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工作论文 >

学校社工论文(推荐论文8篇)

来源:学术堂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20-02-28 共9550字

  社会工作专业的目的是培养社会工作者。中国文化价值下的社会工作者要求具备的角色特征主要表现为:积极的职业认同感,良好的心理素养,真诚的合作态度,无条件的尊重,助人自助的理念,熟练的心理工作技能。下面是学校社工论文8篇,供大家参考阅读。

学校社工论文第一篇:学校社会工作实务伦理问题与解决办法

  摘要:众所周知,学校社会工作是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它不仅关系着学生素质的培养,更对学生们日后的相关素质和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就学校社会工作的现状,在进行学校社会工作实务主要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学校社会工作的意义进行探讨,希望可以找到一些时效性强的方法可以解决目前在进行学校社会工作务实中存在的伦理困境。

  关键词:学校社会工作; 工作实务; 伦理困境;

  对于教育阶层的人来说,如何解决当前学校社会工作中遇到的伦理困境是当前相关学校工作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想要合理、有效地解决学校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伦理困境,需要我们家长、相关工作者、老师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学校社会工作相关服务是落实相关国家政策,从而促进我国学校教育进一步发展的保障。如果进行社会工作中的相关伦理实践以及如何解决其在相关工作中遇到的伦理困境是每个学校社会工作者的使命和意义所在。笔者以自己在学校社会工作中的多年工作经验,就当前我国学校社会工作实务中的相关现状、问题及处理情况进行论述,并且给出了一定的解决路径给予借鉴。

  1 社会工作的概念、发展及我国学校社会工作的现状

  社会工作的概念传入中国的时间不长,但是随着社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它所涉及的领域及相关社会产业也越来越多,在我国社会中的应用重要性也就凸显了出来,在学校工作中也有了深一步发展的应用。在学校社会工作中,社会工作者的相关工作主要针对学校学生、学校在职教师以及学生家长。社会工作者在学校工作中不仅要协调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还有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也是他们的重点调和对象。这种关系不仅仅是普通的专业知识之间的关系,更是情感上的交流。但也就是因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及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关系紧密不仅仅限于学习专业课知识,这也就给我们学校社会工作实务带来了一些潜在的伦理困境。

  从社会工作发展的社会历程来看,多个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办法和章程来保证伦理问题,希望目前出现的一些伦理问题在社会工作中可以得到合理地解决。当前,我国社会的相关社会工作中还是遵守NASW为基础,同时吸收借鉴香港及台湾相关工作者的伦理准则。整体上来看,我国并没有自己的社会工作伦理体系准则,但在我国的相关社会工作中也存在着不少伦理困境。近几年,我国国家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加强和推进培养社会工作者的相关人才,也确定了相关工作培养的目标。社会工作是一门以应用为导向的学科,需要专业从业的相关工作人员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具有社会工作的经验,能够合理地应用相关知识并且处理好相关的人情世故、伦理原则。通过加强对相关社会工作人才的队伍建设,真正提高我国学校社会工作的质量水平。政府在进行努力培养社会工作者的同时,也越发地注重学校社会工作的进展情况。

  2 目前学校社会工作实务中出现的主要伦理问题

  笔者对当前学校社会工作的情况进行审查,再结合对相关文献进行的整理和回顾。学生在校成长期间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时期,也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和伦理问题。学校社会工作者们通过调研及半结构访谈探究学生们在学习和生活的各方各面遇到的问题,致力于解决相关问题。当前学校社会工作的工作也有一定的进展,但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问题。本文通过介绍学校社会工作实务中出现伦理困境的一些表现形式,为日后学校社会工作提供了发展和改进的方向。

  2.1 学校社会工作人员对于伦理问题的认知争议

  学校这个集体具有特殊性,各个案主之间不仅仅是同学,更是熟人朋友的关系。在我们专业社会工作人员介入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要做好保密工作。对于伦理相关问题,在很多方面难以让所有人都想法、观点及工作方法一致,并且这些内容本就是各种各样的。在实际中,每个社会工作者从小的成长环境不同,虽然接受的教育大概一致,但是个人的理解方向和理解程度不同,也就造成了学校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伦理问题各自有据。但是各个社会工作人员之间很少会出现服务或者为熟人工作的情况,所以可能各个社会工作者之间的交流较少。例如,在对应该不应该为社会工作者的服务对象送礼物的问题,是否违背当前的伦理原则。有的社会工作者觉得送给服务对象礼物是正常的,也是进行社会工作的一部分,并没有违背相关的伦理原则。但肯定也有会部分社会工作者认为给服务对象送了礼物是违法伦理原则的,这样不仅仅会造成大家对问题的争议,若是相关服务对象得知,可能还是会造成服务对象的不满,甚至影响其相关关系的建立和培养,从而直接干预社会工作的服务效果。

