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区域经济学论文 >

营口市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及调整建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5-10 共2421字
论文摘要

  1 营口市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一、二、三产业的比例结构不合理
  2012 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 :8.8 :57.4 :33.8.第三产业仅占 GDP 的 33.8%,比重偏小,第二产业占 GDP 的 57.4%,比重偏大,且工业内部结构不合理,重工业比重过大。产业结构低度化,第三产业不仅低于其他沿海经济强市,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2 工业产业的高附加值、高技术化和高加工度程度不高,产业集群集中度低
  目前,营口市产业集群发展处在初级阶段,产业集群比较分散,缺乏凝聚力,与理论意义的产业集群和经济界公认的产业集群有较大差距。新兴服务业发展落后 :①服务外包产业 :按照“基地城市 +示范区 + 重点企业”的模式,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服务外包产业,建设东北领先的服务外包集聚园区。依托营口港保税物流中心、营口机场、沈大高速路、哈大高铁等交通枢纽,重点发展供应链管理外包、综合物流配送外包。②文化创意产业 :发展数字工业设计、服装设计等与制造业配套的创意产业园。依托深厚文化底蕴和营口乐器行业基础,推进营口辽南书画市场和营口乐器城建设 ;依托熊岳望儿山,推进以“母亲节”为代表的敬母文化旅游基地建设等。引进和培育一批国内外创意品牌和企业。

  1.3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到位
  营口农业品牌产品中种植业和初级加工农产品多,养殖业和深加工农产品少 ;传统产品多,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少,驰名、着名品牌少。有的品牌产品在品质、加工、名称、包装设计、宣传上存在着简单的模仿,缺乏市场定位及品牌所特有的文化内涵。乡乡创牌,村村创牌,各自为政,导致规模小、层次低、牌子多而杂。如我市大米品牌就有 10 多个 , 平均生产规模不到1 万亩。葡萄品牌也有个 10 多个,个别品牌生产规模还不足千亩。

  2 加快营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
  
  2.1 明确产业定位,调整产业结构
  优化三次产业比例和投资与消费比例,推进产业逐渐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由低端产业结构向重化工化和高加工度化的结构转变,将城市工业发展定位在工业结构高级化与适度重型化上。冶金产业重点发展鞍钢营口新厂二期工程、五矿(营口)中板改造升级、产业基地特种钢深加工等项目。扩大产品规模,优化产品结构,拉长产业链条,加速国内外知名高技术钢铁工业企业在营口市集聚,形成冶金产业集群,构筑中国重要的精品钢材及深加工基地。石化产业重点发展炼化一体化大型项目,形成炼油、烯烃、合成材料、精细化工等完整的产业链条,构筑石化产业集群,打造环渤海地区新型能源化工基地。镁质材料产业重点发展高熔耐材和非耐产品,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实现镁质材料从初加工向深加工、从耐火材料单一领域向国民经济多领域,从传统材料向高科技新材料的根本转变,形成全国最大的镁质材料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产业以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为依托,开发生产重型冶金装备产品,建设全国最大液压能力的重型加工基地。同时要在修造船、港口机械、机床、专用车、汽车配件等领域实施错位发展,使全市形成以重型装备产业为重点、以临港修造船及海洋工程为补充、以通用装备产业为支撑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新型建材产业重点发展化学类、金属类、复合类、功能性建筑材料,以高档防撬门窗、节能隔声彩铝门窗幕墙、散热器、钢结构、装饰材料、保温材料、密封材料为主打产品,形成东北最大的新型建材产业集群。纺织服装产业。以市区、盖州、开发区为重点发展区域,重点发展中高档西服、针织内衣、60 支以上纯棉精梳纱、高支高密织物和服装面料、丝绢面料、中高档室内装饰用布制成品、聚酯硫醚、多功能纤维等产品,实施推进柞蚕丝深加工及柞蚕产业化基地项目。形成具有自主品牌、具有地方特色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

  2.2 加大科技投入,推动产业升级
  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高端人才队伍建设,创新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金融机构相结合的科技创新工作机制,加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公共平台建设。全面落实产学研支持制度,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环境为支撑、体制与机制创新为保障、公共服务平台为载体的区域创新体系,鼓励外资企业将外地生产基地、科研平台、公司总部整体转入营口市,争取 10 所名牌院校在营口市设立研发机构或合作基地,每年与各大专院校合作项目不少于 100 项。争取设立 3 个博士工作站、5 个硕士工作站。加快建设支柱产业的创新平台、专业镇的科研平台。在引导企业不断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同时,注重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利用科技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附加值 ;实现产业集聚,以一定的规模为依托、产业为优势,基地为后盾,以规模优势拓展大产业,面向大市场,搞活大流通,为农业创名牌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发挥名牌聚集效应,推动农业的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区域经济的繁荣 ;实施农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建立和完善各类农业科技培训体系,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留得住、用得上的新型农民,为加快品牌农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2.3 加强制度创新 , 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制度性保障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全面落实领导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使营口的财税制度、投融资制度、价格制度、市场准入制度、商品流通制度与转变发展方式相匹配 , 引导现有工业存量进行改造升级 , 推进清洁生产。充分发挥国家、省和市各类产业扶持资金的杠杆作用,统筹整合现有的各种专项资金,重点向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项目倾斜。设立新兴产业引导基金和科技创新扶持基金。对新兴产业的引进、建设给予补助。

  2.4 服务企业上市,扶持产业升级
  目前营口仅有营口港一家企业上市,与其他沿海经济强市的差距甚远,更与建设滨海大都市的目标不匹配。与此同时,融资难也是营口企业产业升级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难题,因此,应将企业的上市工作作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重要工作来抓。一是建立推动企业上市的工作机构。成立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企业上市工作的协调和指导,调动企业上市的积极性。二是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借鉴沿海其他沿海经济强市的经验,出台给予辅导上市企业的各种资助政策。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区域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