  汉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与周边的其他族群(如北狄、西戎、东夷、南蛮等)不断融合,逐渐形成了当今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1]. 中国各地区的汉族族群来源成分不同,生活环境、饮食、劳作程度等差异较大,往往形成不同的体质特征。

  四川是西南地区汉族人口最多的省份。 目前的四川人多为清初湖广填四川移民的后代。 四川汉族的体质数据是汉族体质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去四川人以矮小、结实而着称,今天四川汉族的体质是否已经发生了变化,哪些特征变化显着,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为此,本课题组开展了对四川邛崃地区汉族的体质调查。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邛崃市又称临邛,历史悠久,位于四川省中部的成都平原与青藏高原交界地带,在邛崃市取样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遵循知情同意、随机取样的原则,于2010 年 10 月赴四川邛崃市区测量了城市汉族 326 例(男为 146 例,女为 180 例)、在水口镇测量了乡村汉族 422 例(男为 222 例,女为 200 例) 的成人体质数据。 调查时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来确定被调查对象。

  被调查者无明显影响测量值的疾病。 调查严格按照Martin[2]、《人体测量方法》[3]和《人体测量手册》[4]规定的方法进行,严格执行本研究所属项目的质量控制规定。 调查指标共 86 项,其中观察指标 17 项,测量项目 69 项(考虑到论文篇幅,本文只报道部分指标)。 被调查者身体健康,均为世居当地 3 代以上的汉族人。

  被调查者男性年龄为(43.9±14.7)岁,女性年龄为(44.3±15.6)岁。调查数据采用 Excel、SPSS 统计软件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四川邛崃汉族头面部和体部的 37 项指标的测量结果如表1所示,头面部和体部的19项指数值如表2所示。

  2.1 邛崃汉族的头面部特征

  调查结果表明,邛崃汉族男女合计上眼睑有皱褶率较高,为 81.0%;有蒙古褶率较低,为 54.7%;眼裂高度多为窄型,其次是中等型;近一半的眼外角高于眼内角,其次为水平眼裂。 鼻根高度多为中等型;鼻背侧面观多为直型;鼻基部多为上翘;颧骨不突出;鼻翼高度多为间等,鼻孔最大径多为斜位;鼻翼宽度多大于眼内角宽。 男性耳垂三角形率最高,女性圆形率最高。 上唇皮肤部高度多为中等;红唇厚度薄型、中型率接近,厚红唇率低。 发色为黑色(98.3%),眼色多为褐色;肤色多为黄色。 男性与女性相比,鼻根高,鼻背直,鼻基部水平,鼻翼较高、较宽,红唇略厚,颧骨不突出。

  从表 2 中的头面部指数的均数来看,邛崃汉族男女性均为中头型、高头型、中头型、狭鼻型。 男性为中面型,女性为狭面型。从头面部特征来看,邛崃汉族具有蒙古人种的体质特征,体质居于北亚、南亚类型族群之间,其蒙古褶率较低,颧骨不突出,鼻翼宽,表现出一定的南亚类型族群的体质特点。 但其鼻根高度多为中等型,鼻基部多上翘。

  2.2 邛崃汉族的体部特征

  按照表 1 中的体部指标测量值的均数,邛崃汉族城市男性与女性均为中等身材,乡村的男性与女性均属于亚中等身材。 按照表 2 中的指数均数,邛崃汉族男女性均为长躯干型、宽肩型、中骨盆型,男性还为中腿型、中胸型,女性还为亚短腿型、宽胸型。

  2.3 邛崃汉族与我国其他族群体质的比较

  本研究选用 43 个族群男性的 13 项指标值进行主成分分析。 43 个族群分别为:1 邛崃城市汉族、2邛崃乡村汉族、3 蒙古族(内蒙古)[5]、4 达斡尔族(内蒙古)[6]、5 鄂伦春族、6 俄罗斯族[7]、7 哈萨克族[8]、8 塔吉克族、9 锡伯族、10 维吾尔族[9]、11 乌孜别克族[10]、12 撒拉族 、13 土族、14 保安族、15 东乡族、16 藏族、17 回族(宁夏)[11]、18 回族(湖南)、19 赫哲族、20 畲族、21 独龙族[12]、22 怒族[13]、23 佤族[14]、24 克木人[15]、25 莽人[12]、26 德昂族、27 普米族、28 拉祜族、29 纳西族、30 阿昌族、31 仫佬族[16]、32 京族[17]、33侗族、34 彝族、35 布依族[18]、36 仡佬族、37 水族、38 苗族(海南)[19]、39 回族(海南)[19]、40 黎族[20]、41汉族(海南)
、42 山东城市汉族[21]、43 山东乡村汉族[21](族群序号即图 1a、图 1b 中的族群标号)。 13 项指标分别为头长、头宽、额最小宽、面宽、形态面高、鼻宽、鼻高、口裂宽、眼内角间宽、身高、坐高、肩宽、骨盆宽。

