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三五”六盘水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升级的必要性
( 一) “十二五”六盘水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局限性从人口城镇化、资源与环境因素、工业化发展阶段、经济结构转型、低碳经济前景、产能过剩调节等方面来看,“十二五”六盘水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局限性已经显露。
1.“十二五”六盘水市的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并未实现协调同步发展《六盘水市经济社会“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六盘水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就是工业强市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随着时间的发展,2012 年市委市政府根据《国发二号文件》,根据省委省政府“两加一推”的战略指导方针,提出了“三化”同步战略,即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战略。
总体来讲,“十二五”时期,六盘水市执行“三化”同步战略基本上是对的,大体上是符合当时六盘水市基本市情的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实践证明,随着“三化”同步战略的落实和推动,“十二五”时期,六盘水市委市政府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从“十二五”时期六盘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实施情况来看,“三化同步”战略虽然促进了六盘水经济的腾飞,但其弊端也越来越明显。
“十二五”以来,六盘水虽然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但未能带动人口城镇化。传统的城镇化是低质量的土地城镇化,城镇化的本质是高质量的人口城镇化。城镇通过产业集聚吸纳大规模的农业转移人口,是必由之路。“十二五”以来,六盘水市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虽不断提高,但是六盘水市农业人口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速度较慢,而且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陷入迟滞状态。如表 1①所示:【1】
从六盘水市全社会的就业结构来看,2013 年六盘水市全社会总就业人数为 152. 53 万人,第一产业中为 93. 92 占万人,占比为 61. 57%,第二产业中就业人数为 26. 47 万人,占比 17. 35%,第三产业中就业人数为 32. 14 万人,占比为 21. 07%.自 2008 年以来,六盘水市就业人口中,农业就业人口占比均在 61% 以上,一直占绝大多数,第二、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相对较少。这说明近年来了六盘水市的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并未带动城镇化的协调同步发展。
2.“十二五”时期“三化同步”战略在实施过程中受到的制约也越来越明显(1)六盘水市作为成长型煤炭资源型城市,将会受到“资源陷阱”的制约。资源陷阱是每一个资源型城市都难以跨越的陷阱。如果没有在成长期安排好未来的替代接续产业,一旦过了成熟期就很快进入衰退期。六盘水市作为资源成长型城市,在国家和省委的大力支持下,10 年内就可以完成成长期,15 年内即可走完成熟期。2013 年六盘水市完成采挖原煤7 309万吨,2015 年产量可达 1. 5 亿吨。目前六盘水煤田可靠储量 711 亿吨(2 000 米以内),其中探明储量 164亿吨(普、详、精查),垂深 1 000 米以内可靠储量 413亿吨。理论上采挖最高年限可达 100 年。但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和非石化能源如天然气、页岩气的大量开采,煤炭的利用价值将会大打折扣,因此 25 年后六盘水市的煤炭产业就会迅速进入衰退期。日后支撑煤炭产业的就只能依靠其下游产业---煤电和煤化工,并且还将受到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制约和影响。
(2)六盘水市作为煤炭资源型城市受低碳经济的制约将越来越明显。2014 年 11 月中美联合发布《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其“核心内容是”美国计划于 2025 年实现在 2005 年基础上减排 26% - 28%的全经济范围减排目标并将努力减排 28%.中国计划 2030 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并计划到 2030 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 20% 左右[1].这意味着 2030 年我国的碳排放将达到峰值。日后,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地区对煤炭的消费将大大降低。
(3)国内煤钢电建材煤化工汽车装备制造等产能过剩行业调整对六盘水市的影响将越来越明显。
现在六盘水市的主导产业基本上是煤炭产业下游的产能过剩产业,近期已经深受国家产能过剩调整的影响,中期也必将深刻感受到产能过剩调整阵痛期的阵痛。
3.“十二五”六盘水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不能适应六盘水市工业化新阶段的要求从 2015 开始,六盘水即将步入工业化后期阶段,如表 2 所示。新的阶段必然要求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进行调整。【2】
