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主要以文献法、访谈法、归纳法等科学研究方法,以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部分初高中师生代表为研究对象,以双基背景下物理初高中衔接兴趣培养为研究重点,对促进物理初高中衔接兴趣培养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索。在新高中生原初中物理知识、兴趣基础上,发挥高中物理课程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优化教学措施,激发学生兴趣,促进物理初高中衔接。
关键词 : 双减;物理;衔接;兴趣;
1 、研究背景
中学物理课程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存在已久,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重拳整治教培机构,一个崭新的问题呈现在教育工作者面前。初高中物理课程教学一脉相承,相互衔接,与初中物理课程相比,高中物理更加抽象,学习难度增大。在校外培训机构助力减弱的背景下,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现象尤为突出。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基础学科。今日之物理,明日之技术,物理学科的发展将推动科学技术发展。中学物理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2019年教育部颁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从高考层面回答了“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1]。高考对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2011年版)》将物理课程内容划分为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两部分[2]。《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分为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3]。兴趣是中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动力,也是学生物理学科素养培养的基础。
关于兴趣在心理学中目前有多种表述,具有代表性的有兴趣是积极探求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发展起来的。《辞海》教育学分册定义兴趣是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由获得这方面的知识在情绪体验上得到满足而产生,与需要相联系。“双基”背景下物理初高中衔接兴趣培养以立德树人为导向、以培养中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为目的,以中学生生活中已有的实际经验、实际实例、物理知识为起点,在中学物理教学实践中通过实验、借助数学工具,运用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发生、发展起来积极探索事物表象背后本质特征与普遍规律的心理活动倾向。这种心理活动倾向,由学生进行高中物理课程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情绪体验得到满足而产生,与中学生不断超越自我的心理相联系。
高中物理课程与初中相比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大幅度提升,对学生科学思维的要求显着提高,《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对高考考查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均做了相应要求,学生学习难度随之提高。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物理初高中衔接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高中物理课程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2、 调查分析
怀着物理初高中衔接教学学生为什么普遍缺乏兴趣的疑惑,笔者于2021年暑假期间对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城关镇、栾川乡若干初高中师生代表进行了访谈。
部分初中学校长期缺乏物理专职教师,物理学科教学工作由其他学科教师、物理学(师范)专业实习生或应届毕业生担任,对教情、学情把脉不准,教材分析不彻底,设置教学目标较高,与学生前知识、前概念差距较大,学习难度加大,致使部分学生自接触物理课程就产生畏惧心理,对中学物理课程失去兴趣。
部分物理教师教学观念未转变,物理教学中缺乏师生、生生互动,未能充分调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选择物理问题情境不合理,设置有效问题链目的性、逻辑性、顺序性不合理,致使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不够明确,缺乏物理学科逻辑性,思维面过大、深度过深,加重了学习负担。
部分物理教师对物理实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高中阶段学生进物理实验室做实验的机会普遍少于初中阶段,而初中阶段物理教师指导学生做实验,教师做实验演示物理现象比较少。中学物理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与掌握理论知识同等重要,能实验不播放视频,能播放视频不图片展示,能图片展示不仅靠文字讲解描述。学生动手实验经历物理探究过程,与教师口干舌燥单纯讲解物理探究过程对比,前者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深刻。
初中阶段的物理情境分析对中学生的数学素养的要求较低,数学作为工具学科的关联性不明显;高中阶段的物理情境分析对中学生的数学素养要求大幅提高,一部分初中数学不扎实物理成绩不错的学生,发现高中物理课程与高中数学存在较强的关联性,高中数学素养不扎实学不好高中物理。
教师普遍侧重物理知识的讲授,忽视物理学史在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的作用。
3、 问题解决策略