  2.2 关于相关案主的隐私与信息获取之间的问题

  在学校社会工作中不仅仅要关注个人的情况及特点,更要关注服务对象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工作者要努力让服务对象的各个系统和环境里都处于平衡的状态。往往在社会工作中,解决案主的情况和问题牵扯到的不仅仅是案主本人。若是想要更好地为学校社会服务,就肯定要去了解该案主相关的学校的人际关系,包括老师、同学或者家庭成员。隐私是一个人的弱点和重点,若是没有得到合理的维护,会让服务对象恼羞成怒,也会让相关的学校社会工作进入囧途。但若是可以好好地利用好维护好相关信息。因此,这样的情况下也就使得学校社会工作实务可能会出现伦理问题。保守相关信息及秘密是学校社会工作者的重要原则,但是在收集全面信息和保密原则之间就要努力有一个平衡,这也是我们社会工作者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3 对学校社会工作中的伦理困境进行积极探究的意义

  社会工作是一项特殊而且实践相关性很强的项目,而社会工作者主要是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解决社会中出现的问题,从而达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我国社会的协调,从而让我国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进一步发展。近些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学校社会工作再一次被推向舞台中心。合理和谐的学生关系及心理健康是学生后期学习的基础,而如果合理地进行社会工作实务的开展,不仅有利于学生各个科目的学习,对学生日后学习能力和学习科目的扩展也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毫不犹豫地坚持推进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

  目前,虽然学校社会工作在进行,学校和教师们对于社会工作的开展越来越重视,但是当前社会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仍令人担忧。大部分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学校社会工作相关人员岗位,或者有些学校对于学校社会工作的落实仅仅在表层层次。

  而且,社会工作不同于与其他内容,可以准确地检验和迅速地提高,社会工作的成效是在一天天的积累中循序渐进的。虽然素质化教育在大力推行,但许多学校和家长仍单一地把升学率作为判断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这又给我们的相关社会工作提高了难度。

  积极开展学校社会工作实务并且努力解决工作中的伦理困境是于各个方面都有利的。通过研究社会工作中出现的困境,对于学校来说,可以帮助学校的相关工作查漏补缺,弥补学校工作中的不足,从而为学校提升自身教学环境提供了条件。此外,学校是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场所。在学校中进行社会工作的相关实践也是对社会工作的一部分,丰富了我们关于社会工作方面的理论,也为我国其他领域的社会工作提供了宝贵参考意见。同时,合理的社会工作弥补了学校其他教育的不足,从而让学生的教育更为完备,为我国输送更加高质量的人才。

  4 针对当前学校社会工作实务中出现的主要伦理问题一些解决办法

  当前伴随着各方的努力,对于学校社会工作的研究深入到学校中的每一步。社会工作是促进我国学校教学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具体实施中想要提高学校社会工作在提高学校教育中的有效性还需要学校、老师、学生、社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4.1 不断增进学生或老师及学校社会工作者的感情

  有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是更倾向学习和自己感情较亲近的人接触,他们在进行选择中往往兴趣和爱好占比较高,其他方面往往关注不到。因此,我们要想学校的社会工作者在校工作中有一定的成果或者顺利进行,就要多培养多强调相关社会工作者与学生或者教师的关系,以促进学校社会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且尽力解决其中的伦理困境。

  4.2 在丰富相关工作方式的基础上,变换社会工作的方法

  在以往的情况下,从事社会工作者们往往采取单一的直问直答的方式来进行工作。其实可以将很多种沟通交流办法应用其中。比如,在当前信息化时代如此先进的情况下,社会工作者也可以采用网络化沟通与服务对象相沟通,通过电子平台建立起来交流更为隐秘也更好保密。这样不仅可以保全服务对象的隐私,提高学生们或老师们对于参与社会工作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及老师们真真正正从社会工作中受益。

  4.3 作为学校方面应努力改善社会工作的环境

  在社会工作方面,学校自身要有自己的反省和改进。社会工作的前提是必须深入了解服务对象,了解自身教育环境的现状。只有在了解本身情况的基础上,才能够合理改善,不然做出的调整也是不恰当不合理的。可以成立专门的社会工作环境改善小组,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学生情况进行基本的了解和熟悉的掌握。然后计划前往相关做得较好的学校的参观活动。积极向先进和成功的案例学习,并汲取其中适合自己的部分应用于自身改革之中。可以为学校的社会工作者建立专门的部门,并且设有专门的工作场所。

