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数学教学论文 > 小学数学论文 >

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3-04 共2333字
论文摘要

  一、开展有效教学

  如果不讲究教学方法, 教师口干舌燥,徒有劳苦,学生学得稀里糊涂,事倍功半,疲惫不堪。 开展有效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在整个学习的过程当中,大家群情踊跃,你追我赶,其乐无穷。 所谓“有效教学”,就是通过教师不断的研磨和练习,对学生进行巧妙的引导,教师带领学生兴致勃勃地学习,依照教材的顺序,分析其内容,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的一系列的行为; 所谓有效教学,把教室变成一种磁场,学生喜欢数学课堂,喜欢研究数学问题,下课以后,不立即和课本与数学问题分家, 时时处处保持学习的兴趣,让学习和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生活中有学习,学习中有生活,学生学习有积极性,学习没有任何压力,不需要教师强拉硬拽,而且通过不断的研究, 大家都能够掌握学习的技巧,想学习、会学习、能够学会,对新知识能够迅速地掌握和吸收,能够温故知新,能够做到学而不倦。 学习任何知识,要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新旧知识彼此之间能够有效关联,学习之后能够运用,让学习有收获、有成就感,有无穷的动力。

  学生都是独特的、优秀的,赏识的力量是伟大的, 要善于去发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不吝啬给予表扬,给学生信心,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能力和特长, 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必要保证。 没有笨拙的学生,只有落后的教学方法,学生都有他的潜力,教师的任务就是将之进行挖掘。虽然每一个学生并不一定都要一个优秀的数学家,但是,世界是数学的,数学成绩优秀的人,一定是一个综合素质非常优秀的人,无论他从事任何职业,也一定会有优异的成绩。

  二、畅所欲言地表达

  教学要让所有的学生参与进来。比如教学中,提出问题:X=0 是否是方程? 让学生们展开争辩。

  有的说:是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有的说,不是,这怎么是方程。 因为方程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等式,一是含有未知数,本式不是等式,所以这不是方程。

  有的说:是方程。 因为它符合方程的两个基本条件:1.它含有未知数;2 它是方程。

  有的说:“X=0” 不是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在“X=0”中虽然有字母 X,也有等号。 但是我们知道 X 就是 0,X 不是未知数,所以我认为“X=0”不是方程。

  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打开了学生的思路。

  三、加强探究的体验

  1.重视合作中体验。 歌德说:“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合群永远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 ”在体验模型思想时,要提倡合作意识。 合作是独立思考的延续,是个人探究的验证。 合作中,无论思想的成熟与否,无论成绩优劣,不管年纪大小,人人参与进来,组组互动,大家的思维碰撞的火花璀璨生辉,这样的课堂给人以享受,这样的学习,给人启迪、给人帮助。 体验模型思想是对学习过程、学习材料进行主动的归纳、是细致入微的分析,力求建构出人人都能理解和接受的数学模型。

  例如,在学习推导圆柱体积公式一节课中,我启发大家回想一下以前学过的梯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回忆激发温故知新,同时激发大家想起通过各种方法拼成的图形,在生活中见到的、认识的图形,想起一些图形的推导过程,对圆柱体积公式以此类推,看能否正确推导出圆柱体积的公式,学生跃跃欲试,争相发言。 他们充分认识到新旧知识的联系,从中找到新知识的内在模型。

  2.用模型解决问题。 简单说,数学就是一个演算、熟悉的过程,加减乘除运算,掌握其中内在的联系,熟悉解题的方法,对其规律、特点胸有成竹,各种各样的数学图形,其体积、面积、周长的公式,牢记于心,这样,才算具备了模型思想,才能熟练地对其应用,里面有很多规律性的东西,要达到熟能生巧,自然离不开演算、熟悉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重点在于拓展应用数学模型,用已知解决未知,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学有所用, 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体会到数学模型的意义。

  学习是一个反复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是兴趣的第一步,数学模型的实际应用价值恰恰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收益即成就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益提升了,学习也变得丰富多彩。

  四、理解数学语言的特性

  我们每天都要用语言和他人进行沟通,语言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我们有没有注意到,数学有它独特的语言,数学语言和生活语言既有息息相关的联系,同时又有很大的区别,数学语言为数学所特有,掌握了数学语言的特性, 能够更好地深入了解数学,帮助学生完成数学学习活动,促进数学综合素质的飞跃提高。 数学语言,表达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其文字抽象,符号简洁,充满艺术性,代表着数学的特点,忽略数学语言,学习数学有很大的障碍,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准确性就会有所欠缺,因此,要巧妙地训练学生对数学语言的掌握。 数学语言本身来源于生活,从生活语言向数学语言是一个规范、转化和过渡。

  例如,“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为了让学生透彻地明白数学语言,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做到了然于胸, 我让学生找来纸片进行折叠,让学生按照要求进行观察,边想边操作,教师在一旁不断地提问:“把纸片分成四份可以采用几种不同的方法?哪一种最快?用彩笔涂色,分别涂一份、两份、三份,用分数又怎样表示?

  用分数如何称呼它们? 如果以数学语言表达,怎样叙述这个学习的过程? ”一节课结束,学生们对知识有了相当的理解,同时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也丰富了感性认识,把外部物质操作活动转化为内部思维活动,强化了对数学语言的应用,眼、耳、手、脑紧密结合,动手操作养成了习惯,数学语言运用自如。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对知识充满好奇心, 对新旧知识能更好地融会贯通,对新知识能更快地消化吸收,让学生学起来不感觉到吃力, 使课堂上有其乐融融的学习情境,形成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应用意识和探索数学的能力与精神,为一生的数学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论文
返回:小学数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