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论文热门推荐10篇之第七篇:探究英美文学作品中戏剧性独白人重要表达形式
摘要:独白就是指在戏剧或小说中以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为表述形式描写人物的意识或潜意识活动的表达手法。在英美文学中经常出现大段独白,可以帮助塑造人物特性,表达人物的内心特性。戏剧性独白是英美文学作品中的重要表达形式,通常在作品中都是以第一人称形式出现,其叙述不像诗歌那般具有浓烈的情感色彩,但是可以深刻的表达人物的内心色彩,可以帮助作者刻画一个生动、鲜活的人物,具有其重要意义。
关键词:英美; 文学作品; 戏剧性; 独白;
戏剧性独白经常出现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已经成为英美文学作家的主要表现形式。戏剧性独白有其独特的特点,通常以诗歌的形式出现。这种表现手法不受时间、空间、逻辑等因素的限制,也打破文学作品中线性的发展结构,具有其特殊意义。在人们欣赏英美文学作品时,应关注其表现手法,欣赏其独特的艺术。
一、戏剧独白的含义和基本特点
戏剧性独白作为一种表现方法具有很多的特点,主要是将抒情手法与舞台戏剧相结合,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表现人物特点,使人物的感情得以升华。
(一)客观化
戏剧性独白是具有客观性的。大部分的戏剧性独白都是角色在舞台中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讲述,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其表达的话语是角色的个人观点,对于角色而言具有其主观性,但是并不能代表该剧作者的主观性。角色与作者是分离的,所以角色表达的话语具有其客观性,角色的行为也具有客观性。也许剧中的某个角色是作者在剧中的化身,作者通过该角色表达自身的内心情感,但也改变不了剧中人物虚假的特性,作者描写的一切人物都是虚假的,不存在于人世间,所以人物所有的行为都具有客观性,这也是戏剧性独白的主要特点。就如艾略特先生创作的《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的普鲁弗洛克的独白就被当作是作者的独白,因该角色就是作者在剧中的化身,但是仍具有其客观性。
(二)双重声音话语
戏剧性独白是作品中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的形式,所以独白中包含了独特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剧中人物虽然与作者分离,但是仍有相关情感连接,人们通过赏析其艺术作品可以看到作者的影子,人们通过角色的声音听到作者的声音,所以戏剧性独白具有双重声音话语的特点。在勃朗宁先生的《我已故的公爵夫人》中就被人们感受到作者在独白诗中的隐秘情感,在独白中不仅可以感受角色的感情,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感情,为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现代的读者会根据文学作品中的线索进行多元化解读,现在的很多文学组织就会讨论这些文学争议。
(三)人物形象塑造
戏剧性独白不像诗歌一样注重思想感情的表达,只注重人物塑造的形象是否生动。作家通过角色的戏剧独白来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去进一步塑造人物的内心性格和形象,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使人物的感情得以升华。在人们观看人物的戏剧性独白之时,看重的不是角色的表述,而是角色的内心情感变化。人们可以通过戏剧性独白发现藏于人物身后的隐秘经历,感受人物的情感历程,感受到来自作品中人物的内心力量。因戏剧性独白善于表达人物的心理活动,所以又被称为心理独白。作者会给每个角色穿上他们伪装的皮囊,再通过内心独白将其彻底暴露在众人面前。
二、戏剧独白的发展历程
目前,戏剧独白作为主要表达手法被英美作家广泛应用到文学作品的创作当中,这种表现方式已经成为英美文学作品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最早的戏剧独白可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在以后的发展中,不断有诗人应用这一方法到文学作品中,直至20世纪初期,戏剧性抒情诗成为主要的诗歌形式,戏剧性独白被大量应用成为英美文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古罗马时期,戏剧独白早期是人们为演说做的准备训练,通过"模拟"当时的情景让演讲者达到忘我的艺术境界,这给文学作品带来极大的影响,后来演变为怨诗和信体诗两种表现形式,之后古罗马人们饱受战争摧残,社会动荡,又被演变为抒情诗,古罗马的文人通过这种艺术形式表达内心情感。之后到11世纪末期,战争时基督教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相互碰撞为文艺复兴提供条件。