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经济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经济学论文 >

郑州商业健身俱乐部问题与对策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发布于:2016-06-06 共4066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郑州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建设困境探析
  【第一章】郑州地区健身俱乐部发展制约因素研究前言
  【第二章】郑州健身俱乐部发展情况的研究方法
  【3.1.1】郑州市健身俱乐部基本情况分析
  【3.1.2】商业健身俱乐部会员基本情况分析
  【3.1.3  3.1.4】健身俱乐部教练员情况与会员需求
  【3.2  3.4】郑州商业健身俱乐部问题与对策
  【结论/参考文献】商业健身俱乐部发展问题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3.2 郑州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存在的主要问题

  郑州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经过多年有志经营者的顽强拼搏,探索适合郑州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的营销模式,已经取得很多值得骄傲和可喜的成绩,为郑州市赢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丰富的正面社会效益。[22]

  经过调查问卷中主观题的整理和调查走访发现,影响郑州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的发展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2.1 缺乏严格统一的健身行业监管制度

  郑州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同全国商业性健身俱乐部一样,长期接受政府多部门管理,导致政府相关政策管理方式和条例多样,个别政府部门仅仅收取相应的管理费用,并不对商业健身俱乐部的相关管理进行规范化和市场化的引导和监督;例如对商业健身俱乐部的开办要求、从业教练员的资格认证标准、健身场所的服务标准和行业管理规范等都没有进行统一的规范和管理,特别对教练员从业资格认证方面,在调查问卷中也有体现,有些健身俱乐部为了提高自身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往往利用金钱交易使得其教练员获得"国家资格认定证书",这样的情况现在郑州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竞争现状已不是秘密。[23]

  俱乐部经常会出现学员因为运动方式不当而受伤的情况,严重者更要住院治疗,承受身体痛苦的同时,还耽误了上班和学习。近年来因健身不当而受伤的案例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有些伤病甚至属于职业运动员才会出现的伤病,但是现在却出现在了健身者的身上,主要原因就是健身的方法不正确,而这背后的隐患不得不让人思考。2013 年 9 月,郑州市郊外有家塑身天堂俱乐部就发生了一起消费者游泳险些溺亡的事故,当时救生员暂时离开,并未有其他救生员带班,造成安全的真空期,恰好当时被其他游泳爱好者发现并及时救起,才没能酿成事故。

  事后,监管部门对该俱乐部进行了严厉的处罚,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事故背后长期处于管理疏忽的尴尬局面。郑州市属于内陆城市,严重缺乏水资源,消费者对游泳情有独钟,以后应以此事为戒,严加管理,防范于未然。另外,根据调查,健身教练员多为两种,一是体育学院的毕业生,二是热爱健身的铁杆学员。持有此类教练员资格证书的健身教练却是寥寥可数,这就造成教练员大多通过经验来教学,而没有科学训练理论的支持和指导,这样不求甚解的态度是对健身会员的不负责任也是对体育的不负责任。商业健身俱乐部缺乏统一严格的的行业监管制度,会增加商业健身俱乐部之间的恶性竞争机率,损害俱乐部的诚信,从而间接损害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利益,不利于商业健身俱乐部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

  3.2.2 政府决策宏观调控与俱乐部经营不能协调统一的发展

  各级相关政府部门的导向和政策倾斜对商业健身俱乐部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健身娱乐业经营的政策倾斜,经营者和投资者能够表现出极大的鼓舞性和积极性。但是从当前郑州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发展的现状可知,俱乐部经营与政府宏观调控方面没有能够协调统一,造成商业健身俱乐部在发展过程中比较混乱,健身俱乐部没有统一的监管部门对俱乐部的发展进行科学的监督和管理,俱乐部内部之间也没有形成良好的沟通渠道,规范教练员的行业队伍以提高其整体综合素质,也是郑州市商业健身俱乐部这一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

  3.2.3 俱乐部针对社会群体的反馈调研不足

  通过调查问卷发现,郑州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很少能够主动的进行市场调查,不能准确摸清楚当前的市场定位,根据消费人群的需求锁定他们,并根据其消费要求推出具有针对性人群的健身套餐,市场上大部分商业健身俱乐部都属于盲目的发展状态中,导致其发展状态和盈利情况不稳定;同时在俱乐部的健身项目设置上,观念过于老化项目过于陈旧,缺乏结合时代特点的创新意识,健身俱乐部缺乏自己的经营特点,各个商业俱乐部之间的健身项目雷同率大,传统和简单的健身项目导致商业健身俱乐部自身的竞争优势并不明显,因此确立郑州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的市场定位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建立差异性的竞争模式,争取做到各有所长和各有千秋,面向高中低档的消费群体能够形成高中低档的商业健身俱乐部为其提供特色化和增值服务,促进其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根据调查问卷反映的实际情况,健身会员的健身时间分为高峰期和非高峰期,健身俱乐部应该对其进行有效的调节,保证俱乐部健身器材能够得到优化配置,提高会员的健身效率。

  3.2.4 俱乐部综合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根据调查问卷可以了解到,郑州市商业健身俱乐部中的运动健身器材存在维修和维护不及时现象,对运动场地和运动设备的消毒和清洁频率不高,加之在健身高峰时期出现健身器材使用频率较高,往往容易造成人员之间的关系紧张,这些都有待提升健身俱乐部的综合服务质量。

