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鉴定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法学论文 > 法律论文 > 司法鉴定论文 >

锡纸技术开门的原理与痕迹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10-17 共3171字
论文摘要

  一、 引言

  二、 锡纸开锁工具组成简介

  技术开锁因其隐蔽性和便捷性的特点,成为犯罪分子侵入防盗门实施入室盗窃的主要手段.其中,锡纸技术开锁方式工具轻巧、上手简易、开启时间短暂,在近两年技术开锁案中的使用比例越来越大,对社会治安构成了严重危害.在此,笔者就多起锡纸开锁入室盗窃案的锁具进行了提取和研究,分析其原理以及成痕特点,并将其特有的痕迹特征予以总结和归纳,从而为锡纸开锁案件的认定提供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为侦查提供线索.

  锡纸工具所用的"锡纸",实际上是铝箔纸,常用于烧烤、烫发、航空食品包装等日常用途.一套锡纸开锁工具由钥匙胚子、条状锡纸(铝箔纸)、压板以及顶针组成(如图1所示),其中钥匙胚子没有牙花,胚子的尾部是一个能够左右晃动的把手;锡纸材料为铝箔,条状锡纸的长度与钥匙胚子纵向长度相对应.锡纸开锁的目标为普通家用防盗门上经常使用的平口咔吧锁(横向一字型锁)和半圆型咔吧锁(如图2所示).

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

  三、 锡纸技术开锁原理

  日常防盗门上使用的平口咔吧锁和半圆形咔吧锁均采用上下弹子(平头弹子和圆头弹子)结构,依靠平头弹子进行闭锁.闭锁状态时,平头弹子和圆头弹子受重力和弹子弹簧的作用力而下沉,圆头弹子部分位于锁芯弹子孔内,部分游离于锁芯匙槽;平头弹子部分位于锁体弹子孔内,部分位于锁芯弹子孔内.这样,平头弹子作为制栓阻碍了锁芯和锁体的相对运动,要开启锁具,必须要解除平头弹子对锁芯锁体的约束.

  将铺有锡纸条的钥匙胚子插入锁芯孔时,锡纸中部受顶针柱面作用而鼓起,位置高于原配钥匙所有牙花的高度,从而将锁芯内的圆头弹子全部顶起,圆头弹子下半部分从锁芯匙槽处进入锁芯弹子孔,上半部分被顶入锁体弹子孔;平头弹子又受到圆头弹子的上顶作用全部进入锁体内.这样,圆头弹子被卡在了锁芯和锁体之间,成为锁具的制栓(如图3所示).

论文摘要

  在工具开启过程中,锁芯弹子孔上缘以及锁体弹子孔下缘对圆头弹子的柱面不断施加挤压作用力,方向相反,圆头弹子会以锁芯锁体分界线为轴发生扭转,导致圆头弹子端面同锡纸进行左右反复摩擦.由于锡纸具有质软和容易形变的特点,在受到圆头弹子端面的摩擦以及弹子压力的共同作用下,会不断变形并降低位置,使得圆头弹子不断下落.当某颗圆头弹子的上端完全滑落到锁芯弹子孔内后,锁芯以及锁体不再挤压圆头弹子,锡纸也不再形变.

  当所有圆头弹子滑落到锁芯之后,旋转钥匙胚子把手便能够开启(如图4所示).

论文摘要

  四、 锡纸技术开锁留痕特征分析

  笔者将锡纸开锁分为三个过程进行分析

  (1)将附有锡纸条的钥匙胚子插入锁孔内部这一过程,是锡纸开锁的第一阶段.在胚子插入过程中,由于顶针柱面对锡纸的支撑,锡纸与圆头弹子端面产生刚性摩擦.由于锡纸主要成分是铝箔,而圆头弹子主要成分是铜合金,后者硬度高于前者,因而在二者作用过程中,锡纸作为承痕客体会留下圆头弹子端面划过的痕迹,而圆头弹子作为造痕客体不会在端面形成明显痕迹,与钥匙开启痕迹混杂在一起,难以甄别.

  (2)钥匙胚子完全插入锁孔内部,抽出顶针并持有胚子把柄进行左右晃动,直到锁芯开启为止,这是锡纸开锁的第二阶段.由于锁芯锁体弹子孔与弹子公差的存在,圆头弹子在弹子孔横切面方向有较小的活动范围.当晃动胚子把柄使锁芯朝一侧偏转时,锁芯与锁体发生错位,锁芯弹子孔上缘与锁体弹子孔下缘分别对圆头弹子柱面施加剪切力,方向相反,圆头弹子以上下弹子分界处为轴发生扭转,当圆头弹子顶部另一侧与锁体弹子孔壁或者圆头弹子底部另一侧接触时,圆头弹子不再扭转,晃动把手朝一侧的扭转到达极限.此时,锁芯弹子孔上缘与锁体弹子孔下缘对圆头弹子两侧柱面施加的剪切力也到达极限,会在圆头弹子接触部位留下剪切痕迹(如图5所示).

