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贸易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国际经济贸易论文 >

中韩贸易比较优势及互补性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8-24 共3678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2.3 中韩贸易比较优势及互补性分析

  如果两个国家的贸易互补性越强,两国加强经贸合作越有助于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而实现双赢。因此,需要定量分析中韩两国的贸易互补性达到何种程度。本文使用数据均来自联合国贸易数据库,具体分类方法以《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简称 SICT)第三次修订版本为基础。首先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中韩在各类商品中的比较优势,然后运用贸易互补性指数衡量中韩两国的贸易互补性程度。

  2.3.1 比较优势分析。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是贝拉·巴拉萨(1965)首先提出来的一种计算比较优势的方法,后经小岛清(1968)和巴伦斯(1988)等人的理论推导和整理,显性比较优势分析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推广。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表示一个国家出口某种商品的出口额占其出口总额的比重与世界出口总额中该类商品出口额所占份额的比率。该指标一般用于分析一国的某商品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力大小,用公式表示是:

  RCAxik= (Xik/Xi)/(Wxk/Wx) 公式(2-1)其中,Xik表示 i 国 k 产品的出口额,Xi表示 i 国的出口总额,Wxk表示 k 产品的世界出口总额,Wx表示世界出口总额。一般认为,当 RCA>1 时,说明 i 国k 产品在全球市场中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具有比较优势,否则,相反。更具体来讲,当 RCA≥2.5 时,表明 i 国 k 产品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当 1.25≤ RCA<2.5 时,表明 i 国 k 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当 0.8≤RCA<1.25 时,表明 i国 k 产品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当 RCA<0.8 时,表明 i 国 k 产品不具有竞争优势。

  运用 RCA 指数公式,根据 SICT 分类方法对 0-8 类产品进行计算,得出中国和韩国各自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通过对比表 2-4 和表 2-5 可知:

  (1)资源密集型产品。

  中国资源密集型产品的 RCA 指数总体上是呈下降趋势,表明中国的资源密集型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在逐渐下降。其中,0 类产品(食品和活动物)在 20 世纪 90 年代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进入 21 世纪后逐渐转变为竞争劣势;2 类产品(非食用原料,不包括燃料)在 90 年代初期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1995 年之后转变为竞争劣势;1、3、4 类产品(饮料及烟草;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动植物油、脂和蜡)则长期处于竞争劣势状态。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土面积广大,资源丰富多样,但是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率过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同时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突出,导致中国的在资源密集型产品上的竞争优势不断下降。

  韩国的资源密集型产品一直处于竞争劣势状态。其中,1 类和 3 类产品的RCA 指数呈缓慢上升趋势。1 类、2 类和 3 类产品与中国相比,具有相对的竞争优势。

  (2)劳动密集型产品。

  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其中,8 类产品(杂项制品)是中国最具竞争优势的产品,但总体上 RCA 指数呈现下降的趋势。在 20 世纪90 年代,该产品的 RCA 指数均大于 2.5,进入 21 世纪后,该类产品的 RCA 指数处于 2 至 2.5 之间,表明该类产品已由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转变为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6 类产品(以原料分类的制成品)的竞争优势在不断上升,但整体变化趋势比较平缓,处于 1-1.5 之间,相对竞争优势低于 8 类产品。

  韩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中,6 类产品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8 类产品已由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转变为竞争劣势。6 类产品的 RCA 指数整体上是下降的,进入 2000 年,该指数在 1 上下小幅度波动。8 类产品的 RCA 指数在 1994 年之后均处于 1 之下。与中国的 RCA 指数相比,韩国的 6 类产品和 8 类产品都处于相对劣势状态。

  (3)资本和技术密集型。

  中国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中,5 类产品(未另列明的化学品和有关产品)的 RCA 指数长期在 0.4 至 0.6 之间小幅度波动,处于竞争劣势状态,7 类产品(机械和运输设备)的 RCA 指数呈稳定快速上升趋势,在 2006 年之后由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转变为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竞争力不断增大。目前中国 7类产品的竞争优势仅相当于韩国 2000 年时的水平,可见与韩国的差距仍然较大。

  韩国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长期具有竞争优势。5 类产品和 7 类产品的RCA 指数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的,可见,韩国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在全球中的竞争力在不断上升。与韩国的 RCA 指数相比,中国的 5 类和 7 类产品处于相对比较劣势状态。

