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对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精心预设,精彩生成
没有精心预设哪来精彩生成? 新课堂呼唤生成的课堂,事先必须有精细、周全、巧妙的预设。 教师的运筹帷幄,才能决胜千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实施教学方案,是把“预设”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的活动往往会 “生成” 一些新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地把握,因势利导及时调整预案,使教学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 一句话“预设”是指教师要备好课,“生成”是指教师要上好课。怎样才能上好课?个人反复研究教材和学生,集体备课,这是预设过程。 集体备课是集思资源共享, 预设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教师能及时观察调控学生和教学流程,并提出新的问题, 把握课堂节奏, 学生积极思考,全面表达、探索,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较好地体现“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一)巧设问题情境,学生轻松思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智得问得巧。 ”所谓“巧”,即问的艺术,它直接影响数学学习活动的开展和和预期效果的实现。 教师要没从学生的思维现状出发, 设计开放、有趣、 富有思维含量、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探索空间,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促进学生主动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进数学知识的有效生成。
(二)巧设活动环节,学生体验感悟
儿童天性爱动手。 动手操作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活动、探索、思考的环境,学生能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体验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动手操作过程是知识探究过程。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有效操作的平台,给学生动手操作的空间,让学生在“动”中感知,在“动”中领悟,在“动”中发挥创新的潜能。 如教学“轴对称图形 ”时 ,教师为每组学生准备了图片,有对称的也有不对称的。 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给这些图片分类,说说自己是怎么分的,分类依据是什么,由此引出一类图片能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类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就是对称轴。 学生在操作中既认识了轴对称图形, 又体验感悟了轴对称图形的本质特征。学生变“枯燥学习数学”为“兴奋感悟数学”,兴趣盎然。
(三)巧设讨论时机,学生共同探讨
在教学过程中, 围绕某一知识进行广泛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集思广益,质疑补充,互助互学,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学习知识,进行多向信息交流,可以促使学生思维的火花产生碰撞,迸发各种灵感。 如教学“角的认识”,角的大小到底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 有的说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有的说角的大小既与边的长短有关,又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想法不一,结论有别,教师不轻易否定每一个学生的观点,而是让学生进行实际举例验证, 或证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或批判别人观点的错误性,通过学生实际操作交流,最后在事实面前统一了思想,形成了正确的结论。
二、扑捉思维亮点,自主探究
数学课没有了探索就没有了生命, 何谈发展? 数学学习中最可贵的就是培养学生探索的意识和能力, 探索可以说是获取知识的先导。 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使学生能够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的方法和途径, 通过观察、操作、猜想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 设计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在探索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在观察思考中发现
《数学课程标准 》指出 :“要使学生能够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操作、猜想等方式, 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观察作为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 为此,我们应当向学生提供观察思考的机会,从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如,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征 ”时 ,预设一个简单教学情境:让学生随意说出一些分数,如 1/3,5/6,7/9,3/15……然后师生比赛: 看谁能最快判断出那些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
当教师获胜,学生又高兴又惊奇时,问: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呢? 引导学生讨论,最后教师启发学生试着把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子,从而发现了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学生在知识内在魅力的驱动下, 克服了一个又一个认知冲突,主动地投入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中,尝到了自己探索数学规律的乐趣。
(二)在大胆猜想中尝试
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储备,主动大胆地联想、推测、探究,实现知识迁移,从不同角度去寻找解题思路,引导学生独立获取解题的策略和思想方法, 体会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三角形面积”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出示一个直角三角形,并提问: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猜一猜它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根据什么猜到的? 学生在已经掌握的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上, 联系长方形与直角三角形面积之间的关系,提出“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分别等于长方形的长和宽, 三角形的面积是长方形面积的一半。 ”这一猜想。 学生在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后,迅速实现知识的迁移。
(三)在操作实践中感悟
动手操作过程不仅是知识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也是技能形成的过程,更是学生心理深层感悟的过程。 教师要创造一切条件,创设学生参与动手操作的机会,多给学生活动的时间,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多给学生一点自由,学生就会在“动”中感知,在“动”中领悟,在“动”中发挥创新的潜能。
三、积极评价,有效互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许多课程资源往往在师生互动、对话的过程中涌现和生成。 教师教准确把握这些以生命为载体的动态生成性资源, 使之开放地纳入预设的课程目标中, 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教学涌动生命的灵性。
(一)教师敏于点拨,学生乐于思考
数学学习中学生的解题思路往往因人而异。 我们要深入浅出地点拨学生,开拓他们思维。 从学生杂乱无章的见解中巧妙筛选学生独特的理解,引导学生乐于思考。 实践证明,教师抛开空洞的表扬,用发自内心的肯定、鼓励和鞭策。 师生心灵的交流,会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产生很大的影响, 能够让学生愉悦地学习和体验数学。
(二)评价方式多样化
新课改实施中的作业在内容、形式、批改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传统的作业评价缺乏鼓励性, 评价内容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学习潜力。 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过程、品质等方面不能表现出来,而这些东西正是小学生学习潜力之所在, 所以对学生的作业应从学生解题思路、能力、习惯、情感、品质诸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这样能引导学生开拓思维,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风。
总之,要切实地提高数学教学效率,课堂就是主战场。 影响课堂高效率的因素很多,但课堂教学是关键。 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客观地面对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
21世纪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然而众所周知,人才取决于教育,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为此,世界各国对教育的发展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均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面对如此激烈...
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过: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的发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推动学生学习的重要内部动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如果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产生了兴趣...
目录摘要Abstract第一章绪论一、问题的缘起二、研究的意义三、国内外关于教学生活化的研究现状四、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五、研究过程第二章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及相关概念界定一、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基础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概念界定第三章...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应用多媒体技术, 不仅能够有效优化课堂教学形式, 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新颖的学习方式。小学数学教师需灵活运动多媒体技术,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基本理念部分指出[1]数学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池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与此同时蔗标准》的课程总目标部分指出厂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
数学模型,简单来说就是一种数学结构,也就是采用数学方法和数学语言,对生活对象的各种关系进行模仿和抽象所形成的结构。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模型,就是用数字、字母和其他数学符号所建立起来的等式或不等式以及图表、图像等描述客观事物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的...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上的情境教学研究是指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数学课本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景设置,通过设置情境将数学教学内容变得简单易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增添数学学习的趣味性,进而提高数学课堂教...
课堂教学是日常教育教学的重要场所,因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务必提升课堂的高效性以及活跃度。同时,要良好地运用分层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下文将对小学数学高效分层教学课堂作出如下探究。一、三主体系主则指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生是教育教...
一、翻转课堂概述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的是,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则变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等,从而达到更...
小学生数学论文是考验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成果,讲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实现小学数学的生活化,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以致用。以下学术堂整理了十篇小学生数学论文范文,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