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语言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社会语言学论文 >

职业语言的涵义、特点及其培养路径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发布于:2014-08-25 共4573字
论文摘要

  一、提出问题

  《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2—2020 年) 第三章重点工作之一就是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纲要中明确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要科学设置语言文字相关课程,以提高语文鉴赏能力、文字书写能力和语言表达与交际能力为重点,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及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要“加强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从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平台、中国期刊网等情况来看,国内外对语言能力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职业汉语能力领域,在中国知网检索到的 15 篇相关研究成果,大多是从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正在推广的职业汉语能力测试出发,探索的问题集中在“如何完善职业汉语能力测试”、“职业汉语能力测试对课程改革的启示”、“职业汉语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职业汉语能力的作用研究”等方面,代表性的文章有: 朱丹的《职业“言意体”的生成能力———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着力点》、郭灵云的《大学生职业汉语及就业能力问题的调查与分析———基于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在京沪高校的开展为例》、冯桂华和万欢寿的《“职业汉语能力”的启示———对母语教育的反思》、高虹的《培养职业汉语能力提高职场核心竞争力》、王春凤的《项目导向教学法在职业汉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等。但是以高校学生的职业语言能力为直接研究对象的成果寥寥可数,研究领域也较为狭窄,代表性的文章只有蔡荷芳、许信旺的《导游专业职业语言的特点与能力培养》从导游职业的角度探索了导游职业语言的特征及培养方法,其他的都集中在“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对职业语言能力的作用”等方面,如康静、陈丽君的《在工程任务课程化模式下培养学生“职业性语言能力”的思考》、王耀辉的《谈职校学生职业语言能力的培养》等。

  以上研究成果虽然名为“职业汉语能力”或“职业语言能力”研究,但是都较少从真正职业的角度谈语言能力的培养。

  包括国家正在推广的职业汉语能力测试,测试目标也只是针对通用的语言能力,没有体现职业性。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和职业教育体系都强调培养应用型人才,现阶段的应用技术大学是集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于一体的新型大学类型,既有高等教育属性,又有职业技术教育属性,学生的职业语言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所以围绕高校学生职业语言能力培养这个课题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

  二、职业语言的涵义及特点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就随之出现,不同的社会分工就造就了不同的职业,这样,行业或者说职业就产生了,人们也就根据不同的职业分成了不同的社群。不同社群的人,其思维方法、心理特点、意识形态和认知机制也随之不同,具有明显的职业特点。而职业特点表现在不同的职业人的言语行为上,就产生了他们内部约定俗成的遣词组句的“规则”,那么,职业不同的人们,在心理和思维方面形成了符合职业特点的定势,言语也相应“行业化”或叫做“职业化”,所以说,职业语言是在一定的社会团体内部使用的特殊的交际用语。这种特殊用语适用于不同行业的人们,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行话”( work place jargon) 。使用“行话”的人由于某种共同的特征联系在了一起,这些特征除了地域之外还包括职业、行当、年龄、爱好的不同等因素,他们的“行话”就携带了特定的文化信息,行业色彩也就随之产生。也有学者指出,职业语言的属性是某个群体的语言变体,这个群体是不同的社会阶层为自身利益而组织起来的。职业语言与大众使用的标准语是相对的,职业语言自成体系,有大量的人造词汇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在各自的行业内部流通,它使用方便、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反映了使用者的需求和文化内涵,职业语言也不像标准语,它不具有独立的语音系统、基础词汇、语法结构。总的来看,职业语言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携带了大量的文化符号,因此,职业语言可充当术语使用,又比术语生动活泼,言简意赅; 职业语言属于非标准语的范畴,具有鲜明的表现力和职业色彩,主要用在非正式的口头交际和比较随意的场合。一些研究社会语言学的专家将职业用语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没有保密性质的职业用语。另一类是秘密语,对非本行业的人保密,秘密语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是各行业、集团因内部交际的需要而创造并使用的语言变体,这种语言变体具有保密性质。

  据侯琳在《语言与职业浅议》一文中说,职业语言有两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有严密的语域。因为职业语言由来已久,交际环境固定,词汇意义约定俗成,人们由于阶层不同、行业不同,语域也就相对稳定。俗话说的“隔行如隔山”,即指职业用语的语域严密性。二是具有反域化倾向,职业语言产生至今,绝大部分用语还局限在有限的行业范围内,但出现了部分职业语言正逐步呈现出反域化的倾向,潜伏着“专有术语普通化”的趋势。近年来,随着应用技术大学的出现,国家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正不断深入,今后,与专业结合的职业语言能力势必成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职业语言能力的培养途径

