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区域经济学论文 >

论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

来源:经济界 作者:郝新东;杨俊凯
发布于:2020-04-23 共4717字

  区域经济发展论文(8篇模板范文)之第六篇

  摘要:溢出是创新系统形成和演进的内生动力。目前,学界界关于科技创新区域溢出效应研究成果的数量和研究的深度等都显不足,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有机结合的研究成果更是少见。以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为主线,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主要观点等进行梳理,并就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溢出效应的负外部性文献做了概述。归纳总结了先行研究的特点和不足,从政府的主导作用、人才的核心作用、制度与政策的完善等方面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关键词:科技创新,区域经济发展,溢出效应

区域经济发展论文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溢出是创新系统形成和演进的内生动力,科技创新溢出效应不仅能够使一个组织在进行创新活动时产生预期的效果,而且还会对组织之外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本文对科技创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溢出效应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归纳其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主要观点等,从而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一、国外相关文献概述

  国外最早的相关文献主要出现在本世纪初,内容上主要涉及欧洲国家的技术创新和知识集聚对区域经济的溢出效应。Michele等(2004)采用动态增长模型研究了意大利区域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研究认为,区域间知识传播是技术进步的主要渠道,区域技术创新对长期劳动生产率有明显促进作用,创新成果的大部分来源于相关的溢出机制。此外,技术溢出强度受到地理位置和地区生产结构的强烈影响[1]。Moreno(2005)基于1978年到1997年的专利统计数据,探讨了本世纪初创新活动的空间分布和技术溢出在欧洲17个国家138个地区的知识创造过程中的作用,对创新活动在欧洲的传播进行了深入的空间数据分析,在知识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对区域创新活动进行建模,归纳了不同时期和不同部门创新活动分布中存在的依赖过程。结论认为,区域内部研发支出与专利活动对区域创新和发展具有高度明显和稳定的正面效应[2]。Jun(2005)研究了知识溢出与集聚的内生决定关系,认为知识溢出可以像降低交易成本那样成为企业集聚的可能驱动因素。通过建立和估计知识集聚与知识溢出的联立方程模型,认为特定区域地方化知识溢出的存在吸引了企业,而企业空间集聚通过当地创新网络又会促进地方化知识溢出[3]。

  Broekel(2015)基于德国270个劳动市场区域与4类产业面板数据,研究了区域协同创新政策的作用与机制,认为对研发合作的补助能够有效地刺激区域创新效率[4]。Moussa等(2015)基于法国城市1995~2008年的数据,研究了专利申请和研发经费支出与地区经济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内部研发支出对专利申请有直接和间接的正向影响,但仅对创新活动较强的地区有影响[5]。Maria等(2019)为了分析知识生产和知识溢出对俄罗斯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应用GMM和空间误差面板建模技术,基于俄罗斯80个地区2005~2013年的数据研究了技术创新和研发支出对人均GDP增长率的作用。研究结果认为,创新落后地区的吸收能力不足以有效地适应技术创新带来的新技术[6]。

  二、国内相关文献概述

  国内关于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的文献主要出现在近几年,但参与研究的学者和成果数量较多。叶郁等(2013)基于层次分析法研究了珠三角城市群区域创新的影响因素,认为区域创新中心机构是科技创新溢出效应的核心,其建设的具体路径包括产学研密切合作、加强区域基础设施的建设、强化政府宏观调控职能等[7]。陈诗波等(2015)的研究认为,京津冀城市群科技创新过程中存在着的内部科技要素分布不均、创新要素市场不活跃等问题制约了溢出效应的发挥,而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区域内各创新主体的协作程度较低等[8]。赵增耀等(2015)的研究发现,中国东部地区的创新溢出效应最突出,但存在着明显的创新效率空间依赖性。另外,中国的知识创新效率明显高于产品创新效率[9]。

  陈景帅等(2018)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基于2007~2016年山东17地市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面板数据,研究了科技创新对实体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认为山东各地市科技创新对实体经济增长存在正向的促进作用[10]。康海媛等(2018)测算了中国204个城市1997~2014年的科技研发效率,结果发现,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程度对城市科技研发效率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但中国城市科技研发总体效率偏低从而制约了溢出效应的发挥[11]。郝金磊等(2018)基于空间Durbin模型和面板数据,研究了西北五省科技创新效率的多维溢出效应,认为知识创新效率与产品创新效率相互正向影响显着,知识创新效率与产品创新效率对自身有逆向的空间溢出效应[12]。

  张鹏(2019)基于对上海、杭州和天津三市创新驱动及其溢出效应的调查,认为区域内和区域间的要素关联和循环是区域协同创新优势的来源,借助区域产业转移来打造区域高端化制造产业是区域创新溢出效应的一个新特征[13]。刘林等(2019)基于地理空间权重矩阵的面板模型和2010~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科技创新推动区域经济合理、平稳增长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大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西部地区[14]。殷李松等(2019)基于长江经济带1998~2016年的面板数据和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区位理论模型,研究了科技创新规模、结构、质量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科技创新规模提升1%,则会使本省经济水平提升0.0848%,近邻省份提高0.0473%[15]。

  三、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溢出效应的负外部性

  溢出效应又称外部效应,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只要个体的行动不能享受行动的全部收益或者不需要承担全部成本,经济学上就认为存在着外部性。近年来,政府、企业和学者关注的大多是科技创新的激励效应,而忽视了科技创新溢出效应的负外部性对创新的阻滞现象。科技创新溢出的负外部性主要是指某个创新主体创新效率的提高造成系统内其他主体创新效率下降的现象。只有综合考虑科技创新溢出效应的辩证机理,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科技创新政策。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创新产出决定于区域创新能力、研发经费投入、人力资本投入等各种相关要素,科技创新溢出效应的负外部性会导致企业间竞争的加剧和成本的提高,为了应对这种负外部性,应当做好相关的制度设计。

