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罗莎·卢森堡的经济危机理论评析。
【摘要】 积累论和崩溃论是卢森堡经济危机理论的主要内容。她关注剩余价值实现上的困难,对引发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危机的直接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拓展“第三市场”是转嫁危机的主要手段之一,为认识世界市场和帝国主义现象提供了理论工具。她把一个资本主义社会普遍性的危机看作社会主义的起点,把“崩溃论”看作实现社会主义的历史道路。卢森堡开创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从单一因素出发主张危机必然性的传统,离开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基础上积累动力的分析,将危机视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常事件,不自觉地使危机理论回到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轨道上。
【关键词】 罗莎·卢森堡;积累论;崩溃论;经济危机。
罗莎·卢森堡在《资本积累论》中论述了以“消费不足论”为特点的危机理论,并提出“第三市场”理论,这是她经济危机理论的主体。20世纪初,为了反击伯恩斯坦对资本主义崩溃论的否定,以卢森堡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将危机和革命密切联系起来,以崩溃的不可避免来证明革命的不可避免,自此开创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从单一因素出发主张危机必然性的传统。
一、卢森堡的“积累中的危机”论及其缺陷。
1908年,卢森堡开始在柏林的德国社会民主党中央党校任教,她试图编写一本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在钻研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中提出的扩大再生产图式时遇到了困难。她设法解答这些问题,最终写出了《资本积累论》一书。《资本积累论》出版于1913年,这本书在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报刊上以及更大的范围内引起了一场激烈的争论,连卢森堡本人也觉得十分惊异。为了对批评者做出答复,1915年卢森堡在狱中写成了《资本积累 一个反批判》,在回击中再次重申了《资本积累论》中的观点。
(一)卢森堡的“积累中的危机”论。
卢森堡在《资本积累论》中论述了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从剩余价值实现的角度谈到了消费不足问题。关于消费不足产生的原因,卢森堡认为,工人和资本家只能实现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中被消耗掉的部分,以及剩余价值的可消费部分。至于剩余价值的资本化部分,就不可能由工人和资本家来实现。卢森堡认为,这正是李嘉图、西斯蒙第、马克思等人的经济理论的不足,因为他们都把这一不能解决的问题作为理论研究的前提条件。卢森堡指出:“剩余价值的实现,无疑是资本主义积累的一个关键问题。为了简单起见,假定把资本家的消费基金存而不论,那末,剩余价值实现的第一个条件,是要求一个资本主义社会以外的购买者阶层。我们说是购买者而不是消费者,因为,剩余价值的实现,最初就不是指剩余价值的物质形态而言。起决定性作用的一点在于:剩余价值既不能由工人,也不能由资本家来实现,而是由那种属于非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社会阶层或社会结构来实现的。”
例如,在19世纪最初六十年间,英国的棉业将棉织品供应给欧洲大陆的农民以及印度、美洲和非洲等的农民。在这种情况下,那些非资本主义阶层及非资本主义国家的消费,就为英国棉业的繁荣扩大建立了基础。
危机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一直发挥着核心作用,但同时又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最有待发展的领域。卢森堡对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分析及从资本积累角度对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论证,被看作“消费不足”危机论的阐发。20世纪初“消费不足”危机论被曾视为正统的“比例失调”危机论的一个特例。卢森堡和希法亭的分歧为两大阵营的分裂打下基础。20世纪30年代“消费不足”危机论成为正统,而“比例失调”
危机论被贬为主张社会民主主义改良的异端。20世纪60年代“消费不足”危机论的统治地位被“利润率下降”危机论所取代。在马克思本人的着作中,并没有对经济危机理论的专门研究,这就让他的后继者们可以从零散的论述片段出发,对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提出不同的解说。
卢森堡在《资本积累论》一书中明确提出资本主义经济是不能自己独立存在的,要以另一种经济成分的存在作为它存在的前提条件。卢森堡认为,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和非资本主义生产之间的交换关系,不仅可以实现剩余价值,而且能够通过扩大再生产瓦解非资本主义生产形式来获得新的无产阶级化的劳动力。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资本主义生产与非资本主义生产之间交换关系的发展,使资本主义得以扩张。卢森堡指出,参加寻求积累地区的资本主义国家越多,仍然对资本扩张开放的非资本主义地方就变得越少,竞争就越厉害。通过这个过程,资本准备了自己的毁灭。当它接近到人类只是由资本家和无产者所组成这一点时,进一步的积累将变得不可能了。
(二)卢森堡“积累中的危机”论存在的缺陷。
卢森堡在《资本积累论》中论述了积累中的危机,这是她经济危机理论的主体。但是,该理论存在一定的缺陷,具体如下:
1. 对马克思再生产图式提出的初衷存在误解。
卢森堡对马克思再生产图式的批判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该图式假定在扩大再生产的过程中不发生技术变化,在追加资本的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是不变的,而这一点假设与事实不符合;第二,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图式似乎表明资本主义生产的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在实现产品上是没有困难的,这两部类的资本家在进行扩大再生产时,可以互相找到自己产品的买主,因而可以把这两大部类的生产无限制地扩大下去。卢森堡认为,这一点与马克思自己所指出的“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的无限扩张趋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的观点是自相矛盾的。马克思的再生产图式只是为了说明在扩大再生产的过程中社会总资本运动的条件和规律,它并不企图具体地还原真实的再生产过程,也并不企图证明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能够经常顺利地、毫不间断地进行下去。马克思在阐述促使再生产正常进行的条件时指出:“这些条件转变为同样多的造成过程失常的条件,转变为同样多的危机的可能性;因为在这种生产(指资本主义生产 笔者注)的自发形式中,平衡本身就是一种偶然现象。”
