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鉴定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法学论文 > 法律论文 > 司法鉴定论文 >

脊柱损伤的法医学案例中MRI检查的应用

来源:法制博览 作者:武鹏
发布于:2020-07-09 共2834字

  摘    要: 目的:探讨在脊柱损伤法医学鉴定中MR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60例具有脊柱损伤的法医学案例患者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鉴定方式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予以多层螺旋CT诊断,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核磁共振技术(MRI),比较两组案例的诊断效果及准确性。结果:研究组诊断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参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不同类型的脊柱损伤类型准确性均略高于参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常规螺旋CT诊断方式相比,MRI在脊柱损伤医学鉴定工作中具有更为明显的诊断价值,可对脊柱损伤情况进行清晰观察及展示。

  关键词: 医学鉴定; 多层螺旋CT; MRI; 脊柱损伤; 诊断效果;

  脊柱损伤作为较为常见的法医学鉴定损伤,且随着近年来我国交通的完善以及私家车数量的日益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率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因交通事故所致的脊柱损伤病例越来越多。对于绝大部分的受害者而言,脊柱损伤常常会合并脊髓损伤,在临床诊断中X线与CT检查得到非常广泛应用,同时具有一定优势及效果。但因脊髓损伤会伴发小的隐性骨折等情况,因而传统诊断方式难以准确检出,无法满足法医学鉴定要求。随着影像设备技术的发展,高场强的磁共振设备因其所具有的多信息、强大后处理功能以及扫描范围广等特点,在临床诊断中有助于提高脊柱损伤诊断有效性与准确性,因而在法医学鉴定中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次研究对象选择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具有脊柱损伤的法医学案例60例患者,分成两组后分别予以多层螺旋CT及MRI,比较其临床诊断价值。现分析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基线资料

  试验对象选自2019年1月-2020年1月,总计60例,均为脊柱损伤的法医学案例,根据不同鉴定方式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参照组各30例。研究组(n=30):男16例,女14例;年龄18-66(42.59±7.05)岁。参照组(n=30):男15例,女15例;年龄18-69(41.74±6.85)岁。两组患者案例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一般方法

  全面了解及掌握患者损伤经过后,予以常规骨科及神经系统检查,然后参照组借助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研究组联合多层螺旋CT与MRI诊断。

  (三)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诊断效果以及脊柱损伤类型准确性。
 

脊柱损伤的法医学案例中MRI检查的应用
 

  (四)数据分析

  以SPSS22.0版本软件建模计算研究数据。计数型指标以n、%描述以及(x2)检验,计量型指标以描述以及(t)检验。P<0.05——证明试验指标差异显着。

  二、结果

  (一)比较两组患者诊断有效性

  研究组诊断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参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二)比较两组患者脊柱损伤类型准确性

  研究组患者韧带损伤40.00%(12/30)、脊髓损伤53.33%(16/30)、椎体损伤43.33%(13/30)、椎弓骨折46.67%(14/30)、压缩性骨折56.67%(17/30)、粉碎性骨折50.00%(15/30)、神经根损伤60.00%(18/30)、软组织损伤53.33%(16/30)及骨折伴移位50.00%(15/30)不同类型的脊柱损伤类型准确性均略高于参照组的30.00%(9/30)、40.00%(12/30)、33.33%(10/30)、26.67%(8/30)、36.67(11/30)、30.00(9/30)、40.00%(12/30)、36.67%(11/30)、33.33%(10/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诊断有效性对比[n,(%)]
表1 两组患者诊断有效性对比[n,(%)]

