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数学教学论文 > 初中数学论文 >

初中数学评职称论文范文精选十篇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7-03-27 共21495字
  教师职称一直与教师工资挂钩,可以说没有职称,教师待遇就相差甚远,鉴于此,初中数学评职称就十分重要,但对于长期从事一线教育的工作人员,论文知识早已丢掉,如何写出一篇教师职称论文成为一个难题,学术堂特意整理了初中数学评职称论文范文十篇。
  
  初中数学评职称论文范文一:
  
  论文题目:浅析素质教育下的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摘要:由于数学理论知识较多同时又具有抽象性特点,因而该学科的学困生相对较多,如何解决学困生问题由此也成为初中数学教师教育中的重点。本文以我校初中数学教学为例,探究素质教育下如何促进数学学困生向优秀转变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多元化;初中数学;学困生
  
  学困生是一种在各个学科教学工作中都会碰到的学生类型,该类型的学生智力正常代码是成绩却普遍较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该类型的学生尤为常见。人的智力包括语言、空间、逻辑、运动等多种智能,其中逻辑智能是数学学习中的主要智能,而其他智能则是辅助性智能[1].因此,根据学困生的个人实际情况开展数学教学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转变对学困生的态度
  
  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学生相对较弱的智能通常会被放大,因此多数同学、老师只看到学困生不足的方面。学困生也因此被贴上“愚笨”、“差生”等片面性的标签,而学困生自己也对自己产生不信任、自卑感,导致学习跟不上、成绩上不去。因此老师、家长及学生自己应建立多元智能观,消除对学困生“愚笨”、“差生”的错误认知,转变对学困生的态度。老师可将学生及家长讲解多元智能观的理论,提高学生对自己能力的正确认知。同时开展自我认识活动,可通过定期自己写自评或者向同学进行自我介绍等方法重新认识自己。写评语时写出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及不足之处,总结一段时间内自己在学习方面上的进步点与不足之处,保障对自己的剖析的客观性。此外,告知学困生学习成绩差不是先天的因素,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转变当前的学习状况;对有进步的学困生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建立一个多元化的智能观,尊重学生差异化、个性化发展,真正实现素质教育[2].
  
  2.区分优弱,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智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效率。首先,可通过多次数学考试、测验分析学生的数学成绩,确定学困生在班级内的比例及名单。接下来,将具有权威性的调查问卷发放到学困生的手中并要求其进行填写,对学生的问卷填写情况进行智能优弱的评估。同时将问卷评估情况于学生的交流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分析、记录每名学困生的智能优弱情况。最后根据学困生的智能优弱确定学生的培养方向,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如学困生的逻辑智能相对较弱,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倾向于对数学逻辑思维方面的理论教学与练习;如学生的空间智能相对较多,则增加对三维图形内容的练习。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弱势智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3.开展多元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在数学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优势智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丰富教学手段。如在《几何》这一章节的学习中,老师可通过教学模具进行教学,通过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学生更为直观的感受到量与立体几何;或者可用多媒体向学困生展示空间图形物体的移动、形状及向量的规律,提高学生的对空间的直观感受。此外,还可开展“一帮一”的学习活动,根据班内学生的智能分部情况安排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互助活动。如学困生在逻辑思维的能力教差,则找一名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预期进行合作,组成一个优势互补的学习小组。在学习互助中,学困生逻辑思维能力可得到提高,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而另一名优智能的学生在互助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自身的逻辑能力,同时也提高自身的语言、人际沟通能力。通过合作的方式,两名学生可在互助的过程中实现学习能力的共同进步。
  
  4.建立评价机制,促进全面发展
  
  为适应多元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应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多元化评价机制。首先,从多种角度去评价每一名学生。可从学生学习态度、思维能力、空间能力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提高评价的全面性[3].多角度评价可看到学生长处与短处,有利于对学生的学生能力做出科学的评估。其次,多方法评价学生学习能力。可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及卷面考试、实践活动与平时表现相结合的评价手段进行评价,提高评价的有效性[4].最后,优化各个评价项目的评分比例,根据初中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对学生的逻辑、空间、语言、交际等各方面的评价项目进行优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学困生的教育工作中,不仅要看到学生在学习中的劣势,同时也要看到学生的优势。在教学工作中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将学生的劣势转变为优势,实现优者更优,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马肃霜。关于“学困生”转化的理性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4(35):9-12.  
  [2] 张思慧,张小吉。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J].数学教学研究,2015(12):45-48.
  
