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摄影论文 >

摄影艺术创作中的情感表达方式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3-20 共3811字
论文摘要

  现代摄影艺术以 1839 年“达盖尔摄影法(Daguerretype)”的公布为正式诞生的标志,至今已经历 170 多年的历史,摄影艺术在这 170多年中一直在不断的发展和演进,历经摄影初创期的艰辛探索与实践,早期画意摄影的崛起与逐渐落寞,经历了摄影转型期的变奏与分离,以及发展步入现代摄影的滥觞,历经摄影艺术发展的三个“经典时代”、现代主义摄影的演替与变革,终于迎来现代摄影鼎盛期的到来以及在转变中的当代摄影。

  在摄影艺术发展历程的任何一个时期与阶段中,无论任何的风格、流派、理念的形成与发展都是在植根于将摄影语言、理论、技术、意识、观念等最终服务于深层次思想情感、感情内涵表达的基础上。

  1 摄影艺术创作中的情感表达方式

  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分析,摄影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使得人类与世界之间的认知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人类无法去否认他所生存着的世界,在传统的认识论中, 认为存在着一个客观的世界,人类运用理性穿透现象,就能够认识到客观实在世界的本质、了解客观存在的真理。这样的哲学观点便奠定了其执着于理性、本体、本质等层面的思考,而往往忽视了对于现象世界的认知和研究。伴随着摄影的产生与发展,我们的世界已然成为了一个被影像所包围着的世界,影像已经成为了传播媒介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意义深远。

  影像即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那么这就打破了自柏拉图以来西方哲学家们一直在试图通过建立非图像认识世界的洞穴式禁锢,美的准则的折损,既有道德层面上的,也有感知上的。然而随着历史脚步的加速前进,过去的事物本身也无时无刻不在成为着超现实的题材,摄影的独特特征与特殊地位决定了摄影“更新旧世界”传承人类进步文明的历史使命。

  对于摄影艺术创作中的情感表现的探索与研究, 必然要从对于世界摄影史的了解开始,通读 《世界摄影史》以及《世界摄影思想史》,最明显最直观的感受是无论在任何历史时期, 任何的时代背景环境下,人类摄影艺术的发展和演进, 无论是在技术、技法、理论、观念抑或是在器材等等层面发展的根本原因, 其中必然有人类社会各个领域在不断发展的种种外因因素,但究其根本的推动力是在于人,那些将时代的背景环境, 科学理论,艺术理念,技术技法以及对于摄影科学、摄影艺术的不断探索研究与其自身对于这个世界和人生的深刻认识及内心思想情感的完美有机结合的摄影艺术大师们。

  布列松曾经说过:“只有如同从生活中浮现出的照片才能引起我的兴趣,把观看的欢乐、感性、想象力贮留在心中,我一直没有失去这种欢乐。”

  布列松一直在追求摄影艺术中的情感表达、从摄影作品中去表现审美的风格。着名的“决定性瞬间”理论的提出的发扬广大,通过那些摄影作品,我们看到的并不是随意抓取、定格时间的片段,而是极具形式感和韵律感、具有着强烈情感内涵倾向的画面。

  安塞尔·亚当斯(1902-1984)的“区域曝光”理论和“想象”理念对于后世的摄影艺术发展与探索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意义和指导价值,在亚当斯的一生中,从未停止过对于摄影艺术景致优美和“触景生情,以情写景”的不懈追求与研究,最终完成了现代摄影基本体系的创立进程。亚当斯的风光摄影作品在世界摄影史的发展历程中有着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亚当斯的作品每一副都是基于他对于景物有着某种强烈的思想感受,有着丰富的情感内涵而进行的构思、创作。

  亚当斯将自己对于自然世界和人生的感悟以及思想情感通过对于其摄影作品画面、影调、构图的精心构思和设计以及光线的选择与运用,甚至是同音乐艺术的有机结合等等方式表现得淋淋尽致, 赋予了摄影作品以情感的生命力。

  作品《月升》(1941)图 1,是亚当斯风光摄影作品中最具影响力,最为广为传颂、脍炙人口的一副。

  《月升》拍摄于 1941 年, 画面影调、表现内容和气势磅礴的效果都堪称风光摄影史上的经典之作。然而, 一副摄影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 像教科书一般得被后世广为传颂, 绝不仅仅是因为技术和意识观念层面上的非同寻常, 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在于作者寄予作品背后深层次的情感内涵及所处时代背景所赋予它的特有气质。亚当斯似乎是在不经意间做到了一副伟大的摄影作品所需要的所有条件和要求,在照片上时间仿佛已经凝固, 空间似乎就定格在了他拍摄的一刹那, 定格在了他的相机中, 在那一刻亚当斯已经完全将自己与眼前的自然世界, 与人文情怀、宇宙精神合为一体。

  2 情感表达对于现代摄影艺术发展进程的重要意义

  “摄影触及人类各种境界之追求与关照,它并不只贡献吾人以客观的知识。摄影源于生命感动,并创造生命意境,最后,摄影成为生命之呼喊,人生情感感悟之源泉,铭刻着生命丰富特质的世界。”

  《(穿越图像的艺术》第一章)社会纪实摄影,毫无疑问是当代摄影思想形成进程中重要的一部分, 它有意识地记录了某种社会型态和所处的时代特征, 进而发挥了影响、推进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作用。

