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数学教学论文 > 小学数学论文 >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策略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12-25 共2141字
论文摘要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往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的人格是平等的,但是,就现阶段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来看,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不利于小学生成长的,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呢?

  1.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1 提升数学教学活动的吸引力

  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融入新鲜的教学内容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营造出一种悬念。

  例如,在讲解关于“循环小数”的相关知识,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小和尚,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小和尚......”。学生在听到这个音乐后纷纷裂开嘴笑,此时,教师就可以问学生:“同学生,在我们的数学王国中,也有一种小数像刚刚这个故事一样,你们想认识它么?”

  此时,同学们就会异口同声的回答:“想。”

  在创设出这样的情境后再导入教学内容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2 进行激励,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心理学研究显示,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激励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提升自己学习的积极性。基于这一因素,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对于学生的学习,教师需要予以适宜的鼓励,让学生获取到成功的体验。

  1.3 运用归因提升学生的自我价值感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采用归因理论可以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反馈信息,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需要给予其必备的帮助,如果学生犯了错误,教师也不应该粗暴的批评学生,而是应该委婉的指出学生的不足,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通过努力也是可以获取到成功的,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我价值感。

  2.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

  2.1 抓住教学起点,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

  学生在面对新的信息室,需要先激活自身已有的经验,再通过思维活动来完成新知识的构建,为此,教师需要把握好学生已有经验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出发点构建出适宜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联想与知识迁移,这对于学生新知识的学习是十分有益的。

  2.2 设置好教学情境,让学生亲身构建知识

  知识具有情境性、具体性与可感知性的特征,是不能够与活动情境脱离的,只有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开展教学活动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考虑到这一因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与学生的发展需求来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可以在现实的情境感受知识、构建知识、体验知识、应用知识,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价值。

  2.3 营造出开放性空间,提升学生的创造性

  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学生的创造力就是在适宜环境下他们的新思想,就现阶段来看,创造性的培养已经成为小学阶段教学的重要目标,为了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教师需要为其营造出开放性的空间,让学生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进行活动,这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

  2.3.1 设置开放性活动

  为了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师在提出相关的问题之后,可以让学生自行寻求问题的解决方式,这可以采用自主法,也可以使用小组合作法。

  例如,在“鸡兔同笼”的这一问题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使用假设法、画图法、取中列表法、方程法、逐一列表法等等,这能够让学生从多角度来了解问题,对于提升学生的创造性也很有意义。

  2.3.2 利用开放性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对于学生日后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这也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但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很多教师都未意识到这一问题,有意无意的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如果学生回答错误,教师就粗暴的打断学生,立即说出正确答案,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具有开放性特征的问题,这种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不同水平的学生获取到的答案也会存在差异。这既可以对学生的思维层次进行科学的评价,还能够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成长提供载体。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客观需求,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传统教学理念,采用具有时效性与可操作性的教学手段。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不仅要激发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还要创设出创造性的思维空间,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自主性,如果学生群体中存在不同的思想,教师也不能一刀切,而是应该尊重学生,这样才能够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郜舒竹,刘莹.儿童数学学习中思维的自然结构及其正误辨别[J].课程?教材?教法,2010(07).
  [2]刘庆泰.“导演、主持人、参与者”与“领衔主演”——谈“主体性教学”中的师生角色[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2(01).
  [3]王宏.浅谈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主体意识[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9(10).
  [4]钱卫红.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培养刍议[J].数学教学通讯,2006(03).
  [5]陈磊.小学低年级(水平一)数学课程特点与单元构建案例评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7.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小学数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