  应用型人才的语言能力由两部分构成: 通用语言能力和职业语言能力。通用语言能力指的是应用型人才运用普通话的能力,职业语言能力指的是一种具有行业特点的社会语言运用能力,其中的语言交际能力便是最重要的能力。良好的职业语言能力不仅应具备高超的普通话交际能力,还应具备具有职业素养、专业背景、适应职业岗位要求的特定语言能力。如旅游专业的人才必须能够进行现场解说,计算机服务专业的人才必须能够对产品或程序进行逻辑性、条理性的介绍,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则必须具备公关、营销乃至商务谈判的语言能力。应用型人才一般都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由于他们战斗在各行业的第一线,职业语言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调查表明,社会各类从业人员尤其是服务性行业的从业人员都很重视职业语言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已经将员工的职业语言能力纳入到员工的绩效考核指标当中。由此可见,应用型人才职业语言能力的培养要尤其重视,而培养途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大学的应用文写作教学应围绕突出学生职业语言能力的培养进行改革。大学应用写作教学的重点内容是职场应用写作,职场应用写作离不开职业语言的运用。实际上,职场各类应用文的写作能力就是职业语言的运用能力,作者在进行专业应用文写作之前,首先要熟悉本专业的词汇、术语,还必须有专业知识支撑,在处理与本专业相关的事务上有自己独到的观点,职业语言能力就这样形成了。职业语言的形成离不开职业知识,职业知识的形成有赖于职业经验,职业经验又来源于职业实践,所以,高水平的应用写作者必须要经历大量的专业实践,才能形成专业知识,写出专业术语正确、格式规范的专业应用文,这个写作的过程也是职业语言能力形成的过程。而目前高校的应用文写作多被视作公共基础课开设在大学低年级,其弊端是学生刚入学才初步接触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对专业认识尚未深入,无法写出有较强的具有专业知识的应用文,难以形成实际工作中特定职业场景所需的应用写作能力。如果把应用文写作开设在高年级的话,学生经过了专业学习与实践,有了丰富的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再来学习应用文写作,他们的职业语言的能力肯定有提高很大。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了解不同专业对职业语言的不同要求,然后针对不同的专业制定职业语言学习目标和考核标准。在教学中要紧扣学生的专业实际,将通用的应用文写作升级成“财经应用文”、“法律应用文”、“科技应用文”、“新闻传媒应用文”、“礼仪示情文书”等专业应用文,将学生的通用语言能力提升为职业语言能力,同时还要针对专业的特殊性,补充、更换相关内容,让学生学以致用。要完成这个改革,除了对课程体系、教学时段、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以外,还要求教应用写作的教师走进不同的专业,使自己所教的应用文与教学对象的专业结合,才能实现师生双方的职业语言能力的提升,这无疑也是对教师的一个挑战。

  其次,改善课堂教学方法,重视具有专业性的语用教学。

  目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很重视校企合作,高校都认为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途径。校企合作的好处是学生有学用结合的机会。职业语言课程的开设也可借鉴这种教学方法,以用促学,以用导学,引导学生关注本行业的专业用语情况。教师则应开发一种“学用结合”的教学模式,带领学生对行业用语的特点、职业语言的规范性以及职业语言与建设企业文化的关系等论题进行研究。行话是在行业中流行颇广的行业用语,具有表义准确、简洁贴切、形象生动的特点,教师若能使用专业术语进行教学,则增加了学生对职业语言的了解,同时也方便他们迅速理解行业行为的意图、效果。另外,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过程中,也大多需要借助这样的“行话”,才能使专业性表达更贴切、更科学、更专业。作为应用型人才,必须储备丰富的职业语言,才能迅速融入职场,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院校应顺应市场需求来设计与安排职业语言的教学,首先需要完成人才与岗位从语言上的扣合,也就是要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准确定位不同专业的职业语言能力标准。从近几年的人才招聘来看,应聘者的专业语言运用能力在许多招聘条件中都被明确的列入重要标准之一,而职业语言能力就是深层次的沟通表达能力的体现,这种能力必将成为应用型人才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的显性竞争力。从这点来看,课堂教学中融进职业性的语用教学势在必行。

  最后,把建设规范性的职业语言提到议事日程。所谓“夫言有术,与智者言,依于博; 与博者言,依于辩; 与辩者言,依于要; 与贵者言,依于势; 与富者言,依于豪; 与贪者言,依于利; 与勇者言,依于敢; 与愚者言,依于说”。就是说语言具有行业性特点,它强调在交际中语言必须注意针对性、适应性。不同职业均有各自的职业语言规范性要求,我们在应用中更要因行业或职业的不同区别对待。目前我国在电信、酒店旅游、金融保险等行业对职业语言规范都做了很详尽的规定,如中国电信、广之旅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等,都要求员工使用规范的职业语言。学生职业语言能力的培养不能局限在第一课堂,而要利用第二课堂的诸多平台和校外的实习、实践场所,创造条件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得到充分的专业动手能力的训练,才能让职业语言的培养与行业、专业结合起来,因此建好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对培养职业语言能力至关重要。比如导游专业的职业语言带给游客很强的审美感受和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因为它具有很强的现场性、生动性和时效性,应该安排导游专业的学生参加真正的导游实践,使学生在实际的导游业务中感受职业语言的准确性、规范性,灵活运用自己本专业的“行话”; 秘书专业的职业语言的规范性体现在分清对象、讲求策略、含蓄得体、审慎反应敏捷。而法律专业职业语言的规范性,则要求定义清晰、术语准确、逻辑严密、条理性强,以此类推,各行业的职业语言都有各自的规范性要求。只有掌握各自的规范性标准,才能有针对性地培养职业语言能力。故此,职业语言能力的培养要注重体现行业特点的规范性要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职业语言在社会生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职业语言能力是应用型人才专业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要加强职业语言能力的培养,必须更新观念,注重行业规范,构建职业语言培养的训练体系,从而培养出适应新时期职业要求发展的不同人才。而对职业语言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必将成为社会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 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2 -2020 年) [R].2013 -01 -03.
  [2]侯琳. 职业圈[J]. 语言与职业浅议,2000( 2) .
  [3]刘中富. 秘密语社会化的表现及其原因[J]. 汉语学习,1997.
  [4]李婷. 文学教育[J]. 应用型人才职业语言能力的培养,2013( 20) .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社会语言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