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贸易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国际经济贸易论文 >

国内农产品贸易政策走向与实施效果导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8-09 共4297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中国农产品贸易政策影响因素探究
【第一章】国内农产品贸易政策走向与实施效果导论
【第二章】国内外农产品贸易保护研究现状评述
【3.1 3.2】农产品贸易政策效用函数影响因素分析
【3.3 3.4】农业贸易政策约束条件下的最优贸易政策
【4.1 4.2】我国的农产品贸易现状与贸易政策
【4.3 4.4】农贸政策保护效率与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
【结论/参考文献】中国农产品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1 导论

  1.1 背景--艰难前行的农产品贸易自由化。

  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世界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化,国与国之间的贸易越来越频繁、越来越重要。但是,农业部门始终游离于世贸组织体系之外,与其他产业相比,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程度远远落后。虽然关贸总协定在"肯尼迪回合"以后,多次试图将其纳入管理框架,却从未成功。

  "乌拉圭回合"中,农产品贸易是谈判的中心议题。农业贸易谈判主要在三大利益集团之间展开,即凯恩斯集团、欧共体和美国。谈判的目标是建立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的国际农产品贸易体系,减少各国对农产品的贸易保护和补贴,然而由于谈判各方的利益冲突,几度陷入破裂边缘,在经历漫长艰辛的谈判之后,各方终于签署了一个折中性的协议,即"乌拉圭回合"的《农业协议》。

  《农业协议》是一个折中性质的协议,其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比如关税保护额度依然较高,特别保障条款和允许国内的合理支持等政策更使得协议对各国农产品贸易政策的约束性下降。

  从 2001 年开始的"多哈回合"开启了新一轮的贸易自由化谈判,而在此之前,农业谈判已经在 2000 年初开始,在多哈回合启动以后,农业问题作为一个中心议题,左右着"多哈回合"的进程,然而,各方对于农产品贸易的保护立场都不能做出有效让步,在互相推诿和扯皮中,多哈回合被迫与 2006 年 7 月无限期中止,现今过去十几年,"多哈回合"依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而其中农业和非农产品市场准入被认为是最关键也是世贸组织成员分歧最集中的两个议题。可见,农业贸易的自由化进程已经成为现阶段世界贸易自由化的主要困境。在其他产品贸易自由化都有很明显进展的情况下,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农产品的贸易自由化之路会如此的艰难?为什么各国都会在农业自由化这个问题不肯让步?其背后有什么深层次原因?

  各国(除凯恩斯集团国家以外)对农产品贸易的保护政策都是不言而喻的事实,我国政府在农产品贸易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采用保护政策,但是从实行的政策看,我国实施是农产品贸易保护政策。当然,各国农产品贸易政策有不同的原因,比如美国作为一个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国,它的政策决定会更多的受到国内利益集团的左右;而欧盟这样的利益联合体,主要受各参与国的利益左右;中国作为一个主要的农产品进口国,采用的农产品贸易政策背后也有深刻的原因。笼统的对农产品贸易政策作分析,不免失去对具体问题的深刻把握,因此,本文选择我国的农产品贸易政策为切入点,用新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探讨现阶段我国农产品贸易政策的影响因素及影响途径,并实证分析现阶段我国农产品贸易政策及实施效果;通过 1990-2013 年相关数据,检验相关影响因素的显著性。

  1.2 新政治经济学的介绍。

  新政治经济学也称为政治学的经济学(economics of politics),或者公共选择理论(public choice),是一门介于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交叉学科。与威廉·配第和亚当·斯密他们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不同,新政治经济学主要是以运用现代经济分析的正规技术工具来考察政治学对经济学的重要性来定义。运用现代经济分析,不仅仅体现在运用数学方法这种形式化的意义上,而且表现为它还是概念性的,它运用最优化、激励和约束等概念来考察政治现象。习惯上,人们将这种分析方法称作公共选择理论,本文采用学者在研究贸易政策时常采用的说法将这种分析方法称作新政治经济学。

  政府公共政策制定是一个非市场决策的过程,公共政策在寻求同时满足公平观念和市场效率原则的过程中最终证明是失败的,20 世纪 60 年代兴起的公共选择理论弥补了这方面的理论缺失,为决策和分析政府的公共政策提供了独特且具有启发性的研究视角,并逐渐演变成 "新政治经济学"的综合理论体系。新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渊源来于以威克塞尔为首的北欧学派,真正将新政治经济学系统引入经济学分析,并取得很大影响的是布坎南。布坎南 1948 重新阐释了维克赛尔1896 年的博士论文,该论文研究瑞典的公共财政基础,1949 年,布坎南在《政治经济学杂志》(JPE)发文呼吁经济学家关注北欧学派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并因为在该领域的研究和突出贡献于 1986 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在新政治经济学兴起之前,传统西方经济学缺乏对公共政策决策理论的分析,政府在制定和执行非市场决策的公共政策时表现为完美而慈善的独裁者,政府为了实现社会福利最优而选择相应的政策。然而现实中政府不是完美而慈善的机构和组织,他在选择经济政策时往往追求实现其自身的政治利益的最大化。正是由于对天真和简化的公共政策制定的不满,新政治经济学通过方法上的个人主义、理性经济人假定以及政治市场的交易行为,将经济市场分析推广到公共政策分析,从而将经济学与政治学联系在一起,对现实的公共政策的形成有着更强的解释力。