人们更加注重个人意识,在文学作品中也比较喜欢描写人物内心的情感。这种转变在14世纪给意大利文学产生影响,当时的作家纷纷写出名作,如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等,直至现在,仍然经典。文艺复兴是个人意识的觉醒,人们更加注重人物内心情感的表达,是诗人可以在文学作品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18世纪中期,浪漫主义运动兴起,怨诗得到较大的发展,随后信体诗和幽默性独白得到发展,最后幽默性独白成为发展主流。在戏剧性独白中有两大突出人物就是勃朗宁和乔叟。勃朗宁的主要作品包括《我已故的伯爵夫人》、《戏剧抒情诗》、《剧中人物》等,他擅于描写人物的内心变化,可以塑造生动、鲜明的人物。
三、戏剧独白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形式
(一)怨诗
怨诗是英美文学作品中戏剧性独白最为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该表现形式在英美文学作品中表达者的话语主观性较强。在历史悠久的古希腊时期,怨诗这种诗体就广泛在文学作品中出现,而之所以将这种诗体称为怨诗,主要是由于文学作品中主要角色都是通过这种表现形式来表达负面情绪,最开始文学作品中作者诗人将一些历史人物作为主要角色,通过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作为载体来表达作品中的人物情绪,而在文学不断发展的进程中,戏剧性独白文学作品逐渐占据了一定的文学地位,怨诗也就逐渐成为一种较为流行的表现形式,由于怨诗的想象空间较大,因此诗人或是文学作者通常采用与自身形象具有鲜明反差的人物形象作为讲话人,而这种表现形式将怨诗中戏剧性独白展现出了很强的反讽意味,这在文学表达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怨诗这种文学作品形式在15世纪前期的文学作品中,作者一般是通过作品的主要角色将自身性格以及经历表达出来。随着欧洲文艺复兴的发展,怨诗体逐渐成为了戏剧性独白文学作品创作中成就极高的艺术形式。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具有巨大差异的戏剧化写作手法,经由真实的历史背景和故事,将人物形象塑造出来。最具代表性的戏剧诗人莎士比亚就是将这种文学形式的艺术性发挥到了极致。
(二)信体诗
信诗体的诞生是文学随时代发展的必然出现的一种文学创作形式,这是由于理性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怨诗这种文学表现形式逐渐丧失了兴致,文学艺术的表达形式越来越推崇简洁明了,这成为信诗体诞生的主要文学背景。信诗体最早出现在罗马时代,这种文学表达形式不同于大多数的第一人称叙事抒情手法,而是选择采用第三人称的手法来表达情感。信诗体这种戏剧性度独白的表现形式一般都是在爱情、命运、思念等方面的文学作品中有所呈现。
例如英美文学作品中采用信诗体戏剧性独白的代表诗人邓恩,在其作品中女主人公在为情人写信时就采用了信诗体的表达形式,诗中有一段这样表达:"抚摸我自己,就犹如抚摸你。我拥抱自身,亲吻我的纤指。我望着镜中的我,轻声呼唤你。然而,正当我要吻你,泪水却模糊了双眼和镜子。"这段信体诗的形式的戏剧性独白,将作品中女主人公对情人的思念爱慕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信诗体因其较为简洁的文体获得了大众的一致认同,随着信诗体的不断创作和发展,这种文学作品的表达形式将这一时期诗歌戏剧的独白精华有效的浓缩并融入在文学作品中。如十七世纪英国诗人蒲伯的著名作品《艾罗莎至莎士比亚》中,就采用了信诗体的表达手法,对人性和宗教的关系做出了深刻探讨,而由于蒲伯的宗教信仰是天主教,因此在其提出的理性观点以及诗歌作品的表达中,能够清晰的通过信诗体形式将其内在情感表达出来。
(三)幽默性口语独白
英美文学作品中,戏剧性的独白必然少不了幽默性的口语,这是英美文学作品戏剧性独白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世纪末期,英国文学创作者将英语口语引入到诗歌戏剧创作中,通过幽默化性的语言以及生活化的口语表达在文学作品中的揭示人物性格和形象。幽默性口语独白是英国文学作品中最能呈现人物性格以及内心世界的独白形式,因此在诗歌戏剧中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逐渐成为英国文学作品戏剧性独白的主流表达形式。众所周知,英国是富有"幽默感"的国家,英国著名的幽默性口语独白诗人杰弗雷·乔叟在其文学作品中,通过幽默性口语独白创设戏剧环境,烘托氛围,深刻揭示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使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戏剧性和饱满度都有了较大的提升,从而将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得到了凸显。