  4.4 加强对相关社会工作人员的培训及培养

  当前,对于学校社会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一个好的社会工作人员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也需要对多方的事情进行协调。社会工作人员是计划的最终执行者,也是在第一线现场工作的相关人员,相应的说就需要更为专业的人才,需要更为创新的人才。只有学校相关社会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水平的提高才能真正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因此,我们要号召各个学校对于自己的社会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不仅要对日常的普通操作进行强化,更要让其学习新的操作,并且在思想上重视社会工作的发展和推进。

  有些社会工作人员自身技能不到位,无法正常应用在学校社会工作的相关实践中,直接会导致社会工作的基本目的无法达到,从而造成相关的经济损失。相反,如果相关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具有扎实的相关知识功底,不仅可以利用自身优势把学校的社会工作做好,还可以在实际情况中及时提出自己的发展性意见。

  5 结束语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学校教育改革不断加强,对学校社会工作实务中出现的伦理困境解决的新模式也在不断探究。在新时期、新社会的浪潮下,相关学校社会工作者们不仅仅要提高自己的素质,更要提升社会工作的相关技巧,不断创新工作实务中出现的伦理困境研究。好的学校工作实务方式可以让学校社会工作进入新的阶段,不仅仅可以提升学校社会工作的工作质量,更有利于促进整个学校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和谐。因此,相关学校社会工作者在对学生引导教育的同时要不断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总结,探索出更加合适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李米换,靳晓芳.社会工作者“双重身份”的伦理困境解读———基于角色理论视角[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4).
  [2] 刘小霞.学校社会工作实务中伦理困境的探讨———基于义务论与目的论的分析[D].浙江师范大学,2014(1).
  [3]童敏.中国本土社会工作发展的专业困境及其解决路径———一项历史与社会结构的考察社会科学辑刊[J].2016(4).
  [4]马志强.从熟人关系到专业关系:社会工作求助模式的转向[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5]申海岗.社会工作实务中国化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2.
  [6]宋丽霞.职业化背景下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工作的问题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6(27).

学校社工论文第二篇:高校社会工作中辅导员伦理困境与应对措施

  摘要: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在日常与学生交流互动中难免陷入种种伦理困境之中。本文梳理了辅导员面临的四种主要伦理困境,并从我国现阶段特殊国情、高校体制、辅导员职业素质等3个方面对辅导员的伦理困境原因进行解析,最后立足于学校社会工作实务经验,提出辅导员伦理困境的对策,以便作为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应对伦理困境的参考。

  关键词:辅导员; 伦理困境; 对策; 实务经验;

  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包括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约有2000万。[1]但是近年来,我国高校学生中屡屡发生社会影响较为恶劣的事件,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2]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剧烈的变迁之中,高校学生的行为和思想等各方面均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所以,高校辅导员在日常管理、教育与服务过程中容易陷入一系列的伦理困境之中,从而对高校学生工作造成一定影响。[3]

  一、高校辅导员常见的伦理困境

  我国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2]理论上我国高校现有辅导员约为10万人,但是事实上由于高校体制原因造成辅导员工资待遇偏低、辅导员日常工作压力大、个人职业发展受限等原因,辅导员岗位流动性较大,实际长期任职的辅导员数量远远无法满足文件要求,加之大学扩招后大学生人数的激增带来的问题也呈现复杂性和多样性。因此,高校辅导员工作遇到了巨大挑战,在处理日常学生事务中常常处于伦理困境之中。

  (一)学生个人公民权与辅导员管理权的伦理困境

  高校学生工作管理部门掌握着学生的信息和档案资料。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需要使用这些信息,现实工作中的情况使得辅导员难以把握适当行为。[4]大学生作为社会生活的公民,依法享有隐私权、肖像权等,辅导员在日常的学生工作中也有义务保护学生个人公民权不受侵害。辅导员对犯错误的同学持平等态度,但是否将该事件反映学校、告知家长?辅导员作为在校学生的“代理家长”,如果对此事置之不理,是否是对学生的真正负责?再如学生因为奖励或受罚需要公开肖像、姓名等信息时,学生由于性格、羞耻感、心理压力等等不愿公开个人信息,而作为辅导员出于宣传、校规等因素需要使用和公开学生个人信息。此类问题常常使辅导员面对学生个人权利与自身管理权利产生伦理困境。

