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一带一路”战略与区域产业链融合
“一带一路” 战略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路径落脚点在区域间产业链融合,既有产业链分工路径,其范围大部分局限于所在市域或省域,这一方面区域间缺乏有效协作, 另一方面适应于区域性国家战略需要。
目前现有格局为东部产业基础和配套设施相对完善,中西部产业基础和配套设施完善性不够,中西部地区产业基础和配套设施局限于自身相对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业、特色农产品等,但相比于东部地区其信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制造业等新兴产业,中西部相对比较欠缺,具体表现在科研投入相对不足,研究与实验 R&D 经费和投入强度排在前面的都是东部地区,东中西部 R&D 经费投入呈现阶梯型,具体见表 3 所示。 产业链融合在省际间分工和配置,中西部加强产业链生态环境建设,提升资源综合竞争力。目前,中西部经济增长为资本推动型,其中资本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占比近 60%,各地发展路径过于一致,产业结构雷同,无法形成合理的分工体系。“一带一路”战略沿线东中西部产业链融合表现在三方面:一是东中西部产业转移,一方面化解东部由于人工、资源等成本上升困境,另一方面着力发展中西部占比相对欠缺的劳动密集型和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 东中西产业转移优化各自产业结构,形成合理产业链分工体系。 中西部具有比较优势产业应加快东部地区全产业链转移。二是东中西部产业升级,“一带一路” 沿线省份都涉及到产业升级,产业升级主要是针对本地区主导产业,以省际间产业链合作视角优化本地区主导产业,形成“省际间完整产业链分工加上区域间主导产业链高端再加区域间前导产业链低端”新格局。三是东中西部产业转型,重新确立和定位东中西部比较优势,东中西部路径“产业转移加优化结构再加产业创新”, 合理引导和规划东中西部产业转型方向,避免各地区都转向战略新兴产业,产生新一轮投资过剩,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加强中西部产业链分工合作。
5. “一带一路”战略与区域经济平台融合
“一带一路” 战略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路径依托区域间既有经济平台,发挥经济平台在“一带一路”战略经济协调发展载体功能。技术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工业园区等经济平台已成为各地经济发展主要载体,其经济总量占比超过 5 成以上,“一带一路”战略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路径加强经济平台融合。具体发展路径表现在三方面:第一,区域间依托现有经济平台,加强平台产业、人才、技术等方面融合,截至 2014 年底,国家级新区已达 11 个,国家级高新区已到 113 家,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已到 16 个, 国家级技术经济开发区 218 个,这些既有平台目前主要依托所在地区资源,只发挥平台内作用,平台与平台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没有平台外辐射作用。第二,区域间共建经济合作平台,区域间根据合作具体意向,有针对性地加强在某些方面合作,这些具体合作可以通过共建经济合作平台等形式来落实省际间经济融合。目前我国东中西部各地区局限于单一产业和项目对接,省际间共建经济合作平台还没有上规模,这也说明省际间经济平台融合存在欠缺。 第三,进一步加强东部地区对中西部地区对口援建。对口援建是平衡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有效方式,但对口援建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由政府点对点推动,这种做法存在缺陷:一方面点对点之间匹配没有经过有效选择,没有发挥两者之间最大效用;另一方面无法做到点对多援建,这就需要改变政府单纯点对点推动,变成政府政策引导为主再结合援建主体市场自主选择模式。
四、政策建议
通过前面分析,不难看出“一带一路”战略与区域经济存在着内在关系,并从五个方面论述了“一带一路”战略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路径。 政府需在三方面加强政策措施:第一,政府加强对中西部政策扶持,产业扶持政策、人才保障政策、财政金融政策等,合理有序引导东部资源向西部转移。 第二,政府主导性投资向中西部倾斜,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经济基础平台相对于东部比较落后,政府加大中西部互联互通基础投入。第三,政府注重中西部生态建设,逐步改变人才流出现象,人才流出影响中西部经济结构优化,政府应注重中西部产业生态、人才生态、环境生态等方面建设。第四,加强中西部地方政府职能改进,中西部地方政府职能改革顺应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要求,深化政府职能内部改革,定位服务型政府。 第五,区域间协调好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关系。亚投行在我国应着力于中西部基础设施投资,丝路基金着力于中西部产业转型升级投资。
参考文献:
1. 白 永秀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纵深背景与地缘战略 》,《改革》2014 年第 3 期。
2. 王元:《共同建设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格局 》,《东南亚纵横》2014 年第 10 期。
