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心理学论文 >

马太效应研究的多视角分析导言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发布于:2016-09-27 共5740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一、导言

  (一)选题意义。

  在当今社会,科学可以被视为现代性的典范。可以说,没有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就没有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现代文明。如今,当人们面对各种复杂的自然和社会问题时,采用科学方法总是人们的首选。近代科学兴起于西方,逐渐发展成一种特定的社会群体组织。在 1938 年,罗伯特·金·默顿(以下简称默顿)认为,"要保持科学的连续性,就需要那些对科学研究事业有兴趣和能力的人的积极参与。但是对科学的这种支持只能靠适宜的文化条件的保证。"默顿作为 20世纪美国的着名社会学家,采用社会学领域的视角研究科学如何能可持续地、健康地发展问题,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开辟了科学社会学研究的一条路径。在科学社会学的内涵不断丰富的同时,也确立了基本的学科范式。然而随着时代不断地发展,各个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人们观察社会现象的视角也在不断地发生转变。

  默顿在研究科学奖励机制的时候提出了着名的"马太效应"概念,他在《科学社会学》一书中如此表述,"显然,完全可以把这种对科学成果之荣誉的不平等分配的复杂模式描述为马太效应,我们都记得《马太福音》说:'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而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用不太正式的话说就是,马太效应即指,非常有名望的科学家更有可能被认定取得了特定的科学贡献,并且这种可能性会不断增加,而对于那些尚未成名的科学家,这种承认就会受到抑制".

  任何一个社会学的理论都有其逻辑的前提,也就是它的研究基础,默顿自己这样说道,"这一构想基于哈利特·朱克曼在与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采访中记录的一系列经验资料的分析,同时还基于其他科学家的日记、信函、笔记、科学论文和传记资料".

  我们可以发现,默顿是把马太效应设定在"科学家个体"这个研究对象上,"其意义是限定在它对科学奖励系统的含义方面。"这是将马太效应放置于社会学背景下能得出的结论,科学家所具有的社会属性,如知名度、科研资源、科学环境、个人财富、社会地位等,都会与马太效应发生联系。

  马太效应是广泛存在于社会活动之中的现象,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科学研究有着连续性、普遍性等特点,它与人类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进步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研究马太效应与科学共同体之间的关系时,还应将其放置在科学史的宏观层面加以研究。在研究科学社会学范畴内的马太效应时,默顿也兼顾到了宏观社会形式下的马太效应原理,他说,"宏观社会意义上的马太效应原理,明显地表现在那些现在导致科学资源和天才集中化的社会选择过程之中".

  但是对于此,默顿并没有继续深入下去,他这样做的目的似乎就是在给后人留下更多研究马太效应新的视角。

  总之,默顿有关马太效应的研究驻总体上足于从科学共同体内部来窥探马太效应原理,这是立足于科学社会学学科研究方法特点的一个解释传统。唯一所不足的就是缺少在历史性、地域性的宏观层面,研究马太效应与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对马太效应形式的归纳总结。所以对科学社会学范畴下的马太效应这一经典概念进行再度的反思,将其与社会现实再度联系,是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与现实意义的。

  (二)研究方法。

  1. 文本分析法。本文着重研究默顿有关马太效应的两篇论文,一篇写作于1968 年:《The Matthew Effect in Science, The reward and communicationsystems of science are considered》,在 1973 年收录于他的着作《科学社会学》一书中,并于 2003 年由商务印书馆翻译出版,后来又有再版本;第二篇专门论述马太效应的论文写作于 1988 年:《The Matthew Effect in Science,IICumulative Advantage and the Symbolism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在本篇论文的"马太效应的研究范式"一章中,采用了文本解读的方法对默顿的英文原版文献进行研究。

  2. 对比分析法。本文在"历史视角下的马太效应"一章中,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东西方历史上特定时期的社会当中促进科学事业发展的相关因素。

  通过对这些促进因素的归纳,在历史发展的宏观角度下看待形成科学事业发展进步的良性循环过程,这种对比研究有助于把握住各方面因素之间的差异与联系。

  3. 图示法。在进行文字阐述观点的同时,将一些能够相互联系起来的要素通过图示的方法结合起来,用一种直观呈现的图形来表述主体思想,以期能够更好的展现思维脉络。

  (三)可能的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1. 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一、以梳理默顿论述马太效应的内容为契机,力求从原版文本出发,还原出其本身思想以及表达的科学社会学内涵。

  第二、以研究马太效应这一普遍的社会现象为契机,力求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揭示其在现代社会当中扮演的角色。

  2. 不足之处:

  第一、马太效应是在社会各个领域上普遍存在的效应,由于学科背景所限,对其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内的影响没法进行跟踪研究,这会导致研究的不全面。

  第二、默顿作为科学社会学研究的鼻祖,对科学社会学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在此,对其马太效应概念的理解与补充难以兼顾到他对科学社会学研究的其他领域,这使得研究更注重于这一概念的抽象理论分析而忽略了与其他内容的联系。

