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管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管理学论文 >

广场舞发展的困境分析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发布于:2016-08-03 共435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城市广场舞推广的阻碍因素研究 
【第一章】城市广场舞发展问题调查分析前言 
【第二章】城市广场舞研究对象与方法选取 
【3.1  3.2】城市广场舞开展的现状调查 
【3.3】广场舞发展的困境分析 
【3.4  3.5】城市广场舞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施对策 
【结论/参考文献】市区广场舞建设困境与对策研究结论及参考文献


  3.3 广场舞发展的困境分析

  3.3.1 环境因素对广场舞发展的限制性分析

  3.3.1.1 场地短缺无法满足需求

  城市建设越来越重视城市的现代化,忽略了改善居住条件和休闲场所,使得城市公共空间被发展的经济性服务所取代,使老百姓对生活、休闲和健身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场地短缺与健身欲望的冲突,促使占用其他空地的现象出现。在对广场舞活动地点的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的广场舞活动地点选择在居民楼前的空地上,笔者对其中的原因进行了调查。

  上表 3-8 中数据显示,只有 9.5%的参与者表示目前的场地能满足锻炼需求,并还有多余空地;22.8%的参与者表示刚好能够满足锻炼需求;67.7%的参与者表示场地太少不能满足锻炼需求(见表 3-8)。

  在实地调查中发现,附近广场公园空地比较多,然而却超过半数的参与者认为场地不够用,这些人往往就选择在附近居民楼前的空地上跳广场舞,笔者又对这部分人群进行了调查。

  从上图 3-9 数据可以看出,选择居民楼前空地进行广场舞练习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其他空地进行锻炼,52.4%的参与者为此感到困惑,只有选择在居民楼前;31.3%的参与者认为表示是因为公园广场跳舞的人数太多,过于拥挤;16.3%的参与者表示自己居住的地方离公园广场比较远和不方便(见图 3-9)。

  3.3.1.2 舞蹈音乐无法满足参与者需求

  在走访调查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所到之处往往只看到一台简陋的音响,有些音响有些老化,甚至发出很大的电流声,噪音比较大,并且在跳舞的过程中都喜欢将音量调至最大,她们认为这样才能尽情的舞蹈。笔者对参与者调大音量的原因进行了调查。

  从上表数据中可以看出,广场舞音量大的原因调查中,6.5%的人认为音响老化,声音变小,并伴随有电流声,要听到音乐声只有调大音量;22.6%的人认为,参与者较多,只有调大音量后面的人才能听到音乐声;42.7%的人认为,附近跳舞人群的音量过大,与本队伍的音乐产生重叠,只有调大音量才能听到本队伍的音乐;27.2%的人认为只有放大音量,才有跳舞的激情(见表 3-10)。

  3.3.1.3 运动时间与居民休息时间重叠

  在对广场舞活动时间的调查中发现,广场舞活动时间集中在上午 6-7 点,中午 12-14 点,下午 17-20 点。在周一到周五工作日时,下午的活动时间与附近居民的休息时间相重叠;在周末中,各个时间段都与休息时间相重叠。对于固定时间上班的人来说,午休是为了让下午精力充沛,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但是广场舞爱好者常常利用午休的时间在楼道前进行练习,这让需要午休的上班族感到头痛;而下午 17-20 点刚好是孩子在家里学习的时间,在过大的音乐声中,孩子的学习时间受到打搅,让很多家长感到头痛。在周末,上班族好不容易可以休息下睡个懒觉,但却被激情的音乐打搅,很多人为之感到非常烦恼。

  综上所述,环境的限制使一部分人群不得不靠挤占他人空间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同时,在大多数人没有公共资源意识,认为跟着大多数人走就有理,趋众思想严重,致使广场舞参与者在活动期间完全忽视其他人群的活动场地和休息时间,并且认为参与大众健身活动是值得称赞的,因此形成了广场舞活动场地活动时间不受限制,严重出现的扰民现象。