  德国学者布朗(1999)在《创新之战》中用“产品更新的加速化陷阱”对创新的负外部性进行了分析,认为竞争驱使的R&D增长和创新加速导致了类似军备竞赛的逐级螺旋式上升,会耗费大量成本,并易于诱导企业开发出众多不易被市场吸收和消化的技术[16]。李建军(2008)的研究认为,特定的技术创新活动既可能表现为促进经济繁荣和产业进步等正外部性,也可能表现为污染环境、消耗稀缺资源等负外部性,建议通过制度安排使外部性所产生社会收益或社会成本转为私人收益或私人成本,对负的外部性征收税费,对正的外部性给予补贴[17]。吴颖等(2009)运用空间经济理论,基于阻塞成本、基尼系数、贸易成本等区域集聚因子,分析了过度区域集聚负外部性对区域福利最大化的影响,结论认为,区域整合的关键在于平衡区域集聚条件。就减少负外部性而言,区域协同发展优于区域单个发展[18]。程强等(2015)以区域创新效率差异为研究导向,分析了国有企业形成的外部性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认为国有企业的特殊地位使其往往承担了外部性更大的科技创新活动,通过外部性传导机制对区域创新效率发挥正向溢出作用,有利于提升区域创新效率[19]。钟根元等(2019)根据动态优化控制理论,以具有负外部性的上下游企业产品创新及过程创新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最优投资模型。研究发现: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创新环境中的投入要素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资金和人才会自发的流向要素报酬相对较高的部门,从而导致资源流出部门创新效率的下降[20]。

  四、评价与展望

  上述国内外研究成果为我们全面、系统地理解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并在此基础上继续推进相关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可从中归纳出以下特点:第一,研究内容广泛,研究思路众多,对后续研究提供了许多的启示,但研究成果的数量和研究的深度等都显不足。第二,缺乏高质量的规范研究成果,过于偏重基于各种数学模型的实证分析,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有机结合的研究成果更是少见。

  综上所述,后续相关研究的重点可以归纳如下。

  1、政府引导或主导建立各种紧密型的区域协同创新体

  紧密型的区域协同创新体更有助于溢出效应的发挥。区域协同体系是基础设施、行政管理、资金、技术、人力、产业体系等一系列要素的集合,并且要求各个创新要素相互均衡、协同和深度融合。紧密型区域协同创新体涵盖了研发到最终产品市场的全过程,产研平衡,从而可以更有效地整合众多主体的各种创新要素,优势互补,充分地发挥协同创新的溢出效应。紧密型区域协同创新体把科技成果的供给方和需求方进行对接,通过产学研用的方式紧密结合起来,各主体共同建立有效的合作创新体系。产学研用的结合以“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第一主体。产学研用全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有着大量强化溢出效应的机遇,制度设计在这方面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2、重视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溢出效应中的核心作用

  溢出效应主要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学习、模仿等活动来扩散和传导的,所以,人才在科技创新溢出效应正外部性的发生和强化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要重视完善科技人员的发展和展示平台,以塑造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为核心,加快创新创业载体建设。设立技术创新联盟使企业获得技术和人才支撑,同时也为各类人才提供一个广阔的舞台。要积极推进企业、大学、科研机构间的人才交流和互动,以政府为主导,建立科技创新的合作体系和长效机制,发挥各个创新主体的优势。

  3、完善区域协同创新溢出效应相关的制度与政策

  创新进程中的先行者承担着创新成本和创新风险,也创造了正向溢出效应,使其他企业通过学习或复制使其技术得以进步,但这些企业反过来可能成为先行者在商场上的竞争对手。这种状况抑制了先行者的创新积极性,政府应当通过制度和政策来补偿、激励先行者。补偿、激励措施主要有财税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公平竞争政策、创新风险分担政策、科技保险政策等。相关制度和政策要有助于充分发挥区域协同创新在资源、产业等方面的优势,努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抢占关键核心技术制高点,在全球产业链的中高端全方位地提升科技创新效率。要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市场化服务,积极扶持、培养生产力促进中心、评估咨询机构、科技信息中心等服务机构。

  参考文献
  [1]Michele Costa,Stefano Iezzi.Technology Spillover and Regional Convergence Process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Italian Case[J].Statistical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2004,13(3):375-398.
  [2]Moreno R,Paci S,Usai S.Spatial Spillovers and Innovation Activity in European Regions[J].Environment and Planning,2005,37(10):1793-1812.
  [3]Jun K.Agglomeration and Spillovers in a Simultaneous Frame-work[J].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2005,39(1):35-47.
  [4]Broekel T.Do Cooperativ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ubsidies Stimulate Regional Innovation Efficiency?Evidence from Germany[J].Regional Studies,2015,(7):1087-1110.
  [5]Inès Moussa,Thibault Laurent.Indirect and Feedback Effects as Measure of Knowledge Spillovers in French Regions[J].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2015,22(7):511-514.
  [6]Maria Kaneva,Galina Untura.The Impact of R&D and Knowledge Spillovers on the Economic Growth of Russian Regions[J].Growth and Change,2019,50(1),301-334.
  [7]叶郁,曹磊.城市群发展中的区域创新中心建设[J].科学管理研究,2013,31(2):51-54.

点击查看>>区域经济发展论文(8篇模板范文)其他文章
原文出处:郝新东,杨俊凯.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一个文献综述[J].经济界,2020(02):53-56.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区域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