如表2 所示,2013 年六盘水工业化的综合指数为69. 97%,而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全指数为 66. 68.因此,六盘水市目前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在工业化的后期阶段,六盘水工业化的着力点也必然发生新变化。在衡量工业化的五个指标中,目前六盘水的工业化率和人均 GDP 已经达标,现在要着力开始转变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就业结构,大力提高城镇化水平。
“六盘水市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以后,这就要求加快产业结构、工业结构调整,加快科技进步,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现在六盘水市即将步入工业化后期,区域三次产业结构,也必须尽快由二三一结构向三二一结构转变。以往的“三化同步”战略,容易导致忽视第三产业的发展,导致决策者忽视促进区域经济结构向更高级形态---区域经济服务化转变。
( 二) “十三五”六盘水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必须从原来的“三化同步”战略升级为“五化同步”战略,即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服务化、信息化同步发展一般的,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服务化是拉动城镇化的三驾马车,信息化和城镇化是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区域经济服务化的助推器。我们以前往往忽视了服务化对城镇化的拉动作用,也在实际操作中忽视了信息化的助推作用。因此,把服务化和信息化提到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同等重要的位置,以免再被忽视。
现在六盘水市工业化中期阶段即将完成,不久将进入工业化的后期阶段,已经有了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服务化是工业化后期的事情,但不是东部地区转型的专利。其实,六盘水市地处西部地区,制造业往往难以超过东部和中部地区,也比不上西部成渝经济圈、滇中经济圈或黔中经济圈,但国内大部分地区和城市的服务化都处于成长期,六盘水市只有选准定位,做好高端服务化,发展好高端服务化,既要着眼为本地市民服务,也要立足于为周边大城市做好服务,更要立足于为长江经济带体系发展服务,这样就可以进一步促进六盘水市工业化的发展和成熟。自 2012年下半年,六盘水市市委市政府也已经意识到了服务化的重要性。贵州省发改委也及时制定并下发了《贵州省服务业集聚发展规划》,六盘水市也完成了服务业重点产业十大产业规划,积极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六盘水市的工业增加值比重 2012 年为61% ,2013 年下降为 57. 11% ,而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上升,由 2012 年的 33. 3% 上升至 36%.因此,将服务化纳入主战略的内容是应该的,是顺理成章的。
第二,加快发展服务业,才能更好地推动人口城镇化。
其一,原先单一的以工业化为主,产生了低质量的城镇化。可见,单单以工业化为主推动的区域经济变革,会窒息城镇化的发展。二是克服土地城镇化的消极影响,实现农业户籍人口向城镇的有序转移,在2020 年实现全面小康标准的城镇化目标---“城市人口的比重在 60% 以上,同时实现第三产业的比重在 50%以上”[3]的目标。2013 年六盘水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 43. 48%,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 22. 3%,在今后 6 年内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年均要提高 1%,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必须每年提高 4. 5%,这说明,要真正完成高质量的城镇化,就必须大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就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努力促进六盘水市区域经济服务化,以弥补现代工业化中高技术集约、高知识集约对吸纳劳动力就业能力的不足。第三,服务业的就业吸纳能力较强。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经验表明,服务业的发展能大量吸收从第一产业转移出来的人口。
所以将服务化与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城镇化视为一体,五化并重,五化同步,协调发展,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
二、“十三五”六盘水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内涵
“十三五”六盘水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指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服务化、信息化同步发展战略,“即五化同步”战略。
( 一) 新型工业化---走低碳型工业化道路,培育新的主导产业现在环境约束压力的加大、产能过剩的化解,让我们不得不选择新型工业化道路。同时,在新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赋予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必须有更新的内涵---即促进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同时积极培育新主导产业。
1. 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改造升级传统煤炭产业,发挥国家大型煤炭基地的优势,大力推进煤炭产业规模化、集约化、集团化和智能化发展,千方百计降低煤炭企业的市场成本。加快现代化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提高煤炭行业集中度。