  3.3.2 参与者的随意性与广场舞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分析

  广场舞参与的自由性使其快速发展起来,但当其广场舞越来越具有影响力的同时,自由而没有约束的形式使得其出现了瓶颈。一部分参与者开始将广场舞纳入到日常生活时发现,很多时候满足不了他们对广场舞学习的渴望。如有时候会为了等待其他成员的融入,学习进度会放慢;有时因为搭档经常更换,以至于出现整体学习速度提不上来等。参与者的随意出入,让整体学习的稳定性变得不可控制,内部出现了冲突。

  上述表格数据显示,在广场舞进行过程中,中途加入的占 40.8%,这部分参与者由于是中途加入,因此对于之前集体所学的舞蹈内容不清楚,在练习过程中经常出现跟不上节奏的现象,而其他参与者为了鼓励这部分参与者往往会选择停下来教他们动作,致使整体的学习进度放慢;有 37.4%的参与者会面临经常换舞伴的困境,舞伴需要有很好的配合默契,这种默契需要一定时间的磨合,因此在出现换舞伴的情况之后,整体舞蹈进度就需要放慢,等待新舞伴的适应;有 21.7%的参与者会因为各种事情而导致无法参加广场舞,这在平时练习中影响不大,但是碰上社区,街道组织比赛时就会影响整体的表演效果;有 12.6%的参与者认为平时活动的前期等待时间比较长,因为一部分参与者因为各种事情会推迟参与的时间,为了满足大部分人群的需求,通常会选择等待,等大部分人到齐之后再进行,减少了整体练舞时间(见表 3-11)。

  上述表格数据显示,57.4%的参与者对那些进场迟到,或者中途退出的人感到非常反感,认为这些经常迟到早退的人,并不喜欢广场舞。她们仅仅只是跟风。

  不能接受这种来去自由的锻炼行为,心里有些排斥这些人;16.5%的人表示一般,他们认为那些迟到早退的人只要能来就可以;7.8%的人觉得无所谓,他们认为,迟到早退跟他没有关系,他们只要自己得到锻炼就行;只有 17.9%的能表示能理解,他们认为,广场舞只是锻炼身体的一种方法,自己也会因为其他的事情而迟到或者早退,这些对锻炼没有影响(见表 3-12)。

  综上所述,在广场舞参与者内部其实存在一些心里冲突,经常准时参加广场舞的锻炼者对那些经常迟到或早退的参与者心里比较排斥,认为整体的进度被拖延,整体的效果受影响,但是由于广场舞是大众的锻炼方式,又没有任何的解决措施,因此让他们感到很无奈。

  3.3.3 广场舞的表演性与健身性之间的矛盾分析

  所谓大众健身就是能够满足大部分人群的健身需求,参与者应该具有年龄,性别的全面性,但是具有关调查显示,广场舞参与者大多为中年女性,这与大众健身的内涵相去甚远,也形成了广场舞的表演性与健身性之间的矛盾冲突。

  在前面的调查中发现,广场舞参与者中女性占到 84.5%,而男性只有 15.5%,参与者的性别比例严重失调,让广场舞成为了女性的独有锻炼健身项目,然而健身需求人人都有,如何调整性别比例失衡成为广场舞发展瓶颈。

  调查进一步发现,目前广场舞采用的舞蹈动作比较柔和,比较适合女性。在走访调查中,一些男性同志表示他们也想参与进来,但是由于舞蹈动作偏向柔和和飘逸,受于害羞而只能望而止步。

  男性在渴望加入广场舞健身锻炼中来,会有很多顾虑。52.4%的男性表示,目前的舞蹈动作过于柔美,比较适合女性,因此无法找到有合适的舞蹈动作,所以望而止步;37.8%的男性表示,放眼望去跳广场舞的都时一些女性,很少看到有男性,不好意思参加;9.8%的男性表示,由于舞蹈需要与舞伴有接触,过多的接触比较尴尬,因此为了避嫌就选择不参加(见表 3-13)。

