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工作论文 >

民族社会服务援助在西藏发展状况、问题及调整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6-07 共7916字
论文摘要

  一、引 言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来重视与各少数民族维持友好和睦的关系,并促进各个少数民族的发展。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各民族已建立了平等、团结的新型民族关系,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成为最迫切的任务。近年来,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各方面的发展都实行优惠照顾,少数民族逐渐适应新的形势,利用国家各种支援,获得加速发展。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地区面临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问题,在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和创新民族地区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方面,社会工作应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社会工作是西方社会在应对社会转型带来的社会问题时出现的一种新方法,其从诞生之日起就致力于帮助人们解决在身心和社会生活方面出现的问题,达至“助人自助”的目标。在我国,自20 世纪 80 年代恢复社会工作教育以来,社会工作就面临着本土化的问题。伴随着社会转型,社会工作的服务范围正逐渐扩大,它已经不再局限于帮助那些无家可归或者生活贫困的人,而不断把自己的服务范围扩大到一切在生活中遇到困扰的人们(张景怡,2012),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服务必然会遇到来自不同民族、宗教和文化的案主。因此,为少数民族的人们提供服务和帮助就成为一项重要的议题。

  少数民族是我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安定与和谐具有重要作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在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225932641 人,占 91.51%;少数民族人口为 113792211 人,占 8.49%.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长了5.74%,而少数民族人口增长了6.92%①.从地域分布上来讲,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边疆地区。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5个自治区和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一千二百多民族乡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截至2005年,中国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64%左右②.从以上数据中,不难看出少数民族群体在我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正逐步增加,而且这一群体分布范围十分广泛、分布形态较为分散,加上我国民族地区大多远离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总体来说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与支持。而传统的依靠行政力量的“民族工作”和“民政工作”已经暴露出非专业化和僵化等缺点(高亮,2013),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注重价值和方法的民族社会工作实践与发展就变得更加紧迫和重要。

  综上所述,由于社会工作在中国的本土化正向更深、更广的层面推进,而民族社会工作是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重要切入点,无论是从社会工作扩展服务领域和范围,还是从少数民族的地区的实际情况,发展民族社会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民族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社会工作是舶来品,但是对于民族社会工作,西方社会并没有明确提出这一概念,与之相近的概念是“多元文化下的社会工作”、“民族敏感性的社会工作”(任国英,焦开山,2012)。目前,西方社会对于民族社会工作的研究已经日臻完善,并逐渐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张景怡,2012)。他们的研究主要从两种视角出发,一是从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角度看待民族社会工作;另一个从文化多元主义视角看西方民族社会工作的研究,强调社会工作者在为案主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要理解和尊重其文化背景,对其多元民族文化和民族身份保持敏感(张景怡,2013)。

  近几年国内对民族社会工作的研究呈现出一种上升的态势,实践层面的服务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张静怡,2013)。但从整体情况看,目前国内的民族社会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研究仍旧集中关注民族社会工作的一些基本问题,如民族社会工作的含义、民族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民族社会工作的定位等问题(高亮,2013)。在实践层面,范志海和肖光鸥结合上海市某社会工作机构的具体活动,论述了民族社会工作服务于城市社区少数民族群体的初步实践、理论内涵、具体的运作机制,并针对实践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建议(范志海、肖光鸥,2013)。曹彦也对城市社区中民族社会工作的服务困境和对策进行了阐述(曹彦,2012)。但从研究的具体内容和质量层面看,现有研究集中于理论探讨,类似具体的经验研究则很少,很难将这些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具体的实践过程。

  (一)民族社会工作界定不同于西方,我国已经明确提出了“民族社会工作”这一概念。而关于民族社会工作的定义则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郑杭生教授在其主编的《民族社会学概论》一书当中提到,民族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与民族工作的交叉,并界定为“政府和群众团体依据国家的民族政策,在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指导之下,对在物质和精神等方面面临困境的少数民族个人和群体所实施的一系列救助服务活动”.王思斌教授也提到,民族社会工作指的是以社会工作价值观为指导,运用社会工作方法从事的服务于少数民族群体和人士的专业活动(王思斌,2012)。

  综合以上两个定义,笔者也尝试着对民族社会工作做出如下界定:民族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各种专业方法进行的助人活动,通过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处于困境当中的少数民族人士和群体开展各类服务活动。民族社会工作是带有专业特点的社会工作,它是社会工作的一个专业领域。同时,因为少数民族和族群问题的多样性决定了民族社会工作的多样性(王思斌,2012)。

