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大量学者研究表明,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势态,其中日本文化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1].从日本传统文化角度分析,日本传统文化具备很强的学习精神与融合能力,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便是在这样的优势之下得以有效推进.但是日本文化的特点是具有多样性的,并且日本文化与日本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极具复杂性与深刻性.鉴于此,本文对"中日文化对中日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具有尤为深远的重要意义.
1 日本文化的特点分析
在提及日本文化时,便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中国文化,众所周知,中国文化具有两个尤为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原生性与连续性.对于日本文化而言,这两大特点突出的不具明显性,但是日本文化跟中国文化比较起来,也有着自身的鲜明特点,主要体现为开放性与主体性两点上.
1.1 开放性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而日本作为一个人口偏少的小国,本土文化的形成较晚.有研究表明:日本文化是绳文文化和弥生文化的"混血儿".并且,在弥生时代前,日本文化长时间吸收大陆文化,进而得以发展起来.对于外来文化,日本是不排斥的,反而将其充分吸收,然后转化成为属于土地的特有文化.由此可见,日本之所以能够在历史的长河里发生一些质的改变,很大程度上是受益于"开放性"这一特点.另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占领军掌管了日本,为了能够瓦解日本帝国主义,美国不断将自身的文化融入进日本,日本受到此方面的影响,因此后来的日本文化渗入了很多美国文化元素,这也是标志着日本吸收外来文化最重要的时期之一.
1.2 主体性
如果日本在文化方面只是一味地吸收外来文化,那么日本的发展将会受到严重阻碍.而实际情况却是,日本文化具备主体性.
并且,日本文化的主体性还具有非比寻常的独特气质.那就是日本文化通过自身文化"开放性"这一特点,进而吸收进更多的外来文化,然后通过加工,有机地将其转化成为日本本土的文化.以此,便是日本文化的"主体性"之所在.比如:在六世纪,日本便引进了佛教,到了江户时代,日本便制定了身份证明制度以此来对基督教进行禁止.从那以后,日本人的日常生活都渗入了佛教思想,并且日本有着佛教徒之邦之称.但是,随着吸入文化的有机转化,日本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本土的神道教,其影响不可小觑.对于正月的祭拜与守护神的拜守等活动,日本均表现的尤为重要.由此可见,无论是日本文化的开放性,还是主体性,均为日本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日本文化促进日本经济发展的作用
二战结束之后,日本迅速崛起.特别显着的便是日本的经济,然而日本经济能够取得快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日本文化的催动.对于日本而言,无论是文化,还是经济,其发展速度都是相当快的.对于中国文化,则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文化的发展体现了源远流长的特质;而中国经济则是一步一个脚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日本经济与中国经济两者相比较,一个较快一个较缓慢,但是日本经济并没有在快速中陷入迷失状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通过认识日本经济更能掌握中国经济所存在的宏观问题,进而为完善中国经济提供充分依据.
2.1 日本经济随着日本文化的发展而发展
谈到日本文化,就不得不谈到日本企业文化.而日本企业文化中,便有着积极广泛性的思想,例如":和"的思想"、家"的思想以及"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等.这些都是在日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而衍生出来的.对于日本企业而言,均提倡"集团主义精神"与"集体主体精神",这为日本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3].并且,日本由于资源较为匮乏,因此特别注重"终身教育",企业长期对员工进行培训,不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员工的整体素养,还使其文化融入到了员工身上,以此为经济效益的提升奠定良机.由此可见,日本经济是随着日本文化发展而发展的.
2.2 "文化立国"使日本从经济大国步入了文化大国
日本"文化立国"的提出是具有一定的历史进程的.日本先后提出了"贸易立国""、技术立国"以及"文化立国",以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其中日本的"文化立国"是在1996年提出来的".文化立国"的提出,加以长期的实践,让日本的文化产业得以全面发展,以此增强了日本的综合国力,进一步提升了国际地位.例如在2011年,日本文化产业产值便将近达到了21万亿日元,基于各个产业,文化产业稍稍落后于制造业.这一数据表明,日本逐步从经济大国进入了文化大国.
