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现象论文第三篇:高校学生粉丝追星现状及管理策略研究
摘要:处于经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越发丰富,追星成为了很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其中,高校学生更是占了很大的比重。高校学生正处于人生学习的关键时期,承担着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因此,对于高校学生追星现象需要引起极大的重视。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对部分高校学生追星观的研究,分析出高校学生追星的原因以及引导高校学生正确追星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学生;追星:对策;
一.高校学生追星的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媒体的繁荣,明星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近十几年来,我国追星的群体迅猛扩大,呈迅速上升趋势,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年轻人,高校学生成为了追星的一大群体。在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为了考察高校学生追星的真实状况,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分别考察高校学生的追星偏好、追星方式、追星途径等方面。目的在于了解高校学生对追星行为的意见以及对自我的评价。笔者对高校学生发放了240份调查问卷,从问卷结果进行简单分析高校学生追星呈现的特点,选择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单论述。
1. 喜欢的明星类型与关注点
36.25%的高校学生倾向于喜欢演员,而20%的高校学生偏爱歌手,这两部分人数的占比就超过了半数,其余还有17.5%的高校学生喜欢体育明星,12.5%的高校学生喜欢学术明星,剩下少部分高校学生喜欢政治明星、草根明星,分别占比为7.5%与5%,最后还有1.25%的高校学生喜欢其他类型。对于“比较喜欢来自于哪里的明星”这一问题,55%的高校学生更喜欢国内的,20%的高校学生喜欢日韩明星,18.75%的高校学生喜欢欧美明星,还有5%的高校学生更倾向于其他地区。对明星的关注点而言,56.25%的高校学生更关注于明星的作品。由此,可以看出超过半数的高校学生更注重明星本身的能力与实力,而不是关注于明星的公众形象这一方面。
2. 追星的方式与时间金钱消耗
75%的高校学生对明星仅仅关注,支持明星活动的占11.25%,买明星相关产品的只有8.75%,还有5%的高校学生是采取了其他方式。在追星消费上,大部分高校学生普遍消费较理智,只有13.75%的高校学生存在每月超过500元的追星开销,其余部分均在较合理范围之内。在获取明星的最新消息方面,高校学生往往倾向于利用网络。在浏览明星资讯的时长方面,每天用时在半小时以内的学生占41.25%,其次,28.75%的高校学生耗时一小时内,21.25%的高校学生花时两个小时内,剩下8.75%的高校学生每天用两个小时以上关注明星的资讯与新闻。
二.高校学生追星的原因探析
1. 情感和自我价值的需求
每个个体都渴望归属感,尤其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虽然自主意识得到了提高,但心理上仍然得到渴望社会及他人的认可。每当自己的思想与行为有别于他人时,他们会努力使自己做出改变,让自己融入群体的活动之中,避免自己被排斥与孤立。所以,当明星的影响力逐步渗透于大学校园时,为了能与大众保持一致,他们会自动地参与到群体之中,以此来满足成长中的需要。除此之外,高校学生有着突破自我、彰显自我的强烈欲望,因此他们会把自己的愿望寄托于成功的偶像身上,借此来达到自我实现、自我确认。
2. 有效沟通与交流的减弱
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大部分都长期离家,与父母的交流只能通过偶尔的电话。而家长一贯而来的长辈姿态,会让子女感受到彼此之间的距离感,使双方不能平等地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不利于让家长走进子女真实的内心世界。情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如果父母不重视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怀,子女就会逃避与父母心贴心的真诚谈话,转而找寻其他的情感替代,将情感寄托于偶像身上,以此获得情感支撑。
3. 生活与学习环境的变化
步入大学之后,高校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对减少许多。只需专注于自己这一个专业,学习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大学的课堂也比较开放,没有繁忙的课程学习任务,能让学生无暇做其他事。正因为如此,高校学生就有足够的时间把注意力放在其他事情之上。追星就是一件可以帮助高校学生填补空缺的事,只需要在无事可做时拿出手机上网,便可瞬间获取大量有关明星的资讯,贴近与明星之间的距离,是一个消耗闲暇时光的办法。
4. 媒体宣传和报道的影响
大众传媒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电脑、手机等的智能设备正在慢慢改变时空格局。[1]报纸、网络有些媒体机构,追求自身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以大量的明星资讯来吸引大学生的眼球、热闹的追星场面来给予大学生暗示,让大学生的间接模仿行为得到强化,助长追星行为的发生。同时,网络算作一种虚拟自由的微型社会,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代大学生对独立空间的渴望,在这个空间内,大学生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隐私生活,尽情享受追星的乐趣。