  (四)文献综述。

  本节综述了国内外学者有关马太效应研究的现状,国内的学者以马太效应原理为出发点,在五个大的领域不断地丰富拓展其内涵,但较少提到默顿研究的视角问题。国外学者有些已经注意到默顿所研究的视角比较集中在科学共同体的内部,并由此提出了些他们自己的看法。

  1.国内学者对马太效应的研究。

  有关科学社会学范畴的马太效应研究,国内外学者们的视角大多集中在科学共同体的内部,研究的路径沿着默顿开辟的科学社会学道路,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

  (1)马太效应概念的由来与本质。

  在探析马太效应概念由来的时候,大多数的学者,例如,马来平、徐立,都追溯到《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故事。默顿在《科学社会学》一书中也是追溯到此。在对马太效应本质进行思辨的时候,有的学者,例如,何玉娟,将马太效应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老子思想相互结合起来分析。《道德经》中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自然界中的法则,是减少多余的来补充不足的;而人类社会的法则就不是这样,它是剥夺不足的用来补充多余的。可以说,在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当中,从东方与西方的传统文化精髓里都能找到相互对应的阐述。还有的学者,例如苏翠华,从当今管理科学的视阈对马太效应的本质进行分析,把马太效应描述为一种富者愈富的正反馈循环,不过其视角仅放在前面提到的寓言故事上,并没有去分析影响到科学共同体的马太效应。

  (2)马太效应的表现形式。

  学者们的研究是沿着默顿开拓的科学社会学道路继续向前挖掘。从查阅的文献来看,科学界的马太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人才的成长 汲培文运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了马太效应在我国"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的表现,从作者的数据统计结果来看,马太效应对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在学术成长的道路上具有促进作用,这种现象的存在是具有其合理性的。

  2)学术成果的认可度 候佳伟等通过对专业领域期刊发表的论文进行数据统计,研究了马太效应对论文发表的影响。他们的结果表明,期刊的权威性、作者的知名度和热点主题更容易使得发表论文获得较高关注度。与此相似的,严丽分析了马太效应对科技文献分布的集中趋势、引用作者的集中趋势、高产作者群体的聚集性以及文献发表时间的突发性这四个方面的表现,指出马太效应在文献情报领域内的影响。

  3)科学奖励的复杂性 郝海燕研究了马太效应的其他变体形式,如积累优势效应、光环效应、回溯效应、波敦克效应、普朗克效应、棘轮效应和时间效应,这七种效应都是和马太效应有关并普遍存在于科技奖励活动中的。

  4)科研资源的分配 陈仕伟、徐飞对近十年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增选数据进行分析,指出候选人所属的省级行政区域、高校、学科以及性别方面的差异影响到了增选院士结果。

  (3)马太效应的成因。

  在分析马太效应的成因时,段守博从大科学家本身具有的杰出的能力、高尚情操道德来论证。他认为大科学家们,像诺贝尔奖获得者、科学院院士、国家重大科学技术获奖者等都是"卡利斯马"型领导领袖,他们是处于科学分层金字塔顶端的人,具有超凡的魅力和非凡的凝聚能力。有的学者,如任红等,认为马太效应是一种具有"强烈催化功能的特殊结构",是科学研究者已有的成就通过一系列转化成为自身的发展资源,而实现了再增值的一个过程结构。有的学者,如舒钰,分析了马太效应在"完全匿名"、"非完全匿名"、"完全公开"三种情境下与科学评审中"普遍主义精神"的不同关系,认为马太效应最符合"普遍主义科学精神"所要求的模式是按照科学研究者才能大小受到合理的委托,即按照这种"按才受托"运行机制的马太效应是最合适的。

  (4)马太效应的影响。

  在分析马太效应的影响时,大多数学者用的都是利弊分析的方法,即从马太效应的利处与弊端两个或一个方面来探讨,在此基础上选择了不同的主题。樊桂清、贾相如把马太效应放到高校青年教师领域,指出马太效应在带动青年教师快速发展、促进其提升自身实力和增加晋升机会的同时,也会造成资源垄断、扼杀"潜力股"和减少青年教师实践机会这种多方面的影响。顾彤彤、王俐着重分析了马太效应在高校奖励工作方面的负面影响,指出:在高校的奖励工作中,往往过多的荣誉会遮蔽住了获奖者个人素质与能力,造成榜样激励作用的丢失,使得优秀学生更为突出的同时不需要奋斗太多就获得更多的奖励,弱势的学生丧失了奋斗的氛围与动力。这对两者的心理健康发展都没有好处。总之,对马太效应影响的研究是贯穿于大多数文本中的,每个人在选取角度分析马太效应时都会或多或少提到马太效应的影响。正是研究者们看到这种效应造成的结果才会去进一步地分析它,默顿在给马太效应下定义时也是从其造成的结果出发总结归纳马太效应。

