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团队管理论文 >

大学生缺乏团队精神的原因与培养对策

来源:教育现代化 作者:姜芳
发布于:2020-04-30 共3263字
团队精神的重要性论文第八篇:大学生缺乏团队精神的原因与培养对策
 
  摘要:本文通过调研, 试图探索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缺失的原因及表现, 并针对原因提出提高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对策, 希望对高校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起到指导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 团队精神; 缺失;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工作。在新时代, 作为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因素, 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针对500余名本科大学生进行调查, 通过调查问卷的反馈, 笔者发现, 当代大学生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缺失的现象依然明显, 比如:创新意识薄弱、集体观念淡薄、抗压能力较差、人际交往“务实”、服务意识弱化, 这些现状令人担忧。产生这些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影响大学生团队精神缺失的原因分析
 
  当前, 大学生团队精神缺失的原因包括社会环境、教育体制和家庭教育及个人因素等, 具体表现为:
 
  (一) 历史文化、社会变革影响团队精神的养成
 
  一是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长期处于小农社会, 这种社会所形成的小农经济, 致使文化心态和价值取向趋向于自我封闭和自给自足, 形成了小农意识影响下的个人奋斗局面, 其社会基础相当广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需要开放型、创新型文化形态, 传统的文化心理不适应现代社会, 影响了团队精神的养成。
 
  二是个体本位论的影响。一方面, 建国后, 我国经历了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受体制的影响, 大学生的教育经历了由群体本位论到个体本位论的演变。个体本位论过多的考虑个体的自由发展而忽视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容易走向极端个人主义。另一方面, 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影响, 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渗入, 导致大学生极易受到资本主义社会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思潮的影响, 大学生的价值观扭曲, 部分大学生团队精神缺失, 团队精神淡化。
 
  三是市场经济消极因素的影响。国家实行招生并轨政策后, 一小部分人利用职权和关系为自己的子女找工作, 这些不良现象让有些大学生感到不满, 进而对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失去信心。此外, 青年大学生生活时代不同, “80后”“90后”更多的讲平等、讲自由、讲个性, 有些大学生个人主义观念有所抬头。
 
  (二) 国家教育体制、高校教育团队精神培养的缺失
 
  一是基础教育的缺失。我国教育体制还处于改革初期, 考核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应试能力仍是主流, 过分的看重成绩, 忽视了团队精神的培养, 出现部分“高分低能”的学生。
 
  二是高校对团队精神培养工作缺失。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往往忽视了团队教育及实践活动等环节。在调查中, 只有19.79%的同学认为学校教育过很多, 有64.58%的同学认为学校偶尔教育过这方面的知识。目前, 一些教师仍然以灌输式教学方式为主, 与学生互动、对话的创新教学模式较少。此外, 部分高校教师队伍自身在教学及科研活动中存在合作意识不强、合作程度不高等现状。
 
  三是学校的育人环境仍需改善。在团队精神培养工作方面互相推诿, 专业教师和行政人员认为团队精神培养是学生工作者的分内之事, 把自己排除在外, 但往往在日常生活及教学过程中, 专业教师和行政人员的言行举止对大学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三) 家庭教育中团队精神培养的缺失
 
  一是优越的生活条件和父母的溺爱。现在在校大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 备受父母宠爱, 依赖心理很强, 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不强, 创新思维欠缺, 也缺乏与人合作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必要的忍耐力。
 
  二是升学和就业。家长的教育观念和灌输给学生的价值观过于功利化, 导致学生在校期间更多的注重于竞争, 而忽略了合作和谦让等团队意识的培养。根据调查数据, 只有23.96%的同学认为家长传授过团队精神的知识。
 
  (四) 大学生自身团队意识养成的缺失
 
  一是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大学生处于人生的懵懂时期, 思想还不成熟, 主动培养团队精神的意识不明确。此外, 大学生仍然习惯于“宿舍—教室”两点一线的生活, 觉得学习和提高自身素质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二是大学生在竞争压力下对团队精神的忽视。大学生在高校除了繁重的功课, 还要争取获得奖学金、过级及考证, 有些同学认为没有时间参加团队活动。此外, “一些大学生认为, 合作会使充满竞争的集体关系变得复杂, 容易形成较大的内耗, 降低办事效率, 而且与他人协作无法估计个人在竞争中的成绩, 个人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1]”
 
  二高校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路径选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提出, 教育“核心是解决好培养好什么人, 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 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用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2]”高校应在充分结合大学生思想实际的基础上, 结合新时代的历史条件, 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
 
  (一) 以师德为准绳,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采用多种途径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教师只有自身综合素质过硬, 才能在教学工作中言传身教, 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作用。高校应该出台师德建设标准, 树立师德建设标兵;严格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建设, 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对于违反师德行为的教师应该取消其晋升、评职称、评优的资格和机会。高校应该给予教师更多的教育培训学习的机会, 同时, 高校应该通过举办教师基本功大赛、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等活动, 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和素质。教师在学习交流过程中要不断的转变教学方式和创新教学方法, 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以学生为主体、团队合作的教学方法, 更多的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是发挥合力作用承担育人使命。发挥专业课教师和政治理论课在日常生活及课堂当中的教书育人的作用, 通过专题讲座、课堂实践、课外参观考察发挥思政课的主阵地作用, 使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不断培养合作意识, 锻炼合作精神。发挥班主任和辅导员管理育人的使命, 通过班会、宿舍走访、谈话等方式了解学生思想动态, 更加有的放矢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应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化平台, 通过微博、微信等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舆论作用, 加强网上舆论的引导和监管。
 
  (二) 以“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为核心, 实现合力育人
 
  一是加强“第一课堂”建设。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为主, 对大学生实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礼仪、心理学等课程的教育, 并聘请有经验的专家、大型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才, 通过开设专题教育讲座,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设置团队合作环节, 让学生参与集体讨论和合作, 逐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二是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加大高校支持学生实践活动的力度, 鼓励学生参与假期社会实践和实习, 并主动联系实习单位, 或者与企业联合办学, 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以学生实习的表现给学生评定综合分, 计入平时学分。高校开展辩论赛、知识竞赛、创新创业团队赛等让学生自觉参与到学校活动中,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创新创业意识。规范大学生社团组织和活动, 鼓励学生参与大学生社团活动, 锻炼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三) 以校园文化软实力为重点, 强化育人氛围
 
  一是发挥制度凝聚师生力量的作用。高校应该建立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 在教学、行政、安全等育人过程中贯彻落实, 教师和行政人员以良好的精神风貌感染学生, 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二是加强精神文化建设以熏陶师生的情操。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汲取优秀外来文化。开设文化长廊、校园宣传橱窗等展示优秀文化成果。比如:在行政楼、图书馆、教室、食堂张贴文明宣传语, 在公共场合布置书法作品和名言警句。
 
  三是营造良好班风。通过开展班级集体活动、文体比赛或者班级联谊活动, 促进班级形成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良好班风。
 
  四是加强校园环境建设。高校领导要合理布局校园育人环境, 包括校园整体设计、校园绿化、楼宇建造、学术氛围等。把校园建设成为绿色校园、环保校园、整洁校园、优美校园和人文校园。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2]艾丹丹, 成云.大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与养成[J].高等函授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9)
  [3]姜芳.大学生团队精神缺失原因探析[J].教育现代化, 2017, 4 (51) :152-153.
点击查看>>团队精神的重要性论文(经典范文8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政治理论课部
原文出处:姜芳.大学生团队精神缺失原因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8,5(37):190-191.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团队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