在杰弗雷·乔叟的《坎特伯雷外传》这一作品中,全文就通过比喻的幽默性手法,清晰的勾画了一个滑稽的人物形象,深刻的揭示了作品想要表达劝人向善的主题,该部作品以其幽默性的戏剧独白表现形式将主题升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中世纪时期英美文学作品多数都会通过戏剧的呈现形式,在戏剧舞台由导演、编剧等完成排演呈现给观众。而为了迎合观众的兴趣,在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作者有意识的加入了更多幽默性口语独白,这不仅能够提升戏剧效果,还能增加文学创作者与观众之间的共鸣。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世界文学发展进程中,英美文学在其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戏剧性独白作为英美文学创作中凸显作品文学艺术价值的重要表达形式,具有重要意义。这种创作者通过戏剧化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和性格的戏剧性独白对英美的文学创作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三种基础戏剧性独白至今影响着英美的文学创作风格。因此我们应当在鉴赏学习英美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不断吸取其文学精华,感悟戏剧独白,更好地推动我国的文学创作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春琴。浅谈英美文学作品中戏剧性独白传统[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2):45-46.
[2] 蒲娟。关于英美文学中的戏剧性独白传统探究[J].丝路视野,2017(23):45-45.
[3]邹舒远。浅析英美文学中的戏剧独白传统[J].青年文学家,2014(30):91-91.
[4] 孙明。英美文学中的戏剧性独白传统[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5(2):70-71.
[5]王棋君。刍议英美文学中的戏剧独白传统[J].戏剧文学,2016(8)。
[6]姜晓红。从戏剧《傲慢与偏见》论英美文学[J].戏剧之家,2017(24):16-17.
对于英美文学研究,界内一直予以很高的关注,并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工作。社会的快速发展影响了方方面面行行业业,对英美文学研究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美国华裔文学自20世纪60年代诞生起,华裔女性作家的作品层出不穷,大放异彩。早期华裔女性作家Edith、赛珍珠、汤婷婷,在中西文化夹缝中生存,在中西文化冲突下成长,她们的作品中不乏传统中国文化的书写。对祖居国文化,她们表现出双重态度:既旗帜鲜明歌唱...
去殖民化,又称非殖民化,是指一个地方因外国殖民统治,造成政治与经济上的不平等关系,转而进行独立及自治的过程。狭义上它指殖民统治终结,殖民机构解散,被殖民者在政治上获得独立。但是政治的独立并不意味着其他方面的真正独立或平等。殖民主义会对被殖...
文学批评主要是从文学实践角度着手,将文学鉴赏操作视为起始点,基于此,对文学实践活动产生相应影响,不仅如此,其也是对文学鉴赏的一种升华和提升。...
人类跨文化交流发展的历史已经有几千年的时间。随着世界各国交流的密切深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政治家、学者和各国有识之士的认同。...
英美文学作品通常是作者源于现实,将所知所想通过艺术手段凝练为文学作品。因此,英美文学作品带有作者生活的气息,在语言的使用上明显具有地方性语言特点。...
凤凰花又名凤凰木,因其叶如飞凰之羽,花若丹凤之冠,故取名凤凰花。它适宜生长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在越南的街道、公园、学校多有种植,以起到绿化街道及美化城市的作用。...
日本文学中的物哀思想产生于《古事记》,《源氏物语》中的很多地方都体现出物哀.《源氏物语》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地位非常高,很多作品都深受其影响。...
1、对情态性意义类型的探究逻辑哲学对情态性做了两种分类,一类是本体论情态性(онтологическаямодальность),强调判断的客观性,亚里士多德将其分为可能性、必须性和现实性(реальность)。形式逻辑学把情态性分为四种:(1)...
美国自1776年独立运动至今仅有238年,其文学从诞生到现在也只有200年的历史。纵观美国的文学巨作,它们都在不同的故事中展现出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美国梦。从总体上来看,美国文学展现了美国梦不同的形态。由于受到历史环境的影响,它所包含的美国梦或是鼓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