  新政治经济学在学者的努力下不断完善,其最新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增加了对利益集团的关注,特别是他们的行为特征、组织特征和操纵政策的影响。因为在现实的社会中,公共政策深受利益集团的权利结构和院外政治活动的影响,所以增加对利益集团的关注有利于更加全面的分析政府公共政策制定;2、政府公共政策决策内部各部门间存在广泛的矛盾斗争,政府的行政官员掌握着经济资源的分配权,并负责日常工作,行政官员在自利驱动下会受到寻租行为的影响,公共政策是在各部门间的斗争和妥协中形成,而不是一个完全统一体形成的;3、封闭体系下的公共政策决策和开放体系下的公共政策决策有着明显的不同,当封闭体系转变为开放体系时,国家间的政治与经济间的相互制约和影响会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

  从上面的介绍可知,新政治经济学是充分利用已经成熟的经济理论和工具分析和认识政府的非经济市场决策中的政治行为和经济绩效。它恢复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中注重社会阶级与矛盾的研究传统,同时揭示出一个简单法则--政治上的理性会导致经济效率上的非理性,即政治决策市场中个人的自利行为、权力争斗和寻租活动等,使得最终形成的公共政策在经济上无效率,公共政策只能满足部分利益集团的利益需要,而在长期中导致整个社会整体的经济扭曲和效率缺失。

  1.3 农产品的定义及特征。

  现今对于农产品的没有统一和公认的界定,国家质检总局和农业部共同发布的《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中,农产品指未经加工或者只经过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中,农产品指种植业、养殖业的产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农产品主要是农业的初级产品,包括动植物、微生物及其他产品。

  虽然对于农产品没有统一和公认的界定标准,但是总体来讲,可以在广义和狭义上分别对农产品进行概括和解释。广义的农产品与国民经济核算中的第一产业相近,包括农作物(粮食和经济作物)、林产品、畜牧产品、水产品;狭义的农产品不包括林产品和经济作物中的橡胶和纤维等,主要指粮食、畜牧产品和水产品以及经济作物中的油料、饮料和糖料作物。在本文中,农产品指狭义的农产品。

  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进程如此缓慢与农产品的特殊性有关系,农产品的主要特征有:

  1.3.1 农产品的安全性。

  民以食为天,农产品中的很多产品都是关系到我们每天的生计问题,可以说人一天也不能离开农产品。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曾说过:"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住了所有的人",可见,农产品对于人的重要性。农产品不仅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死存亡,还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盛亡兴衰。在我国的春秋时期就有两个国家因为农产品生产问题而先后亡国,齐国在管仲的策略下,用纺织品贸易战降服鲁国和梁国;越国在范蠡的策略下,让吴国颗粒无收,导致吴国由盛转衰,并最终亡国。

  1.3.2 农产品的需求刚性。

  农产品与其他产品的另一个重要差异是其需求刚性,一般商品的边际效率递减,但是边际产品带来的还是正效用,而农产品的边际递减效应更加明显,随着农产品消费量的增加,农产品的边际效用很快变为负。对于农产品需求来讲,每年都不会有很大变动,因此常常导致 "谷贱伤农",当农产品供给量稍微大于需求量就可能导致农产品价格的急剧下降,让农产品生产者受到很大的经济损失。

  1.3.3 农产品的基础性。

  基础性是指农产品生产是其他产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经济学家在不同时代都很关注和强调农业的基础性,比如最早研究家庭经济管理的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就认为"农业是其他技艺的母亲和保姆,农业的兴衰深刻的影响着其他技艺的发展".农业作为一个基础产业主要体现在对其他关联产业的投入上,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主要有四方面的贡献:要素贡献、产品贡献、市场贡献和外汇贡献,其他产业的平稳发在一定程度上都要依靠农业的健康发展。没有农业的发展,其他产业的发展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和制约。

  1.4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用新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探讨我国农产品贸易政策的形成过程;分析影响我国农产品贸易政策形成的因素;探讨这些因素影响我国农产品贸易政策途径;在这些影响因素下,我国最优农产品贸易政策是什么。通过分析 2000-2014 年我国的农产品贸易政策走向及实施效果,评价我国现行的农产品贸易政策。

  本文的研究理论意义是方法上的创新性,用新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农产品贸易政策的形成过程,得出我国农产品贸易最优政策;研究的现实意义是实证分析我国农产品贸易政策的走向和实施效果,科学合理的评价现行农产品贸易政策,并为未来的农产品贸易政策走向提供选择依据。

  1.5 研究方法和文章结构。

  本文的研究方法上理论联系实际,主要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理论分析运用新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博弈论分析方法分析我国农产品贸易政策的形成过程。实证分析主要用统计分析我国农产品贸易政策的走向和实施效果。

  本文结构分为 5 个部分:第一章导论,主要介绍论文写作背景,新政治经济学简介和农产品的定义及特征等;第二章文献评述,主要介绍国内外关于农产品贸易保护的理论和最新研究进展;第三章我国农产品贸易政策的选择理论,主要运用新政治经济学分析方法,构建各种影响因素下我国农产品贸易政策的选择模型,得出我国最优的农产品贸易政策;第四章我国农产品贸易政策的实证分析,主要运用统计分析和计量分析方法分析我国现行的农产品贸易政策选择走向及实施效果;第五章结论和政策建议,概括本文理论和实证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
返回:国际经济贸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