  (二)学生价值观与辅导员价值观相悖的伦理困境

  大学生群体与辅导员由于生活背景、经历、学历都具有异质性,且年龄差距较大,造成不同价值观,很多时候,面对同一件事情,双方有完全不同的观点,甚至会发生冲突。现今高校校园里或校园附近能时常见到学生做兼职或干脆放弃学业进行创业,一方面,高校鼓励学生进行兼职和创业,希望大学生全人发展,完善学生的各项能力,为以后进入社会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被社会上所谓“读书无用论”误导,加之在兼职创业过程中得到了一定物质回报,便荒废学业,有些甚至辍学干起了副业。这种价值观通常与辅导员的价值观相悖,辅导员会用自己的一套价值观去教育学生:好好学习不要辜负父母期望、学习才是你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毫无疑问,辅导员的出发点是一切为了学生,当学生的思想行为出现偏差时,必须及时纠正,使其不偏离人生轨迹,而学生则会用自己的观点去反驳辅导员,他们认为,读书的最终目的还是赚钱,既然现在就有机会去实现,为什么一定要等到以后呢?以后的未知因素太多了,况且再等几年会错失机会,双方常常各执一词,辅导员难免有心无力。适度的价值介入与关联是允许的,在某些时候也是必要的,但是怎样才算适度,如何做到适度是进一步思考的问题[5]。

  (三)辅导员多重角色的伦理困境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2]高校赋予辅导员多重的角色,同时也赋予了多种权利和义务,辅导员作为学生的人生导师,拥有对学生的评判权利,而此项权利很大程度上与学生在校获得的权利有关,这就要求辅导员要客观公正的对待每位学生。对于辅导员作为学生朋友的角色来说,会增进日常的师生关系、加强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学生思想行为动向,同时也为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但是,随着与学生大学四年接触的逐渐增多加深,一方面,辅导员对于学生的了解越来越多、感情越来越深,其工作进行也越来越顺利;另一方面,学生对辅导员也产生了强烈的依赖心理和期望心理,渴望学习生活方面的事情能得到辅导员的支持和帮助,特别是在评优评奖等涉及个人利益所得的时候尤为明显。辅导员个人在情感上对学生有不同偏爱,难免产生亲疏远近的差距,对学生内部情况的掌握也是通过情感交流较多的同学,而辅导员的工作性质要求必须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同学,尤其在学生既得利益上面更要体现公开公正。现实情况是,部分同学总是会不自觉地将感情因素加入具体事件中,对辅导员的期望值也自然提高,辅导员如果坚持工作原则公事公办,则会使这些同学产生失落感,由此逐渐解除朋友关系,这对辅导员今后工作产生一定影响,如果由于私人情感厚此薄彼,不仅违背了基本工作原则,更会激起其他学生不满情绪,同样不利于工作开展。如何在多种角色中应对自如,如何在不违背工作原则的同时扮演好“朋友”的角色,成为辅导员的一个困境。

  (四)多方利益平衡的伦理困境

  辅导员是高校对学生进行管理的实施者,理应代表着学校的利益,但是辅导员作为“代理家长”,又具有保护学生在校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的义务。[4]

  辅导员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工作中的三类利益冲突,即:学校与辅导员的利益冲突、辅导员与学生的利益冲突、学校与学生的利益冲突。现代社会网络通讯设备的高度发达致使社会的信息流通速度极快,而高校作为一个人群密集区,对事件的传播速度尤为迅速,高校通常内部解决,而大学生群体生理心理均处于发展阶段,情绪上起伏较大,又因为自身所处的社会地位没有实质的资源和权利去应对,网络媒体便成为他们维权和正义的选择,辅导员做为学校与学生的连接点,一方面作为学校代表方要维护学校的利益使之不受损害,就必然要控制学生的网络传播行为;一方面要保障作为弱势方的学生利益,就需要辅导员和学生一起面对问题,运用各种资源抵抗外界压力,但这很有可能伤害学校利益,使辅导员与学校产生冲突,令其处境窘困。如何在多方利益中进行取舍,在既保证各方利益不受侵害又使得事件得到圆满解决常常令辅导员困惑。

  二、高校辅导员伦理困境的影响因素

  (一)我国现阶段特殊国情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剧烈变迁使得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产生变化,于是,在我国原有的各种社会矛盾基础上又新增了一些矛盾。而高校作为“小社会”难免被社会上各种思想行为所影响。从积极的一面来讲,社会中不断丰富的物质精神财富使得当代大学生群体极大的开阔了视野,与80年代大学生相比,不再“一心只读圣贤书”,有了更多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个人综合素质得到迅速提升;而从消极一面讲,社会中各种事物不断涌向高校的同时带来了一些糟粕文化,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建立的关键时期,由于人生阅历尚浅无法辨识区别,从而影响了个人思想行为。由于社会因素不断出现有关大学生的新问题,使得高校辅导员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只能不断探索前行。