  (二)民族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概述我国的民族社会工作源于20世纪20~40年代。20世纪20年代西方的社会工作传入我国,燕京大学社会学与社会服务系在成立之初就开设了“种族关系”课程。之后,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李安宅深入华西民族地区开展工作,撰写了《边疆社会工作》一书,是我国民族社会工作发展的一个里程碑。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的发生,作为灾民重要组成部分的羌族、藏族及其他少数民族成为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民族社会工作开始了新的实践(王思斌,2012)。

  随着我国政府援助新疆的开始,民族社会工作在新疆也开始得到发展。目前,新疆地区已培育社会工作服务机构13个,培养社会工作者一千五百余人,服务各民族民众五万余次,并计划于2020 年,拥有 5.7 万名专兼职社会工作者,培养少数民族社会工作人才不少于 1 万人,建成 100 个社会工作示范站①.在专业教育方面,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招收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新疆职业大学、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招收社会工作专业专科生,4所高校每年的招生名额在两百人左右,为新疆社会工作事业储备专业人才。

  此外,为进一步加强民族地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建设,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近年来,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中国社会工作协会面向边疆民族地区组织开展了社会工作服务组织试点工程,举办了民族地区社会工作服务组织发展研讨会,新疆社会工作专题研讨班等活动,实施了社会工作服务新疆社会管理创新项目、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建立了首批民族地区社会工作示范站,培育了一批民族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探索民族地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建设与评估标准。这些都显示了我国在发展民族社会工作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巨大进展。

  另外,民族社会工作的实践也在全国各地陆续展开。如:在区域性民族地区开展社会工作的湖南省湘西凤凰县农村社会工作服务队;在灾难和问题中的民族地区开展社会工作的四川理县“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上海市卢湾区委统战部和区民政宗教办公室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民族宗教工作试点;上海市乐群社工服务机构对城市社会中少数民族群体的服务等,这些实践活动在探讨民族社会工作地区路径方面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总的来说,由于社会工作专业在中国起步较晚,加之民族研究及民族工作领域被长期单列,目前我国的民族社会工作无论是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实务领域,都相对薄弱。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民族社会工作的发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进展,这对于未来民族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笔者将结合西藏地区的具体情况和问题来探讨民族社会工作在当地发展遇到的问题,并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现实的解决路径。

  三、民族社会工作在西藏地区的发展及其面临的问题
  
  (一)西藏发展民族社会工作的必要性分析
  西藏既是少数民族地区,同时也是我国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存在大量的社会问题,需要民族社会工作人才的介入来调节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预防社会冲突、解决社会问题,促进藏区人民福祉的实现,推动西藏和谐快速发展。

  西藏每年约有三十余万的灾民需要救济,二十八万多城乡低收入人群享受低保或五保,19.4万残疾人、二十三万多60岁以上的老年人需要社会提供帮助(刘红旭,2010)。由于西藏社会工作发展近乎空白,社会弱势群体基本都是由政府提供物质资助,对于他们的心理支持和精神重建政府很难顾及,也很难有针对性的专业性服务。因此,在新形势下,传统的单靠政府提供物质支持的方法已经无法适应藏区人民的需要。社会工作以促进个体的自我发展为基本理念,通过专业的方法和技巧,挖掘案主潜能,促进其社会功能的恢复。专业社会工作人才不仅能为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提供服务,帮助他们摆脱困境,还会促进受助者个体的能力提升。

  西藏作为我国的落后地区,与东部发达省份存在较大的贫富差距,这不利于维护整个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目前,社会福利制度发挥了重要的制度保障作用,而社会工作是政府制定和实施社会政策的重要帮手。因此,一方面,西藏频繁的自然灾害和一定数量的孤寡老人、残疾人、孤儿、贫困人口等弱势群体亟待社会工作者的帮助;另一方面,联系藏区情况和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为西藏社会建设培养一支信仰坚定、专业技术扎实、能因地制宜开展服务的西藏本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十分有必要的(刘红旭,2010)。

  (二)民族社会工作在藏区的发展现状
  从总体上来看,由于社会工作的发展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和较高的社会发育状况,国内社会工作发展明显呈现出东部地区社会工作发展好,西部地区落后的态势,西藏地区的社会工作发展同样处于落后状态。

