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人生哲学论文 >

《上帝之城》中的“人生不公”探析(3)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10-12 共5155字
其次,奥古斯丁认为尘世中的义人最大的不义之处不在于自己犯罪,而在于没有提醒别人不犯罪或勇敢地指出别人已经犯下的罪行,也就是说,义人的不义乃在于其不甚公允的对外评价体系,尽管也许他们内心存有一杆秤。这放在我们儒家文化中似乎特别易于理解,出自我国先秦时代的《诗·大雅·民》中就有所谓“明哲保身”的生存智慧,最初的意思是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发展至今更指向一种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奥古斯丁一针见血地指出隐藏在这种态度背后的动机,就是对于尘世甘美生活的贪恋,这也是所谓义人的软弱与贪婪之处,奥古斯丁认为这些义人需要婚姻、家庭及子息的陪伴,或者在意尘世中的好名声,也因此而远避恶人恶行,而不是勇敢地直面罪恶,并加以纠正,这本质上是一种纵容,因此对义人也应加以鞭笞。义人对于尘世生活的过渡留恋会冲淡他们对于自己尘世寄旅身份的认同感以及对于“天上之城”的盼望。 《圣经·新约·路加福音》中说:“因为日子要到,人必说:‘ 不生育的和未曾怀胎的,未曾乳养婴孩的,有福了!’”[12]这句话指明当最后的审判来临时,子息、家庭、婚姻等尘世中的祝福也会成为一种羁绊,因为尘世的甘美终归是要逝去的,奥古斯丁的论点完全符合圣经的教导。所以,义人需要为自己不能称义的地方做出改变,减少肉身之躯犯下的各种小错,平衡自己对尘世美好的过分沉溺,增强自身对于天国永恒之美的信心,并以无畏的姿态面对不义之人的言行。曾几何时,宗教被认为是精神鸦片与尘世生活的麻醉剂,它的存在被认为只是教会义者去忍耐不公的现状,而奥古斯丁在这里却为“改变现状”留下了余地,上帝通过鞭笞迫使义人反省,并对尘世中不公的罪恶进行“纠错”,使得“公义”成为指向基督的一种趋势。
  
  最后,即便尘世中真的存在如约伯那样“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13]的义人,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第一卷第九篇结尾也给出了他经受不幸之事的理由,那就是,人的心灵自身也需要接受上帝的考验,因为上帝需要知道 的民心到底有多么虔诚,是否能够做到无论 是否赐恩,无论境遇顺逆, 的民都一如既往地爱着。这样,奥古斯丁对于好人受苦之原因的论述就做到了层层推进、滴水不漏。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约伯记》的结尾,耶和华加倍赐福给了约伯[14]这位饱经风霜的忠仆,也还了他一个“人间正道”.这一点奥古斯丁虽然没有点破,但引用约伯的例子足以证明奥古斯丁认为好人经历尘世不幸之事的背后依然隐藏着神的公义。
  
  “人生不公”问题被奥古斯丁化为一种尘世的表象,人类在世俗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幸与不幸皆为好人与坏人所共有,但好人善用坏事也可转祸为福,获得生命的提升。在尘世的不幸中,好人可以体察上帝警醒世人、考验世人的心意,并透过“不公”的现象,看到神公义的本质。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哲学系。古代希腊罗马哲学[M].北京:北京三联书店,1957:36.
  [2]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6.
  [3]奥古斯丁。上帝之城:驳异教徒[M].吴飞,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
  [4]佚名。圣经中有关“公平正义”的教导[J].天风,2010-4-30.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人生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