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区域经济与政府行为的相关概述
区域经济,是某一地区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内部环境与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属于生产综合体。它是以一定的地理范围为条件、紧密结合经济要素及其分布特点的区域发展实体。区域经济表现出了地域差异影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的内在关系,这是一种具有特有结构的经济系统。
政府部门是我国的行政机关,政府行为是一种行政行为。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存在着一个极其特殊的职能部门---地方政府,对国家来说,它既有 “政府”的行政角色,而对企业来说,它又有 “投资者”的经济角色,所以,地方政府表现出来的双重身份的特性,使得地方政府行为也颇具特色,必然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济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也寄于经济发展带来效益。经济发展政策完全由政府制定,合理合规的政策制度有助于规范地方政府实施支持行为,推进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最终实现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建立了市场经济制度,我国的经济体系也开始从计划经济逐步转变为市场经济,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调节作用,在市场经济作用下,我国的国民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政府这只 “有形之手”对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在我国经济 30 多年来的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却也伴随着社会矛盾的出现。我国城市和农村之间、东部和西部之间,出现了区域贫富差距的问题,并且都有着逐渐扩大的趋势。市场的自主调节性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也出现了失衡的状况。总之,区域经济发展与政府的行为是离不开的,那么政府行为与区域经济到底有怎样的内在关系,政府行为又是如何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呢,这将是本文所要研究的内容。
2 政府行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政策影响
政府行为主要通过优化或改变某一特定区域的市场环境来影响其经济发展,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主要是发展战略和政策两方面。
2. 1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经济发展战略,小到一个企业,大到一个国家,对它们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该战略对这个组织的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是非常显着并持久的。因此,每一个组织都有自己的经济发展战略,对政府制定制度和政策具有一定的宏观导向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城市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自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快速摆脱贫困、尽快使国民经济发展起来,我国就推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战略,之后,我国便进入了工业化体系的经济社会,国民经济逐渐发展起来,在不到 30 年的时间里就建立了较完整的工业化的经济体系。可见,政府的城市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使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迅速走向强大的工业体系,这为后面的经济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经济发展战略的影响不仅如此,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工业化优先发展同时也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区域经济贫富差距。我国出现了价格剪刀差的现象,这种现象体现在人们的吃穿住行方方面面,使得落后地区的劳动力和资本要素更加流向于经济发达地区,导致技术落后、人才流失、缺乏投资等问题,造成了如今的非均衡发展局面。
第二,出口导向发展战略。我国地域广阔,地域特点带来的经济差距颇大。由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与海外接触密切,地理优势明显,人口和资本的不断流入使得这些区域拥有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经济资源。在改革开放初期,在“部分先富”的口号中,政府向沿海地区推行了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这部分地区在其地区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响应政府政策,大力发展外贸经济,集中引进一切外部资源和资本,维持了我国经济 30 多年的快速增长。而这次以出口导向型为主的区域经济战略中最重要的收获是引进了海外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方法和科学的管理理念,这带动了沿海地区的的长期经济发展。但相应地,也正是此次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影响,后续出现了中西部资源匮乏而东南部资源占有颇丰富的非均衡现象,大量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都从中西部涌向东部,这些加剧了我国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状况。正是由于政府推行了以上两种发展战略才导致后来出现了经济差距、资源占用差距的非均衡经济现象。近些年,我国社会出现了很多非均衡区域发展引起的一系列问题,而在这种非均衡现象引发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之后,我国政府就不得不重视非均衡发展的问题,经济战略转变为从非均衡向均衡发展。所以,我国政府必须制定出科学、可持续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最终通过一系列政府行为来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协调的发展。
2. 2 区域经济发展政策
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是属于我国经济发展计划的宏观经济政策体系,是服从全国经济整体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也是政府为了促进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所制定的一系列具体的政策。从经济发展政策方面分析,政府行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人力资本政策。经济学认为,人力资本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指出,人力资本的边际报酬递增,也就是说,对人力资本投入要素越多,劳动生产率提高得越快,就能增加更多的经济效益。因此,政府就可以利用人力资本要素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制定支持人力资源发展的相关政策来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例如加强教育投资、推行促进就业的政策、加强区域的社会保障等,都可以提高劳动效率,进而改善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体系的影响程度,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第二,公共基础政策。政府的基本职能就是加强对公共领域的投资范围和强度,提供一个更加完善的市场环境和政治环境,使市场经济真正发挥其自主调节功能。公共基础政策就是通过为市场提供相应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尽可能降低交易成本,达到改善市场环境的作用。例如加强地区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所谓 “要致富先修路”,交通体系的完善与否间接代表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低,而过去的经济发展实践情况也表明,交通枢纽地区往往经济发展迅猛。经济落后的偏远地区正是因为政府不重视对其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这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因此,政府能够完善公共基础政策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无可厚非的。
第三,产业相关政策。产业政策包括产业的组织政策、结构政策和布局政策三个方面。产业组织政策是根据政府制定的产业相关政策改良产业组织形式,充分利用地区资源,形成合理合规化的产业组织,最终创造一个公平有效的市场竞争环境; 产业结构政策,是在确定某地区主导发展产业的基础上,调整该地区的产业结构,进而调整市场供需结构,以避免该地区市场供需不平衡的矛盾; 产业布局政策,是对某地区的产业空间布局进行合理引导以及调整产业资源配置的政策,利用 “集聚效益”实现经济增长,并尽可能缩小各区域间由于产业结构和活动密度不同而引起的经济差距。
