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孙漂流记》 在某种程度上比它的作者更为人所知, 但是丹尼尔·笛福的经历似乎比他笔下的主人公更加跌宕起伏。 国内对笛福的研究逐渐增多,但是直到 2013 年 8 月才出版了第一本研究笛福的专著:《郭建中讲笛福》。 国外笛福的研究很热门,“有影响的笛福传记就有 10 余种”(郭建中,2013:3), 包括Maximillian E. Novak 的 《小说大师: 丹尼尔·笛福》,John Robert Moore 的 《丹 尼尔·笛福: 近 代世界的公民》和 Frank Bastian 的《笛福的早年生活》。
笛福,1660 年出生在一个信奉长老会的家庭,在当时有这种信仰的人被称为异教徒。他从小目睹不少残害异教徒的事件。捍卫他的宗教信仰成为了他一生的斗争。 1685 年他刚结婚不久,便参加了蒙莫斯反抗( the Duke of Monmouth )。 他和成千上万的人一起加入战争反对信奉国教的詹姆斯二世即位。 1689 年支持清教的威廉三世即位, 笛福一定感到莫大的欢欣。
后来他成为威廉三世的追随者,为他写了大量的小册子和诗。 笛福在当时最著名的一首诗 The True-BornEnglishmen 就是为那些攻击威廉的人所写的,他把他视为一生的恩人。
对笛福来说,威廉三世的即位可以让他摆脱宗教迫害的噩梦,不用继续提心吊胆的生活。 可是对整个英格兰而言,威廉三世驱逐了詹姆斯二世这位由上帝任命的国王。 而威廉三世是一个没有经过宗教任命,由议会任命的国王。 在很多人心里,国王是由上帝亲自指派的人,不论他做的好与坏,都应该拥护他。威廉三世在人们心里似乎并不是一位神圣的国王,他是一位更加“世俗化”的国王。 而笛福如此支持他,不仅是因为他的清教信仰,笛福相信国王和人民的关系是建立在一个契约之上的,如果国王违反了契约,人民就有权利反抗他。 这个契约应该包括保护人民的财产,保护人民信仰的自由等。詹姆斯二世很明显已经违反了这个契约。 笛福有很坚定的宗教信仰,这是毋庸置疑的。 可是他还有别的重要的思想,这使他超越了他所在的那个时代。
1692 年清教主义中的两个分支长老会和公理会解散了它们的同盟关系。起因是 Dr Crisp 的一篇布道文, Crisp 认为 只要信仰上帝便有可能得到救赎 。
Richard Baxter 和 Daniel Williams 认为这种看法会使那些认为自己会被救赎的人产生没有必要工作、没有必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想法。只要信仰上帝便会得到救赎, 那就意味着无论此生做什么都不会受到惩罚。 Baxter 认为一个人是否被救赎和他工作,成功与否有很大关系。 他越成功说明他被救赎的可能性越大。 Baxter 的想法只是清教伦理中的一小部分。 马克思·韦伯后来继承了 Baxter 的想法,写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 我们要记住的是笛福在当时是反对 Baxter 和 Williams 的想法的。 “所以用韦伯的理论来分析笛福笔下的主人公很明显是错误的” (No-vak,2001:126)。
笛福的另一部小说《摩尔·弗兰德丝》中的女主人公摩尔出身贫寒,一生经历坎坷,最终凭着自己的努力过上了优越的生活。摩尔靠自己的智慧、勇气、坚韧和她的世界周旋。 这种人是笛福最欣赏的人。 他非常欣赏人身上智慧、勇气、想象力等种种能力,认为一个社会应该给予拥有这些能力的人最大的赏赐。 相应地,他最痛恨的一种人就是贵族。他把人分成两种,一种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一种是对社会没有贡献的人。 懒惰的贵族变成了最没用的人。
当时的英国正处于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笛福的这些思想无疑迎合了这种过渡。 除了这些之外,笛福的脾性和爱好也很重要。脾性爱好可能更贴近一个人的灵魂。 笛福和摩尔有很多共同点, 聪明机智,坚韧,有开拓精神。但是笛福有一种欲望冲动:从学校毕业后,他开始经商,经营过很多种不同的东西,后来对一种能潜入海底挖掘宝藏的潜水机产生莫大的兴趣,不惜借钱投资这个潜水机,最后失败了;1702 年他已经参与政治很多年了,虽然这一年他的“保护人”威廉三世去世,他还是写了和以前一样语言泼辣的文章, 讽刺有的法官贪污,有的法官有抽打妓女乳房的癖好,他心里应该清楚他这样写的后果,可是他似乎抑制不住这种欲望冲动带给他的喜悦。
1702 年笛福写了 The Shortest Way with the Dis-senters, 一如他以前的风格,在这篇文章里,他讽刺了英国国教中一些人对异教徒残忍的态度,简直可以与路易十四对胡格诺派的残忍态度相比。他讽刺了国教中一些人对安妮女王的赞颂,因为这篇文章他受到指控,控告他诽谤女王。他被带上法庭,发现五位法官中有四位曾被他在不同的文章中、诗中讽刺过、攻击过。
