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人生哲学论文 >

自我评价论视域下人生价值实现(3)

来源:社科纵横 作者:蒋少容
发布于:2017-03-21 共5506字
  人生的忧患意识还能够开拓和提升个人的人生境界。人的自我实现和社会发展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人的自我实现离不开社会的发展,忧患意识本身就是一种生存意识、发展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说,对自我人生的忧患意识就包含着对社会和国家的深切关心。因此,人生的忧患意识还能提升个体的思想境界,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升华人生的价值,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在我国历史上,忧患意识往往表现为对国家、民族、民众的前途和命运的关切,升华为一种爱国主义思想。中华民族中不乏具有忧患意识的人士,古代的杜甫一生写下了大量忧国忧民的诗篇,如“穷年优黎元,叹息肠内热”、“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等,近代以来,国家面临着灭亡的危险境况,康有为上书请求变法,挽救国家危亡;还有充满忧患意识的爱国先驱们,直接投身于爱国的行动中,如创办报刊,创建新式学堂,成立学术团体,积极提倡西学等,形成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五四运动的冲击下,富有忧患意识的毛泽东开始转向现实问题的研究,关注整个社会的改造问题。由此可见,人生的忧患意识总是与爱国主义的情操联系在一起,人生的忧患意识能开拓和提升人生的新境界,人应该在人生的忧患意识中自觉地进行人生的塑造。
  
  2.社会:在自我反思中努力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
  
  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社会提供特定的人生环境,人生的社会价值也需要社会做出相应的评价。面对社会中存在不同程度人生无意义感的人很多的现实情况,社会也应对自身进行评价。
  
  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存和发展,人是社会关系的主体,人的发展和自我实现是以社会关系的丰富性和需要的全面化为内容,因此,人的自我塑造归根到底在于人的社会关系的建构。社会在制度上要明确地确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关系建构的最终目标,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建立一种机制,从而为把人与人之间的真实关系“还给人自己”创造条件,并将其作为社会主义改革的方向,在改革中确立具体的目标,努力消除或弱化社会关系物化的消极影响,实现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复归,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人的发展和完善创造良好的条件。
  
  在我国,市场经济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也推动了人和社会关系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有值得肯定的一面,但我们不得不面对商品社会形态中社会关系物化的所产生的消极影响。马克思把社会关系在人面前以物与物的虚幻形式体现出来的现象称为“拜物教”,即“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可以说是颠倒地表现出来的,就是说,表现为物和物之间的社会关系”[10](P426)在他看来,物化的社会关系虽有其积极的意义,但他更多地批判了它的消极意义。商品拜物教使“商品”能够超越人的意志而行动,最终成了一种“观念形态”来约束人。由于拜物教的作用,资本的权力必然会向社会生活、政治领域渗透以及吞噬道德信仰世界,甚至连人的道德良心也受到怀疑和否定,社会中骇人听闻、触目惊心的道德灾难时有发生;人们生活的风格由物来决定,在多样化的物品追求和享受中而忽略了自身的承受能力,精神上趋向极度的空虚化,身处物化的社会关系之中。一句话,就是人性的异化,物的自然属性以及物与物的关系掩蔽了人的社会属性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拜物观是当前我国社会很多丑恶社会现象的基础和重要表现。
  
  当下中国,林林总总的现实情况让人嘘唏不已,人们对金钱的渴望和对物质享受的渴求似乎到了不可遏制的情形,在竭尽全力释放生命能量,一味思索怎样成为富翁、名人等外在的成功欲望的同时,缩略掉了生活中美的感受和幸福的体验,忙得没有片刻的喘息,陷入了焦虑与疲惫不堪的状态,时常感受到身上的压力和负担,人在对“物的依赖性”中丧失了自己,正如文学评论家雷达先生所言,生活的意义被缩略为物欲的满足,把一切尽快转化为钱转化为物,直奔功利的目的。这也难怪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人生无意义感的人很多,因为心为物役,人倒成了为生产出更多的物而存在,心灵的世界依旧苍白荒芜,找不到精神的依托。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国人都是这样。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只有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关系建构的最终目标,消除商品和货币的神秘光环,才能为限制社会关系物化的消极作用提供可能,也为发展社会关系物化的积极作用提供基础,并努力为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9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陈新汉。自我评价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陈新汉。自我评价活动和自我意识的自觉[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6]何云峰等。自我评价的功能和作用[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5)。
  [7]胡小勇等,关系自我中也存在自我证实动机吗?--来自表征激活与启动的实验考察[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4)。
  [8]M.Mather、M.K.Johnson.Choice-supportive source moni-toring:Do our decisions seem better to us as we age?[J].Psychology and Aging,2000(15)。
  [9]黑格尔。精神现象学[M].商务印书出版社,1979.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原文出处:蒋少容. 论人生价值及其实现——基于自我评价论视域的思考[J]. 社科纵横,2017,(03):104-107.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人生价值观论文
返回:人生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