  (5)马太效应的对策。

  在分析马太效应的对策时,张慧玲、刘文雅研究了美国高校中存在的马太效应现象,认为美国高等教育之所以是世界最成功的高等教育之一,原因就在于其具有的强竞争性,即各大高校在科研方面的竞争。虽然马太效应在美国高校中造成了资源配置上的弊端,但美国政府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就改变原来的拨款方式,把促进新的平衡作为拨款的目标,在"杰出"与"平衡"之间寻找协调。

  通过建设强有力的法律制度、调整鼓励科研的税收政策和引入产业界投资大学科研作为科研投资主体等一些列措施来促进改善马太效应带来的科研竞争秩序的失调。钟志云、陈心文认为马太效应是科技奖励活动产生的社会现象,尽量避免其负面效应,应该加强探索建立合理的资源分配制度、支持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发挥科技奖励的引领作用、完善科技评估体系制度、发展创新文化等等。总之,研究制定政策必须要对应于马太效应的负面效果,做到有针对性,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是十分必要的。

  2.国外学者对马太效应的研究美国圣玛丽大学的社会学家丹尼尔·里格尼(Daniel Rigney),在其着作《贫与富--马太效应》中系统地回顾总结了马太效应在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和教育心理学等诸多领域的研究成果。在这本着作中,他也提到了有关科学技术活动中马太效应的视角问题,"我们不仅在个人的微观层面,也在机构的宏观层面观察了学术圈的马太效应"、"在更为宏观的层面上,全球科学组织中都能发现马太效应。"在这里,可能由于这本着作更侧重于"向普通读者简明扼要地介绍马太效应,"丹尼尔·里格尼没有从这两个视角继续拓展下去。他还提到了名望(fame)对资源配置的影响,"这种声誉排名开启了一种没完没了的自我增值循环机制……获益却是源源不断,且势不可挡。"这些观点与笔者对默顿文本进行研究后得到的结论有相互映证之处。

  美国波士顿大学学者亚历山大·M·彼得森(Alexander M. Petersen)、H·安吉尼·史丹利(H.Eugene Stanley);韩国浦项科技大学学者郑宇胜(Woo-SungJung);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者杨在熙(Jae-Suk Yang),在美国科学院院报上发表了名为"关于职业生涯长度研究的马太效应定量与经验性论证"的论文,他们认为:马太效应这个谚语现在依然被社会学家们用来定性地描述个人成长动力、奖励与地位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职业生涯的定量性研究在传统上受限于测量方法的困难与个人职业数据的匮乏。然而,在某些领域,有非常精确的方法来定量特定职业生涯的长度、成功程度与成就大小。这些方法联合起来就可以测定个体被雇佣者大体上的成功。这里,他们验证了马太效应那句老话"富者更富",个人的过去成功会导致在更深远意义上职业发展的积累优势。他们开发了一种确实可行的或然性职业进程模型,用来定量地体现马太效应并且修正模型预测那几种竞争性的职业。他们通过用六种高影响因子期刊的数据对 40 万名科学家的职业情况进行了模型测试然后测试4个体育团体内的2万名运动员职业情况进一步确认模型的正确性。最后他们的结论表明了早期职业发展的重要性,许多个体职业的发展由于初期的无经验这种不利因素而受到了妨碍。

  美国纽约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协会主席克瑞格·考亨(Craig Calhoun)于 2010年编辑出版了《默顿的"科学社会学与作为科学的社会学"》一书,他在书中收录了 12 位着名社会学家有关默顿社会学观点与成就的评议,进而对默顿取得的成就进行了全方位的再思考并借此展望新的社会学理论。通过把默顿不同角度的观点汇集在一章里,考亨既展现了默顿研究成果中跨学科的一面又展现了相互结合的一面。在"科学社会学的范式"这一章中,该章的作者托马斯· F· 基恩(Thomas F. Gieryn)也提到了默顿的视角问题,"默顿自己从 1950 年到 1970年间对科学社会学的研究日程当中体现了一个假设:科学已经从政治、经济、宗教中聚集了足够多的机构自理权。"他认为默顿的一系列理论是从科学共同体的内部出发而不考虑外在的其他因素影响,"有关多重发现理论、科学发现优先权理论、角色矛盾理论、评估和奖励系统理论和年龄结构理论的研究集中在"内部进程"("internal" processes)的探讨中,这种"内部进程"解释方式不需要从理论上把科学家放入到一些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这种科学外部的因素中去考虑。"总之,以上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总结与回顾是本篇论文研究的基础,本篇论文是建立在对上述文献详细阅读并思考后才形成的。在总结国内外学者关于默顿马太效应的研究时可以发现,马太效应影响到了科学技术在社会运行的各个方面,科学共同体的基本活动中都会发现马太效应的痕迹,默顿的基本视野是集中在"科学中的社会"这一领域,这一领域的研究有其本身的范式。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社会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