3 规范地方政府行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行为积极正确地发挥其职能作用,区域经济发展受地方政府行为的职能作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第一,有效弥补市场失灵,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引领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地方政府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政府在规划产业布局、加大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区域市场开放和协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依据中央政府制定的经济发展总体战略,明了本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未来规划。其次,在了解和分析本地区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基础上,拟定本地区未来的经济发展政策导向。再次,为了确保本地区的经济发展,要适当地引进人力资源、科学技术、财务资金等方面的关键对象和目标。最后,制定优良的地方教育政策、人力资本开发政策,改善本地区的人力环境,实现人力资源与经济共同发展、相辅相成。
第二,政府职能转型,政府管理创新。首先,将公共管理作为以政府核心的公共部门,并作为政府管理的基本职能,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凸显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功能。其次,强化地方政府在社会中适当调节各方利益关系的能力,有效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最后,尊重经济市场发展规律,发挥政府独特职能,淡化行政区划,强化经济区划,破除行政壁垒,优化区域经济布局。
第三,发挥区域资源优势,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区域重点产业。产业结构是特定区域内产业空间的一种组合状态。能够合理利用区域的优势资源,大力发展区域的重点产业,寻求更大的区域经济效益,是当地政府的总目标。在产业布局方面来看,由于条块分割的长期影响,区域经济发展中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产业结构同化现象。根据区域产业集聚经济理论,由于区域的重点产业集聚,促进了劳动力组织的专业化,与产品的生产或经销有着密切的联系,导致在产业布局上有相同的指向性,这些产业按照一定的比例分布在区域的某个资源优越的地区内,形成一个高效率的集群生产系统,相应地提高生产的外部环境,从而使得区域的整个生产系统的总体功能大于各个企业功能之和。
参考文献:
[1] 田伟,田红云 . 晋升博弈、地方官员行为与中国区域经济差异 [J]. 南开经济研究,2009 ( 1) .
[2] 蒋满元 . 区域经济政策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政府行为选择的博弈分析---以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博弈分析为例证 [J]. 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 ( 5) .
[3] 高鹤 . 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与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评述[J]. 经济学动态,2004 ( 6) .
[4] 何丽娜 . 政府行为在区域经济金融均衡发展中的定位及作用[J]. 领导科学,2012 ( 11) .
[5] 张捷 . 地方政府行为与区域经济发展--- “温州模式”与包头 “强政府”模式的比较研究 [J]. 经济研究导刊,2010 ( 22) .
[6] 贺艳芳 . 论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地方政府行为 [J]. 现代商贸工业,2008 ( 2) .
[7] 鲍丰彬 . 我国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中的政府行为探析 [J]. 山东社会科学,2008 ( 5) .
[8] 崔光庆 .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政府行为的实证分析 [J]. 宏观经济研究,2006 ( 9) .
[9] 安筱鹏,冉晓丹 . 地方政府职能的演变与区域经济一体化[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3 ( 6) .
[10] 史淑桃 . 区域经济增长中地方政府行为分析 [J]. 经济经纬,2005 ( 5) .
[11] 王晶,王婕妤 . 地方政府行为的研究综述---以区域经济合作为背景 [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2009 ( 12) .
[12] 包健 .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视角下统筹区域经济发展论析[J]. 中国市场,2015 ( 3) .
[13] 武若楠 . 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我国地方政府博弈行为研究---以长三角港口群之争为例 [J]. 中国市场,2015 ( 30)。
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系列国家战略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极大地改善了经济社会发展面貌,但由于区域间经济基础、资源禀赋等方面的差异,区域经济不平衡问题依旧突出。...
本文中将对人力资源管理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简要分析, 从而提出如何通过调整人力资源管理结构,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策略, 希望能够对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临空经济企业也可以称之为空港经济。这种新兴高端区域发展模式首先是以机场的正常运营为主要依赖。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率先在发达国家出现。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与国家先进生产力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经济发展模式也正向多元化、现代化发展。各大机场周...
空间均衡理论是在一般均衡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用来研究经济空间发展态势及其影响因素等问题。经过近60年的发展,空间均衡理论从最初研究商品供给与需求在空间层面的相互流动以探究相互影响条件下所有市场的均衡问题开始,逐渐扩展到区域贸易研究领域...
本文分析了小城镇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通过统计分析的方式研究了小城镇的三大产业发展水平。...
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破坏力并没有完全的消失,世界经济形势更加复杂,各个国家面临着日益沉重的压力。发达国家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较为严重,其经济复兴的难度较大,而新的经济体由于发展的时间较短,发展程度有限,在金融危机之后,缺乏必要的...
伴随传统化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提发生改变,知识经济体制时代所蕴含的发展因素已经将科技、信息技术以及生物科学技术同企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紧密结合。...
第5章结论及相关建议5.1研究结论。(1)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规模的提高促进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的增长:本文的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规模的扩大会降低服务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服务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促进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进...
区域经济的产业布局十分重要,它实质上是以区域网络为基础,为区域以外的经济发展创造价值的区域性产业体系.区域经济内部一旦形成比较稳定的产业布局,由外部经济引起的规模收益递增就会体现在企业和行业中,同时会引起区域整体宏观经济水平的递增收益.因此,提高...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在我国举办冬奥会对市场的刺激将远超其他国家。目前,京冀经济协同发展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排头兵,冬奥会申办成功,更是加速了京冀经济、基础设施、交通、环境治理和旅游发展一体化。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要以请进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