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学建模与数学建模意识
着名数学家怀特海曾说:"数学就是对于模式的研究".所谓数学模型,是指对于现实世界的某一特定研究对象,为了某个特定的目的,在做了一些必要的简化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并通过数学语言表述出来的一个数学结构,数学中的各种基本概念,都以各自相应的现实原型作为背景而抽象出来的数学概念。各种数学公式、方程式、定理、理论体系等等,都是一些具体的数学模型。举个简单的例子,二次函数就是一个数学模型,很多数学问题甚至实际问题都可以转化为二次函数来解决.
而通过对问题数学化,模型构建,求解检验使问题获得解决的方法称之为数学模型方法.我们的数学教学说到底实际上就是教给学生前人给我们构建的一个个数学模型和怎样构建模型的思想方法,以使学生能运用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键是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必须首先通过观察分析、提炼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再把数学模型纳入某知识系统去处理,这不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抽象能力,而且要有相当的观察、分析、综合、类比能力.
二、构建数学建模意识的基本途径
(1)提高自己的建模意识。中学数学教师除需要了解数学科学的发展历史和发展动态之外,还需要不断地学习一些新的数学建模理论,并且努力钻研如何把中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北京大学附中张思明老师对此提供了非常典型的事例:他在大街上看到一则广告:"本店承接A1型号影印."什么是A1 型号?在弄清了各种型号的比例关系后,他便把这一材料引入到初中"相似形"部分的教学中.
这是一般人所忽略的事,却是数学教师运用数学建模进行教学的良好机会.(2)与现行教材结合起来研究.教师应研究在各个教学章节中可引入哪些模型问题,如在解几中讲了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后,可引入两点间的距离模型解决一些具体问题.要经常渗透建模意识,这样通过教师的潜移默化,学生可以从各类大量的建模问题中逐步领悟到数学建模的广泛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去研究数学建模的兴趣,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建模的能力.
(3)注意与其它相关学科的关系。由于数学是学生学习其它自然科学以至社会科学的工具而且其它学科与数学的联系是相当密切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与其它学科的呼应,这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其它学科的理解,也是培养学生建模意识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途径。(4)在教学中还要结合专题讨论与建模法研究。我们可以选择适当的建模专题,如"代数法建模"、"图解法建模"、"直(曲)线拟合法建模",通过讨论、分析和研究,熟悉并理解数学建模的一些重要思想,掌握建模的基本方法。甚至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自己选择实际问题进行建模练习,从而让学生尝到数学建模成功的"甜"和难于解决的"苦"借亦拓宽视野、增长知识、积累经验。这亦符合玻利亚的"主动学习原则",也正所谓"学问之道,问而得,不如求而得之深固也".
三、利用数学建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1)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通过数学建模教学,使学生有独到的见解和与众不同的思考方法,如善于发现问题,沟通各类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等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核心.如果没有一定的建模训练,是很难"创造"出如此简洁、优美的证明的。正如 E·L 泰勒指出的"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比只有一种知识和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创的见解.
(2)构建建模意识,培养学生的转换能力.由于数学建模就是把实际问题转换成数学问题,因此如果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注重转化,用好这根有力的杠杆,对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灵活性、创造性及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解题速度是十分有益的.学生对问题的研究,无疑会激发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且能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养成善于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的习惯.
(3)以"构造"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建模"就是构造模型,但模型的构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又需要有足够强的构造能力,而学生构造能力的提高则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基础:创造性地使用已知条件,创造性地应用数学知识.如:在一条笔直的大街上,有 n 座房子,每座房子里有一个或更多的小孩,问:他们应在什么地方会面,走的路程之和才能尽可能地少?分析:如何表示房子的位置?构造数轴,用数轴表示笔直的大街,几座房子分别位于x1、x2、… 、xn,不妨设x1<x2<… < xn,又设各座房子中分别有a1、a2、… 、an个小孩,则问题就成为求实数x ,使 f(x)= ai|x - xi|最小。从例子可以看出,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教师仔细地观察,精心的设计,可以把一些较为抽象的问题,通过现象除去非本质的因素,从中构造出最基本的数学模型,使问题回到已知的数学知识领域,并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开展"目标教学"的同时,大力渗透"建模教学"必将为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一条新路,也必将为培养更多更好的"创造型"人才提供一个全新的舞台。
参考文献:
[1] 沈文选。数学建模[M].湖南师大出版社,1999-7:210.
[2] 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32.
本文在分析高一数学的重要性和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改进教师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意识和动机等方面,提出提高高一数学教学效果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新课程标准认为高中数学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对于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等其他学科课程都有重要影响,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的学科,因而,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的培养直接地影响着其他学科的提问能力,间接...
什么是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就是一种数据材料,也可以称之为背景信息。它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带有一定的刺激性。数学问题情境是人们从事数学活动的相应的环境,能够为数学行为的产生提供必需的条件。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教师可相关教学经验,分析现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究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
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不仅需要掌握相关的数学概念,还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概念、定义解决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学生学好高中数学的关键就是要具有强大的思维能力,能够正确思考和分析问题.但是,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只是机械地在讲...
新课程改革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这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启发与点拔。教师在平时的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还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一过程中应综合化地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乃至教材等因素进行整体优化,形成合力,有效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在这一过程中,作为高中数学教师,...
随着不断的变化和认识,数学建模已经不再是陌生的事物。由于数学建模可以简化数学问题,更容易地分析数学数据解决数学问题。近年来,数学建模教学在我国中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自主性学习是一种主动的自律的学习过程, 学习是自己的事情, 这是谁也替代不了的。在新课改的倡导之下, 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