  三、讨论

  人类机体具有非常复杂的脊柱结构,同时形态特殊,在脊柱中期主要的组成部分为颈椎与胸椎等部位,脊柱内部含有脊髓,其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构成部分之一。通常情况下,脊柱损伤病情较为严重,并且伴有较为复杂的损伤情况,病情严重者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一般来说脊柱损伤多见于交通事故中,因而在法医鉴定中需加强对这类伤害的重点关注。脊柱损伤患者在临床上常常会伴有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其中最为常见的是闭合性损伤,对于脊柱损伤患者常常会合并脊柱骨折、骨折脱位或者椎间盘突出等。而导致上述情况发生原因在于,大部分患者致伤因素为间接暴力所致的脊柱过度伸屈、倾斜或旋转,极少患者的脊柱损伤是由直接暴力所致。发病机制如下:(1)当人体运动中会在瞬间改变激素情况,惯性会直接作用于人体脊髓,最终导致脊髓挫裂伤或者震荡的出现。(2)人体在过度动作时也有可能导致椎体移位的发生,一旦发生该类情况便会导致边缘及韧带同时向两个方向进行挤压,最终导致脊髓挫伤的发生。(3)若椎骨或椎骨附件发生骨折便会产生一些碎骨块,碎骨块可能会导致其脊椎或者椎间盘突出压迫情况,尤其对于颈部位脊柱而言更易造成损坏。有相关研究资料表明,在全部脊髓损伤中颈髓损伤的占比为50%。

  MRI作为当前临床常用检查仪器,在临床诊断中主要是依据机体内的氢原子核,通过核磁共振的磁场射频脉冲刺激人体后测定其内部运动质子,最终通过计算机技术呈现。在应用MRI诊断技术时期最为重要的技术参数为T1及T2,通过该技术能够在诊断脊柱损伤中准确全面观察其韧带撕裂、椎体骨折以及椎间盘突出等症状。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检查脊髓水肿及出血、脊髓挫裂伤以及脊髓受压缺血等,具有显着地诊断效果。常规的CT骨组织检查尽管也能得到较好的诊断效果,但MRI诊断技术的成像分辨率更高,尤其对于脊髓以及脑组织中灰质与白质而言能够非常准确与清晰呈现。除此之外,通过MRI可立体扫描患者脊髓三维结构,检测人员可直观地观察到相关组织,并且准确观察脊髓病变全貌与脊髓周围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本次研究中,研究组诊断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参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与常规螺旋CT诊断方式相比,MRI在脊柱损伤医学鉴定工作中具有更为明显的诊断价值。除此之外,韧带损伤、脊髓损伤、椎体损伤、椎弓骨折、压缩性骨折、粉碎性骨折、神经根损伤、软组织损伤及骨折伴移位等不同类型的脊柱损伤类型准确性均略高于参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MRI在脊柱损伤医学鉴定工作中可对脊柱损伤情况进行清晰观察及展示,但为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仍需要进一步加强临床病情分析与观察,并且不断地提高诊断技术,以便在法医学鉴定中更加全面了解及掌握案例具体情况。

  综上所述,MRI在法医学鉴定中可有效地诊断脊柱损伤个方面情况,从而提高对于案例具体情况的了解及掌握,提高法医学鉴定准确度。值得大量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梁宇宁.脊柱、脊髓损伤的法医学鉴定分析[J].法制博览,2019(5):153,152.
  [2]陈雪凌.MRI在脊柱损伤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意义[J].法制与社会,2019(7):96-97.
  [3] 段冶.57例脊柱、脊髓损伤的法医学鉴定分析实践[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7,11(10):97.
  [4]张丽君.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脊柱损伤的法医学鉴定意义[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6,17(2):175-176.
  [5]欧阳兆旭.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脊柱损伤法医临床伤残等级鉴定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36):138-139.
  [6]刘会,狄胜利,王旭,等.儿童无骨折脱位胸脊髓损伤因果关系鉴定分析[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5,30(3):315-316.
  [7]朱海标,狄胜利.骨质疏松者椎体压缩性骨折法医学鉴定1例[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7,32(6):660-661,后插1.

作者单位:沈阳佳实司法鉴定所
原文出处:武鹏.MRI在脊柱损伤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意义[J].法制博览,2020(19):145-146.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法医学论文
返回:司法鉴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