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愈发严峻,已经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城镇化作为我国发展中的重要战略,一直以来是社会各界都十分重视的一项工作。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受特殊国情的影响,曾出台过生育政策对人口发展进行过调节,人口年龄结构随之产生变化,同时也给城镇化发展带来影响。文章主要以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城镇化的影响作为研究重点,意图从中找到城镇化过程中调节人口年龄结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城镇化; 人口年龄结构; 老龄化; 城乡一体化;
一、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性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全面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结构不断优化、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从而推动国家整体的进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镇化成为我国社会发展进步中一个重要战略,并指引我国社会各方面向着更高层次迈进,如城乡结构二元化向着城乡一体化转变、社会生产的农业化向着工业化转变、人力资源大国向着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等。此外,城镇化发展在新时期也有了新的内涵,如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城乡功能结构逐步优化等。城镇化为我国社会带来的是一场根本性变革,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更是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一条关键路径。
二、人口年龄结构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
鉴于城镇化对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就需要充分掌握影响城镇化发展的各项因素,以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维持城镇化的健康发展。由于我国是人口大国,其城镇化必然与人存在深层次的紧密联系,所以人口结构尤其是人口年龄结构是城镇化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相关研究显示,人口结构的老龄化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明显抑制作用,而适龄劳动者数量的增加又会对经济产生促进作用。由此可见,城镇化过程中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影响同样值得研究。
(一)人口年龄结构影响城镇化的方式
要研究人口年龄结构对城镇化的影响必须先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人口年龄结构的划分标准,二是衡量城镇化的标准。其中人口年龄结构的划分标准可以用联合国制定的三分法来解决,即年轻型人口年龄结构、成年型人口年龄结构和老年型人口年龄结构。而衡量城镇化的标准则可以从四方面加以分析:一是人口的迁移;二是产业结构变化;三是劳动供给测度;四是居民消费水平。在分析人口年龄结构对城镇化的影响时就可以从这四个标准进行评价,而这也正是人口年龄结构影响城镇化的主要方式。
1. 人口年龄结构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年轻型人口结构中0~14岁人口占比超过40%,且由于其迁移与流动多由家长决定,所以此类人口年龄结构对人口迁移影响不明显。而成年型结构中适龄劳动者占比较高,且有自主决定权,所以流动力强,对人口迁移影响明显。而老年型结构中老年人较多,且受思想桎梏流动意愿低,所以对人口迁移影响最不明显。
2. 人口年龄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年轻型结构下适龄劳动力与劳动力后备资源都十分充足,所以其往往推动产业结构向着劳动密集型发展。成年型结构中适龄劳动力最为充足,因此将推动产业结构向劳动密集型发展,同时技术密集型也会同时得到发展机遇。而老年型结构则会影响产业结构向着服务老年人方向发展。
3. 人口年龄结构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成年型结构由于中年人占比较大,且其家庭负担通常较重,所以为获得更多收入一般会投入更多劳动时间,其劳动供给能力最强。而年轻人与老年人由于家庭负担较轻,所以在闲暇与收入中更倾向于选择闲暇,即劳动力供给更少。因此年轻型与老年型结构下的劳动力供给能力较弱,对城镇化促进也就相对有限。
4. 人口年龄结构对社会消费水平的影响
年轻人由于没有收入来源,消费能力较弱,所以年轻型结构对社会消费水平的影响较小。成年人有自己的经济来源,因此除了生活必需品外还会产生其他项目消费如文化、娱乐等,这对整个社会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将产生较大影响。而老年人虽然有收入来源,但消费意愿并不强烈,且消费习惯不易发生改变,这不利于社会消费水平和消费层次的提高。
(二)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
从上述分析可以基本总结出对城镇化发展最有利的人口年龄结构类型是成年型,其次为年轻型,而老年型结构则最不利于城镇化发展。基于此进一步分析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状况。
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发展变化看,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是对人口年龄结构影响最大的。作为控制措施,计划生育的施行也与我国特殊的国情有关。但从实际情况看,计划生育政策确实对我国人口的迅速增长起到遏制作用,但同时也彻底改变了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根据2010年开展的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0~14岁人口占比为16.6%,65岁以上人口占比8.8%,这标志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正式变为老年型,2015年这一比重上升1.6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受人口年龄结构影响呈现出不同发展状况。首先是我国第二次人口高峰期(1962~1970年)在1982年时为我国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充足劳动力,一直到1990年这段时间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相对较快。而后我国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期(1981~1990年)又在我国进入21世纪后的前13年里为我国贡献了充足劳动力,促进了我国城镇化的又一次快速发展。但在这期间从1991年到1999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则相对较慢。从2015年开始,虽然我国城镇化率仍基本保持在每年1%左右,但这与2013年的1.6%相比仍回落不少,而这也与当前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步入老年型有关。
三、我国城镇化发展对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反作用
虽然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会对城镇化发展产生较大影响,但我国城镇化在发展过程中也同样对人口年龄结构产生了反作用,这就造成了城镇化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间的矛盾,即优化人口年龄结构是为了促进城镇化发展,但城镇化反而带来了人口年龄结构方面的各种问题。这一反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城乡人口年龄结构出现倒置。正常情况下,城镇人口的出生率应低于农村人口,且老龄化速度也应比农村人口快。但我国在城镇化过程中却出现农村人口年龄结构比城镇更快进入老年型,且这一速度要比城镇快的多。分析其原因就在于我国城镇化发展是农村劳动力大量输入的结果。农村人口大量外流,造成农村劳动力极剧减少,这无疑会影响到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农业的发展。而农村作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部分,其发展受阻也必将影响城镇化的长期发展。