3.1、 做足做细教材分析,科学设置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是物理师范生教育实习、从事物理教学教师的基本功。狭义物理教材,即教科书;广义物理教材还包括习题集、需要阅读的书籍、电影、录像、网络声像资料,及其他辅助物理教育教学的材料[4]。教师在进行教材分析时,应以学生的前知识、前概念、前经验为教学设计的物理核心素养起点,以课标、学业水平测试说明、考纲等的要求为教学终点,教学起点与教学终点之间的差距,是教师设置教学目标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教学目标的设置应遵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例如,在学习高中物理第1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时,以初中物理第2节运动的描述为基础,初中物理中的参照物是表示另一种物体在这种物体上的物体;参考系是研究物体运动时所选定的参照物体或彼此不做相对运动的物体系,参照物是参考系的组成部分。高一所需要学习的牛顿运动三定律,则是在初中牛顿第一定律上的深入和延续,牛顿第二定律阐释了物体受力与加速度的关系,而牛顿第三定律阐释了物体间相互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在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中,对教学目标的精准定位,是学生兴趣培养的重要环节,哪些知识点是初高中物理教材中共有的,哪些知识点是高中教学中独有的,哪些物理方法与物理思想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掌握,哪些方法与思想是高中阶段从头学习的……教师必须了如指掌,依据精准的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
3.2、 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学物理教学是教师、学生、教学载体、教学媒介、教学环境多边互动的过程。课堂是教学活动实施的平台,多媒体技术等教学设施是实施教学的工具,物理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教师应在具体情境中训练学生理解物理知识、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否则学生未深入思考理解透彻的知识将致使学生学的越多越迷茫,影响学生在初中物理基础上构建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作为高考评价体系中的考查载体,“情境”即“问题情境”,指的是真实的问题背景,是以问题或任务为中心构成的活动场域[5]。例如,教师在进行高一位移概念教学时,学生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已学过路程这一概念,教师以同一名学生在操场环形跑道运动一周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分析该学生运动路程为多少,思考该学生的初末位置分别在哪里、距离多少及运动方向;引导学生思考该学生做何种运动时,路程、位移数值相等,做何种运动时,路程、位移数值不相等。教师在学生已掌握路程前概念的基础上,构建学生在操场环形跑道运动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生成位移的概念,实现高中位移概念的衔接教学。
3.3、 以物理实验为基础,直观展示物理现象
物理学核心的本质之一是实验,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物理定律、定理是科学家通过大量实验,整理、分析实验数据获得的。通过实验可以直观的展示物理现象,启发学生思考物理问题。例如:对于物理基础较为薄弱的班级,教师在讲授物理概念位移时,教师可以以指针式钟表、儿童玩具轨道火车为教具,引导学生观察钟表秒针、儿童玩具轨道火车车头转动一周的路程是多少?秒针、火车车头初始位置分别在哪里?它们的位移是多少进行思考;教师在讲授参考系的概念时,可以取三根毛衣针在泡沫板上分别构建一维坐标轴、二维直角坐标系、三维直角坐标系,使学生直观体验通过坐标系描述物体位置、物体运动状况的方便。
3.4、 以问题链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物理知识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设置问题链,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对深层次思考后获得物理知识,体验探究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深层次的提问能体现完善的思维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充满活力与生机。例如:高一学生在学习速度物理概念时,已具有位移、初中物理速度定义的前概念,教师创建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分别讨论分析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物体运动位移相同,位移时间不同;物体位移不同,位移时间相同;物体运动位移、时间均不相同。在教师层层递进的提问下,引导学生得出高中物理速度的定义,鼓励学生写出速度是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比值的数学表达式,并对位移的方向、数值进行复习,得出速度是矢量的结论;教师启发学生继续思考,当物体位移时间取足够小时,可以用所求速度表示物体在该时刻的速度,即瞬时速度。学生在教师深层次有效提问下,通过自我探索获得速度、瞬时速度的物理概念,提升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兴趣。
3.5 、结合数学思想方法,深度理解物理问题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中,解答物理问题的过程,往往需要经历将情境问题转换为物理问题、将物理问题转换为数学问题两个环节。数学作为工具学科,其思想、方法和知识始终渗透贯穿于整个物理学习与研究的过程中[6]。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必要的数学推导和运算处理规范要求,同时要求学生准确运用数学语言、规范数学运算步骤,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数学思想方法对物理知识进行分析,运用物理知识解题,进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图形表的建立与应用、三角形知识、圆知识、极限法、转化与化归、微元等数学思想方法,是建立在初高中数学素养基础上的。例如:经过初中阶段物理课程的学习,学生头脑中已有发电机发出电流大小和方向是变化的、交变电流频率数值等于电流每秒周期性变化次数的前概念;高中阶段要求学生达到观察电流/电压波形图,理解交直流电流概念,运用数学方法表示交变电流、描述其变化规律,知道其周期、频率的含义和关系,会计算交变电流有效值。
3.6、 有机融入物理学史,激发学生求知兴趣