积极发展煤炭精深加工,提高煤炭资源的就地转化率考核效益率。提高煤炭工业整体水平,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着力提高煤炭安全生产和技术水平。尤其是大力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积极发展低耗火电、发展绿色煤化工、发展石墨烯这样的新兴高新技术战略产业。
2. 升级电力产业优化升级发展传统火电,合理发展水电,积极发展新能源,深入实施“西电东送”工程和资源就地转化。优化发展大型高效环保火电机组,进一步加快电源项目和配套煤矿建设。“目前我国运行的发电机组,平均发电效率在35%左右,发电煤耗在374 克/千瓦时左右;国产亚临界机组的发电效率在 38% 左右,发电煤耗在 350 克/千瓦时左右;引进的 60 万千瓦超临界机组的发电效率在 39% 左右,发电煤耗在 310克/千瓦时左右;超临界机组的发电效率在 44% 左右,发电煤耗在 256 克/千瓦时左右”[4].如果六盘水市抢先行动,大面积采用超超临界机组的发电,就有利于将六盘水市建成在全国比较有影响力的大型电源基地。
3. 升级改造冶金建材等产业“支持钢铁产业大力调整产品结构,提高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积极发展特钢、新品、精品和钢铁深加工”.推进全市水泥行业兼并重组、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技术装备水平。引进新技术,以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钢渣等为主要原料,积极开发新型建筑材料。“支持”钢铁短流程“利用焦炉煤气直接还原铁非高炉炼铁新技术、新工艺。”[5]
4. 发展煤化工产业把发展煤化工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按照“基地化、规模化、多联产、一体化”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依托境内大中型企业,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应用高新技术,推动煤炭资源就地转化,延长产业链、产品链,增加附加值,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支持煤焦化适当规模发展,加快现有焦化企业技术改造,利用炼焦副产品发展大型煤焦油加工及化工产品精深加工。按照“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气、煤制二甲醚”的发展路线,统筹推进煤层气、焦炉煤气和过境天然气的综合开发利用,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千方百计延长产业链和产品链。
5. 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积极支持境内外企业优化重组,充分发挥能源、冶金、原材料和煤焦产业机械设备市场等优势,利用六盘水市作为川滇黔桂四省(区)结合部的区位优势及良好的物流条件,以重大技改项目为突破,大力发展载货汽车、矿山成套装备和铸造加工等装备制造业,调整产品结构,丰富产品类型,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在强化井下综采、支护、提升和洗选等设备的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大力推进新型皮带输送机、变频机车、铸造加工、汽车零配件生产等项目,支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推动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多元化发展,把我市打造成西部重要的矿山装备制造业基地。
6. 培育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积极培育特色农产品加工业、高新产业、医药工业、特色旅游商品等新兴产业,促进产业轻型化、高新化,优化产业结构。依托我市优质农产品资源,加快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优势产区、优势行业流动,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重点发展马铃薯、红豆杉、畜产品、蔬菜、烤烟、茶叶、果品、中药材、生姜、油料等产业,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形成一批知名品牌、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把六盘水市建设成为贵州省重要的马铃薯深加工基地、面向东南亚市场的马铃薯产品出口基地。加大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推动旅游商品产业快速发展。大力发展水城农民画、民族银器、蜡染蜡画、刺绣、民族服装服饰、民族乐器、雕刻、编织等产品,打造一批旅游名牌产品。
7. 立足长江经济带体系,实现产业差异化发展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积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节能环保、现代物流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在一些重点行业和领域实现突破,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
( 二) 推动新型城镇化把推进城镇化作为优化要素资源空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的重要途径,加大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镇、乡村所在地建设规划的编制力度,力争达到全覆盖。加快发展以市中心城区大城市为中心,以红果、平寨为次级中心,若干特色小城镇为基点的城镇体系,促进产业和人口聚集,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着力建设循环经济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把六盘水建成贵州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