  初中数学评职称论文范文二:
  
  论文题目:谈如何加强初中数学学法指导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由课堂的主导者变为了引导者,而是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已不能有效地提高初中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法,将数学知识有效地传递给学生,指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让数学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但无论哪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都必须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为目标。
  
  关键词:数学教学;指导;学习方法
  
  1.转变教育观念,发扬教学民主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
  
  例如在学习同类项概念时,我针对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找同类项朋友”的游戏:把事先准备好的配组同类项卡片发给每个学生,一个同学找到自己的同类项朋友后,被“挤”出座位的另一个学生再去找自己的同类项朋友,比一比谁找得既快又准。这种生动的形式和有趣的方法能使学生充分活动,学习兴趣大增,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掌握了确定同类项的方法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习兴趣
  
  某些学生不想学习或讨厌学习,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枯燥无味,认为学习数学就是把那些公式、定理、法则和解题规律记熟,然后反反复复地做题。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学习上要及时总结表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学习“实践与探索”中的储蓄问题时,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到本镇的几家银行去调查有关不同种类储蓄的利率问题。教学中,让每个学生先展示自己所到银行收集到的各种各样有关储蓄的信息,然后再按每四人一组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编写有关储蓄的应用题,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全班学生相互讨论、合作攻关,最后选派一些小组的代表作总结发言,老师点评,对做得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通过这样教学,学生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培养学生反思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反思是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自己所运用的教学方法进行重新思考的过程。反思可以让学生找出自己在学习方法运用过程中的不当之处,以及自己对知识掌握得疏漏之处。反思是一个自己逐步提高的过程,只有进行反思,才能逐渐弥补或者完善自己的学习过程,使自己更精于学习。对学生而言,学习是一种经历,只有不断地对这种经历进行反思,才能把经历变为自己的经验,从而学习才能具备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帮助学生养成学习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对教师而言,必须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致力于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使每一位学生的认知活动都能在积极反思的过程中变得感知敏锐、想象丰富、思维活跃,从而使每一位学生的综合素质都能在反思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4.改变教学方式,引导合作学习、探究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在课堂上,要积极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想说、能说、会交流、会合作、会展示,自觉地、积极地根据问题潜心思考,找思路、找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和教学的需求,把自主学习、小组学习、班级集体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状态。教师要精心设计适宜学生的自学内容和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讨论的问题遵循“难度大于个人能力,小于小组合力”的原则。要求每位同学学生静下心来、动起脑来、认真预习、自主分析,根据学习目标在规定时间内自主完成导学案;学案中大部分内容,中等以上学生通过自学后都能完成,但一些综合思考性题目或答案不唯一的题目需讨论解决,要求学生用红色笔标注出来,进行小组交流。让学生在互动的氛围中激活思维、发展能力、培养个性,真正让学生乐学、想学从而为提高教学提供保障。
  
  5.加强课后复习,运用回想学习方法
  
  复习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在每堂课过后,学生要养成回顾课堂知识的习惯,想一想哪些是重点和难点,通过回想了解到哪些知识是自己没有完全掌握的,然后再反复看书、练习,实在不会再请教教师。如在学习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后,学生要回顾一下垂直平分线的概念、推理过程、定理、逆定理等,可以在睡觉前像放电影一样在大脑中回忆一遍,就会在留下深刻的印象。
  
  初中数学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充分,兼顾到每个学生,探索出最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要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和学习习惯,探究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不断巩固旧知识,预习新知识,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初中数学评职称论文范文三:
  
