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人口学论文 >

基于六普数据分析新疆不同文化程度人口的粗死亡率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11-24 共4266字
论文摘要

  人口的文化程度与死亡水平有密切的关系。第六次人口普查提供了自治区不同文化程度人口的分性别、年龄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为研究新疆不同文化程度人口死亡率差异提供了可能。和以往历次人口普查的不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文化程度划分很细,分为未上过学(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研究生共七个层次。将以往的中专纳入高中层次,将大学分为专科和本科两个层次,增加了研究生层次。本文利用不同文化程度的2010 年年中人口,计算 2010 年不同文化程度的粗死亡率及年龄别死亡率,分析新疆 6 岁及以上人口不同文化程度的死亡率差异及城乡差异。
  
  1 人口数据的调整
  
  由于人口普查数据提供的各地区分性别、受教育程度的 6 岁及以上人口数为年末人口数据,根据人口平衡方程
  
  期末人口 = 期初人口 +(出生人数 - 死亡人数)+(迁入人口数 - 迁出人口数)
  
  考虑到研究对象为 6 岁及以上人口,所以出生人数为 0,并将期初人口改为期中(平均)人口,则相应人口平衡方程为
  
  期末人口 = 期中人口 + 后半年死亡人数 + 后半年净迁入人数
  
  2010 年全区 6 岁及以上期末人口 19965557人,期中人口 19872409 人,假定婴幼儿死人数在前后两个半年及各月中相对稳定(均匀),普查数据中2010 年 5 月至 11 月 的 半 年 时 间 死 亡 人 数 为49077,0~5 岁婴幼儿死亡人数为 4716 人,计算出后半年 6 岁及以上人口的死亡人数为 46719 人。进一步可估计出 2010 年 5 月至 11 月的净迁入人数为 46429 人,这部分人系 2010 年 5 月至 11 月从省外迁入新疆的人数。根据全国按现住地、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迁移人口提供的数据,可以计算出各文化程度的省外净迁入人数占总净迁入人数的比例(表 1)。新疆的人口迁移规律是迁入大于迁出,表中的迁移人数为迁入人数 - 迁出人数,负值表示迁出人数大于迁入人数(下同)【表1-2】

论文摘要

  
  2 不同文化程度人口的粗死亡率
  
  社会经济因素对死亡水平的影响是复杂的,不同因素的作用方向及作用强度各不相同,而且这些因素之间也可能存在较强的互相依赖关系。比如,文化程度、职业及经济收入这三个变量间就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高等文化程度的人口往往有较高的收入及较满意的职业。因此,当我们说高文化程度的人口有较低的死亡水平时,实际上也包含了与文化程度有关的职业、经济收入等其它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由表 3 可以看出,全区不同受教育程度 6 岁及以上人口的粗死亡率由高到依低次为文盲(未上过学)、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研究生。显示出文化程度与死亡率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文化程度越低死亡率越高、文化程度越高死亡率越低。这与过去我国人口学家利用部分地区的资料分析研究的结果完全一致。【表3】

论文摘要

  对于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口,普查资料还根据在校情况进行了划分。从全区 6 岁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的粗死亡率来看,随教育程度的提高,粗死亡率下降十分快,文盲人口比受过教育的人口粗死亡率高 4~70 倍。文盲人口的死亡水平为小学文化程度人口的 4.65 倍,为初中文化程度人口的 15.6 倍,为高中文化程度人口的 20 倍,为大学专科文化程度人口的 27.37 倍,为大学本科文化程度人口的 45.22倍,为研究生文化程度人口的 70.91 倍。