三.引导高校学生正确追星的对策探索
1. 加强学生自身修养
高校学生的学习压力比高中的小,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在大学期间忽视学习的重要性。大学专业课的学习能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帮助,与其闲暇时刻忙于追星,不如做点对自己的未来有意义的事情。第一,做好学习的规划。学习始终是学生的首要任务,只有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学好,才能在今后步入工作岗位中更加得心应手。图书馆所营造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学习,课余时间可以多去图书馆来增加自己的知识面。第二,培养丰富多彩的兴趣爱好。[2]如果能让高校学生有其他的爱好,就会分散对明星的注意力,减弱追星的可能性。例如,为了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可以定期进行体育锻炼;为了培养艺术细胞,可以在周末约好友去一展歌喉;也可以为了静心学习,勤于练习字帖。第三,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学校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经常会开展各色各样的活动,高校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既响应了学校的号召,也能扩展自己的交际圈,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参加志愿者活动,能促进高校学生产生互帮互助的意识,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坚定理想信念,提升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能让高校学生提前经历工作的各项事宜,提升沟通与交往的能力,为步入社会做必要的准备。只有让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变得活力充实,才能转移高校学生对明星的关注,做到适度、合理追星。
2. 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家长是孩子终身的导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担负着极为重要的责任。首先,在追星的问题上,家庭要提供正确的教育,从人生目标、审美方面进行指引,做到理解与宽容。[3]高校学生渴望获得父母的理解,父母要尊重高校学生合理的追星行为,不要盲目地阻止与惩戒。尊重与理解是使孩子与父母更加贴近的重要桥梁,只有充分展示尊重与理解,才能帮助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追星观,促使其身心健康成长。对于高校学生在追星中作出的偏激行为,家长应该给予批评与纠正,适时加入宽容与关爱的言行。其次,家长可以多采用谈话交流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学习明星的优良品格和精神,共同探讨、分析和比较不同类型明星的不同成就,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与审美情操,让学生能主动去选择与思考,从而促进高校学生的自我反思与自我选择,增加理性认识。帮助青年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学到对自身成长有利的东西,让内心得到释放。必要时家长也要与学校做好沟通与交流,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最后,家长不能对追星提供过多的物质支撑来助长学生的不理智行为。宠溺对孩子的发展是百害而无一利的,青年应学会责任与担当,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追星。
3. 重视学校榜样教育
教师要注意引导高校学生从偶像崇拜转向为榜样崇拜。大学是高等教育的场所,因此要发挥好学校的教育功能,培养和树立学生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正确选择追星对象。在《思修与法基》课堂上,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帮助,给高校学生展示不同的榜样,分享榜样的感人事迹,使学生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感受到榜样带来的力量。[4]教师要对榜样进行严谨的选择。首先,榜样必须要符合时代特征、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其次,要贴近学生的价值观念,不带有明显的功利倾向;再次,榜样要具有真实性,因为只有真实的偶像才会让人信服,产生共鸣;最后,要挖掘榜样与高校学生的相似点,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对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与指导。例如,在课堂上展示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的图片,分享他们生活中平凡而又伟大的经历,让高校学生体会他们为国家和社会做出的卓越贡献;利用视频播放感动中国人物王继才夫妇三十多年不畏艰难险阻,守卫开山岛的感人事迹;亦或是在新冠状病毒肆虐的时期,坚持奋斗在一线的医生与护士……只有这样,才能让榜样实实在在地存在于高校学生的心中,在高校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实质性的示范作用。
