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数学教学论文 > 小学数学论文 >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3-04 共2158字
论文标题

  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 成功的教学是建立在正确的教与学的关系上, 也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而在以往的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次要从属地位,只是接收知识的容器,这是典型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现代教学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提出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我们要实现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本教学, 由教的中心转移到学的中心上来,实现师生角色的彻底转换。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而教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 现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对数学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由教材的复制者转变为开发者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材被奉为经典, 不可动摇、不容质疑、不容挑战,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严格地照搬教材,教材上怎么写教师就怎么讲,不敢越雷池半步,更不要说对教材进行调整,是单纯的教材复制者。要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我们首先就要摆正教材在教学中的关系。 要知道教材是最主要的教学资源, 教材在编排上非常重视小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内容的选择与顺序上都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学情。 尽管目前的教材有好几个版本,但是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

  这主要表现在:

  1.教材所考虑的是学生的一般性。 学生并不是机器、 零件, 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与个体,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虽然教材编排者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特点, 但毕竟只是兼顾学生的一般性,并没有体现学生的差异性,教材并不是适合所有的学生。

  2.教材在时间上的滞后性。 数学是一门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 其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决定了数学学科本身的与时俱进。 在这一点上教材尽管每隔几年都会更新, 但依旧具有相对的滞后性,并不能即时反映生活。新课改提倡尊重学生间的差异性,提出了因材施教、生活化教学的理念。

  这些都决定了我们的数学教学不能只是一味地照搬教材,而是要将教情与学情结合起来,立足教材,整合多种教学资源,对教材进行合理调整,进行二次开发,以实现对教材的创造性运用,使教师由以往教材的单纯复制者转化为教材的开发者,带着学生走进教材,走进数学殿堂。

  二、由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组织者

  以往的教学完全由教师一个人控制, 教师是高高在上的教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整个课堂教学就是教师一个人自导自演, 学生沦为课堂的附属,没有参与的空间与权利。而在新课改下教师要由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组织者。 要站在学生学的角度来考虑如何为学生的主体参与、主动思考来提供条件、创造机会。 要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展开以学生学为中心的自主探究。

  1. 需要教师在思想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观念是行动的向导,观念直接决定着教师的教学行为。 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平等权,要从高高在上的教者走下来,成为与学生平等的学习主体。这样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与开展教学活动时, 才能切实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进行。

  2.为学生提供主体参与的时间与空间。 教师不要盲目追求快节奏,而是要学会留白,要为学生预留充足的思考的时间与自主参与的空间,教师要站在调控的角度上引导学生学,实现以学为中心,以学定教,教让步于学。

  三、由“保姆”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扶持者

  在教学中许多教师认为学生年龄小,学习水平低,各种不放心,因此事无巨细、事事亲为,将所有要学习的知识点经细细咀嚼后再一点点地“喂”给学生,所有的知识逐一详细地讲解,不敢有一丝遗漏,可以说是一个特别称职的“保姆”。 许多教师以这样的教师为目标,认为小学生只有在这样的照顾与学习中,才能学到更多。

  其实不然。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思维活跃、活泼好动,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而这种保姆型教师会缩小学生参与的时间与空间, 容易让学生产生心理依赖,养成惰性思维,压抑学生的个性,抑制学生的思想,而使学生丧失思考的独立性与思维的积极性,而只会接受,脱离教师根本无法学习。 因此我们要由这种保姆型教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扶持者, 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与思维,彻底改变以往的次要从属地位与机械接受状态, 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展开一系列的主动探究,在探究中自主地获取知识、提升技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教师讲解得再详细、再透彻,学生并没有真正地听进去,并没有经历探究形成过程, 那么学生对于这个知识点就只能是死记硬背、机械运用。 为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展开探究性学习。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任意画出圆,剪切下来,自主探究圆的周长。 学生踊跃参与,独立思考,有的学生提出在课桌上做好标记, 将这个圆在桌上滚动一周,再量出桌上的距离就可以了;有的学生提出用软尺直接在圆上测量得出圆的周长;有的提出用绳子绕圆一周, 再量出绳子的长度就可以了。 学生通过积极的动手与动脑想出了许多测量圆周长的方法。此时教师让学生思考,如果圆很大,这些直接测量的方法还可用吗?如学校要建立一个圆形花坛, 在花坛外围装上篱笆,需要多少米?这样学生就会发现直接测量方法的局限性。那么有没有一种更为简便、快捷的方法来求解圆的周长呢? 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深处,通过探究来自主地构建知识。

  这样扶放有度,给予学生更大的参与空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自主探究, 确立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与掌握。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小学数学教师论文
返回:小学数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