  综述所述,自建交以来,中韩两国的要素禀赋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的资源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不断下降,韩国则一直处于比较劣势状态。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具有比较优势,但 8 类产品(杂项制品)作为中国最具比较优势的类别出现轻微下降趋势。韩国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中具有比较优势,并且比较优势日益上升。随着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7 类产业(机械及运输)开始具备较强的比较优势,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这也表明了中韩两国的比较优势均逐步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

  2.3.2 贸易互补性分析。

  贸易互补性指数由经济学家 Peter Drysdale(1967)首次提出。贸易互补性指数通常用来衡量两个国家或地区之间贸易联系的紧密程度。单个产品类别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公式为:

  其中,Mjk表示 j 国 k 产品的进口总额,Mj表示 j 国的进口总额,Wmk表示k 产品的世界进口总额,Wm表示世界进口总额。公式(2-3)表示用出口额衡量国家 i 在产品 k 上的比较优势,如果数值越大表示国家 i 在产品 k 上的出口比例越大,即比较优势越大。公式(2-4)表示用进口额衡量 j 国在产品 k 上的比较劣势,如果数值越大,表示 j 国在产品 k 上的进口比例越大,即比较劣势越大。如果Cij> 1,表明对于产品 k,i 国的贸易供给与 j 国的贸易需求吻合程度越深,贸易互补性越强;如果Cij≤ 1,表明两国在产品 k 上的贸易互补性较弱。

  以中国作为出口国,韩国作为进口国计算得出两国的贸易互补性指数。

  1992-2013 年间,资源密集型产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是呈下降趋势的,与中国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的走向相同。其中,中韩两国在 0 类(食品和活动物)、1 类(饮料和烟草)和 4 类(动物和植物油,油脂和蜡)产品上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均处于 0 至 1 之间,说明两国在这三类产品上不具有贸易互补性;而 2 类(非食用原料,不包括燃料)和 3 类(矿物燃料,润滑剂和相关材料)产品在90 年代具有较强互补性,进入 21 世纪后开始转为不具有互补性。这一趋势变化的原因是,在中韩建交初期,中国刚刚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国内工业体系和产业结构不完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而此时的韩国已经形成比较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同时,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对美、日资源供给的严重依赖使得中国成为韩国的能源供应大国。然而,随着中国资源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中韩两国的贸易互补性随之减弱。

  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中韩两国具有较强的贸易互补性。这表明中国基于自身的比较优势,主要向韩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其中,8 类产品(杂项制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在 2006 年之后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2009 年达到最低点 1.32 后开始回升,2013 年已上升至 1.67.而 6 类产品(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在 1 至 1.5 之间波动,可见,6 类产品的贸易互补性较 8类产品稍弱一点。

  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中,5 类产品(未另列明的化学品和有关产品)不具有贸易互补性;1992-2009 年间,7 类产品(机械及运输设备)的贸易互补性指数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在 2004 年首次突破数值 1,表明中韩两国在机械及运输设备方面开始具备一定的贸易互补性,2009 年达到历年峰值 1.27 后开始下降,但仍保持在数值 1 以上。

  以韩国作为出口国,中国作为进口国,计算得出两国的贸易互补性指数。

  在资源密集型产品中,2 类产品(非食用原料、不包括燃料)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在 2008 年之后开始大于 1,说明两国在该类产品上开始具备一定的贸易互补性。这与中韩两国在该类产品上具有的比较优势相吻合。

  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中,6 类产品(主要以材料分类的制成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呈快速下降趋势,并于 2005 年之后转变为不具有贸易互补性。8 类产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一直处于 1 以下,说明贸易互补性较弱。

  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中,7 类产品(机械及运输设备)具有较强的贸易互补性。这体现出韩国基于自身的比较优势,主要向中国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但 2009 年之后,该贸易互补性指数有所下降,2013 年开始出现小幅度回升。5 类产品(未另列明的化学品和有关产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的波动较小,一直在 1 上下浮动。

  综述所述,中韩两国具有较强的贸易互补性。中国基于自身的比较优势主要向韩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韩国基于自身的比较优势主要向中国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虽然,近几年来,中韩两国的贸易互补性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趋势,但是,基于中韩两国在经济上存在的差距,短期内这种贸易结构是不会改变的,经贸互补性也不会明显降低。其次,中国以可持续发展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理念指导下,在 7 类产品(机械及运输设备)上的比较优势逐渐显现,与韩国形成一定程度的竞争力。基于中韩技术水平的差距,在未来中韩不单只重视经济合作,而是经济与技术并重的经贸合作局面,一定程度上会加强中韩的经贸合作关系。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
返回:国际经济贸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