  在专业教育方面,藏区惟一的社会工作本科专业在2005年设立于西藏民族学院,截至2010年仅有专业教师5人,全部为社会学或社会工作硕士。第一、二届社会工作班的86名学生已经毕业,主要就业方向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从事社会工作方向的仅仅是极个别学生(刘红旭,2010)。目前也有西藏民族学院和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办了社会工作专业,培养专业社会工作人才。总的来说,在这方面西藏主要存在着专业认知度不高、学生就业难、专业本土化研究不够等困难。在职业资格考核方面,西藏已经开始了助理社会工作师和社会工作师的考试。据2012年民政部办公厅关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通报,2012年西藏在民政厅(局)人事处加挂社会工作处牌子,并增加若干编制专门负责社会工作行政管理工作,目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占西藏地区总人数为0.3%,取得社会工作职业证书人员总数为7人,而在政策创制方面、管理机构建设方面、社会工作岗位开发数量、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数量、财政和公益彩票投入数量等方面,关于西藏的情况都没有具体的数字显示①.由此可见,西藏的社会工作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相对滞后,就更需要政府、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协会采取措施帮助西藏发展民族社会工作。

  (三)民族社会工作在藏区面临的问题
  目前,藏区民族社会工作发展较为缓慢,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民族社会工作人才缺乏社会工作在我国兴起时间还较短,无论是理论还是实务经验都还处于起步阶段,民族社会工作更是在近几年才逐渐引起学界的重视,相关的理论和实务体系都尚未健全。目前,我国大约有两百多所院校开设社会工作专业,每年培养的社会工作人才约为一万人,而与目前我国需求相比,这个数量远远不足,且在每年的毕业生中会有一部分从事“非对口”工作。在已开办社会工作专业的学校当中,除了如中央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这类民族学校之外,大部分学校未开设民族理论和实务方面的课程。此外,藏区现有民族社会工作主要由外来机构提供,本土专业机构较少,这些机构及工作人员对藏区的文化和社会经济现状认识不足,从而导致民族社会工作的方法与措施也相对缺乏文化适切性。由此可见,藏区懂得民族知识、了解民族习俗且具有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巧的专业民族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较缺乏。

  2.民族工作开展过多依赖政府一直以来,我国包括藏区在内的民族地区各项社会工作的展开主要依靠政府机关、志愿者、发达省份的对口援建等方式,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政府,如各级民政部门、妇联、街道社区等(高岩,韩阳阳 2012)。这种政府为主体的方式有利于各项财力、物力、人力等资源的筹措,并且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工作系统。但是,但是这些机构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行政性色彩浓厚,行政工作并不能取代专业社会工作,前者在注重效率的同时有可能会忽视所提供服务的质量适切性(高亮,2013)。而社会工作以其专业的价值理念、伦理守则、多样的工作方法和技巧来为案主提供符合其需求的服务,这种专业性和以案主为中心的理念是行政工作所欠缺的。另外,政府的主导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本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少数民族的主体参与。

  3.宗教和民族文化与民族社会工作理念之间的适应在西藏,几乎每个人都信仰宗教,宗教对于藏族人民来说已经不单单是一个信仰问题,它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内容。从一个人出生到他离开人世的葬礼,都与藏区的苯波教或藏传佛教的教义或教仪有密切联系,藏区的民风风俗也深受宗教的影响。因此,对于民族社会工作者而言成功地介入藏区并非易事,很容易受到当地文化的冲击,在这个过程中要求社会工作者要处理好社会工作理念与藏区文化和信仰之间的关系,把社会工作融入到当地的环境当中,做到“入乡随俗”,发展在地社会工作,尊重当地的民风民俗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工作。

  四、西藏发展民族社会工作的对策
  
  (一)建设民族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发挥其人才优势
  1.目前藏区取得社会工作职业证书的总人数只有7人,占其总人口的 0.3%①.由此可见,民族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任务在藏区非常迫切。因此,一方面要在专业相关组织和社会工作协会的带领下,立足藏区人民的实际情况,考察藏区人民服务需求,大力实施少数民族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工程,培养造就一支素质强同时又了解藏区习俗和文化的少数民族服务队伍。另一方面,要构建民族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与民族社会工作实务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为学生的专业实习搭建平台。

  2.藏区地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四千米,气候寒冷、气压低、空气稀薄,全区 90%以上为藏族,以藏语为主要语言,并分为卫藏、康、安多三种方言。培养以藏族社会工作者为主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更加适应藏族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特征和语言习惯。因此,要在借鉴国内外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结合藏区的实际情况,开发符合藏区情况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既能熟悉社会工作理论,又能熟练开展社会工作实务的专业人才。

  3.在实际服务的过程中,民族社会工作者要扮演好多重角色,既可以是直接的服务提供者也可能是间接的资源联结者。具体如服务提供者为藏区人民提供物质和精神的帮助和支持;资源整合者帮助藏区联系、调动、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促进民族地区发展;政策倡导者通过倡导某些社会政策,并参与各项社会立法、社会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为藏区的建设和发展营造良好的大环境。