4. 加强政府制度建设
首先,对于高校学生的管理,可以在法律和社会制度等方面对追星的不合理行为进行正确引导与约束,这样可以减少过分的追星行为。例如日本实行了“名人隐私受法律的保护”的制度,因此很少有粉丝去疯狂骚扰艺人,做出不理智的追星行为。[5]政府可以借鉴相关的举措,采取符合中国特色的制度建设。其次,政府要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监管。要使媒体在监管下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与义务,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服务社会为目标、以传播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为主题。第一,媒体要切实发掘、关注和报导明星成功的背后的故事,用科学的方式引导高校学生,让他们学到明星身上的拼搏进取与积极向上,为高校学生毕业后步入社会奠定下良好的基础。第二,明星作为公众人物,具有示范和引导功能,对于明星违反法律或道德的行为,媒体要客观地报导,给予正确的评论与持续的监督,促使高校学生学会真实正确地了解自己,认识明星,评价他人。第三,在对追星族的相关新闻进行报导时,媒体的斟字酌句要理性不偏激,做好社会的清醒剂,有社会责任感。把推动社会的思想道德教育作为职责,为加强和改进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创建良好的舆论氛围,媒体要努力成为高校学生开阔眼界、提升素质的良师益友,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精神园地。
参考文献
[1]赖国芳浅谈“追星文化”与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J].才智,2011(01):326.
[2]陈袁J .青少年疯狂"追星”问题的思考[J]清江论坛,2009(01):61-63.
[3]姚慧珍中学生粉丝追星现状及管理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4]郑凯.当前中学生追星现象及其引导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2014.
[5]马赫.透视追星文化现象后的现代偶像崇拜问题[D].吉林大学,2010.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成就卓着,在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巨大改变的同时,人们的心理状况也可能表现出规律性变化,即心理随时代发生变迁。...
在目前的我国,未成年人的犯罪问题始终是困扰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即未成年人的犯罪问题已经开始成为了我国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除此之外,在世界范围内,未成年人犯罪已经开始成为继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影响全世界发展与进步的第三大...
手机在一定程度上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互相结合、渗透、融合,俨然成为了一种“全媒体”,其高速发展深深地影响着当代人的生活,几近变革传统交往方式,大学生越来越适应手机媒体塑造的生活方式,对其依赖程度日益加深。...
1研究背景及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交往能力与人际关系受到越来越多大学生的重视,他们对人际交往有了更积极的看法和更迫切的要求。然而这样的大学生却只是少数,多数大学生难以正常与他人沟通交流,甚至不愿也不敢与人交流,日常活动范围寝室─教室-食堂三...
根据马斯诺的需要层次理论定位来看, 粉丝追星就是一种自我价值实现的表达。...
焦虑症一词最早由玩ibowitz于(1985)提出,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在美国精神障碍的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iagnosticandStatisticalNanuanlofNbntalDisorders,4rdedition,DSM一IV)中给出如下定义,社交焦虑障碍也被称作社交恐怖症,是指对一种或者多种社交场合存在显著...
通过以上生存性焦虑各项内容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江西“有框青年”的生存性焦虑具有以下特征。...
结合线上讨论线下330份问卷调查的方式, 旨在探析95后大学生“追星”视阈下价值观变化及集合高校、媒体、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多方面之力。...
作者对自我伤害行为的概念和界定、流行病学和危害、影响因素进行了文献研究和分析, 并提出以培养青少年情绪管理能力为重点的预防和干预策略。...
追星已成为近年来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追星的历程源于粉丝对自己的情感归属和身份认同的需要,粉丝对偶像的崇拜被认为是自我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在追星过程中,通过对偶像的模仿和心理崇拜,达到心理的愉悦和价值的认同,最终实现粉丝自己的明星梦。根据马斯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