笛福被罚了一些钱,并要求他带枷示众。 可是令他的敌人失望的是笛福不仅没有因此感到羞耻,还在示众时出售他的小册子、 文章, 包括 The Shortest Waywith the Dissenters。 他的敌人可能认为让笛福闭嘴的唯一办法只剩下绞刑了。 笛福后来曾在文章中写到他内心的力量, 对自己的认识抵挡了那些想要强加给他的耻辱。可能就是这样的笛福才敢纵容自己的欲望和冲动。
我们最熟悉的是笛福的小说,事实上笛福也写过大量的诗和小册子。 在当时的英格兰,有一些人是靠专门写攻击笛福的这些小册子和诗为生的。从这些方面探索,可能会发现一个新的笛福。
参考文献:
[1] Novak,E. M.Daniel Defoe:Master of fiction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
[2] 郭建中.郭建中讲笛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生态批评(Ecocriticism)是滥觞于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的新批评浪潮,它兼有文学批评和文化批评的性质,具有跨学科、跨文化的特征.它的实质是用生态哲学整体、联系的观点,把人与自然结合为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将文化与自然联系在一起.[1]历经40多年生态批...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深受清教主义、人文主义、超验主义和民主思想的影响。《红字》是霍桑的代表作,小说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可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却承载着人们一直无法分析透彻的内涵。《红字》深刻地向读者展示了作者对宗教和伦...
绪论二十世纪人类历史上的两次重大事件--1917年十月革命和1991年苏联解体,使得中亚地区的历史命运先后发生了两次重大转折。这在整个苏联时期的中亚文学,尤其是成果突出的中亚小说创作上有着完整的体现。十月革命前,中亚一些落后地区尚处于口头文学创...
穆罕默德伊克巴尔(1877-1938)是南亚重要的诗人和哲学家、思想家。在伊克巴尔生活的年代,印度还未分裂,因此,他可以算作是印度作家。但是他的故乡旁遮普邦锡亚尔科特城在今巴基斯坦境内,更为重要的是他晚年致力于巴基斯坦建国的理论宣传和实践,是巴...
一、引言安吉拉卡特(19401992)以独特的写作风格驰名英语文坛,其写作风格混杂了魔幻写实、哥特式与女性主义。2006年众多女性读者在英国掀起一股卡特作品回顾热潮。在两年后的《泰晤士报》战后50位英国最伟大作家评选中,安吉拉卡特位居第十。《马戏团...
在日本,冈崎祥子,安藤重和等学者对《竹取物语》中赫映姬①的赎罪和惩罚进行一系列的研讨。伊藤清司、君岛久子等人先后发表了一系列的论文论着,就《竹取物语》和《斑竹姑娘》的故事原型及交涉关系进行探讨。在中国,学者们关注于《竹取物语》对中国奔月神...
詹姆斯乔伊斯是20世纪西方的文坛巨匠,他一生致力于小说的实验与革新,创作出《尤利西斯》和《芬尼根的苏醒》两部举世震惊的巨作。其早期作品《都柏林人》和《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后文简称《画像》)在文学史上同样具有重要地位,对于乔伊斯美学思想的形成...
尔夫瓦尔多爱默生(1803-1882)是十九世纪美国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思想家。他的散文与演讲优美而富有哲理,其代表作《论自然》、《论自助》及《美国学者》等均成为了传世经典。但其作品长期被西方哲学界所忽略,直到上世纪80年代,斯坦利卡维尔(Sta...
第三章苏联时期中亚小说中人道主义思想的根源探由3.1个人经历的磨砺苏联时期的中亚作家或是贫农或是工人等家庭出身,他们在成人以后又有着各自迥异的人生体验,但这些不同并不影响他们对生活的思考以及于创作中表现出对人的重视和关怀。他们童年时代在父...
引言笛福被公认为英国乃至欧洲现实主义小说的先驱,他的小说创作开辟了现实主义的道路。他第一个有意识的将创作定位在生活的世界以描绘普通人物的苦难奋斗经历来展现时代精神,而非古典时期的文学创作总是以帝王将相或上层有身份的人作为主角。这些主人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