  2.1 不同文化程度人口死亡率性别间的差异

  从表 3 中还可以看到,不同受教育程度 6 岁及以上人口死亡的性别差异表现为男性人口的粗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女性人口,符合一般的规律。全区男女合计的粗死亡率随着受教育程度的不同而变化的情况,与分性别各级教育程度的粗死亡率由低到高的顺序完全一致。文盲人口的粗死亡率男性为女性的 1.47 倍,小学文化程度人口的粗死亡率男性为女性的 1.53 倍,初中文化程度人口的粗死亡率男性为女性的 2.16 倍,高中文化程度人口的粗死亡率男性为女性的 2.77 倍,大学专科文化程度人口的粗死亡率男性为女性的 3.67 倍,大学本科文化程度人口的粗死亡率男性为女性的 4.04 倍,研究生文化程度人口的粗死亡率男性为女性的 3.88 倍。上述数据表明除研究生人口外,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男性与女性的粗死亡率的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女性比男性的粗死亡率下降快。这一点与全国的整体水平相比正好相反,1990 年全国分性别和教育程度的粗死亡率显示,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男性比女性的粗死亡率下降快。

  2.2 不同文化程度人口死亡率城乡间的差异

  根据普查数据中按受教育程度、分性别、城市、镇和乡村的人口数据和死亡数据,可以计算出不同受教育程度 6 岁及以上人口死亡的城乡粗死亡率,见表 4-6。【表4-6】
 

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

    从表 7 中可以发现,未上过学、小学、初中、高中及大学专科五个文化程度具有明显的规律性特点,即在同一文化程度上,城市的粗死亡率最低,乡村的的粗死亡率最高。并且,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男女合计城乡的粗死亡率差异呈现先快速缩小再快速增大的“U”形走势,在初中文化程度上差异达到最小。未上过学人口的粗死亡率镇和乡村分别比城市高出 36.85%和 147.80%,小学文化程度人口的粗 死亡率镇和 乡村分别比 城市高出 7.53% 和39.09%,初中文化程度人口的粗死亡率镇和乡村分别比城市高出 0.65%和 1.36%,高中文化程度人口的粗死亡率镇和乡村分别比城市高出 12.75%和41.04%,大学专科文化程度人口的粗死亡率镇和乡村分别比城市高出 42.49%和 104.12%。【表7】

论文摘要

  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文化程度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城市当中,在镇和乡村当中人口很少,尤其是研究生文化程度的人口分布在镇和乡村仅 5000 余人,可比性较差。

  2.3 不同文化程度人口死亡率地区间的差异【表8】

论文摘要

  
  根据普查数据提供的分地区、受教育程度的 6岁及以上常住人口数据的分地区、受教育程度的 6岁及以上死亡人口数据,可以比较按地区分的不同受教育程度的 6 岁及以上人口的死亡率。由于按地区划分文化程度,多数地区研究生文化程度人口很少,未做死亡率分析。

  表 8 显示出未上过学的人口粗死亡率差别最为明显,而且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粗死亡率最高的几个地区分别是和田地区 53.81%、吐鲁番地区40.42%、喀什地区 38.89%、阿克苏地区 35.88%。这四个地区的粗死亡率超过全区平均水平。粗死亡率接近全区平均水平的有克孜勒苏 29.45%、哈密地区 27.84%、巴音郭楞 25.15%。上述 7 个地州地处南疆和东疆,是少数民族为主要人口的条件艰苦地区,其整体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平均文化程度较低,生活环境恶劣。粗死亡率最低的几个地区分别是乌鲁木齐市 16.94%、阿勒泰地区 16.74%、克拉玛依市 16.36%。其中粗死亡率最高的和田地区是全区平均水平的 1.73 倍,是最低的克拉玛依市的 3.29倍。

  小学文化程度人口粗死亡率最高的几个地区分别是吐鲁番地区 8.58%、阿勒泰地区 8.01%、哈密地区 7.80%、喀什地区 7.75%,死亡率最低是乌鲁木齐市和伊犁地区 5.20%。其中最高的吐鲁番地区是全区平均水平的 1.29 倍,是最低地区的 1.65倍。其差别较未上过学大为降低,地域特点也不很明显。