  (二)高校管理体制不完善

  体制的建立是一个循序渐进、查漏补缺的过程,由于时间上的差异性,高校一些体制无法完全适应当前大学生的管理问题,造成高校制度与学生管理“两张皮”现象,高校辅导员在面对此类问题时,由于本身职位所限只能对校方提出建议,至于知否采纳或多久实行则是无法预知,而学生问题都是当下问题,辅导员作为“代理家长”和“知心朋友”的角色是矛盾的,这就造成辅导员的一种两难困境。

  (三)辅导员职业素质问题

  辅导员的职业素质是指辅导员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之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辅导员工作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3]现在高校辅导员一般都是由各个专业留校研究生担任,辅导员年龄程年轻化态势,由于精力旺盛且与大学生年龄差距小,在工作中有优秀的表现,但同时缺乏辅导员工作专业知识基础,工作中依赖经验的成分较高,这就对辅导员个人职业素质提出了极高要求,由此,在辅导员日常工作表现上出现了较大差距,也影响了学生的管理质量。

  三、高校辅导员伦理困境的对策

  高校辅导员工作主要以全体高校学生为服务对象,特别是对一些身心有障碍的学生提供帮助,由于现实问题的错综复杂,完全依靠、套用伦理原则与标准并不能妥善地处理好伦理难题,伦理困境的解决需要依据具体的场景,充分考虑相关利益者的情况作出综合的权衡与考量,并在实践中进行不断反思与纠正。[5]本文通过对高校辅导员的深度访问并结合具体事例总结出以下几点困境对策。

  (一)与学生充分沟通交流

  辅导员在面对涉及学生隐私、自决权等个人权利时,不应自作主张将其告知学校、家庭层面,或者将个人意志强加于学生个人身上,而应该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表达深层次的想法,再伺机找出其核心信念漏洞,用较高知识素养和实践经验松动其信念体系。

  其实,很多学生一开始用强硬的态度表达个人立场,并不代表无法改变,需要辅导员不厌其烦进行教导,这期间可能会产生冲突或者多次谈话,只要辅导员抱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学生会慢慢改变原有价值观,并且学会面对和解决问题。

  (二)利益问题集体参与讨论

  当今在校的大学生会有各种各样的机会获得学业提升或成果奖励,这就涉及辅导员的甄选工作,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有均等的机会获得利益,但是最后的既得者只有少数人,这项工作既要保持公平性也要有公开性,传统的方法都是依据学生平时生活表现和学习成绩由辅导员一人评判,难免带有主观性,也较易引起群体不满。

  经过多年的实践,目前比较广泛使用的方式是辅导员的角色是整个评选活动的组织者,即成立“班级评定小组”,依据学校的评定标准和学生平时表现由评定小组成员进行评定,再由辅导员将评定结果直接报学校审批,通过挖掘学生资源,实行集体参与决策后,既减轻了辅导员的工作量也获得了学生的支持。在处理类似困境时,可采用此种方法,在面对利益等较为敏感问题时,既要坚持原则,同时不能伤害部分人的情感,考虑采用民主集体的方式,使得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三)内部问题内部解决

  大学生在学校遇到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要么默默忍受,要么采用极端的方式进行传播,这两种方式都不可取。

  多数大学生主要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有事不敢找辅导员商量解决,单凭一腔热血容易使事态恶化,再加上容易被一些社会的其它势力利用,造成对学校和自身的不利后果。辅导员应该积极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了解,作为一个“中间人”的角色跟学校及相关部门沟通协商,避免事态扩大化,既平复了学生情绪又维护了学校公众形象。

  在面对学生利益和学校利益较为冲突的情况时可采用此种方法,旨在积极的解决问题,而不是采用利益方代表的模式加剧冲突,争取得到令多方满意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16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北京:中共中央国务院,2004.
  [2] 教育部[24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北京:教育部,2006.
  [3]周志荣.高校辅导员伦理困境及其应对原则[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5(10):17-5.
  [4]刘彬霞.高校辅导员的伦理困境与对策研究[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06):151-152.
  [5]肖方栋.学校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伦理困境浅析[J].南方论刊,2013(09):54-56.

学校社工论文(推荐论文8篇)
第一篇:学校社会工作实务伦理问题与解决办法 第二篇:高校社会工作辅导员伦理困境与应对措施
第三篇:北京JD学校日常教育中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第四篇:学校社会工作专业建设难点与应对策略
第五篇:公安类高校学生工作中学校社工的应用 第六篇:天津某中学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冲突
第七篇:女大学生自我保护提升学校社会工作的运用 第八篇:院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学校社工的介入探究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社会工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