1. 产业化支撑城镇化产业化是城镇化的发动机,继续坚持产城互动发展,加快二、三产业发展扩大就业容量,推动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不断提高人口城镇化率。
2. 发挥市中心城区的集聚和带动作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贵州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不断拓展市中心城区范围,加快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逐步扩展辐射圈,依托“一环五横四纵”城市道路网络,提高核心区通达能力,形成市域内包括卫星城的半小时经济圈;依托水盘高速、水镇高速等交通网络,加强对六枝平寨、盘县红果和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形成一小时经济圈。
3. 打造县域增长极---红果、平寨与市中心核心区相呼应,打造县域增长极,加速盘县红果、六枝平寨城市扩容,拉大框架,促进人口聚集,形成县域增长极。
4. 合理布局特色小城镇首先,规划布局特色小城镇。在立足特色资源、发展基础、县城扩张、人口规模和高速交通路线的基础上,统筹布局全市特色小城镇布局,推动撤乡并镇。其次,促进特色小城镇建设。结合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建设一批有产业支撑、特色鲜明、生活环境适宜的小城镇。按照工业型、农业型、流通型、旅游型、民族特色型等模式,大力推进重点小城镇建设,统筹抓好其他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小城镇建设。
5. 以人为本,降低市民化成本或提高支付能力目前六盘水市的大学生市民化和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总体上来讲是偏高的。如房价、学前教育和医疗费用等高企。但六盘水区域人口结构中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大部分农业人口素质较低,创造收入的能力不高。因此,必须降低市民化成本或者通过提高农业人口的劳动素质和财产性收入,提高市民化成本支付能力。
( 三) 项目与科技双轮驱动,促进农业现代化1. 推进农业规模化与产业化以资源禀赋为依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着力发展马铃薯、畜牧业、茶叶、蔬菜、经济林果、烤烟、中药材等重点产业。促进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吸引农业企业入驻,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继续推动“3155”工程。
2. 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开展农业适用技术普及培训,培育农民经纪人,发展农业各类行业协会,加强组织管理,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制定以知识、技能、业绩、贡献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实用人才认定标准,开展农民技术职称评定工作。优化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整合培训资金,实行订单培训,按需施教,提升培训水平。
( 四) 促进区域经济服务化经济服务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显着特征。区域经济服务化是指一国家或地区的服务业的增加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服务业就业人口在总就业人口中的比例均超过 50% 以上并不断增加的历史过程。经济服务化阶段具有如下特征:一是生产软化。
生产软化是指生产过程中所投入的技术、信息、知识、软件等服务成分的比重逐渐加大,甚至超过硬件投入的比重。二是生产服务化。生产服务化是指产品的制造服务化,与销售服务和售后服务等一体化。三是服务产业化。生产过程中原来没有分离的辅助性服务劳动逐渐独立化、社会化和产业化。四是服务的国际化高端化。
1. 制造业服务化中国工程院院士汪应洛教授认为,制造业服务化是指在经济全球化、客户需求个性化和现代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快速发展条件下,出现的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和生产组织方式,是制造与服务相融合的新的产业形式。这种产业形式使企业实现了从单纯产品或者服务供应商,向综合性解决方案供应商的转变。[6]
制造业服务化是指制造业企业由制造商---仅仅提供物品及其附加服务向产品服务商转变。产品服务商包括提供产品、后续服务、自我服务和知识,并且服务居于主导地位,是产品增加值的主要来源。制造业服务化一般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包括新技术研发、市场调研和广告、物流、技术支持、零部件供应、信息咨询等方面;另一个是制造业产等方面。
服务化制造模式与传统制造模式的区别体现在三个方面:在价值实现上,传统制造通过有形产品实现价值增值,而服务化制造则强调通过向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来实现;在工艺流程上,传统制造仅关注产品本身的制造,而服务化制造强调以人为中心,重视知识的积累和传递;在组织模式上,传统制造常常通过纵向或横向一体化来实现规模经济,而服务化制造则强调通过网络协作关系来实现知识的共享来实现。
2. 融合发展传统服务业促进六盘水观光农业、民族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根据六盘水市区域周边人口和国外人口的旅游消费的特点,保持与周边旅游市场的异质性,开发本区域特色旅游资源,转变旅游发展方式,实施旅游精品战略,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提升旅游质量,推动旅游产品向多元化发展、旅游资源从单纯利用向可持续发展转变、旅游类型从过境游向目的地旅游转变。