  刘易斯·维克斯·海因(1874-1940)曾经自称他的成就实际上就是“社会摄影”的成就,他一生的摄影研究与创作历程一直在坚持着摄影镜头要以社会意识为导向,内心情感内涵为依托,他的这种理念和宗旨也为社会纪实摄影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作品《童工》(图 2)创作于 1908 年, 是海因摄影事业一生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品,采取对比反差的手法反应了儿童悲惨的劳动场景和颠沛流离的命运,以真诚的感情态度和追求真理的创作风格、极赋思想情感内涵的表现手法赢得了观众与支持者,从而引起了全社会的深刻反思和政府的重视,激起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怜爱之心。

  海因的不懈探索与坚持, 推动了纪实摄影成为一种社会舆论导向, 并深刻影响着社会改革和历史发展进程的一方面因素, 其中所蕴含的强烈人道主义情怀,跨越时代, 超越国籍、种族,成为了人类反省自己,反思历史、以史为鉴的一面镜子。

  摄影绝不仅仅是一种艺术门类,更为重要的是它具有着深远的社会效益与历史、政治、文化等层面的综合影响力,情感表达和思想感情内涵的最终抒发与表现是任何艺术创作形式的根本目的和原始最真切的宗旨。

  纵观摄影艺术的发展历程, 我们不难发现, 任何在历史上产生过深远影响, 具有着里程碑意义的思想、理念、风格流派、组织群体抑或是技术理论,之所以能够在摄影艺术的发展历程中起到决定性的推进作用, 根源在于蕴含在这些方面背后的深刻实质—情感内涵。

  3 影调在摄影艺术创作中的情感表达

  摄影是一门光影的艺术,光线和影调是摄影的灵魂。摄影作品画面的影调构成是传达、表现作者思想情感内涵、观念想法的最重要创作手法和表现方式。

  摄影史上的任何一幅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名作, 其共性的特征都是将摄影艺术语言与内心情感、思想感情内涵完美地结合。而影调作为摄影艺术最为根本、关键的表现方式,则更成为了创作者在摄影艺术创作中表达内心情感, 表现思想感情内涵, 传达观念想法的最主要途径和艺术表现方式。爱德华·韦斯顿(1886—1956)是摄影的第二个“经典时代”的代表人物,他通过一生的不懈努力与追求使摄影艺术第一次以自己的视觉接触世界,对于后世的摄影艺术发展具有着决定性的意义。韦斯顿一生的摄影艺术生涯中,有着许多为后世广为传诵、奉为经典的作品。韦斯顿的审美观察方式与众不同,在无论从构图的创意构思、光线的布置、曝光的控制、聚焦的精确度等技术层面做到近乎完美的基础上,将其独特的观察方式与他对于世界,对于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情感内涵完美地通过对于光影和影调的控制与把握而使作品达到了摄影艺术的最高境界—“一种对生命的绝对诠释”。

  作品《人体》(1936)图 3,是韦斯顿的代表作品,在二十世纪乃至整个摄影艺术的发展历程中具有着里程碑式的重要地位和深远意义。《人体》这幅作品,韦斯顿非常出人意外地打破了人们对于人体艺术的传统、常规的理解。以交叉的四肢和低埋着的头部构成了画面的主体,在影调的精心布置和控制上也近乎达到了冷酷的完美,追求对于人体艺术造型可能所能够达到的某种极限。这种打破传统、非同寻常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以及“摄影视觉”的理念, 体现了韦斯顿对于摄影艺术的创新索与研究,更蕴涵了他对于世界、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挚的思想情感内涵。

  光线和影调是摄影艺术的创作基础与根本,在现代摄影艺术的发展历程中,任何一位摄影家,任何的一个摄影艺术发展阶段,任一的流派、风格、思想理念其作用于摄影艺术本体的摄影语言都无法脱离光线和影调,而真正赋予摄影艺术以不朽生命和灵魂的恰恰是一种用语言和文字无法完全清楚表达、诠释的深刻内质—情感。

  结束语

  摄影艺术作为一永远进化着的艺术形式,在逐渐消失的事物中发现新的美,是富有生命力的艺术,摄影艺术的发展和演进具有着深刻的现实社会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是执行超现实主义的授权,对题材采取一种绝无妥协可能的平等主义态度。肩负着更新旧世界传承人类发展文明的历史使命。艺术源自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摄影艺术根植于现实生活、社会发展状态、时代背景环境、历史文化底蕴等等社会因素, 在反映社会状态的同时, 也发挥了文化意识对于社会发展进步的积极促进作用, 成为了完美诠释、体现文化精神和深层次思想情感的重要艺术表现形式。安德烈·柯特兹曾说“:相机是我的工具,经由它,我给予我周遭的所有事物一个理由。”无论是摄影语言的运用、艺术底蕴的形成、思想感情的表达和宣泄抑或是对于意识形态、文化主张的传播与宣扬,摄影艺术的真正核心旨趣和不朽精神灵魂永远都是蕴含于摄影艺术创作中更深层面思想意识的诠释与深刻情感内涵的表现。

  参考文献
  
  [1]李文方.世界摄影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2]林路.摄影思想史[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8.
  [3]李晓杰.穿越图像的艺术[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摄影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