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现况与建议(2)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12-27 共3924字
3.促进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行政体制障碍突出。京津冀区域带有相对明显的政治属性。长期以来“京津冀”内部地区由于行政地位的对立,导致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局面难以形成,行政区经济封闭的旧有格局依旧有较强的影响力,体制性障碍、行政功能已成为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主要难题。生态补偿机制尚未建立。多年来,河北张家口、承德等地区为京津提供丰富的水源,但上下游之间现有的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从而加剧了上下游之间的矛盾。虽然过去北京、天津给予了河北省很多的援助补偿,但这些援助补偿都不是以水资源补偿的名义,而是以其他项目来体现的,这些补偿多属于临时性的,不能弥补冀北地区的损失。同时这些援助并不固定,没有形成长期有效的机制。
4.资源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以PM2.5为代表的大气污染加剧。京津冀区域各地区的污染物在不同的气象条件下,彼此扩散、叠加。京津冀区域城市间大气污染相互影响明显,相邻城市间污染传输影响极为突出。以北京为代表的大中城市PM2.5都出现爆表现象。北京周边的石家庄、保定、邢台等多个城市的空气质量均为差。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京津冀是典型的资源性缺水地区,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京津冀地区始终受到缺水的严重困扰和水荒的威胁。水是京津冀地区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海河流域水污染问题非常严重。目前,海河流域是全国污染程度最高的流域,污水排放量远超于水体纳污能力。该流域有超过2/3的污水无法得到处理。
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建议
1.建设区域经济共同体,加快城市群建设。一个城市群或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在经济互利的前提下,生产要素遵循市场规律在区域内自由流动,汇聚组合,形成规模产业或产业集群,以此提升区域整体经济实力。如对外招商引资要尽可能统一优惠政策;高速公路收费由分段收取改为统一收取,实行“一卡通”制度等等;重点推进6大一体化,即城市群区域性产业发展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区域性市场建设、城乡统筹与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一体化。只有首先建设好京津冀城市群,以此为核心才能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
2.促进产业合理布局,推进产业集群发展。为提升京津冀区域的产业竞争力,必须大力发展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向适宜的地区集中,要在现有产业布局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形成若干具有鲜明发展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并探索多种集群发展模式。鼓励发展具有上下游关系的企业布局,在较小的地理范围建立企业之间紧密的经济联系,降低交易成本,在合理分工、促进规模扩张的过程中提高企业群体的竞争效率和应对市场的反应能力。应根据京津冀都市圈的区域规划和国家划分主体功能区的要求,按照集中布局,集群发展的原则,确定这一区域内的重点发展轴线和产业发展区域,确定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城市发展与城市体系建设的整体框架。
3.推进政府合作,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要加快建立京津冀的政府合作机制,为各方一起商讨、确定、研究问题,寻求共同利益所在及其实现途径,为引导、推动三地企业和行业组织开展区域合作提供制度保障。政府应改进经济调控方式和手段,将主要精力和工作重心集中于市场机制培育和障碍破除,为降低生产要素流动成本创造条件。在继续深化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扶持机制等四大区域协调机制的同时,京津冀应重点推进三大机制建设,即金融协调发展体制机制、社会协调发展体制机制、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
4.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京津冀区域资源需求和环境压力大,应根据区域内资源、能源和生态环境质量的约束条件,合理规划资源、能源的利用途径。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减量原则是第一位的,应该从源头进行控制,着眼于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最大限度的减少废物的产生。遵循“一高两低”的目标,即产品高消费、自然资源低消费、废弃物低排污。协调好高消费和低污染的矛盾,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五、结语
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应对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矛盾日益突出等挑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增长新动力和新的增长极、优化区域发展格局的现实需要,意义十分重大。这一发展过程中存在了很多的问题和困难,京津冀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矛盾最为突出、最为复杂,关注度最高,解决难度最大。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必须要深化改革打破行政壁垒,构建开放的区域共同体,建立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新体制,并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久文。区域经济学(第三版)[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4,124-125,317-322.
[2]孙久文,丁鸿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07:52-58.
[3]娄文龙。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测量和比较[J].统计与决策,2014,02:90-92.
[4]魏洪鹏。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现状与问题研究[J].金融经济,2014,20:21-23.
[5]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课题组,肖金成,李忠。京津冀区域发展与合作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5,49:3-29+43.
[6]刘维新。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新增长点的选择与培育[J].城市,2016,04:3-4.
相关内容推荐
-
京津冀地区一体化发展方案研究
摘要随着2014年京津冀一体化被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京津冀一体化引起了各界的激烈讨论。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倡导了多年,但一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主要原因在于京津冀三地一直纠葛于自身的利益。近几年京津冀三地环境逐渐恶化,空气质量严重下降,雾霾天...
-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河北产业转型研究
一、京津冀一体化存在问题1、协调管理机制缺失,统一规划难落实:区域内没有形成统一的公共管理组织和协调机制,公共管理失调问题凸显,公共资源协同管理难以展开。一亩三分地的三地迫切需要主管部门统筹规划,对各方利益进行折中,促进区域利益最大化。2...
-
京津冀一体化下河北发展战略探析绪论
第1章绪论1.1选题背景。京津冀一体化已提出多年,但是一直没有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主要原因是三地一直为了各自的利益纠葛,没有抱团发展的实质性行动。近几年京津冀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京津冀大部分地区笼罩在雾霾之下,这给京津冀三地敲响了...
-
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进展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近年来,作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京津冀区域的经济地位日益凸显,1总面积为21.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城市土地总面积的4.56%,总人口为9203.1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59%.京津冀地区用不到全国5%的土地面积...
-
改革开放以来京津冀区域发展综述
今天的中国,城市发展的外部环境不断发生着变化:国际上,经济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国内,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市场经济日益成熟。这些因素既构成了研究中国城市群体演变的现实背景,也成为影响中国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城市影响地域...
-
京津冀经济发展困境与解决策略
1京津冀经济发展历程概念萌芽阶段(1985-1995年):关于京津冀区域发展相关概念最早是1982年北京首次城市规划中的首都经济圈.1986年,李瑞构思环渤海经济区的设想,当时设立环渤海区域合作市长联席会,为地方政府搭建沟通平台。1992年,环京津和环渤海的...
-
京津冀物流一体化现存不足与促进建议
引言以经济中心首都为核心的京津冀经济圈是国家物流发展的重要枢纽,京津冀物流一体化发展会推动整个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北京,天津,河北三个地区协同发展,有效的带动了北方经济的发展,减少了交通压力,提升了京津冀区域的实力,物流业是一种推动地...
-
河北省在京津冀一体化中的突出问题
第3章河北省发展现状及在京津冀一体化中面临的突出问题3.1河北省发展现状。河北省是人口大省,但是经济水平却远远落后于京津,要想更好的说明河北省在京津冀一体化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就必须先了解河北省的基本现状,下面主要以河北省的地理人口环境和经...
-
河北省发展京津冀一体化策略研究结论与参考文
结论通过阐述河北省在京津冀一体化的研究背景、意义、理论综述与方法,说明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优势,河北省应担当的角色和自身的定位以及国家在战略层面对京津冀的部署,本文发现河北省在京津冀一体化中主要有以下几个突出问题:①经济发展缺乏创新动力;...
-
北京、天津和河北三地经济发展现状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3月5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京津冀一体化并指出,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京津冀都市圈是我国沿海三大经济圈之一,是环渤海区域的核心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一个省会城市和11个地级市,是我国重要的政治...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