3. 物流业现代服务化按照发展现代物流业要求,着眼于构建大商贸、大物流,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规划和启动建设一批大型物流园区。围绕中心城区和工业集聚区,依托内环快线、人民路、钟山大道和凉都大道、红桥大道等交通主干线,合理布局物流节点,搭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系统,完善面向社会服务的功能,尽快打造支持物流体系发展的各类基础设施平台。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积极引进和培养物流人才,重点扶持一批综合性物流企业。引进和培育一批大型现代物流企业,打破区域和行业界线,推进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推动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通过物流市场导向,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资源型城市逐步向综合型城市转变。
( 五) 继续推进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是促进一产、二产、三产快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促进区域经济服务化的前提和基础。推动“互联网 + ”与工业、农业和传统第三产业的结合,着力打造六盘水智慧城市。借力贵州省大数据工程,大力推进“数字六盘水”工程,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信息消费公开透明,促进本地科研信息的互联互通,加强信息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大数据建设,推动六盘水市科研数据化建设,幼儿教育、义务教育的数据化建设。
注 释:
①资料来源: 六盘水市《领导干部手册( 2014) 》。
参考文献:
[1]腾讯网。 中美碳减排协议是美国人下的圈套吗[EB/OL]. (2014 - 11 - 13)[2015 - 03 - 19].
[2]伍应德。 资源型城市从资源依附到创新驱动的路径研究[J]. 资源与产业,2013(5):16.
[3]25 个指标构建全面小康[EB / OL]. (2005 - 12 - 10)[2015 - 03 - 19].
[4]发展超临界煤电机组势在必[EB/OL]. (2006 - 10 -8) [2015 - 03 - 19].
[5]六盘水市发改委。 六盘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
[6]制造业服务化时代已经到来 [EB/OL]. (2014 - 02 -27)[2015 - 03 - 19].
第一章绪论一选题依据和意义。(一)选题依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一直保持着高速的增长。但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矛盾和问题,比如环境污染、能源消耗过大、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其中最受人关注...
第2章区域经济差异及相关理论2.1区域经济差异的相关概念。2.1.1区域的概念。目前为止,经济学中对区域的定义尚未统一。美国区域经济学家艾德加M胡佛指出,如果把区域看成一个整体可以对研究人员所需处理的数据和事件进行很大程度上的降低,这样就可...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服务业的作用和影响逐渐由弱变强,并最终占据主导地位,目前世界上发达经济体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大多在70%以上。与农业和工业不同,服务业部门不仅对经济增长的产值方面的贡献会越来越大,而且对经济增长的劳动力就业方面的影响也会越来...
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系列国家战略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极大地改善了经济社会发展面貌,但由于区域间经济基础、资源禀赋等方面的差异,区域经济不平衡问题依旧突出。...
本文中将对人力资源管理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简要分析, 从而提出如何通过调整人力资源管理结构,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策略, 希望能够对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本文主要从东北亚区域概况角度出发,阐述了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叙述了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途径,并从不同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题目:我国区域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方案目录摘要(详见正文)引言1我国城市化的发展现状及基本分块1.1我国城市化现状及分块1.2我国各区域城市化的特点2我国区域城市化的问题2.1我国城市化评价体系的建立2.2我国城市化共同存在的问题2.3我国各...
临空经济企业也可以称之为空港经济。这种新兴高端区域发展模式首先是以机场的正常运营为主要依赖。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率先在发达国家出现。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与国家先进生产力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经济发展模式也正向多元化、现代化发展。各大机场周...
空间均衡理论是在一般均衡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用来研究经济空间发展态势及其影响因素等问题。经过近60年的发展,空间均衡理论从最初研究商品供给与需求在空间层面的相互流动以探究相互影响条件下所有市场的均衡问题开始,逐渐扩展到区域贸易研究领域...
本文分析了小城镇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通过统计分析的方式研究了小城镇的三大产业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