2. 没有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研究方法。
理论上的抽象概念和现实之间的混乱不断地掺杂进卢森堡的论述中。她在《资本积累 一个反批判》中说:“从来不存在,现在也不存在一个只有资本主义生产和只有资本家与雇佣劳动者的国家。《资本论》第二卷里所设想的前提下的社会,在具体现实中根本不存在。”
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图式想要表明在没有竞争的理想的、理论上抽象的资本主义社会是如何实现剩余价值的,是如何为此规定必要条件的。因此,我们不应该把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图式直接套在资本主义的具体现象上。这并不是说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图式与现实没有任何关系,而是为了说明资本主义制度是如何以最纯粹的形式运行,这一分析不受真实生活中其他变化的影响。
马克思将社会生产仅仅分为两大部类,这是因为他要表明制度最深处运行的情况。创造更多的部类意味着偏离了他写作所依据的抽象水平,从而可能陷于混乱。不仅如此,分为两个部类的再生产图式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说明,而且马克思是在表明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阶级关系。劳资关系是马克思研究的中心,他运用抽象力使这一阶级关系与现实中其他纷繁复杂的因素相隔离,使它摆脱现实的干扰,把其还原为最纯粹的形式。除劳资关系之外,其他的社会关系都暂时地假定不存在,在之后的分析中再把它们逐一地引入。马克思扩大再生产图式中涉及到的资本家和工人,只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被还原为某种标准的形式。
在马克思之后,对马克思经济理论的一些批评与质疑,均来自于批评者们在抽象概念与具体现实之间陷入了混乱。对此,斯威齐指出:“对马克思经济学的许多批评,有意无意地是基于对他据以立论的假设的否定。我们的讨论,应该有助于确立一些标准,借以判断这些批评的是非。在各种情况下,应该对引起批评的简单化假设(或抽象),提出三个问题:1、它们的设计,有没有正确地照顾到所研究的问题?2、它们是不是剔除了问题的非本质要素?3、它们是不是保留着问题的本质要素?如果这三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我们就可以说,适当抽象的原则已经得到了遵守。许多人对马克思的批评是否贴切和妥当,用这个原则来检验是很有帮助的。”
资本主义的结构性危机正在恶化一个世纪以来,资本主义总危机跌宕起伏。在20世纪末,由于苏联崩溃和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资本主义获得了暂时的稳定。二十年过去了,现在资本主义内在的基本矛盾仍然在继续发展,这个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
记者:我们都知道资本主义与经济危机是相伴相生的,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经济萧条,西方主要发达国家至今仍未能找到复苏的道路。能否请您先谈一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历史?李民骐:要搞清楚什么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就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资本主义。从公...
2008年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迅速蔓延至多个领域并影响全世界,至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社会仍深受其害。全面深刻地认识此次金融危机的实质及其爆发的深层次原因,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及其历史命运,增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
几乎贯穿了整个20世纪人类历史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之争,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际,似乎以资本主义制度的完胜而宣告终结。然而,仅仅过了不到20年,2007年因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就打破了资本主义制度完胜社会主义制度的神话,...
迄今为止,起源于2008年华尔街的全球经济危机,已经延续了八年时间,虽然资本主义世界普遍宣称危机的起源地-美国经济已经明确复苏。但是,依照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来看,这种复苏是有条件的或者有限度的。因为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所先天决定的,一旦资...
一、引言:在金融化时代经济危机中出场的马克思经济哲学肇始于2007年并一直影响到今天的全球金融危机对西方主流经济学提出的严重挑战是,为什么整个经济学界未能充分预见,也未能提出重要预警?这一问题实质上暴露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根本局限,即理想化...
(二)实践意义1、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当前资本主义社会现实(1)当前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的实质和根源08年金融危机在虚拟经济领域爆发,表现为负债消费、消费过度,表面上看与以往的经济危机呈现相反的特点。以往的经济危机大多在实体经济领域爆发,以生产过...
一、资本主义的周期性经济危机与周期性繁荣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是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必然会引发社会主义革命为前提的。早在《共产党宣言》中,经典作家就宣告: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
二战后,美国主流社会科学宣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问题已经解决,国家调节可以使资本主义避免陷入危机。针对这一理论主张,美国马克思主义者艾伦沃尔夫和詹姆斯奥康纳以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合法性危机和财政危机理论,从政治矛盾的视角再次确定...
自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不久,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逐步建立起来了。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两步重大举措对于发展我国生产力以及提高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有目共睹,但是,改革开放带来的不仅仅是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