  健身俱乐部对于室内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够重视。目前,郑州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很多位置选在了透气效果不是很好的建筑内,建筑在设计之初没有考虑到是用于健身俱乐部,因此通风设计上不满足商业健身俱乐部的要求,当前商业健身俱乐部都推出有氧运动,而当很多人在室内进行健身运动而空气质量差,往往对人的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俱乐部中的教练员有的拥有出色的竞技比赛成绩,有的有着较强的训练指导水平,但责任心普遍不够强,他们有的斜靠在器械上十分投入与会员侃足球;有的在俱乐部一角或更衣室里饿虎一样的补充蛋白质;有的只会在漂亮的女会员面前服务格外认真;还有的忘记了工作,看着壁挂电视前憨笑等等,而且这并不是个例,这些行为严重的损害了商业健身俱乐部的社会形象。

  在商业健身俱乐部之间的彼此竞争过程中,经常会犯的低级错误就是降低健身价格,甚至是在不断的降低价格的同时忽视提高整体的健身服务。无疑,郑州市商业健身俱乐部规模有大有小,新开业或者成本金额小的健身俱乐部就会利用价格低廉而尽快回收成本,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忽视俱乐部自身的经营质量,这种靠低价格而忽视健身服务质量的俱乐部在营业过程中会造成各种矛盾,例如会造成会员过多场地器材根本不够用的窘境。并且价格也很难回复到正常的市场价格,时间一长,口碑下降,顾客也会远之。

  3.2.5 健身教练队伍专业性不够强

  根据研究的调查结果表明,郑州市商业健身俱乐部中拥有普通高等院校本科学历的教练员占总人数的 65%,拥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练员占总人数的8%,这表明健身教练大部分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虽然这是一个很乐观的结果,但是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这些教练员中,有的有着出色的运动成绩;有的有着高学历;有的毕业于专业体育院校,接受过专业的体育运动教育。

  但是,真正持有教练员资格证书的教练并不多,而且证件批复组织不尽相同,没有足够的说服力,以经验教学,缺乏理论性、科学性支持的指导现象非常普遍。

  3.3 郑州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的发展对策

  3.3.1 制定严格统一的健身行业监管制度

  法律的空白和监管的缺失成为这个行业混乱的根本原因,从而造成时常发生俱乐部老板卷款而逃的丑闻,因此制定严格的健身俱乐部审批机制,规范俱乐部日常经营的行为,出台俱乐部监管相关的法律法规势在必行。对于俱乐部的从业人员而言,也应该建立完善的筛选制度,制定统一的从业资格考试办法。

  3.3.2 促进政府决策宏观调控与俱乐部经营协调统一的发展

  体育市场管理部门应与物价部门、工商部门一起对健身娱乐市场劳务价格体系进行调研,根据健身俱乐部的规格、档次、服务质量进行星级评定和合理的价格政策。另一方面,俱乐部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建立、维持和促进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一种营销策略。企业是社会市场经济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处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定和规律当中,政府宏观调控对其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引和促进作用,商业健身俱乐部应该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科学制定适应其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对国家体育健身事业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同时,及时关注政府对商业健身俱乐部发出的相关规定,适时对自身的健康发展负责。[25]

  3.3.3 增加社会群体的调研活动反馈自身不足并改进

  作为第三产业,俱乐部应当以顾客的需求为最终目的。高质量的社会群体调研活动,可以让管理者更准确的得到反馈意见,结合自身找出不足,从而制定出更符合当前需求的营销策略,用创新性的思维去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个性。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建立差异化的竞争模式,争取做到各有所长和各有千秋,面向高中低档的消费群体能够形成高中低档的商业健身俱乐部为其提供特色化和增值服务,促进其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3.3.4 提高俱乐部管理层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俱乐部服务质量要创造优质服务,必须是整个企业的文化,而且必须由上层开始。管理人员的行为对员工起着榜样作用,则上行下效,推行优质服务。从管理层下手,以身作则,提高俱乐部团队的责任心和业务能力。以顾客为中心,以会员需求为重点,抓住每一个服务细节,打造精品俱乐部服务。筛选俱乐部团队成员应当将责任心放在首位,用真诚和责任留住每一个顾客。同时对每一个员工进行有关服务技巧的培训。定期或不定期地调查会员满意度,了解服务质量,以便健身俱乐部针对性地改善服务与管理。[26]

  3.3.5 提高健身教练队伍的专业能力

  加强教练员的岗前培训,尽管有些体育院校近开设了社会体育指导员课程,但是由于培养的人才缺乏针对性,不能满足社会对健身人才的要求。在高等体育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应该增设体能评估、运动营养搭配、运动处方制订、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课程,这样,高校课程设置中加大对相关知识的培养,为学生以后从事健身教练这项职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并能够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再者,完善健身教练资格证书考核制度,并不是体育专业毕业生就有资格做健身教练。

  定期聘请著名健身教练前来授课,让俱乐部教练掌握科学训练方法,了解国内外最新的健身理念,做到与时俱进。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体育经济学论文