3. 陈耀:《“一带一路” 战略的核心内涵与推进思路 》,《中国发展观察》2015 年第 1 期。
4. 张茉楠 :《全面提升 “一带一路 ”战略发展水平 》,《 宏观经济管理》2015 年第 2 期。
5. 罗雨泽:《“一带一路”:和平发展的经济纽带 》,《中国发展观察》2015 年第 1 期。
6. 朱鹏颐、施婉妮:《“一带一路”战略提振福建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思考》,《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 年第 2 期。
7. 保建云:《论“一带一路”建设给人民币国际化创造的投融资机遇、市场条件及风险分布》,《天府新论》2015 年第 1 期。
8. 黄孟芳:《以“欧亚经济联盟”为标志的独联体经济一体化发展及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启示》,《人文杂志》2015 年第 1期。
9. 蒋 志刚 :《“一带一路 ” 建设中的金融支持主导作用 》,《国际经济合作》2014 年第 9 期。
10. 许勤:《加快发展湾区经济服务“一带一路 ”战略 》,《人民论坛》2015 年第 2 期。
11. 尤权:《打造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 》,《求是 》2014 年第 17 期。
12. 杨 恕 、 王术森 :《丝绸之路经济带 : 战略构想及其挑战》,《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年第 1 期。
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系列国家战略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极大地改善了经济社会发展面貌,但由于区域间经济基础、资源禀赋等方面的差异,区域经济不平衡问题依旧突出。...
本文中将对人力资源管理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简要分析, 从而提出如何通过调整人力资源管理结构,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策略, 希望能够对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临空经济企业也可以称之为空港经济。这种新兴高端区域发展模式首先是以机场的正常运营为主要依赖。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率先在发达国家出现。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与国家先进生产力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经济发展模式也正向多元化、现代化发展。各大机场周...
空间均衡理论是在一般均衡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用来研究经济空间发展态势及其影响因素等问题。经过近60年的发展,空间均衡理论从最初研究商品供给与需求在空间层面的相互流动以探究相互影响条件下所有市场的均衡问题开始,逐渐扩展到区域贸易研究领域...
本文分析了小城镇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通过统计分析的方式研究了小城镇的三大产业发展水平。...
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破坏力并没有完全的消失,世界经济形势更加复杂,各个国家面临着日益沉重的压力。发达国家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较为严重,其经济复兴的难度较大,而新的经济体由于发展的时间较短,发展程度有限,在金融危机之后,缺乏必要的...
伴随传统化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提发生改变,知识经济体制时代所蕴含的发展因素已经将科技、信息技术以及生物科学技术同企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紧密结合。...
第5章结论及相关建议5.1研究结论。(1)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规模的提高促进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的增长:本文的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规模的扩大会降低服务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服务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促进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进...
区域经济的产业布局十分重要,它实质上是以区域网络为基础,为区域以外的经济发展创造价值的区域性产业体系.区域经济内部一旦形成比较稳定的产业布局,由外部经济引起的规模收益递增就会体现在企业和行业中,同时会引起区域整体宏观经济水平的递增收益.因此,提高...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在我国举办冬奥会对市场的刺激将远超其他国家。目前,京冀经济协同发展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排头兵,冬奥会申办成功,更是加速了京冀经济、基础设施、交通、环境治理和旅游发展一体化。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要以请进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