  初中文化程度人口粗死亡率最高为阿勒泰地区 2.95%,最低为克孜勒苏和和田地区 1.64%,其中最高地区是全区平均水平的 1.48 倍,是最低地区的 1.80 倍。高中文化程度人口粗死亡率最高为阿勒泰地区 2.12%,最低为哈密地区 1.25%,其中最高地区是全区平均水平的 1.36 倍,是最低地区的 1.70倍。大学专科文化程度人口粗死亡率最高为阿勒泰地区 1.86%,最低为乌鲁木齐市 0.85%,其中最高地区是全区平均水平的 1.63 倍,是最低地区的 2.19倍。大学本科文化程度人口粗死亡率最高为阿勒泰地区 1.26%,最低为吐鲁番地区 0.32%,其中最高地区是全区平均水平的 1.83 倍,是最低地区的 3.94倍。【表9-10】

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

  
  3 讨论

  分析不同受教育程度 6 岁及以上人口的粗死亡率,随着教育程度的上升而逐渐下降的规律是十分清晰的。受过大专程度及以上教育的人口粗死亡率比文盲人口明显低很多,反映了高等教育对人口死亡的影响较大。文化程度越高,在校时间越长,学校环境下的死亡风险一般要低于各种职业环境下的死亡风险。有些文盲青少年虽然身体健康,但由于过早进入了不同职业的劳动队伍,死亡风险也比在校青少年大。文盲人口过高的死亡率的另一个原因在于文盲人口中老年人口所占比例较大,而老年人口的死亡率又相对较高。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男性与女性的粗死亡率的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女性比男性的粗死亡率下降快。这一点与全国的整体水平相比正好相反。

  在分城乡、性别方面,显示出男性的初中文化程度人口的粗死亡率城市和镇略高于乡村,这主要是由于在城市当中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外来常住人口,他们所处的经济和社会地位较低,医疗保障较差,而且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多集中在重体力、高风险行业等因素,导致死亡率相对较高。同样的女性也具有初中文化程度人口的粗死亡率城市略高于镇,以及高中女性城市略高于镇的特点。

  按分地区、性别分析,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各地区 6 岁及以上人口的粗死亡率逐步降低,粗死亡率差异呈现先快速缩小再快速增大的 U 形走势,在小学文化程度上差异达到最小,在未上过学的人口中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南疆和东疆的自然条件条件艰苦,整体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平均文化程度较低,生活环境恶劣,粗死亡率较高。较为特殊的有两个地区,一个是阿勒泰地区,其未上过学的人口死亡率很低,但在其他文化程度上均最高;另一个是和田地区,其未上过学的人口死亡率最高,而其在初中文化程度上死亡率快速下降到最低。这两个地处新疆最北端和最南端地区的“一低多高”和“一高一低”现象在按性别分的地区比较中也存在,很值得进一步分析研究。

  综上所述,文化程度越高的人,死亡水平越低。受教育程度不仅标志着社会成员个人文化科学知识水平的高低,而且是反映人口素质的重要标志。

  人们随着文化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自身的生命发展规律的认识也不断增加,因此在饮食起居、个人卫生、运动等生活的各方面将尽力遵循科学的规律,有利于提高人口健康水平。因此,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平,不仅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而且还有利于增强人民体质,对降低人口死亡率提高全民族人口素质有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谢韦克. 中国不同文化程度人口的死亡水平 [J].中国人口科学,1995,3:28-33
  [2] 普雷斯顿,霍伊维兰,郑真真,等. 人口统计学(人口过程的测量与建模) [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2-3
  [3] 陈宗胜,周云波. 文化程度等人口特征对城镇居民收入及收入差别的影响—三论经济发展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J]. 南开经济研究,2011(4):40-42
  [4] 杨瑞敏. 年龄、文化程度、婚姻、职业与人口死亡率的关联模型 [J]. 西藏科技,2006(10):8-10
  [5] 胡平,孙福滨,刘海城. 不同受教育程度人口的死亡水平差异 [J]. 人口与经济,1997,(5):35-4526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人口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