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探讨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方式

来源:学术堂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14-07-01 共1672字
论文摘要

  偏头痛是一种具有发作性特点的头痛疾病,其发病机理在于病人神经血管存在功能障碍,进而表现出一定的头痛症状。常见的偏头痛临床表现包括两种,一种是具有反复发作特点的偏侧,另一种是双侧头痛。目前,尚未发现该病的根治方法,大多数治疗方法致力于病情的控制以及减轻,所以,积极探寻更为优异的治疗方法刻不容缓,有鉴于此,本文将针对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展开探讨,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就诊于万源市中医院的174例该病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性患者84例,女性患者90例,年龄范围21~80岁,平均年龄40.5岁,病程范围0.5~20年,平均病程6.9年,包括以下几种类型:①瘀阻脑络型(58);②肝郁气滞型(48例);③风阳上扰型(30例);④肝、肾阳虚型(24例)。
  
  1.2 方法
  
  174例该病患者被归结为四种类型:①即瘀阻脑络型(58);②肝郁气滞型(48);③风阳上扰型(30);④肝肾阳虚型(24)。对上述四种类型进行深入分析之后,分别施以针对性的药物治疗1.3疗效标准。
  
  控制:该病症状得以消除,且不存在复发迹象;显效:患者偏头痛的总结分表现出了较大降幅,超过50%;有效:患者偏头痛的总结分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降幅,20%~50%之间;无效:患者偏头痛的总结分的下降不够明显,降幅在20%以内下。
  
  2 结果
  
  经过相应疗程的治疗之后,总体治疗效果相当明显。详情如表1所示。

论文摘要  
  3 讨论
  
  现阶段,偏头痛这种由神经血管障碍引起的疾病已经相当常见,其发病率甚至呈现出不断升高的趋势,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形成了严重威胁。无论是采用单纯的西药治疗方式,还是采用中西结合的治疗方式,其疗效均不尽人意。通过一系列的临床实践,人们发现,如果采用中医内科治疗方式,则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不仅如此,该治疗方式在毒副作用方面、医药费用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因而获得了医患双方的一致认可。
  
  该院对偏头痛患者采取中医内科治疗方式,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总有效率高达96.55%,无效率仅为3.45%。在治疗偏头痛方面,相当部分中药表现出了十分明显的效果。
  
  中药内服:中药治疗偏头痛的方药众多,依据传统中医辨证理论,“头为诸阳之会”,“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会于巅”,凡外感六淫之邪,上扰巅顶,邪气稽留阻碍清阳,经络被遏而气血逆乱,痰瘀阻络,脑失所养而导致偏头痛,故风、寒、痰、瘀为本病的主因,辨证审因后,喻氏用偏正汤,药有:川芎、白芷、白芥子、白芍、郁李仁、柴胡、细辛、香附、全蝎、蜈蚣、炙甘草,全方起到祛风散寒、通络祛瘀、蠲痰利窍作用。
  
  偏头痛病程缠绵日久,遇劳则发,冯氏认为当属中医内伤头痛范畴,其发病与肝、脾、肾三脏有密切关系,治疗用当归芍药散,当归、白术、川芎、白芍、泽泻、茯苓、葛根、全蝎,有热者加黄芩;此方肝脾同治,以治肝为主,亦为气血同治,但以活血为主,对于脾虚肝旺及久病入络的血瘀头痛效果显著,临床治疗35例,有效率为95.65%。陈氏对偏头痛的体会是认为无论外感或内伤引起的偏头痛,均为气血运行失调,气机阻滞,脉络不通引起,而痛处多在头之两侧,为少阳经脉所过之处,自拟芎柴丹胡汤:川芎、柴胡、丹参、延胡索、白芷,运用柴胡引诸药入少阳,5日为1个疗程,临床治疗238例,一般5~7日可痊愈,或10日明显减轻好转。
  
  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时,不管是何种类型的偏头痛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伴随症状,比较常见的有恶心反胃、便秘以及口苦咽干等,所以,在实际治疗过程中,还应对这些伴随症状展开积极治疗。如治疗风阳上扰型偏头痛患者的过程中,如果伴有便秘这一问题,那么可在治疗药方中加入一定比例的龙胆草;如果伴有恶心反胃这一问题,那么可在治疗药方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法半夏或者陈皮;如果伴有口苦咽干可在治疗药方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白芥子、胆南星或者石菖蒲等。
  
  总而言之,在治疗偏头痛方面,中医内科疗法具有相当明显的疗效,所以,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孟立实.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2,(35):36.
  [2]申延安,卜庆峰.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2,(28):27.
  [3]张淑英.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7):42.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神经病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