  主成分分析结果如图 1 所示。

  男性前 5 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 39.5%、13.1%、9.3%、8.6%、6.8%,累计贡献率为 77.3%. PCI(第 1 主成分)载荷较大的指标有身高(0.897)、坐高(0.873)、头宽(0.809)、骨盆宽(0.793),这些指标主要反映了身体的粗壮程度及头部的宽度,即 PCI 值越大,身体越粗壮,头部也越宽。 PCⅡ(第 2 主成分)载荷较大的指标有头长(0.687)、鼻高(0.680)、鼻宽(0.616),这些指标主要反映了鼻的大小与头部的长度,即 PCⅡ值越大,则头越长,鼻越大。 PCⅢ(第 3 主成分)载荷较大的指标有眼内角间宽(-0.547)、头长(0.507),这些指标主要反映了五官的宽度及头部的长度,即 PCⅢ值越大,则头长值越大,五官的宽度值越小。

  图 1(a)显示,在 43 个族群中,邛崃汉族(城市)的 PCI 值、PCⅡ值均较大,即身体较粗壮、头较长、较宽、鼻较大。 邛崃汉族(乡村)的 PCI 值、PCⅡ值均为中等,即身体粗壮程度、头长、头宽、鼻高、鼻宽中等。 男性 43 个人群大致可以分为 5 组:邛崃城市汉族、邛崃乡村汉族与东乡族、藏族、纳西族、京族、山东汉族(乡村)等 7 个族群在一个组。 此外,邛崃汉族(城市)与蒙古族较为接近。

  图 1(b)显示,在 43 个族群中,邛崃汉族(城市)、邛崃汉族(乡村)的 PCⅢ值均较大,即眼内角间宽值较大。 男性 43 个族群可以分为 6 组:四川邛崃城市汉族、四川邛崃乡村汉族、鄂伦春族、回族(宁夏)、山东汉族(乡村)等 5 个族群在一个组中。 此外邛崃汉族(城市)还与达斡尔族、撒拉族接近,邛崃汉族(乡村)还与藏族、纳西族接近。

  与邛崃汉族体质接近的族群中,藏族、纳西族、京族为南方少数民族。 东乡族、撒拉族、达斡尔族、蒙古族均具有北亚类型的体质特征。 从头面部、体部主要指标来看,邛崃汉族体部的体质特征介于北亚类型族群与南亚类型族群之间。

  3 讨论

  古代中国北方汉族人因为躲避战乱曾大量迁入南方的湖南、湖北、广东、江西等省。 目前生活在四川的汉族几乎都是三百多年前从湖南、湖北、广东、江西一带迁入四川的汉族移民的后代。 这些移民进入南方后与原来生活在南方的百越等土着人发生一定的基因交流,又受到南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饮食结构发生改变,逐渐形成介于北亚类型族群与南亚类型族群之间的体质特征。

  参考文献:
  [1] 徐杰舜。 雪球-汉民族的人类学分析[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2] MARTIN R,SALLER K. Lehrbuch der anthropologie [ M ] . Stuttgart :Gustav Fischer Verlag,1957.
  [3] 席焕久,陈昭。 人体测量方法[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45-156.
  [4] 邵象清。 人体测量手册[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
  [5] 朱钦,刘文忠,李志军,等。 蒙古族的体格、体型和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变化[J]. 人类学学报,1993,12(4):347-356.
  [6] 朱钦,富杰,刘文忠,等。 达斡尔族成人的体格、体型及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变化[J]. 人类学学报,1996,15(2):120-126.
  [7] 陆舜华,郑连斌,索利娅,等。 俄罗斯族体质特征分析[J]. 人类学学报,2005,24(4):291-300.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人类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