二是人口年龄结构存在区域失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总体布局是以点带面,鼓励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而这一举措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这也导致人口迁移上的不均衡。如大批西部农村劳动力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使得西部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年龄结构则呈现出年轻化趋势,这无疑对我国城镇化整体发展的协调性造成影响
四、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调整人口年龄结构的策略
(一)进一步鼓励生育
我国当前老年型人口年龄结构的主要原因是计划生育政策造成育龄妇女规模的减少,同时受生育成本高等多方因素影响,生育行为约束性增强。因此人口年龄结构上的问题仍需调整相关生育政策来解决。针对这一点,我国近年来陆续出台了“单独二孩”、“全面二孩”政策,其目的就在于通过提高出生率来缓解当前的老龄化现状。这些政策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从当前国内的生育情况看,虽已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但出生人口总量并没有如预期迅速增长。究其原因就在于计划生育政策不但改变了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也给现代年轻人增加了更大的压力,即独生子女需同时承担一家三口加四个老人的生活压力,这使得许多年轻人疲于应付而无能力再抚养第二个孩子。对此,我国应在“全面二孩”的基础上进一步出台相应政策来鼓励生育。例如当前有些城市出台的“生育补贴”政策就是鼓励生育的有益探索。但这仍然不够,各地还需围绕如何解决现代年轻人实际困难来继续研究制定出合适的政策,使年轻家庭生育意愿得到提升。
(二)加快中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城镇化进程
改革开放后我国区域城镇化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了区域人口年龄结构的差异化,进而进一步扩大了区域城镇化间的发展差距。这种恶性循环如果不加以遏制,将会给我国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威胁。对此,我国当前应将城镇化发展重点向中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转移,着力解决好“三个一亿人”问题。鉴于这些地区在经济基础薄弱,其城镇化发展可以采取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在城市建设上注重营造出良好的人居环境。同时加强产业扶持,切实解决城镇就业问题,为人的发展创造良好市场环境。此外,应进一步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这些地区的转移,以将更多人口吸引到这些地区,以达到调整人口年龄结构,带动城镇化发展的目的。
(三)加大特色小城镇开发力度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城镇化并不能只注重城市发展,而忽视农村与农业的发展。因此,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均衡和城乡人口年龄结构倒置的最有效途径。根据这一目标,在国内各个地区进一步因地制宜推动小城镇建设是打通城乡一体化的有效路径。一方面,特色小城镇依托当地特色产业,能够充分发挥当地特色资源优势,为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为农村人口提供更多流动的选择。另一方面,特色小镇作为城乡经济间的纽带和缓冲,能够承接部分城市功能,从而优化城乡结构,使城乡布局更为合理,城镇化发展所需的各方面基础配套更为完善,进而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增加人口的良性流动,优化人口年龄结构。
参考文献
[1]李灿.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影响研究[D].长沙:长沙理工大学,2014.
[2]宋琪.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经济效应实证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6.
[3]孟向京,姜凯迪.城镇化和乡城转移对未来中国城乡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J].人口研究,2018,42(02):39-53.
一、农村人口迁移的规模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显示,201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5,278万人,比上年增加1,055万人,增长4.4%。其中,外出农民工15,863万人,增加528万人,增长3.4%。住户中外出农民工12,584万人,比上年增加320万人...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新型城镇化是质量提升的城镇化,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文化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2013年,河南城镇...
第3章辽宁省城镇化发展水平及人口迁移特点3.1辽宁省城镇化发展水平3.1.1辽宁省城乡人口状况根据上表3-1的数据可以看出,2010年辽宁省总人口近437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规模为27187963,占辽宁省人口比重62.15%;乡村人口为16558360,占比37.85%....
一、引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恶化,已经成为了我国主要的人口问题之一。而且据David预测,到2050年世界上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不发达国家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届时人口老龄化将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1].国际上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
如今,第一代独生子女正陆续婚恋育子,独生子女父母逐渐步入老年阶段,独生子女家庭养老俨然成为当下我国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主要探讨人口快速老龄化背景下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
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问题非常严重,自新中国成立后面临了三次人口生育高峰期,使我国人口基数明显增大。在1950年首次出现人口高峰的老年人群在2010年均达60岁,但因平均预期寿命的增长,导致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
新中国成立至今,国内医疗技术飞速发展。依托于先进的医疗技术和不断提升的卫生水准,国内人口平均寿命持续增长,实现了解放前的35周岁到2018预期达到76.6周岁的突破。快速发展的医疗技术以及医师专业技能,对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具有难以取代的作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1](P24)。人的城镇化是对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的解构与超越,是重质量、重内涵的城镇化。人的城镇化重视人的权利、人...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多次提“养老”,可见党和政府极为重视大湾区的养老问题。人口老龄化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积极探索和应对老龄化问题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人口老龄化是指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按照国际通行的这一标准,我国早在2000年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老龄化有加速发展的趋势.从老龄化的这一国际标准来看,人口老龄化反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