在教学中融入物理学史,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的形成,大都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在教学中融入物理学史,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科学家的探索历程,掌握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习科学家不畏挫折、勇于探索未知领域的科学探究精神。例如,牛顿第一定律的发展历经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牛顿、笛卡尔、牛顿等几代科学家在曲折中孜孜不倦地探索。亚里士多德尝图以世界本来的面目来说明各种自然现象,是第一个研究物理学并给出“物理学”这一名称的人;伽利略是科学革命先驱,通过理想斜面实验,为牛顿第一定律的产生探索了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伽利略研究基础上笛卡尔等科学家,深入研究后得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不仅速度大小不变,而且运动方向也不会变,将沿原来的方向匀速运动下去”的重要成果;牛顿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初中阶段,教师讲授该节新课时,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牛顿第一定律发展历时两千多年中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牛顿等不同时代科学家的探索过程,体会科学是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完善,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与精神。高中阶段讲授该节新课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物理学史过程中重点关注物理思想的提出、变化,并指出其时代局限性。
3.7 、分层布置检测习题,使全体学生体验学习成就感
通过螺旋式上升的检测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对于习题难度系数的设置遵循“跳一跳,摘桃子”的原则,依据学生学习能力差异性,分层布置作业,使全体学生不断获得战胜自我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逐步产生“我要学、我愿学、我乐学”的学习心理。螺旋上升式的检测习题,将教学大台阶分解为若干教学小台阶,不仅有助于降低教师的教学焦虑感,而且可以较为客观真实地检测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效果,对中学生物理课程学习兴趣的培养形成良性循环。
4 、总结
本文针对“双减”背景下的物理初高中衔接兴趣培养,从教材分析、教学情境设置、重视实验教学、深层次提问、数学思想方法、融入物理学史、螺旋式上升习题检测等七方面提出了问题解决策略。学生自身的好奇心、求知欲是培养学生中学物理学习兴趣的内在学习动机,教师运用教学理论结合教学资源,所构建的教学情境是培养学生中学物理学习兴趣的外在动机,起辅助作用。教无定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对双减背景下物理初高中衔接兴趣培养,符合学生学习与认知规律、容易达到教学效果的策略,才是合适的策略。中学生的学习与认知规律并非一成不变,教学、教研理论不断发展,中学物理教材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师应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为中学物理教学工作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2017年版2020年修订)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4]吉日嘎拉中学物理教材分析[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6]张茂昌走出高中物理教学难的误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课堂实验一直是学生比较热衷的,特别是初中物理教学,自从新课程实施后,课堂实验已经在物理教学中占据了较大比重。但由于受时间限制,课堂实验实施过后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并不明显,反而导致教师课程紧张,学生一头雾水这种尴尬局面的发生。...
初二是物理学科开始学习的起始点, 更是一个关键点, 无论是老师, 还是学生, 都要从心理上重视。在如今素质教育的改革大潮中, 作为实施者--教师, 则更应该积极探索以适应新教材的改革, 社会的需要。...
本文详细回顾了近半个世纪以来对于转动原子核的研究。最后结合21世纪核物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当前核物理的研究热点和重要课题进行了简要介绍。大家在相关论文写作时,可以参考这篇题目为原子核结构与转动原子核研究历史的物理史论文。原标题:原子核结构...
新课改对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提出全新的要求, 既需要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又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
中微子研究已有漫长的历史。从泡利1930年提出存在中微子的假说,迄今已有85年。从首次探测到中微子算起,也有60年历史。因为中微子难以探测,起初发展较为缓慢。下面由学术堂为大家整理出一篇题目为中微子研究进程及未来实验研究的物理史论文,供大家参考。...
1卡文迪许实验室简介卡文迪许实验室是英国剑桥大学的一个物理实验室,是由当时剑桥大学的一位与18、19世纪对物理学和化学都做出过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亨利卡文迪许是近亲的、名叫威廉卡文迪许的校长,于1871至1874年间私人捐款兴建的.为了纪念伟大的...
物理学史是研究人类对自然界各种物理现象的认识史,它的基本任务就是描述物理概念、定律、理论和研究方法的脉络,揭示物理学观念、方法和内容的发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性。研究学习物理学史,不仅会为物理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攀登...
当前新型的教学方法不断出现,问题情境教学法就是其中一种。初中物理具体较强的操作性,并且知识内容也具为抽象,这样就使得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存在一定难度,再加上课堂教学十分枯燥,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
伴随着新课程的全面铺开, 新课标、新教材赋予了实验教学新的内容和要求。例如,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就提出了明确要求---信息技术要进入物理实验室[1].依笔者观点, 有必要就信息技术与高一物理实验教学融合的问题加以研究, 以切实提高高一物理实验教...
公民是国家的基本组成单元, 整体的公民科学素质决定了整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公民的整体素质提高, 才能促进国家的不断发展, 实现民族的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