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生物学论文 > 生态学论文 >

四明山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困境及对策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3-10 共6593字
摘要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的新理论和新任务。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清醒地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与艰巨性,进一步看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据此,对浙江省宁波市四明山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现状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1四明山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实践探索

  四明山区域地处宁波中心城市西南面,山深林广、地少人稀,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山水资源和旅游资源,森林覆盖率高达72.1%,是浙东最大的“绿肺”、宁波市最主要的生态涵养区和饮用水源地。保护和建设好四明山区域对创建生态城市、建设美丽宁波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为加强四明山区域保护和建设,宁波市委《关于加快发展生态文明努力建设美丽宁波的决定》提出构建以四明山为重点的绿色生态涵养区,宁波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宁波市四明山区域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及5个专项规划、《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严禁四明山区域毁林开垦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及实施意见。

  1.1加强四明山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建设,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制度保证

  2010年,宁波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编制并印发了《规划纲要》以及产业发展、旅游发展、城镇与村庄体系、交通、基础设施等5个专项规划,把四明山区域定位为“宁波市重要的生态功能和饮用水保护区,浙东地区重要的生态农业基地,长三角重要的休闲旅游目的地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明确了四明山区域保护和建设重点。

  2012年底,宁波市政府及办公厅出台了《关于严禁四明山区域毁林开垦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的决定》及实施意见,宁波市相关部门和三区(市)政府以及四明山区域各镇乡(街道)积极行动,成立领导小组、调查摸底、宣传发动。并且划定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产业提升区,开展了森林资源保护专项工作。《规划纲要》的编制和《决定》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四明山区域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1.2初步建立四明山区生态补偿机制,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机制保障

  四明山区域是宁波市居民主要的饮用水源地,现有四明湖、皎口、周公宅、亭下等4个大型水库,溪下、梁辉、陆埠等3个中型水库和众多的小型水库。近年来,通过开展建设生态公益林、清洁型小流域、库区生态湿地、水土保持等项目,提高了源水入库水质;关闭和转移水源区内污染企业和控制畜禽养殖场数量、规模,建设城镇污水管网和村庄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建立“村收-镇运-县处理”和太阳能垃圾处理系统等垃圾处理模式,减少了饮用水源地的污染源。目前7个大中型水库的水质均达到或好于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同时,为了保护水质,建立了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山农因为保护水源地生态环境的损失。不仅提高了农民保护水源地生态环境的积极性,而且为水源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建立了机制。

  1.3加强了四明山区基础设施建设,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了基础支撑

  宁波市和三区(市)政府按照村镇体系规划目标,强化了卫星镇、重点镇和中心村的培育工作,目前以溪口、梁弄、鄞江为代表的重点镇和横坎头村、柿林村、李家坑村、三十六湾村等为代表的中心村发展较快,同时一批古村落得到了整治和保护,成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景点。村庄整治投入加大,近两年对43个村庄进行了整治。如:完成了溪口景区213省道和浒溪线一期改造,浒溪线二期和梁朱线拓宽改造正在实施;建成了环四明湖集污工程和亭下水库-溪口-萧王庙截污工程等。

  2四明山区域生态保护和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四明山区域保护和建设的协调机制不够健全

  一是四明山区域生态保护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四明山区域占宁波市面积的1/8,生态良好、风景秀丽,森林资源、旅游资源、山水资源丰富,作为宁波市重要的生态涵养区,在建设生态城市、美丽宁波中具有独特的作用。但不管是前几年的“东扩、北联、中提升、南统筹”发展战略,还是近年的“一核两翼多节点”发展战略都没有把四明山区域摆上应有的位置,四明山区域基本上还是处于自我发展阶段。二是四明山区域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机制不够完善。四明山区域地处三区(市)交界,相互交接,地域广阔,保护和建设需要统筹,但至今没有像象山港区域那样建立统筹协调机制,三区(市)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致使该区域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工作形不成合力。三是《规划纲要》贯彻落实力度不大。2010年,宁波市政府颁布了《规划纲要》和5个专项规划,但到2013年《规划纲要》实施意见没有出台,由此影响了区域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2.2四明山区域生态资源开发缺乏规划与监督

  一是四明山区域的山林资源存在过度开发。花木生产虽然给山农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入,但由于无序过度发展,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是非常严重。在调研过程中看到:花木种植村周边几乎所有的山地从山脚到山顶都种植了花木,并且在山顶上还到处能看到大片大片已经开垦但没有种植花木的土地,有些坡度达到45°以上,造成的水土流失触目惊心,部分山体已经呈现出石膜化迹象。二是四明山区域的农村经济作物存在过度发展。四明山区域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苗木、雷笋、贝母等经济作物过度施用化肥、有机肥、农药等引起的。由于过度使用化肥,大量的化肥都随雨水流进水库,污染水体。三是四明山部分农村水源地上游的畜禽养殖存在不规范发展。如有些小规模的畜禽养殖场,由于缺乏对生活废水处理的技术,严重污染生活用水。四是四明山部分区域的水利工程拦蓄工程建设和地下水的过度利用。由于上游筑坝拦蓄后,导致下游地区生态、生产用水不足,地下水位下降,影响库区下游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

  2.3四明山区域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一是四明山区域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四明山区域内部道路等级偏低,路况不好,规划建设的“一纵一横一环九连”道路已经修建改建的不多,这对四明山区域的山林资源、旅游资源开发和居民生活都带来不便。污水处理除溪口、梁弄镇有管道与城区接通外,整个四明山区域还没有建成一座污水处理厂,一些村庄已经建成的生态型污水处理设施也由于维修和运营经费问题,运营很不正常,四明山区域大部分生活污水没经处理就随意排放。二是四明山部分村镇古村基础建设不足。四明山区域乡镇仅溪口、梁弄镇建设较好外,其它乡镇特别是山里的几个乡镇建设相对滞后,规模偏小,基础设施落后。山区村庄分散、房屋破旧,特别是一些历史悠久的古村特色和风貌保护不力,部分村镇特色和风貌已经受到局部破坏。三是四明山农村地质灾害预防基础设施不足。四明山区域还存在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目前还有隐患点75处。近几年,随着花木的发展,毁林开垦的增多,特别是一些高坡度林地的开垦,造成了一些原本稳固的山体松动,增加了地质隐患和发生泥石流的隐患。

  2.4四明山生态补偿和政策的支持力度不足

  一是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偏低。四明山区域4万hm2多生态公益林,奉化市、鄞州区补偿525元/hm2,余姚市仅390元/hm2,如此低的补偿标准,不足以弥补山农保护山林的损失。二是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没有建立。四明山区域农民为保护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牺牲了很多发展机会,但是各级财政没有建立转移支付制度给四明山区域应有的补偿。三是区域帮扶力度不大。

  2012年开始实施的区域帮扶制度,不但在支持力度上不大,而且给四明山乡镇还有乞求和施舍的味道。四是部门项目资金没有统筹使用。五是下山移民扶贫政策不强。据余姚市有关部门反映,下山移民市里每户补贴5000元,余姚市再按每人补助6000元,三口之家也就23000元,对下山移民没有多大推动作用。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生态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