论文摘要

  在左右晃动把手时,圆头弹子端面反复摩擦锡纸条,在锡纸条横切面形成擦划痕迹,圆头弹子端面也会形成微弱擦划痕迹.随着锡纸条的不断变形,圆头弹子也会不断下沉,锁芯锁体弹子孔边缘对圆头弹子柱面施加剪切力的位置会逐渐升高直到圆头弹子上半部分完全进入锁芯弹子孔内,因此,在圆头弹子柱面上半部分会形成连续而密集实际案例中,由于弹子材质大于锡纸,圆头弹子端面与锡纸摩擦形成的横向擦划痕迹比较轻微,与钥匙正常开启形成痕迹混在一起难以识别.圆头弹子柱面上半部分形成的剪切痕迹带特征较为可靠,其清晰程度受开锁者扭转力大小的影响.增配钥匙开启以及单钩工具等常见技术开启方式开启锁体时,均不会在圆头弹子柱面形成相应痕迹,故而该痕迹特征价值较高.

  此外,钥匙胚子边棱与锁芯匙槽摩擦形成的纵向擦划痕迹也较为可靠,因为钥匙正常开启锁具情况下,钥匙扭转不会受到阻力,钥匙边棱对锁芯匙槽的纵向摩擦力较小,不会形成明显痕迹,而锡纸开锁过程中钥匙胚子与锁芯匙槽部位是一个反复摩擦的过程,受钥匙胚子宽度、厚度以及材质的影响,该痕迹清晰程度有所差异.

  (3)锁芯开启之后,将顶针重新插入锡纸条内将锡纸顶起,按住锡纸条和顶针将钥匙胚子取出,这是锡纸开锁的第三阶段.由于钥匙开启锁芯时圆头弹子的高低位置不同,在锡纸开锁成功后锡纸条会形成高低不同的排列,如果直接将锡纸条取出,圆头弹子会对高低起伏的锡纸条进行摩擦和撕扯,容易造成锡纸条的破碎分离,散落在锁孔内部.因此,在成功开启锁芯之后,必须重新插入顶针顶起锡纸方可随钥匙胚子缓慢抽出.实际案例中,案犯往往因心理紧张,在开启防盗门之后忽略这一过程,因而容易将锡纸碎片残留在锁芯内,如果碎片量较多,会影响锁芯的后续开启.笔者拆卸了几起锡纸开锁案件的锁芯,经观察,在多个锁具内部发现了大小和数量各异的锡纸碎屑.理论上讲,如果案犯在安装锡纸条以及技术开锁一系列活动中没有戴手套,锡纸碎片上会携有案犯DNA,经笔者调研,全国范围内锡纸开锁案件有DNA比对破案成功案例,但总数不多.

论文摘要

  2012年5月4日,浙江省海宁市海洲街道发生一起入室盗窃案件,事主回家时发现钥匙插入受阻,无法正常开启防盗门,遂报警.锁匠协助将锁头拆下之后,技术人员对现场进行了勘验,并将锁头以及原配钥匙进行提取.笔者在实验室对锁头进行观察时,发现锁孔内有物质残留,疑为锡纸,遂使用竹签将其轻轻压入锁芯孔最内部,在不妨碍钥匙插入的情况下,卸下锁芯(取下锁芯固定片,将钥匙完全插入锁芯孔后扭转小角度外拉,可连同锁芯一起取出),发现锡纸碎屑(如图7所示).

论文摘要

  将锁芯圆头弹子并排放置,打光照射后,在其上半部分发现光亮痕迹带.笔者将锁头另一端锁芯(插芯门锁由门外和门内两端锁芯组成)卸下,将圆头弹子并排放置,与技术开启的锁芯内圆头弹子放在一起进行拍照观察,对比明显(如图8所示).

论文摘要

  另外,笔者在锁芯匙槽侧面发现几条光亮的纵向擦划痕迹,与钥匙插入方向相垂直,肉眼便可观察清楚(如图9所示).

论文摘要

  六、 讨论

  锡纸技术开锁,会在锁芯圆头弹子柱面的上半部分形成挤压擦划痕迹带,并在锁芯匙槽侧面形成纵向擦划痕迹,而且多会留有锡纸碎屑,这些痕迹可作为认定锡纸工具技术开锁的直接依据.在相关案件的勘查过程中,首先将锁头从防盗门中拆下,观察锁孔内有无锡纸碎屑残留,碎屑明显,可以对锡纸开锁进行确定;如果碎屑较大,可立即进行DNA检测.如果锡纸碎屑不明显,应当拆卸锁芯,将圆头弹子取出观察柱面痕迹特征以及锁芯匙槽侧面擦划痕迹特征,从而对锡纸技术开锁进行定性.

  理论上说,锡纸开锁过程中存在锡纸与圆头弹子的物质交换,如进行理化检验,一定能在圆头弹子端面检测到铝元素成分.但是,理化检验成本较高,耗时耗力,通常情况下,基层公安机关往往条件有限,如不能在锁芯匙槽内发现明显锡纸碎屑,时常将锁具搁置,延误破案进程.

  通过对圆头弹子柱面及锁芯匙槽侧面两个部位的痕迹特征进行检验,即可确定作案方式,从而缩小侦查范围,为案件串并提供依据.

  的剪切痕迹带(如图8所示).另外,在晃动把手过程中,钥匙胚子边棱与锁芯匙槽不断擦划,会在锁芯匙槽部位形成与钥匙插入方向相垂直的擦划痕迹(如图6所示).与原配钥匙开启不同,锡纸开锁过程中钥匙胚子与锁芯匙槽部位是一个反复摩擦的过程,因而会形成痕迹,通常平口咔吧锁的擦划痕迹位于侧边,半圆型咔吧锁的擦划痕迹位于匙槽下边.

 

  参考文献:

  [1] 戴林.特殊痕迹检验[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司法鉴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