  4.加强对已有的工作人员进行民族社会工作专业性的培训以及多元文化的理解。对于在岗的工作人员来说,要以尊重文化差异的态度和价值取向,基于充分的民族文化知识,强化“文化敏感”的社会工作培训,并且在培训课程设置及实务训练中加入有关民族文化及民族问题的专题课程(黄慧,2010)。

  (二)整合政府资源,加强各部门工作之间的协调配合
  1.对西藏地区进行服务的主要是我国的民族工作与民政工作,社会工作作为对传统民族工作方法和手段的一种创新,在较短的时间内仍应保持民族社会工作与民族工作之间的关联。一方面,加强民族方面的多学科研究与实务型社会工作密切结合,为民族社会工作实务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另一方面,民族社会工作继续促进注重行政干预的民族工作与重视多重系统介入的民族社会工作的相互配合,在进一步发挥现有民族工作善于利用国家相关社会政策资源的优势的同时,弥补现有民族工作的不足,开展民族社会工作实践(田珂,2011)。

  2.西部地区的社会工作与东部地区相比起步晚、资源相对较少、社会工作机构缺乏、社会认可度低等,这就更需要政府牵头推行社会工作,特别是社会工作的试点工作,为社会工作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加强政府与民间组织在社会服务领域内的合作空间,彼此相互吸引和促进,更有利于社会工作的应用和发展。3.针对目前民族事务的民间组织极其缺乏,行政机构工作行政色彩浓厚的情况,一方面,要在国家机构框架内设置社会工作岗位招募具有专业知识的社会工作者,另一方面要发展民族社会工作组织,由政府出资购买专业组织的服务为藏区人民提供专业的服务。

  (三)发展藏区的在地优势,调动藏区人民的主体性
  多年来,藏区的发展主要依靠争取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财政资金用于民族地区扶贫开发以及其他省份的骨干、项目、资源等方面的对口援建,民族社会工作介入藏区除了要继续在这些方面努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调动本民族的主体参与,运用其本土资源优势,发展其特色项目。社会工作者不能仅仅停留在低层次的帮困济贫工作上,要积极鼓励和引导藏区人民,发现和利用本民族优势,发挥藏区人民的主体性,真正实现“助人自助”.

  (四)做好藏传佛教思想与社会工作理念的适应对接
  民族社会工作同样具备了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观,即遵循“利他主义”价值观,借助助人自助的专业理念,加强人类对福祉的追求。藏区人民普遍信奉藏传佛教,而佛教“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无为布施”、“众生平等”、“慈悲为怀”等思想无疑与社会工作尊重人、接纳相信案主并与之平等的价值观有诸多契合之处,这种对接与适应,对于藏区民族社会工作的教学、实务、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黄慧,2010)。

  关于民族社会工作在藏区的发展,笔者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方式和路径,而只是针对目前出现最多的问题,做了一个简要的讲述。民族社会工作在西藏地区具体应该如何实施和一些具体的技巧与工作原则还需结合不同社会工作机构的实践活动、不同民族地区的风俗文化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民族社会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无论是对于学者和研究者还是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而言,都是如此。

  [参考文献]

  [1]曹彦,2012,《论城市社区民族社工工作及拓展建议》,《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第 6 期。
  [2]范志海,肖光鸥,2013,《城市民族社会工作机制初探--以上海 L 社工机构少数民族服务项目为例》,《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第1期。
  [3]高亮,2013,《近十年国内民族社会工作研究综述》,《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第 11 期。
  [4]高岩,韩阳阳,2012,《浅谈民族社会工作在我国实现的途径》,《学理论》第 29 期。
  [5]黄慧,2010,《试析民族社会工作在西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发展中的运用》,《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第3期。
  [6]刘红旭,2010,《社会工作与西藏和谐社会建设》,《西藏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6 期。
  [7]任国英,焦开山,2012,《论民族社会工作的基本意涵、价值、理念和实务体系》,《民族研究》第 4 期。
  [8]田珂,2011,《浅析民族社会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第 4 期。
  [9]王思斌,2012,《民族社会工作:发展与文化的视角》,《民族研究》第 4 期。
  [10]王旭辉,柴玲,包智明,2012,《中国民族社会工作发展路径》,《民族研究》第 4 期。
  [11]张景怡,2012,《文化差异给社会工作带来的挑战--中国民族社会工作发展的瓶颈与路径选择》,《社会福利(理论版)》第8期。
  [12]张景怡,2013,《民族社会工作研究综述》,《社会福利(理论版)》第 4 期。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社会工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