  总而言之,还是因为广场舞中男性人数较少以及广场舞的舞蹈设计偏柔美等方面的因素,是男性人数极少参与广场舞运动的原因所在。

  对年轻人的调查中发现,47.6%的年轻人认为广场舞的舞曲比较固定,没有多大变化,而且歌曲不够劲爆,舞蹈动作幅度不大,不适合他们参与;43.2%的年轻人表示,广场舞的活动量仅限于出汗,达不到他们想要的健身效果;9.2%的年轻人表示,广场舞只是年纪比较大的人进行的娱乐活动,专业性不强,无法满足他们对舞蹈的渴望(见表 3-14)。

  在对女性的调查中发现,34.2%的女性认为,广场舞应该有更多的男性加入,这样会增加广场舞的气氛,便于调动全民的健身气氛;33.9%的女性认为,广场舞属于舞蹈,需要有活力,因此需要更多的年轻人加入;20.6%的人认为,广场舞的舞蹈和曲目应该根据时代发展与时俱进,以及编排不同种类的舞蹈动作,以吸引更多的人加入进来;然而还有 11.3%的女性认为,广场舞发展最初就是中老年妇女的活动项目,其他人都有各自独有的活动项目(见表 3-15)。

  另外,对于一项全民健身活动来说,如果仅有一部分人群的加入是完全不符合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全民健身就是要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男女搭配协调的发展,一旦少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导致活动与社会发展的脱节。因此,广场舞的发展还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满足其他性别,其他年龄阶段人群的加入,不能让广场舞发展成为一个独特人群的健身项目。

  3.3.4 广场舞情感依附与社会认可度之间的矛盾分析

  3.3.4.1 参与者对广场舞的情感依附

  从图 3-16 可以看出,70.6%的人觉得在广场舞活动中觉得自己很放松;57.4%的人觉得只有在跳广场舞过程中自己的情感可以得到宣泄;42.7%的人认为广场舞让她们找到了自信;61.3%的人很享受跳广场舞的时光,觉得只有这个时候是完全抛开了生活烦恼,彻底放松的状态(见图 3-16)。

  从图 3-17 可以知道,参与者每周活动次数最多的是 4-6 次,占 45.3%,基本上是每天都参加;其次是 1-3 次,占 24.6%;再者是 7-9 次和 10 次以上,分别占 16.5%和 13.6%(见图 3-17)。

  上表数据显示,73.8%的人表示每天都会花固定的时间参与广场舞;38.4%的人表示只要有时间就会参加广场舞;21.6%的人表示有时候会放弃其他的事参加广场舞锻炼;42.5%的人表示只要有哪天没有跳广场舞,整天都会心情不好(见表 3-18)。

  通过上述调查发现,广场舞已经深入人心,成为许多民众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有些参与者达到了痴迷的状态,会为了广场舞而放弃其他事情,在参与广场舞锻炼中自己身心都得到放松、宣泄和享受的情感体验。从另一个角度上看,广场舞已经成为参与者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没有参加后,心理上会有很大的起伏。

  3.3.4.2 广场舞的社会认可度

  从图 3-19 中可以看出,附近居民对广场舞不是很认可甚至有些排斥,有77.1%的居民表示非常反感广场舞爱好者在附近跳舞;只有 10.4%的居民表示可以理解;12.5%的居民表示不支持也不反对,任其发展。

  笔者为了了解居民对广场舞的反感程度又做了深入调查。从图 3-20 显示,反感广场舞的附近居民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其中 23.3%的居民会采用比较过激的行为,对广场舞参与者进行辱骂,造成双方矛盾激化;26.4%的居民则会采用实际行动干扰广场舞的进行,如:对广场舞参与者泼水,拔音响电线等,直接形成对峙形式;50.3%的居民会劝说广场舞参与者另选地点进行。

  综上所述,广场舞参与者的情感寄托与附近居民的认可不成正比,造成在同一环境因素下两个群体之间产生了不可磨合的矛盾冲突,并且这种冲突达到了争锋相对的状态,参与者过多的情感拖入忽略了附近居民的感受,而附近居民因受到打搅又忽略了公共资源的共享性。两个群体分别紧紧团结在一起,广场舞参与者为了争取活动的权利不退缩,而附近居民为了消除打搅坚决反对广场舞,由此两个群体之间产生了邻避效应,相互排斥,不可融合。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体育管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