  论文题目:简析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策略
  
  摘要: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推进,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应用而生,并且运用到一线的教育教学中来。当前的教育教学不仅仅是完成知识的讲授,还要优化教学设计,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较为新颖的学习模式,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探究性,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探究了新形势下初中数学课堂开展合作学习模式的策略,希望能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 合作学习模式 实施策略 教学质量 学生发展
  
  一、 初中数学课堂开展合作学习的意义分析
  
  随着基础课程教育教学的改革,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恢复,教学的模式和思维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形势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立足学生实际,优化教学设计,倡导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习得知识,学会合作与交流。在初中阶段,数学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多,学习的难度系数较大,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突出学习方法和学习思维的引导,学习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机械式的记忆知识,而是通过知识的学习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初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交流可以产生思想碰撞的火花,沟通容易让人醍醐灌顶,找到解决问题的额切入点。在初中数学课堂开展合作学习,实现师生、生生交流互动,能有效的开发课堂学习资源,打开学生解题的思路,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事,塑造良好的个性和品行。
  
  教学实践证明,在初中数学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提升他们的归属感和自信心,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和成长;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分工协作之下,积极思考和探究问题,让学生参与其中,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有助于实现“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促进后进生的发展,真正的落实素质教育和公平教育。新形势下,在初中数学课堂开展合作学习符合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和“育”人质量的提高。
  
  二、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策略探究
  
  初中数学课程有自身的特征和特点,在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一定要转变滞后的教学思维,相信学生,优化教学设计,创设必要的合作学习情境,从学情出发,紧扣学习内容,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促进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提升。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并从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出发,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角度探究了相应的合作学习策略,希望能给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
  
  (一) 强化数学课前合作,培养学生的分工协作意识
  
  对于完整的课堂教学来说,一般就是分为课前准备、课中授课学习和课后反思练习巩固。开展合作学习首先就要做到强化数学课前合作,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所谓的课前合作就是依据课堂学习的内容,依据相应的教学设计,围绕着教学目标实现科学化的分工协作,完成既定的学前任务,对新授课中的知识或者牵扯到的内容提前就行学习和了解。这种情况下,往往都是分小组进行,班级按照一定的原则把学生分成若干的小组,在学习既定任务的时候,把任务分成若干个问题,让小组成员通过科学化的分工与协作,完成各自的任务,最终整合为一个整体,以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分小组之后,要考虑到成员之间的差异,实现科学化的分工,分只是手段,分是为了和,为了更快捷的完成任务而设计的,一定要在最后整合各个小任务形成一个学习整体结构,实现既定的学习目的。
  
  (二)夯实数学课中合作,实现共同进步
  
  我们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就是数学课堂的合作包括师生合作与生生合作。数学课堂学习中,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肯定要把问题讲清楚,同事要精心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教学顾名思义是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如果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不交流,不沟通,不了解的话,是很难提升教学质量的。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学习、总结和反思的时间恰恰很长,空间很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极为重要。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在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上这种差异性更为突出,所以在课堂上学生之间是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的,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助,通过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诠释问题,讲解问题,学生之间更容易接受,有助于提升学习效果和巩固知识。
  
  (三)巩固数学课后合作,扩大交流沟通
  
  对于初中数学学科而言,在课前预习,课中认真听讲是非常必要的,有助于提升学生课堂听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对于数学而言,掌握理论性的知识,公理定律固然重要,但是需要强化练习,让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我们不提倡题海战术,但是必要的课后练习和课后反思总结是非常必要的。课堂上理论性的知识掌握了,并不代表一定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众所周知,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他们之间的领悟能力不同,学完后,获得的感悟、经验等也都不同,为了共同进步,扩大课后的合作交流,分享自己的经验,取长补短,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数学课堂开展课后合作学习,不仅仅要扩大学习经验的交流,还要在练习题的解决中互相帮助,寻求多种解题方法,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新形势下,在初中数学课堂开展合作学习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探究性,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一定要紧扣教材和学习内容,从学情出发,创设既定的合作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敢于探究、善于合作。合作学习不仅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合作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粉喜。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意义及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2014,(27)。  
  [2]赵玖红。浅析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重要性[J].新课程导学,2013,(32)。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初中数学优秀论文
返回:初中数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