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数学教学论文 > 小学数学论文 >

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3-11 共2213字
摘要

  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过:“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 才能有效地促使他的发展。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推动学生学习的重要内部动力,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如果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产生了兴趣,兴趣就会转化为好奇心,驱使学生学习新知识。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要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愿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本文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谈一下粗浅的体会。

  一、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 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 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学习的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 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教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教学活动经验。 一堂课的成败,教学质量的高低,往往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只有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气氛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出他们的创新潜能。

  例如, 在教授能被 2、5 整除的数的特征时, 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及学生的知识水平,我采用了观察法。 通过观察个位数上的数的特征,学生自然而然的总结出能被 2、5 整除的数的特征。 在讲能同时被 2 和 5 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采用了游戏法,师生合作一个小游戏,把全班学生编号,随着教师的口令,第一次能被2 整除的学生起立 ,第二次能被 5 整 除的学生起立。然后提问:哪些学生站起两次?为什么?,这时学生对教师的提问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都积极的举手回答,这样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课堂气氛高涨起来,而且还能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记忆深刻。这样的师生关系不仅创造了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而且还是一把培养师生感情的“金钥匙”.

  二、巧设导语,引发兴趣

  导入新课是新授课的重要环节。 一个好的导语, 能激起学生浓郁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自然地步入探求知识的“情感区域”,给课堂教学定下成功的基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编排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教学情境“, 设计巧妙的导语,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时,教师首先带给学生一个礼盒, 请同学们听听从里面传出的声音,猜出是什么? 听完后有的学生很快猜出是钟表, 接着教师请同学们把自己看到过的钟表介绍给同学们。 然后,教师通过课件把各种钟表展示给同学们, 同时传出钟表的声音和动作:”小朋友,你们好! 请你们帮助我认一认几点钟了好吗? 同学们被钟表“叮当”的声音吸引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兴趣高涨。 这样的导入,不仅打破的教材的束缚, 还使他们的学习潜能得到了充分的挖掘。

  三、丰富教材,使教材“生活化、现实化”

  《数学课程标准 》指出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 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把它更好地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去。 所以,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能用数学的眼睛去观察生活,这是我们每一个教师最艰巨的任务。

  例如,在教学奇数和偶数时,学生都知道了能被 2 整除的数叫做偶数, 不能被 2 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这时我们可以把书上的习题抛开, 大胆地放开学生手脚, 让他们展开思路,到生活中去寻找奇数和偶数,充分摆脱课堂的束缚,让学生动起来。 这时学生会有很多发现,比如桌子有 4 条腿,4 就是偶数,三轮车有 3 个轮子,3 是奇数;有的学生甚至说,我们每个人有一个脑袋,“1”是奇数……这样使课堂教学贴近了学生生活,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所不在,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又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们可以甩开教材中的案例,把教材现实化,也可以把课堂转移到室外, 可利用实物 (例如自行车的车轮)来提问,我们骑的自行车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 (圆形的) 你们知道为什么是圆形吗?(因为只有圆形才能滚动 ), 扁圆也是没棱没角的为什么不做车轮呢? 这样就把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使学生自然理解了圆是一种曲线图型,什么是半径、直径,从而感觉到我们现实生活中充满着数学, 我们生活中的实物都可以作为数学中的素材。

  四、精心设计习题,体验成功

  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 要关注数学学习的水平, 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信心。 所以,不管是课堂提问,还是平时的作业和检测,都不要一刀切,要做到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做难易不同的题,避免有的学生吃不了,有的学生吃不饱,使他们都能轻松愉快的完成任务, 与此相联系的是经常得到老师的夸奖,也会相应的激发学习热情,从而培养兴趣,习题设计的好,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平等表现的机会, 还会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而且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设计如下习题: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小学数学教研论文
返回:小学数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