2.3 企业文化推进了日本式经营的发展
对于日本式经营而言,企业文化不仅仅是基础部分,也是核心部分.大量的实践证明,日本企业文化推进了日本式经营的发展.这一言论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在长期的发展中,日本企业形成了和睦的人际关系;其二",义利结合"的思想逐步形成;其三,形成了集团主义精神;其四",终身教育"的传统文化越发成熟.其中",义利结合"指的是将中华民族儒家文化当中的"重义轻利"与西方的"金钱文明"有机结合在一起.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日本人是极具智慧的,他们擅于借鉴其他国家的专长,以此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达到良性发展的目的.除此之外,日本企业文化还融入了儒家文化[4].
对于中国人而言,儒家文化再熟悉不过.日本人民也是看重了儒家文化的历史地位以及不可撼动的作用,才将其充分利用起来,从而为日本本土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良机.例如:儒家文化当中重视教育、群体以及家庭的良性思想,都被日本企业所采纳,并且对于节俭的美好品质以及人际关系的有效处理均被日本企业所渗入.以此达到知识与经济的有机结合,让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得以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为日本经济的崛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 中日文化对中日经济发展的理性思考
对于日本文化与日本经济发展而言,两者之间具有直接性.通过上述探究日本文化促进日本经济发展的作用,可以知道日本的经济发展是离不开日本文化的支撑的[5].如果将日本文化与日本经济比作是一对父子,那么日本文化就是"父",而日本经济就是"子",孩子是需要父亲作为支撑才可以健康成长起来的.对于日本经济而言,亦是如此.众所周知,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核心内容,其中涵盖了传统文化、网络文化以及精神力量等.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便会受到环境、土地以及气象等多方面的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文化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在企业运作当中起到决策作用,进而推动企业的良性发展.由此可见,在探究日本文化与日本经济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过程中,充分认识哪部分是"支撑",哪部分是"被支撑"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在认识到日本文化与日本经济得以发展的基础上,与我国文化及经济作对比,能够为完善我国文化与经济奠定有效基础.下面本文主要对促进中日经济发展的有效策略进行研究,希望在中日文化的基础下,两国的经济能够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势态.
3.1 增强两国民间交流,达到以民促官的目的
中日两国所存在的民间交流方式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并且在中日建交之前,两国间的主要来往便聚集在民间.鉴于此,便可以加强中日民间交流为基础,进而使中日经济的沟通得以强化.可以通过经济交流研讨会的开展,对中日经济在发展中所存在的矛盾进行有效协调.与此同时,提升中日两国青少年之间的交流,使日本民众在文化意识上得以改正,以此使在中国台湾等问题上的误解得到有效规避.
3.2 给予企业充足的资金政策扶持
一方面,以加大台资企业生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为基础,进一步给予企业充足的资金政策扶持,对出口信用保险规模进行扩大化,使财政利息补贴得以增多.另一方面,鼓励台资利用一些金融避险工具,例如:远期结汇、外汇期货产品以及外汇期权产品等,使得外贸企业应收账款的回笼及结汇速度得以提升,让应收账款资金占用和汇兑损失降低,进一步使保值或增值目标充分实现.
3.3 对国内企业海外并购活动给予充分支持
这些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总体规模不具广泛性,并且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缺陷,例如:投资效率低下、结构不具合理性以及技术含量不高等.因此,对于我国而言,便需要加大力度对外投资,其中便包括对日本投资.
首先,对于日本构建以研发为主要目的的海外企业,我国要对日本先进的生产技术及丰富的管理经验进行学习.
其次,对于国内企业对海外能源性企业及关键性原材料企业的并购活动给予充分支持.例如:与日本相关发达企业合作,进而开发石油、森林以及煤矿等重要资源,以此来弥补本国所缺资源,使本国经济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最后,在对国内企业海外并购活动给予充分支持的基础上,还需要实行多元化战略方针,以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实施为基础,使国内企业在国外市场的集中度得以降低,对所存在的分散风险得以有效规避,让两国经济更上一步台阶.
3.4 构建系统化的沟通渠道,提升高层战略对话
中日两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来往是非常密切的,因此所存在的一些摩擦也是难以避免的.但切不可使所存在的摩擦阻碍中日两国的交流及发展.中日两国应该构建系统化的沟通渠道,以此提升高层战略对话,进一步使中日两国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得以有效解决.另外,还需要通过专一化的协调机构的建立,使中日之间所产生的分歧得以有效解决,例如在中国台湾问题上所产生的不同意见及分歧,便需要以合理的途径使其得以有效规避,这样才能促进中日两国之间的交流,为两国的经济发展奠定良机.
4 结语
通过本文的探究,应充分认识到日本文化两大极具明显性的特点,即为开放性与主体性.进而从根本上了解到日本经济是随着日本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文化立国"使日本从经济大国步入了文化大国以及企业文化推进了日本式经营的发展.从这三部分的内容,便可清晰地看出日本文化与日本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无法否认的是日本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日本文化的支撑,两者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通过日本文化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在历史的洗礼及进程中,使日本的经济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另外,中日两国需要通过加强文化方面的交流,以此作为基础,进而为增强两国的经济提供良机,使两国的经济能够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势态.
参考文献
[1] 任萍.二战后日本文化论的变迁[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6).
[2] 蒋静.湖湘文化与日本文化的交流融合历程[J].艺海,2013(06).
[3] 孟宪凤,赵连泰.战后日本文化论流派探微[J].历史教学问题,2014(02).
[4] 蔡蕾蕾.论日本经济发展与其人文素质的关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06).
[5] 庄严.日本文化产业发展创新的实现路径及经济效应分析[J].现代日本经济,2014(03).
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系列国家战略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极大地改善了经济社会发展面貌,但由于区域间经济基础、资源禀赋等方面的差异,区域经济不平衡问题依旧突出。...
本文中将对人力资源管理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简要分析, 从而提出如何通过调整人力资源管理结构,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策略, 希望能够对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临空经济企业也可以称之为空港经济。这种新兴高端区域发展模式首先是以机场的正常运营为主要依赖。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率先在发达国家出现。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与国家先进生产力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经济发展模式也正向多元化、现代化发展。各大机场周...
空间均衡理论是在一般均衡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用来研究经济空间发展态势及其影响因素等问题。经过近60年的发展,空间均衡理论从最初研究商品供给与需求在空间层面的相互流动以探究相互影响条件下所有市场的均衡问题开始,逐渐扩展到区域贸易研究领域...
本文分析了小城镇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通过统计分析的方式研究了小城镇的三大产业发展水平。...
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破坏力并没有完全的消失,世界经济形势更加复杂,各个国家面临着日益沉重的压力。发达国家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较为严重,其经济复兴的难度较大,而新的经济体由于发展的时间较短,发展程度有限,在金融危机之后,缺乏必要的...
伴随传统化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提发生改变,知识经济体制时代所蕴含的发展因素已经将科技、信息技术以及生物科学技术同企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紧密结合。...
第5章结论及相关建议5.1研究结论。(1)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规模的提高促进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的增长:本文的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规模的扩大会降低服务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服务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促进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进...
区域经济的产业布局十分重要,它实质上是以区域网络为基础,为区域以外的经济发展创造价值的区域性产业体系.区域经济内部一旦形成比较稳定的产业布局,由外部经济引起的规模收益递增就会体现在企业和行业中,同时会引起区域整体宏观经济水平的递增收益.因此,提高...
第三章河西地区县域经济差异分析一、区域概况河西地区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也是中西文化和经济交流的重要通道。该区东起乌鞘岭,西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与青海省接壤,北至内蒙古自治区相和蒙古共和国,总面积约27.5万平方千米,占甘肃省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